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闽海安澜惠女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00年6月的一个阴雨霏霏的午后,在福建惠安县崇武镇大岞海边,捕捉了惠安女这组劳作镜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岞村是闻名遐迩的惠安女的聚居地。这里以闽南古香古色的民俗特色著称,惠女文化触手可及。穿着传统服饰的惠安女,在海边劳作、种植作物、绣花洗衣……成了我们镜头里最美的一道风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拍摄的电影《寡妇村》以及2000年的电视剧《惠安女》,以其特殊的环境、特殊的服饰、特殊的婚俗习惯,呈现了惠安女这一特殊群体因循的习俗和日常生活的人文景观,吸引了众多的摄影师们前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国当代著名朦胧诗派女诗人舒婷在她《惠安女子》一诗中这样写道:"天生不爱倾诉苦难,并非苦难已经永远绝迹……以古老的银饰,约束着柔软的腰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可以说,惠安女的勤劳本色是中国女人的楷模。惠安是个有典型母系社会遗存的地区,勤劳的惠安女是当地生产劳动的主要群体。惠安女在出色地完成贤妻、良母、孝媳三重家庭角色的同时,做了男人应做的粗重活,她们的吃苦耐劳精神在中国女性中是少见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惠安女虽属汉族,但其服饰素以奇特著称,与传统汉族服饰迥然有别。头披花头巾、戴金色斗笠,上穿湖蓝色斜襟短衫,下着宽大黑裤。花头巾的花大多是小朵的蓝色花,衬以白底,显得活泼、亮丽;头巾紧捂双颊,只露眉眼和嘴鼻,衬出惠女含蓄和恬静的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惠女服饰是实用与美观的完美结合,宽裤便于涉海,打湿易干,短衫便于劳作,挑石、补网都很方便,又可避免劳作时弄脏衣沿衣袖,黄斗笠可顶炎日,花头巾可御风沙,而头巾的花卉图案和颜色,是美的选择,增加了女性的丰采和神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最奇特的是惠安女的着装,湖蓝色的斜襟短衫短仅及肚,渲染其大海般的深邃与天空般的清澈,黑旷裤则宽大飘逸,裤头只到脐下,和盘托出其稳重,表达了一种内涵丰富的着装特色,既矛盾又和谐统一,这种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美,源于她们对周围环境和色彩的感知,是一种体悟四季交替,阴晴风雨变化而脱颖出来的朴实的艺术,有人称之为“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