<h3>2018年5月初,经朋友告知,得知神农架越野赛正在报名,我认真的看了一下赛事简介,一下子被赛事举办地——神农架吸引,这是一个美丽又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于是,怀着忐忑的心情,利用自己仅有的全马证书报名了女子单人赛:62公里,4230m爬升,海拔区间1145 m-2560m,比赛期间或许还会经历低温冰雪天气。这对报名时我的水平来说绝对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赛事。实际上,从五月份报名一直到十月份参赛心里一直隐隐不安、非常不踏实、担忧。在开赛前一天晚上的开幕式上,听到实际爬升是4950m的时候内心更是恐惧。</h3> <h3>虽然赛事非常虐,但是我铁了心要去神农架这个美丽又神秘的地方看看,这是我内心莫大的精神动力。于是,我开始做备战计划:1.月跑量至少150公里;2.一周至少跑坡一次,练心肺功能(正好家门口有段5公里,爬升300m的水泥山坡);3.办了半年的健身卡,撸铁练力量;4.防止受伤。在备战这半年期间,于八月份还参加了贵阳亚高原精英赛当拉练。最终,在整个备战阶段,1和4完全做到了,2和3各做到了一半。虽然2和3没有全程做到,但是在出发前对自己的体能是非常有信心的。下图是参加神农架开幕式赛道技术分析会。</h3> <h3>神农架这场赛事,对我个人来说,我一直非常的清楚:能不能完赛不在于体能,而是天气。因为体能我会在赛前准备好,但是天气因素带来的赛道复杂性和穿衣问题我经验不足,或许会出现自己无法控制的状况而导致退赛。实际上,在开赛前一段时间,神农架连续下雨,气温突降(今年十月份神农架就下起了大雪),导致赛事当天赛道潮湿、冷、滑、并有结冰和积雪路段。赛前一天,神农顶的大雪和赛道状况。</h3> <h3>赛道的复杂性可以通过“慢”来应付,因此穿衣成为我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有户外经验的人都知道,在低温天气参赛,穿得多会比穿得少更容易失温,因此,参赛当天我没敢穿太多(但是全程背了一薄一厚两件冲锋衣,以应对低温天气),控制自己少出汗,同时选择了保暖性、透气性好且速干的衣服,以便快速排汗和保持干爽。很幸运的是,衣物选择正确,参赛全程不感觉到冷、也不感觉到热,跑起来和徒步都感觉非常舒服。<br></h3> <h3>开赛当天,因为进场检录时间过长,5点15分才开跑。细细美女陪我一起起跑,在此特别感谢细细美女(她也顺利完赛了),在我的几名队友因为种种原因没有陪在我身边的情况下,她的出现对我是极大的精神支柱。开跑一公里后,我和细细就分开了。她让我先跑,她好像要停下来脱冲锋衣。</h3> <h3>因为赛道安排前松后紧,前易后难,因此我计划在CP1和CP2多争取时间。工作人员在开幕式分析技术难度的时候说:“起点到CP1虽然有847 m爬升、1196 m下降但是赛道上升和下降不明显,感觉会挺舒服,能跑的路段挺多。”我记住了这句重要的话,并且在跑的时候根据自己的计划想将心率控制在有氧范围内以防止后半程跑崩,但是8分配速心率竟然显示是无氧,郁闷!难道跟海拔有关(红坪镇海拔1693m)?</h3> <h3>因为深知这场赛事对自己而言时间很紧,因此在起跑前给自己下了个死命令——参赛过程不能拍照、不能录小视频,结果一个小时后就破戒了。6:16am经过云海的时候没忍住,不仅拍了照片还录了小视频。没办法,实在太美了,比前天在天燕景区看到的云海还壮观,感觉自己到了《西游记》的天宫里。拍完照片随即马上赶往CP1,于7:17am打卡CP1。因为身上带的水充足,所以在CP1没有补充,仅拍了张纪念照片就匆匆出站。</h3> <h3>根据开幕式时工作人员所说:“CP1至CP2路段作了调整,将8公里减为7公里。”根据自己的计划,我保持6分配跑完了这段距离,于8:04am打卡CP2。在CP2几乎没有停留,拿起两片西瓜就跑了。</h3><h3> </h3> <h3>在CP1跑往CP2的时候出现了一点小事故。我被蜂蛰了,还被蛰了将近20口。虽然知道很多人在这个路段被蜂蛰,但是我肯定是被蛰得最惨的一个。当时正是下坡路段,我超了几个人后,突然感觉身上怎么那么痛,特别是右手臂,转头一看,几乎没被吓死,一大片金黄的蜂在我手臂和腰部,有几十只。我吓得一屁股摔在泥泞的赛道上,一边尖叫一边通过脚掌和手控制身体往下滑,并用戴了手套的左手不停的扫除右手臂上的蜂,好不容易把手臂的大片蜂扫掉,发现腰部和大腿上还有十多只蜂,并有几只蜂钻我衣服里面了。我吓得脑袋发麻,惶恐中感觉一群蜂在我身后追逐我,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摆脱蜂群,除了赶紧从赛道上爬起来快跑和用手驱赶别无办法。整个过程5分钟左右,但是感觉有半小时那么长,在安全的时候,我看了一下我的手臂,还有两根针扎在肉里面,我小心的拔了出来,并检查了腰部衣服里面,确定里面没有蜂才继续跑往CP2。从这时开始,被蜂蛰后的疼痛伴随我到赛事结束。看,摔成了这样,屁降。</h3> <h3>在CP2,我喝了两碗鸡汤,吃了两口米饭,给保温杯补充了热水,5分钟不够就出站了。CP2至CP3有1139 m爬升,很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全程下来感觉还可以,比想象的要轻松,但是自己没带登山杖,这个过程感觉腰部有点受不了,累得腰椎有点痛,大腿肌肉也超累,我决定下一站捡根棍子当手杖。10:21am成功打卡CP3,这时我已经为自己争取到了3个小时的时间,完赛是毫无悬念的了。</h3> <h3>在CP3,我吃了一碗面条,带上一点香蕉和橘子在路上吃,继续征战CP4。在这段路程,明显感觉自己累了,大腿累,屁股累,腰累,心不累,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加速不起来,甚至平路也跑不起来,可能跟海拔有关,上坡和跑的时候喘得挺难受,因此我几乎都在徒步。感觉这段路每一公里都特别的漫长,自己真的是一公里一公里的熬完的。但是心里在默默给自己打气:熬完CP4就有好日子过了(CP5只有8.7公里,500+爬升,400+下降,强度不大)。幸亏捡了棍子,CP3至CP4除了爬升大(爬升1034m),赛道也越来越滑,一路泥泞,有几次抬腿的时候鞋子差点陷淤泥里。13:22pm打卡CP4。</h3> <h3>在CP4出站的时候,我算了一下时间,如果稍微努力一下,或许我能在傍晚6点半左右完赛(13.5小时)。但是接下来赛道的泥泞超出了我的想象(事实上,在后面2个CP点,我尝试过慢跑,但是在摔了几次后为了安全起见还是选择了徒步走完,因为这期间扭了几次脚,着地的时候还扭了一下手腕),而且我还忽略了海拔因素。百草冲这站我花了2.5小时,宣传8.7公里的赛道,我悦跑圈显示11公里。工作人员在开幕式说的:“实际爬升4950m,比宣传材料4230m多700m爬升。”我觉得在这段路上有增加爬升。同时,百草冲海拔在2440m,爬升不明显的路段跑起来也喘得特别厉害(这点在开幕式赛道技术分析时也有说)。跟板沟不间断跑7公里的感觉非常不同(板沟海拔1210m)。这也是整个赛事海拔区间最高的一站。15:44pm打卡CP5,比预计晚了半小时。</h3> <h3>这个时候就剩红坪镇最后一站了,13.5公里,403m爬升,1331m下降。开幕式赛道技术分析时组委会说:“最后一站,不比CP3和CP4轻松,最后一站会给你们一个下马威,在下降的过程中你会感觉这是一个无底深渊,会感觉到无穷无尽的下降。”因此,我不敢掉以轻心,赶紧吃了一大碗面补充能量,还随身带了十多个巧克力(最后证实,这一站几乎是所有参赛者耗时最长的一站)。在下午4点前出站CP5,我在心里粗略算了一下时间,我应该能在3.5小时内完成这个路段,这样晚上7点半能完赛(14.5小时)但是事实证明我又低估赛道的复杂性了。1693m海拔,上坡的时候挺喘,挺难受。在55公里的时候我开始用头灯了,很快,天全黑了,晚上雾大,头灯能见度10米左右。我一个人在森林里走有点害怕,幸亏很快后面来了一个男参赛者,但是他离我的距离挺远,而且他的速度有点跟不上我,我在前面走走停停的等他。直到57公里,悬崖辅绳下降的位置开始变得喧嚣起来。因为有广播和很多志愿者在不停的指引:“危险路段,请排队使用辅绳缓慢下降。”</h3> <h3>在危险悬崖路段,我前面是一个45-50岁左右的大哥,他的头灯非常暗,他带了登山杖,但是感觉下坡挺弱,整个悬崖路段(2.5公里左右)他不停的摔跤,一会左摔一会右摔一会屁股摔,摔了十多跤。我跟在他后面给他照明,并且跟他说:“你不用着急,我不催你了,我们完赛时间很充足,早半小时完赛晚半小时完赛没区别,你慢慢来,注意脚下,安全最重要。”他挺感激的,不停跟我说谢谢。他前面有两个男选手,在最危险最狭窄的路段也给大哥照明了一段路,但是后面他们不愿意等了,很快就走了。</h3> <h3>整个悬崖路段2.5公里左右,为了安全,我一直半蹲着下降,耗时非常久,蹲得我的腿都麻了。</h3> <h3>我跟在大哥后面,直到山脚大路,山脚的志愿者说:“离终点还有5公里。”我跟大哥说:“我想在15小时内完赛,现在道路安全了,我先走了。”他跟我说谢谢和再见。晚上7点多,雾更加大了,山路也有或深或浅的积水,带着头灯能见度只有5米,不走到近处,最近的赛道路标都看不见。大哥的头灯能见度更低,跑了几十米,我觉得不放心,停下来跟他一起走,说:“算了,不追求15小时内完赛了,我们结伴走到终点吧。”这时有几个选手从我们身边风风火火的跑过。我俩一直徒步直到走出山路,有几个志愿者阿姨在等着我们,她们是指引我们去犀牛洞的志愿者。看到我们来了,阿姨用广东话心疼的说:“阴功咯,搞到天都黑晒,累坏了吧。”我不由得笑了,感觉是妈妈在等待孩子的平安归来,很温暖。根据志愿者的指引,我和大哥往犀牛洞走去,这时候离终点还有2公里。通往犀牛洞的石阶路非常的湿、滑,犀牛洞里更加湿、滑,还非常暗,大哥又摔了几跤,我感觉他的屁股快要摔开花了。替他的媳妇心疼他。他说他媳妇在终点等他归来。因为悬崖下坡耗时太久,他媳妇担心他,还给他打电话确认平安了。</h3> <h3>一直到接近犀牛洞的出口,我跟大哥正式道别,我说我要冲线了。大哥非常感激的跟我说:“谢谢!”跟大哥告别后,我小跑了不到1公里,于20:32:59成功冲线,耗时15小时17分59秒,获得女子单人组第五名。</h3> <h3>神农架整个赛事安排,除了感觉最后的悬崖路段安排在晚上下降比较危险外,我个人觉得在其他方面组委会安排挺妥当的,首先:道路指引做得非常好,指示标紧凑,没有出现选手跑错路的情况;其次:因为天气多变,为了更好的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在开赛前的晚上安排志愿者在各个CP点露营,晚上每隔一段时间就向组委会通报每个点的天气状况,更好的做好参赛选手的安全工作;再次,在一些CP点之间有增设简单的补给点,更好的给参赛选手提供补给;最后,在大多数的危险路段,有志愿者现场提醒。加上赛道景色优美,因此,整个赛事体验非常好。</h3> <h3>总结,这次参赛自己的最大目标是顺利完赛,很庆幸完成了自己努力准备了半年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自己一直认真的为赛事计划,并按计划认真备战,这个过程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充实感、成就感和自豪感。努力过、专注过,享受成果的时候才更甜美。期待下一场美妙的越野旅程。在此,感谢带我入坑的朋友、感谢平时带我拉练的朋友、感谢备战期间指导我、为我出谋献策的朋友、感谢在我比赛时关注我、为我担心的朋友,感谢顺利完赛后为我祝贺的朋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