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808080">图注:编号为52的黄色旗标环志的小勺子。环志时间为2015年9月11日至20日之间,地点为江苏滩涂。拍摄时间为2017年9月21日,以下所有图的拍摄时间与此相同</font>。</h3><h3> </h3><h3><font color="#808080"> </font></h3> <h3> 说"小勺子"(勺嘴鹬的俗称)的人不少,但切入点大多雷同,很难说出新意来。而片子出彩的大师们又大多不说话不指导,只一味贴片子馋人,让人郁闷。拍摄"小勺子"的难度不少,既要天时、地利、人和,还涉及设备和体力,并不比巴朗山寻绿尾虹雉轻松多少。本人于2017年9月到了条子泥,前两天基本无收获,“小勺子"的影都没见着。潮来潮去,水鸟虽不少却总觉"远在水天浩淼处",只好望鸟兴叹。加之那几天总是阴雨浓云,即便拍到了也觉不可观,回家后都没心情看片。时间久了,竞把这些片子忘了。</h3> <h3><font color="#808080">图注:编号为52的黄色旗标环志的小勺子。环志时间为2015年9月11日至20日之间,地点为江苏滩涂。拍摄时间为2017年9月21日。</font></h3> <h3> 重阳节看到东明大哥发了张着繁殖羽的黑嘴琵鹭,突然又想起"小勺子"了。只是面对东海的条子泥有点远,并不能想去就去。再说,过了9月也见不到繁殖羽,各种鸻鹬皆灰暗如尘,提不起行动的兴致。于是寻出硬盘,好不容易才找到2017年9月在条子泥拍的片。没料到居然寻到了一组有黄底黑字(数字)旗标52的"小勺子",当然还有红颈瓣蹼鹬以及灰斑、金斑、铁嘴沙鸻、白腰勺鹬、蛎鹬等。片子整体质量虽不高品种却也丰富,于是就有了"也说勺嘴鹬"的想法。想尽可能从一个收集资料的角度,把围绕这只"小勺子"以及其环志的一些情况说清楚些。力求让大家有闲暇时,通过此文能对"小勺子"有一个更清晰的认知。当然,拍鸟不到一定层次,这篇文章也很难看完。这是没办法的事。谁都知道,这个过程并不容易。</h3><h3> 其实对这种有着扁平如勺的小鸟,专家们在早期分类中就存在很大争议。至于这小鸟奇怪的喙,除觅食之外究竟还有哪些作用也是最近才被鸟类专家弄明白。结论是"小勺子"扁平的喙密布敏感的神经未梢类结构,可帮助它在浑浊的泥水中探测并同步获取食物。就如同大犀鸟不成比例大嘴,除取食功能之外还可以如空调一样调节体温。这确实使人吃惊。<br></h3> <h3><font color="#808080">图注:编号52的旗标清晰可见。</font></h3><h3></h3> <h3><font color="#808080">图注:下图为拍摄于当日的另一无环志小勺子。 </font></h3><h3><br></h3><h3> 国际鸟盟的权威调查中,全球总数少于220对"小勺子“锐减速度惊人,于是2007年把它从"濒危"栏升为"极危"物种。但我国对这种极危物种至今仍是2000年的老标准,无动于衷近乎麻木。由此也可见那些在全国范围内,影响其迁徒中最重要的觅食滩涂被"吹填"后要想恢复的难度。权威调查的数据显示:1970年其总数约2000一2800对;2000年为1000对;到2005年时仅剩400对;直至三年前统计时锐减至不足100对!</h3><h3> 虽然自2011年起,英国的野鸟和湿地信托组织紧急行动进行人工繁殖,从俄罗斯极北地区将"小勺子"鸟蛋带到其位于告罗士达郡的保育中心繁殖,一年后已成功孵化出几十只幼鸟,使其总数略有增加。但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致使其繁殖地碎片化,以及沿途滩涂的破坏,种群总数恢复前景并不乐观。</h3> <h3> "小勺子"幼鸟的成功孵化并不代表它们能顺利融入野外环境,顺利完成越冬与繁殖地之间的艰难旅程。其最重要的迁徒停歇地,如韩国、中国等沿海滩涂因防潮而修筑的水泥堤坝,因经济利益而吹填后围滩养鱼的各种工程,已成为其艰难迁徒途中最可怕的死亡陷阱。仅韩国新万金防潮堤填海工程就达40000公顷,而这片区域正是包括小勺子在内的水鸟,每年4一5月和9一10月迁徒中最重要的中转站。</h3><h3> 包括这几年通过繁殖后放飞,这100一220对繁殖个体,本己接近这一物种灭绝的临界点,若再因食物短缺而使其无法完成迁徒,其总数的减少仍是必然。可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这个物种,更不可能从成千上万密集的鸻鹬中识别它。仅仅依靠民间爱鸟人士的呼吁的作用有限,还须进一步扩大对这一物种保护的宣传,恢复其停歇的沿海滩涂原貌更是刻不容缓。</h3> <h3> 本人拍摄到的这只黄色旗标"52"(左趾)的"小勺子"(下图),环志于江苏,时间为2015年9月11日至20日。由南京师范大学牵头,英国皇家鸟类学会(RSPB)、英国鸟类学基金会(BTO)和"勺嘴鹬在中国"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和志愿者组成的环志队伍,在江苏沿海滩涂区域,对迁徙经过的鸻鹬进行了环志。他们10天时间共完成1002只环志鸟类,其中就包括编号从51一61黄色旗标的10只"小勺子"。而本人在2017年9月21日所拍到的这只黄色旗标52的"小勺子",正是这10只中的第二只。拍到时,距环志时间几乎为两年整。</h3><h3> 因为这黄底黑数字(左胫),右趾带脚环的组合为第一次使用,且为中、日、韩等国迁徒途中"小勺子"停歇地而设立,时间不长,拍到的人很少。所以我这2017年9月的"废片"仍属研究其迁徒中的重要资料。尤其是有几张图中还有这只黄色旗标的"小勺子"与另一只没有环志的“小勺子",在同一画面出现的场景,仅凭此图虽很难判断这二者的关系,但基本可确定这只环志为"52"的小家伙健康状况良好。当年应己完成配对并可能成功繁殖,可准确情况仍有待当年的环志者依据初始资料予以核实。</h3> <h3><font color="#808080">图注:下图为组合图,其中有两只小勺子,左3为环志52,右1为无环志的。</font></h3><h3></h3> <h3><font color="#808080">图注:下图两只小勺子相距不远,中间为环志52,右侧为无环志的小勺子。 </font></h3><h3><br></h3><h3> 2015年9江苏沿海滩涂的环志,主要是对之前局限于繁殖地环志项目重要的补充。黄底黑字作为包括日、韩、中停歇地的专用标,其重要性在于更进一步了解勺嘴鹬种群迁徙的整体动态、对停歇地利用的详情,以及繁殖地-停歇地-越冬地之间的相互联系。具有更大范围的整体意义,故未使用江苏区域的蓝绿组合旗标(许多其它水鸟佩戴了这种环志)。</h3><h3> 据说当时还准备了一种橙色旗标,作为其南亚越冬地专属,当年也未使用。若2016年冬天在南亚泰国、孟加拉等地已使用,大家就有机会拍到"小勺子"的三类旗标了。它们分别是繁殖地俄罗斯楚科奇浅蓝、绿、白色环志和早期的黄黑组合(勘察加地区)旗标,中、日、韩沿海滩涂停歇地的黄色配黑色数字旗标以及在东南亚越冬地的橙色旗标了。只是"小勺子"总体数量小且戴有环志并不多,在迁徒的鸟浪中难以遇见。</h3> <h3> </h3><h3><font color="#808080">图注:环志52这张图可以发现其右腿上浅色的脚环,与右侧编号旗标几乎等高。</font></h3><h3><br></h3><h3> 若有幸拍到白色(带数字)和绿色单字旗标的则为人工孵化项目成功扩散的成果,更属不易。</h3><h3> 俄罗斯楚科奇繁殖地(北部)环志情况可分三种:一是浅绿无字的为早期环志,对象包括成鸟和自然繁殖的幼鸟,可凭金属环上的文字了解详情。如东明大哥8月14日所拍到的KS18181,被确认为首个繁殖地扩散幼鸟的野外记录。二是浅绿有字的环志。这其中又分成鸟和幼鸟两种情况:成鸟佩左腿胫部,由两位数字组合而成,如01、02。而被"打入普林斯顿研究鸟类的博士僧慕童"拍到的01号"小勺子",己为这个种群繁衍了很多后代。另一种是幼鸟,所佩脚环与成鸟有区别,为右腿右胫,由字母加数字组合,如2017年环志的M2。被记录后证明为已知最小繁殖年龄的"小勺子"。三是白色旗标环志。白色编码旗标为繁殖区人工孵化成果的标识,由字母和数字以及两位字母组合而成。如MA、AA以及K7等。也有在双腿间不同位置佩戴彩环作为暂时个体标记。</h3><h3></h3> <h3><font color="#808080">图注:此图亦可见脚环与旗标。</font></h3> <h3> 俄罗斯楚科奇地区还有一种浅绿配单个数字的环志,与两个数字的有区别,表示为人工孵化成果。另有一种浅蓝旗标(无字)为楚科奇其它地区环志的标识。而早期部分"小勺子"在勘察加的停歇地,曾确定一种上黄下黑标识的环志,却不知怎么回事居然有一年环成了上黑下黄!估计这错误也不可能再被记录了吧。毕竟数量不大且时隔多年。2007年上海崇明和80年代香港还曾环忘过一只和两只上黑下白的"小勺子”,似乎至今仍未发现其野外记录。</h3><h3> 由于对"小勺子"的环志经历过几个阶段,首先是繁殖地和停歇地的局部标识,再发展到系统性更细化的环志标识,这也给野外识别带来了难度。但其实分配给"小勺子"的就那几种色,仔细查对《中国鸟类图鉴》鸻鹬版(章鱗、张明著)中关于“环志"彩色旗标分配协议,仍有章可循。毕竟"小勺子"数量不大,迁徒路径也不算太复杂。若要全面了解沿海滩涂出现的水乌的环志情况,涉及种类复杂且来源地各异,就必须依资料一一核查了。目前我国南部沿海,如广西防城港等地所出现的"小勺子"也曾被记录,但是否在这一带有其越冬个体仍不清楚。</h3> <h3> </h3><h3></h3> <h3><font color="#808080">图注:这两张图编号52清晰可见 </font></h3><h3><br></h3><h3> 如何恢复扩这个种群的数量,虽然许多相关组织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本人并不乐观。一是觉得停歇地范围大,地区和各国政府的重视仍不够。而涉及滩涂自然地貌的恢复,若地方政府缺席,民间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h3><h3></h3><h3> 涉及政府的滩涂规划以及各种经济利益的再平衡,利益关联者不可能为留给几只"小勺子"一年三、四个月觅食地,而放弃经营多年的鱼类养殖场。即便政府予以补偿,也面临很大困难。生活在这的人们靠海吃海传统由来以久,不可能轻松改变这种生活方式。但办法总归有吧,这考验的可不是几个渔民,还有沿途(包括其南亚越冬地)各国政府对动物保护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同。至于繁殖地的俄罗斯楚科奇等地区,地广人稀,猎食动物和人为干扰以及气候变化幅度只要不超出一定范围,仍可放心。毕竟楚科奇地区保护类鸟繁殖地的意识较强,也形成了良好氛围。</h3> <h3><font color="#808080">图注:各不同时期对小勺子进行环志的颜色分配情况。从图的大小可分主次,另地点也清晰。</font></h3> <h3><font color="#808080">图注:这小勺子奇怪的喙究竟是勺子、铲子还是锤子呢?大多数人并不清楚。</font></h3> <h3><font color="#808080">图注:2015年9月环志这10只小勺子的一个场景,图中为编号51,我拍到的为编号52。</font></h3> <h3><font color="#808080">图注:左图为编号52的小勺子(放大可见其胫上的黄色,右侧疑似其同伴。</font></h3> <h3><font color="#808080">鸣谢:</font></h3><h3><font color="#808080"> 本文作为勺嘴鹬环志的资料收集,参考了"和勺嘴鹬在一起"公众平台专家慕童博士文中大量内容,在此表示感谢!</font></h3><h3><font color="#808080">同时还要感谢提供线索并一直致力于宣传保护"勺嘴鹬"的李静女士!</font></h3> <h3><font color="#808080">图注:无环和52编号的组合图。</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