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摩洛哥

大千世界

<h3>  金秋时节,我和夫人随团赴摩洛哥旅行,领略了这个美丽国家的自然风光和人土风情。</h3> <p>1</p> <p>  从北京出发,经开罗转机,全程约20个小时,的确比较辛苦。据说,2017年有十万中国人赴摩洛哥旅游,明年开通北京至卡萨布兰卡直航,仅用十二、三个小时,能够节省不少时间。</p> <p>2</p> <h3>  我们的行程共十天,以卡萨布兰卡市为起点,途经马拉卡什、瓦尔扎扎特、非斯、梅尔祖卡、舍夫沙万、丹尼尔等重要城市,最后到达摩洛哥首都拉巴特。这条路线被旅行社称为“经典路线”。</h3> <p>3</p> <h3>  人们提到摩洛哥,往往会想到华纳兄弟公司四十年代拍摄的电影《卡萨布兰卡》和台湾著名作家三毛七十年代发表的《撒哈拉的故事》。俗话说,眼见为实,我们要亲身感受一下这个令人向往的国度。</h3> <p>4</p> <h3>  摩洛哥地处非洲西北部的阿拉伯国家,东部与阿尔及利亚接壤,西部面临大西洋,南部为撤哈拉,北部为地中海,与西班牙、葡萄牙隔海相望。摩洛哥的海岸线长达1700公里。</h3> <p>5</p> <p>6</p> <h3>  由于斜贯全境的阿特拉斯山脉档住了撒哈拉沙漠的热浪,摩洛哥气候宜人,花木繁荗,具有烈日下的“清凉之国”美誉。摩洛哥风景如画,享有“北非花园”美称。</h3> <p>7</p> <p>8</p> <h3>  摩洛哥有3500万人口,75%为阿拉伯人,20%为柏柏尔人(原住民),5%为其它民族,华人很少。当地人讲阿拉伯语和法语,信奉伊斯兰教。成年男人着民族装或体闲装,成年女人着民族服装,(直筒无领长裙,色泽多样,头戴围巾,但不遮住脸。儿童着装比较随意。摩洛哥人对外来人比较包容和友善。</h3> <p>9</p> <p>10</p> <p>11</p> <p>12</p> <p>13</p> <h3>  摩洛哥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非洲排名第六,国民生产总值1000多亿美元,人均3000多美元。经济主要为磷酸盐出囗(世界储量第一)、旅游、魚业等,农业不能自给。</h3><h3> </h3> <p>14</p> <p>15</p> <p>16</p> <h3>  旅游业是摩洛哥的重要产业。国内交通便利,在整个行程中,我们乘座大巴车在高速公路行驶,感到比较舒适,没有发现交通事故。我们住过的酒店,设施完善,服务热情周到。</h3> <p>17</p> <p>18</p> <p>19</p> <p>20</p> <p>21</p> <p>22</p> <h3>  摩洛哥的传统手工业发达。我们在非斯古城参观了陶器、玛赛克、皮革、铜银器等手工制作工艺。</h3> <p>23</p> <p>24</p> <p>25</p> <h3>  摩洛哥保持着传统的皮革制作方法,即先用鸽子粪和石灰水浸泡清理皮毛,然后使用天然植物提练染料进行染色。这种制皮方法没有化学污染。</h3> <p>26</p> <h3>  摩洛哥有三宝:椰枣、阿甘油、仙人掌。阿甘果油(摩洛哥尖果油)和仙人掌果杍提练的精油是高档护肤品的原料。仙人掌的植物纤维是当地纺织品的重要原料。</h3> <p>27</p> <p>28</p> <p>29</p> <h3>  摩洛哥的城市用建筑颜色来形容。白色的卡萨布兰卡、拉巴特、丹尼尔,红色的马拉喀什、瓦尔扎扎特,黄色的非斯,兰色的舍夫沙万,多彩的艾西拉。</h3> <p>30</p> <p>31</p> <p>32</p> <p>33</p> <h3>  卡萨布兰卡是摩洛哥第一大城市,也是经济、金融中心,其港口每年吞吐量2000多万吨,是非洲第一大港口,五百万人口。城市建筑多为白色,欧式风格,显得稍陈旧。一位有商业头脑美国人比照电影《卡萨布兰卡》里克咖啡馆的样子修建了一座歺馆,生意红火,游客慕名而来。</h3> <p>34</p> <p>35</p> <p>36</p> <p>37</p> <h3>  哈桑二世清真寺气势雄伟,座落在大西洋岸边,是世界第三大清真寺。于1985年建成,同时容纳25000人。清真寺大门为钛合金制作。寺院对伊斯兰教教徒每天免费开放。</h3> <p>38</p> <p>39</p> <p>40</p> <p>41</p> <h3>  马拉卡什是柏柏尔语,意思是红色。它是摩洛哥第三大城市,靠近阿特拉斯山脉,历史上曾两次作为摩洛哥首都,也是一座驼队商城。红色的房子、高高的椰枣树,看上去颜色很协调。我们参观了库图比亚清真寺、巴西亚王宫、不眠广场。夜晚的不眠广场,兼顾歺饮购物、休闲娱乐,商贩向客人叫卖商品,人如潮涌,显得有些杂乱无章。晚上,我们在柏柏尔开办的特色餐厅,一边吃着烤全羊,一边观看民族歌舞表演。</h3> <p>42</p> <p>43</p> <p>44</p> <p>45</p> <p>46</p> <p>47</p> <h3>  早上八点半,我们离开马拉喀卡什,前往瓦尔扎扎特。一路上汽车在阿拉特斯山(海拔2000多米)的盘山公路上行驶,远远望去,山体呈碣石色,山坡上生长着仙人掌和椰枣树、橄榄树、松柏树,一些地方为沙石和戈壁。在途中,我们参观了阿伊本哈杜的筑垒村。该村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这里曾摄拍过《红海行动》、《古墓丽影》、《007》等大片。</h3> <p>48</p> <p>49</p> <p>50</p> <p>51</p> <p>52</p> <p>53</p> <h3>  从瓦瓦扎扎特到梅祖,全程350公里,到了撒哈拉沙漠边缘自然要骑上骆驼走一回。撒哈拉的意思是荒漠。撒哈拉沙漠占非洲三分之一面积,由于少雨干旱,无人居住生活。</h3> <p>53</p> <p>54</p> <h3>  这一天,我们穿越阿特拉斯山脉,经过非洲瑞士小镇伊佛兰,行程650公里公里,才到达非斯古城。非斯是“金色斧子”的意思。摩洛国两次在这里定都,是国王行宫和避暑之地,也是现任王后的出生地。城内有上千条街道,纵横交错,如同迷宫。由于街道狭窄,只能使用手推车或牲口送货。我们参观了卡拉因大学、古兰经学院、布日卢蓝门。观看了传统陶器、玛赛克及铜器皿手工制作。</h3> <p>55</p> <p>56</p> <p>57</p> <p>58</p> <p>59</p> <p>60</p> <p>61</p> <p>62</p> <p>63</p> <p>64</p> <h3>  舍夫沙万是摩洛哥西北部一座美丽的山城,海拔500多米。建于1471年,属于世界四个“蓝色小镇”之一。城内有很多清真寺和旅店。大多数住宅和阶梯粉刷成蓝色。用蓝色粉刷房子的初衷为了除蚊,但后来人们觉得挺好看,就互相仿效起来,变成蓝色小镇。镇上有狗、养猫,不避游人。舍夫沙万邻近地中海,空气清新、街道安静、民风淳朴,洋溢着阿拉伯民族风情。</h3> <p>65</p> <p>66</p> <p>67</p> <p>68</p> <p>69</p> <p>70</p> <h3>  丹吉尔是一座秀丽的海滨城市,紧靠地中海,与西班牙隔海相望,最近处仅有39海里。历史上被西班牙占领,1956年才回归摩洛哥。</h3> <p>71</p> <p>72</p> <p>73</p> <p>74</p> <p>75</p> <h3>  摩洛哥首都拉巴特,街道整齐,树林葱葱,房屋多为白色。在即将离开摩洛哥的前夕,我们坐在面临大西洋岸边的歺厅里,隔窗观望绚丽的落日晩霞,感觉十分惬意。</h3> <p>76</p> <p>77</p> <p>78</p> <p>79</p> <h3>  在摩洛哥拍摄人物需要谨慎。在公共场合,多数人都回避正面拍摄,最好远离人们视线伺机行事。如果近距离拍摄,需要打个招呼再拍。遇到孩子,可送给他们事先准备的文具、糖果或零钱,他们是能够接受的。但是,遇到前来找你拍照的一些年青人要提防,他们是来要钱的。</h3> <p>80</p> <p>81</p> <p>82</p> <p>83</p> <p>84</p> <p>85</p> <p>86</p> <p>87</p> <p>88</p> <p>89</p> <p>90</p> <p>91</p> <p>92</p> <p>92</p> <h3>  旅行中,我们品尝了摩洛哥传统饮食。一般主菜为“塔晶锅”、“库斯库斯”。原料为牛、羊、鸡肉,加上红萝卜、洋葱、士豆等蔬菜、以墩、烤、蒸为主,加些胡椒粉、孜然等佐料,味道比较清淡。主食以面食为主,有烤饼、面包等。每歺先上一道浓浓的菜汤(类似西红柿汤味道)。水果有椰枣、哈密瓜、葡萄、橙子、李子等。当地人习惯喝咖啡和薄荷茶,薄荷茶用来解暑清热。除了品尝当地传统美食外,整个行程多以西歺为主。在途中,我们在一位北京人开办的“撒哈拉北京饭店”饱尝了一顿地道的中歺。值得一提的是,当地菜量较大,肉食多,如果吃不了,又带不走,剩下很可惜。</h3> <p>94</p> <p>95</p> <p>96</p> <p>97</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谢 谢 观 赏 </font></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