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干11国游记(3)——阿尔巴尼亚.黑山

野山谷

<h3>2018.10.3</h3><h3>巴尔干11国游记14</h3><h3>路程:地拉那--克鲁亚--波德戈里察</h3><h3>阿尔巴尼亚全国共350万人,地拉那就有100万人,1926年建都,地理位置在阿尔巴尼亚中间,四周被群山环绕,是经济文化之都,气候属地中海气候,一年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阳光明媚,很少见雪,冬天10-12度,夏季很热。</h3><h3>阿尔巴尼亚大学。<br></h3> <h3>总统办公室。<br></h3> <h3>总理办公楼。总理办公室在二楼,不对外开放。此楼原是霍查办公楼。</h3> <h3>现总理原是画家,办公楼一层是展览馆,展品均出于总理之手。他还主张将地拉那城市楼房外装饰的色彩斑斓,但很少见到新的建筑。<br></h3> <h3>内务部大楼。<br></h3> <h3>阿尔巴尼亚前领导霍查故居,是阿国王时期的意大利建筑 。</h3> <h3>在参观时游员发现有一位阿巴尼亚人跟随在后,面带微笑表示很友好,当大家停留在霍查故居前他慢慢向前走去,人们望着他的背影有些茫然,瞬间他又返回来,团友们邀请他照相,他高兴的亲吻一位老同志的手。<br></h3> <h3>当我为他唱了一首阿巴尼亚歌曲时,他似乎有些激动搂住我的肩膀。片刻他到了马路对面,向原来的方向走去,我在想他是一个有故事的人,这里真的民主吗?……<br></h3> <h3>现政府批判霍查时代建造的碉堡,从柏林购买了柏林墙在公园内展出。</h3> <h3>霍查博物馆。设计师是意大利建筑设计师,霍查的女婿。于1989年建成,现空置已破旧不堪。<br></h3> <h3>女游击队员雕像。我感到好熟悉心情好释然。<br></h3> <h3>巴尔干11国游记15</h3><h3>斯坎德培广场和博物馆。斯坎德培是民族英雄、军事家、外交家,深受阿人民崇拜和敬仰。<br></h3> <h3>斯坎德培博物馆。画面所表现的是阿人民不同时期的服饰。<br></h3> <h3>周总理曾经下榻的宾馆。据说许多到地拉那的外地人都喜欢在此楼留影纪念,理由尽然是从未有见过这样的高楼。<br></h3> <h3>克鲁亚古城堡。该城堡始建于5--6世纪,在东南陡峭的山坡依山而建,是阿历史上最有名和重要的城堡之一。<br></h3> <h3>斯坎德培博物馆。它坐落在古城堡旁边,馆体依靠险峻的高山而建,构成格鲁吉亚显著的一景。宛如一座纪念碑,让阿人永远记住这位民族英雄。(设计者是霍查的女儿)<br></h3> <h3>进入展馆,一组气势磅礴的雕塑出现在眼前,从雕塑中好似看到当年在抗击土耳其的战争中,阿人英勇顽强抗战的场面。当年与敌人以1.5:20万悬殊的差距抗争,利用天然屏障,斯坎德培在抗击土耳其的27年中共打胜仗16次无一次失败,成功阻击了土尔其跨越亚德利亚海征战。<br></h3> <h3>天然屏障。</h3> <h3>克鲁亚是阿尔巴尼亚最早发祥地,自称山鹰之国,克鲁亚是首府,斯坎德培1444年统一克鲁亚1468年死亡,双头鹰国旗一直延用至今572年,这是阿尔巴尼亚人民的骄傲。<br></h3> <h3>在斯坎培德死后两年克鲁亚被沦陷,有26万人逃往意大利。土耳其占领后修筑的浴室遗址仍清晰可见。<br></h3> <h3>老两口用双手造型阿尔巴尼亚双头鹰国旗。</h3> <h3>遥望美丽的山城。<br></h3> <h3>山城内的古集市街。两旁均为木质平房,路面由光滑的小石头铺成,商品主要是古董文物,地毯之类,是典型的阿族风格。<br></h3> <h3>2018.10.4</h3><h3>巴尔干11国游记16</h3><h3>路程:波德戈里察--杜米托尔--布德瓦黑山四周的山是黑色,因此称黑山共和国,是铁托当年打游击的地方。<br></h3> <h3>铁托死后10年,南斯拉夫国家被瓦解,黑山以公投形式于2006年独立。据当地导游说:独立后国家的政治地位下滑,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大不如前,平均月收入500欧元。大巴行驶在深山峻岭中,看到我国竞标成功后正在建设的高架桥,标语是:筑路架桥,投报社会,公路将在2019年竣工。<br></h3> <h3>沿途美景。蓝天白云,小桥流水,炊烟缭绕。<br></h3> <h3>塔杜米托尔国家公园1980年被列入了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我们乘车前往大峡谷。</h3> <h3>塔拉河河谷也在杜米托尔国家公园的范围内,长80公里,深1300米是仅次于亚利桑那州大峡谷的世界第二大峡谷。人们攀到山的顶峰俯瞰大峡谷。<br></h3> <h3>峡谷深处依稀可见。</h3> <h3>站在山顶可以看到对面的波黑。黑山、波黑、塞尔维亚3国交界。<br></h3> <h3>黑湖。黑湖周围有茂密的森林,在阳光的照耀下湖面的倒影更显它的美丽。<br></h3> <h3>其实黒湖并不黑,阳光、绿树、碧水、蓝天还有那弯弯的小船。</h3> <h3>美丽的大舞台,可惜舞姿太逊色。</h3> <h3>我们下大巴后,徒步行走在茂密的森林中,感到这里空气新鲜,好似进入了大氧吧,迎面的微风吹在身上有丝丝凉意更觉的爽。森林深处有狼和狐狸等野兽。<br></h3> <h3>迪尔迪耶维卡大桥。这座桥是前南斯拉夫一部桥的电影拍摄地,它深深印在中国人的脑海中,吸引我们不辞辛苦前来观赏。据说:中国政府承诺将桥重新修缮,一带一路给人民带来了福音。。<br></h3> <h3>天色已黑,汽车缓缓的向前行驶,车的右侧是亚德利亚海,左侧时而见到灯光闪闪,现已是晚8:40分了。<br></h3> <h3>2018.10.5</h3><h3>巴尔干11国游记17</h3><h3>路程:黑山布德瓦老城--克托尔--杜布罗夫尼克科托尔。</h3><h3>黑山科托尔被录入世界文化遗产,它位于亚德利亚海科托尔海南端,众多古迹与中世纪建筑被威尼斯共和国时期建造的城墙所环绕,从当地的建筑风格就可以明显感受到威尼斯文化对当地的影响。<br></h3> <h3>布德瓦老巷。黑山布德瓦老城只有100户人家多数将房子出租赚钱。这是旅游度假城市,游客主要来自俄罗斯和克罗地亚人,500年前属威尼斯共和国,气候较热,阵阵暖风袭来……<br></h3> <h3>布德瓦老城因地震受到破坏,修复时按原记号归位。<br></h3> <h3>在地震滚落的石头前留影。</h3> <h3>黒山布德瓦老城依山傍水1979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500年前被威尼斯占领,这里的城墙和海岸成为威尼斯阻击土耳其侵犯的天然屏障。黑山在1918年独立老城回归并加入南联盟,后解体再次独立。<br></h3> <h3>黑山克托尔古城墙外。<br></h3> <h3>站这里可以登高望远。</h3> <h3>黑山克托尔古城教堂。<br></h3> <h3>教堂内。<br></h3> <h3>别致的小商铺。</h3> <h3>古城内店铺。</h3> <h3>古城小巷。</h3> <h3>八卦井。传说:长舌妇在此井旁洗衣时喜欢传播小道消息故得名闲言碎语井。</h3> <h3>咱也把那闲言碎语拉一拉。</h3> <h3>长舌妇也有闭嘴的时候。</h3> <h3>俯瞰亚德利亚海湾。<br></h3> <h3>为了节省时间大巴在科托尔湾坐轮渡到了湾对面。虽然这座海滨城市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人们还是下车在轮渡边留影记念。<br></h3> <h3>巴尔干11国游记18</h3><h3>大巴车沿着岸边弯弯曲曲的行驶,左侧路边可见茂密的树木和草坪,红白相见的小楼房在眼前闪过,平静的海湾可见帆船点点,白色的船只停泊在岸边,对面的山上郁郁葱葱,烟雾缭绕,欣赏着美景不知不觉已到克罗地亚了。亚德利亚海一望无际让人感觉好似到了世界尽头。我们将在克罗地亚参观萧伯纳笔下的人间天堂--杜布罗夫尼克老城。</h3> <h3>克罗地亚老城闻名于世,它始建于7世纪,13-14世纪不断扩建,1991年因内战老城遭到破坏达百分之七十,在联合国的支持下恢复重建。老城西门。<br></h3> <h3>圣布莱斯主教堂。<br></h3> <h3>圣芳济会修道院。它是欧洲最古老的药房。<br></h3> <h3>老城也有一线天。<br></h3> <h3>噢!难得的好地方。(来自团友微信)</h3> <h3>再安逸不过了。</h3> <h3>犄角旮旯都能去。</h3> <h3>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我从城墙里面钻出来。</h3> <h3>古城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前来参观游览,从高处望去十分壮观。</h3> <h3>夕阳照古道。</h3> <h3>晚霞无限美。</h3> <h3>美景看不尽。</h3> <h3>走出东门已是傍晚,晚霞照映在海面,远处灯光闪闪,白色的游船整齐的排列在海湾里。我们将在这里就餐吃海鱼。<br></h3> <h3>餐后约20分钟到达酒店,在大堂内听到酒店没有游员信息,大家都安静的等待,原来是因为游客太多将我团调剂到另一个酒店,大家毫无怨言装行李上车。<br></h3> <h3>赵导在大巴车上说:这次是好事给我们安排在喜来登酒店,果真是没让大家白辛苦。</h3> <h3>喜来登酒店夜景。</h3> <h3>留影喜来登酒店。</h3> <h3>我们要在这里解除一天的疲劳。<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