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1564fa"><b>与秋天不期而遇</b></font></h1><h3><font color="#1564fa"><span style="caret-color: rgb(21, 100, 250);"><b>文字/摄影/ 江 枫</b></span></font></h3><h3>秋天虽然没有春天那么艳丽,可它有一种颜色是天下一绝的红。枫叶只有在遇见秋天时才会脸红,远远望去,像朝霞一样红,把山都染红了。风吹来,枫叶像红色的雪一样,飘了下来。好让人们前来欣赏。<font color="#1564fa"><br></font></h3> <h3>摄影 刘江红</h3> <h3>高大的枫树已被火红的枫叶所笼罩,在经过雨水的洗涤之后,原本火红的枫叶显得格外妖艳,加之地上厚厚的落叶,天地仿佛已连为一体。配合着枫林间的雨雾,给人一种身临仙境般的感觉。<br></h3> <h3> 街道上,公园里,小溪边,庭前院后,枫树一棵一棵,一排一排,一片一片,鳞次栉比。有红色的枫叶,有黄色的枫叶,有绿色的枫叶,有紫色的枫叶。枫树下,灰色的庭院,青色的草地,美丽的鲜花。那景致啊,连油彩画都绘不出来。<br></h3> <h3>一角西峰夕照中,断云东岭雨蒙蒙。
林枫欲老柿将熟,秋在万山深处红<br></h3> <h3>漫山火红的枫叶,它们扎根于岩石的缝隙,遒劲有力,不同于一般植物的浓浓绿意,枫树,绿时耀眼,红时更是一塌糊涂、烂漫得无止境。<br></h3> <h3><font color="#1564fa">牵牛花</font></h3> <h3> 红枫似火照山中, 寒冷秋风袭树丛; 丹叶顺时别枝去, 来年满岭又枫红。<br></h3> <h3>秋意浓,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都说秋天是伤感的季节,可当你遇见那片红叶,不由得心生喜悦,伤感随风而逝。漫山的红叶在风中飘动着,像蝴蝶煽动的翅膀,有几片仿佛拒绝不了风的邀请,随着风在半空中旋转着,甚是可爱。<br></h3> <h3>云门山,海拔421米。平原拔笏,松荫盖足,山虽不高而有千仞之势,自古为鲁中名山。主峰大云顶,有洞如门,高阔过丈,南北相通,远望如明镜高悬,夏秋时节,云雾缭绕,穿洞而过,如滚滚波涛,将山顶庙宇托于其上,若隐若现,虚无缥缈,宛若仙境,蔚为壮观,谓之“云门仙境”。<br></h3> <h3>云门山日出</h3> <h3>云门山日出</h3> <h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h3> <h3>云门献寿在云门山巅之阴,有一海内罕见的巨大摩崖石刻“寿”字,人称为“云门献寿”。明嘉靖年间为衡王朱戴圭祝寿,衡王府内掌司冀阳周全,以“寿比南山”之意,在山阴处摩崖上镌刻了国内外罕见的大“寿”字以讨好衡王。大“寿”字,字体结构严谨,端庄大方,坐南朝北,通高7.5米,宽 3.7米,仅“寿”字下面的“寸” 字就高达2.23米。所以当地人有“人无寸高”、“寿比南山”之说。众多的中外游客都把能到云门山参拜大寿字作为来青州旅游的首选,以表达对自己和家人最美好的祝福。<br></h3> <h3> 对这个“寿”字还有一些民间传说,最离奇和有趣的是:某位衡王准备祝寿时发出告示,言诺本次祝寿谁的寿礼最珍奇,则不论官位身份,就让他坐首席位置。当时青州的文官武将、贵门豪绅都煞费苦心,尽其所能献上了自己的好物厚礼,但却没有一件得到衡王的首肯。就在人们揣测该如何是好的时候,门外进来了一位身材矮小、相貌丑陋、衣衫褴褛的老者,二话没说就径自坐到了首席位上。衡王非常气恼,立时派人上前询问。老者曰:敝人礼物最珍,诸位请随我来。老者把众人引到午朝门外,挥手向南并念念有词:愿衡王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众人抬眼望去,只见山的峭壁上有一个巨大的“寿”字正闪闪发光,顿时惊叹不已。衡王细看那字,却见“寿”字的“寸”还缺一点,急得不知如何是好。老者笑曰:众官如此以貌取人,那一点就随它去吧!衡王立时整衣上前拜道:知错知错,先生可否补救?老者便让众官一起加水磨圣整整一天一夜,人人都累得筋疲力尽,才吩咐取来两匹绸缎,卷作一团向墨盘一抹,信手向南抛去,绸团凌空飞了5里,恰好落在“寸”的缺点处,众人立时哗然叫绝。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寿比南山”不就是云门山的仙之所在吗?<br></h3> <h3> 云门洞南口是游人题刻最为集中的地方。洞口上方“云门山”三个篆体字,形象地体现出云门仙境名字的意境,此处题记出自明朝正德年间官居吏部尚书的山西乐平人乔宇。位于云门洞南端内侧悬崖上的“鬼斧神工”,位于云门洞上的“超尘离梦”以及”玄之又玄“,都是雪蓑的题记。”吐纳风云“为清朝顺治进士吴六一的题刻。<br></h3> <h3> 传说中的云门洞的确很有特点,洞高4米、宽6米、深10余米,不同的季节远望可呈现“满月当空”、“玉壁嵌崖”、“明镜高悬”等奇观,有很多传说。而《益都县图志》记载则是人工所凿。从科学考证来看,洞内似乎没有人工开凿的痕迹,云门洞应是自然形成的。<br></h3> <h3> 在望寿阁很近的地方,看到了当代著名书法家武中奇题写的“海岱雄风”四个大字。“海岱”出自《尚书·禹贡》“海岱惟青”句。“海”,渤海,“岱”,泰山,海岱是指今山东省渤海至泰山之间的地带,也就是说从渤海之滨到泰山脚下这一大片的青山绿水都为古青州的所在地。青州地处渤海与泰山之间,古有“东方第一州”的美誉。
近年来,在修复云门山古迹的同时,先后征集我国当代书画家武中奇、舒同、李铎、高启云、于希宁、史进前等名人字画,精心镌刻于崖壁之间,为了和山上的古迹相互区别开来,特意把新增的题记涂成蓝色,给古老的云门山增添了新的生气。<br></h3> <h3>在这个石壁上第二大的字就是雪蓑题记的“神在”,字径约1米。该字古拙浑朴、笔墨饱满,一气呵成,尽显狂放流姿之美。“神”字形似“狼蛇”相对,暗指当时社会各政治集团的对峙。这两个字应该和“敬神如神在”这句话有关吧。<br></h3> <h3>远处胜似海市蜃楼</h3> <h3>佛光普照</h3> <h3>十月是丰收的季节,美丽的青州更是风景如画:远远望去,只见一个个红柿子把柿子树压弯了腰。这一个个红彤彤的柿子犹如一盏盏红灯笼挂满枝头。人们格外偏爱秋天。春天是耕耘的季节,夏天是孕育的季节,冬天是收藏的季节,惟有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是金秋时节。</h3><h3>人们这才感受到劳动的甘甜、丰收的喜悦。<br></h3> <h3><font color="#ed2308">柿子树是秋天的魔杖
童年的色彩都被它收藏</font><br></h3> <h3>秋风起、秋意凉,在秋叶落的季节里,那一串串火红的柿子挂在枝头,在风中摇曳,美得自然,美得盈实,透着一种喜气,这是秋天特有的神韵。<br></h3> <h3>地里的农民,被太阳晒得发黑的脸上印出了笑容,不知淌了多少汗,如今丰收在望,能不叫人开心吗?<br></h3> <h3>院子里的晒柿架上系满了熟透了的柿子,像一盏盏红红的小灯笼挂在上面,让人心里产生无限欣慰和暖意。<br></h3> <h3>秋天的柿子挂在晒架上一个个黄彤彤的,。代表了丰收,折射了喜悦。<br></h3> <h3>丰收的喜悦</h3> 水墨画般的感觉<br><h3><br></h3> <h3>一阵秋风吹过,叶子和柿子就随风摆一动。红柿子时而躲进绿叶里,时而又露出红红的脸蛋,这让我觉得柿子好像在和我们捉迷藏一样。红果配绿叶,真是美极了<br></h3> <h3>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
隔窗爱竹有人问,遣向邻房觅户钩。<br></h3> <h3><font color="#ff8a00">秋去冬来万物休,
唯有柿树挂灯笼。
欲问谁家怎不摘,
等到风霜甜不溜。</font><br></h3> <h1><font color="#1564fa">夜游古城</font></h1><h3>十里长街好,万千曲巷幽。
熙来攘去客,处处说青州。<font color="#1564fa"><br></font></h3> <h3>
千古风流地,依然胜慨城。
雕坊昭雅范,朱户卧公卿。
楼阁分高下,街区任纵横。
莫言劳步远,款款酒旗迎。<br></h3> <h3>路</h3> <h1><font color="#1564fa"><br></font></h1><h1><font color="#1564fa">文字/摄影 / JIANGFENG(江枫)</font></h1><h1><font color="#1564fa">部分文字引用网络复制,如有不妥之处,敬请雅正。</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