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彝村〈梁芳洁)

芳简(梁芳洁)

<p dir="ltr"><br></h3><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nbsp;&nbsp;&nbsp; 可能自己也是少数民族的缘故,而且长期在民族立法监督工作部门工作,看到山村里的彝族姐妹,她们原生态的那份淳朴,那份热情,让我倍感亲切。还有她们穿着的日常服饰,是独有的原始风情,清幽古朴,毫无做作,看着也很舒服。就连地上跑的小鸡,也那么可爱。</span></h3><h3><br></h3><h3> </h3> <h3>我们去这家宣传发放护鸟传单后,这位彝族妇女捧着核桃一直追到门口非要送给我们,我们谢了她的好意,说,我们正在工作,不能收,她一脸的失望。<br></h3> <h3>等发完宣传单后,我们又返回这家,每人买了6斤(每斤5元),她很高兴,认真称完后,又往袋子里多放了一些。这个村主要生产核桃,她说,今年产量高,不好卖。<br></h3> <h3>她笑盈盈地让我们看她摘的豆角。<br></h3> <h3>她让我进她家看看,我夸她的房子好大啊,她很高兴。<br></h3> <h3> 这户人家只有一位老人在家,正在喂羊。<br></h3> <h3>少数民族的服饰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比如这位彝族老人身上佩戴的圆形裹褙,细看,是毡子做的,上面还用黑线绣绣有两个圆形和方形的图案。据查,那对圆形的图案是代表蜘蛛。相传从前有几个姑娘为避兵祸钻进了洞,倾刻之间蜘蛛便在洞口织了网,追兵赶到,见有蜘蛛网,便离去了,姑娘为感激蜘蛛的救命之恩,也为纪念这次脱险,就将蜘蛛绣在毡子上。两个长方形图案是两只眼睛,身背“裹褙”,妖魔鬼怪就不敢从后面偷袭,会增加安全感。这裹褙很实用,背东西时可作背垫,天气冷时又可护腰保暖。<br></h3> <h3>村里人,漂亮的民族服装。若深入去了解探索她们的头饰、衣服乃至上面绣的花纹就会发现,里面蕴藏着这个民族的生活情趣、审美观念、宗教信仰等。</h3> <h3>可爱的小鸡儿,排排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