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 培田古民居是迄今南方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居民群落之一。位于福建省连城县西部,距县城40公里。这个客家小山村拥有30余幢高堂华屋、21座古祠、6个书院、二道跨街碑坊和一条千米古街,因其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而远近闻名。</font><br></h3> <p class="ql-block"> 村口和村尾的古牌坊,巍然耸立,“恩荣”“圣旨”二字彰显昔日的荣耀。古代牌坊分三等,御赐、恩荣、圣旨。1,御赐是指皇帝下诏,国库出银建造。2,恩荣是指皇帝下诏,地方出银建造。3,圣旨是指地方申请,皇帝批准然后由家族自己出银建造。不论文官武将至此,文官下轿,武将下马,一律步行。</p> <h3> 古村街巷,院里院外,清一色的麻石板和鹅卵石地面,干净清爽而赏心悦目,精致典雅又天人合一。<br></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九厅十八井”(来自网络)</h3></font></h3> <h3> “九厅十八井”是客家民居的三种典型代表(土楼、九厅十八井、围龙屋)之一,九和十八,只是一个表多数的词,不一定就只是九个厅十八个天井,往往很多民居都有超过九厅十八井的格局。其厅、井布局科学合理,各厅各有功用。上厅供祭祀、族长议事,中厅接官议政,偏厅接客会友,楼厅藏书课子,厢房横屋起居炊沐,家族聚居,集政、经、居、教于一体。<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功名旗杆</h3><h3> 科举考试中考上可以入国子监深造的贡生或副贡,甚者官方资助的秀才都可以立旗杆,但旗杆上没有安装'旗斗' 。乡试中考中举人者可以立旗杆,旗杆上有一个'旗斗' 。殿试中考中进士者可以立两个'旗斗'的旗杆。如果考中状元,家乡就可以立起三斗的旗杆。如果祠堂前立起了四斗旗杆,应是本族子弟中有人受封赐为朝廷一品高官了。
旗杆的顶部因文武功名不同而有所区别,文功名顶部多雕成笔锋,武功名的旗杆顶部多雕刀戟或镌座狮。<br></h3> <h3> 培田的黑色幽默:封建礼教一本正经,女子学堂可谈风月!</h3><h3> 其实,这种玩世不恭的背后是沉重和苦闷,笑中含着泪的,生活在“三从四德、三纲五常”中的封建女子最解其中味。</h3> <h3> “文武庙”,亦称“二圣祠”,上层供奉文圣孔子,下层供奉武圣关羽。</h3><h3> 文韬武略,立国之本,文可安邦,武可治国。</h3><h3>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培田人既重文又崇武,文武兼修,这或许就是文昌武盛,人才辈出的原因吧。</h3> <h3> “学武侯谨事,法司马存心”,这幅对联似乎道出培田人为官处世的玄机,不是吗?</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left;"> “水如环带山如笔,家有藏书垄有田”此联及以下几联让人看到客家的耕读文化。</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测心田为明世理,锄垄亩能求小康”</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半亩砚田馀菽粟,数椽瓦屋课桑麻”</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二水当门将绿绕,四山环户送青来”</h3></font></h3> <h3> “毋忘三命”——受命、遭命、随命。“受命谓年寿,遭命谓行善而遇凶,随命谓随其善恶而报之。” </h3> <h3> 培田的名片不是“大夫第”也不是“进士第”,而是培田三叉街——最美的转角。这大概是因为人们行走在曲折的古街或幽深的巷道上,多少有点仄逼感,当行至此处顿感“九省通衢”,豁然开朗的缘故吧。</h3><h3> 你瞧,转角之店多像一位长者,不问盈利,不论寒暑,默默问询南来北往的客。<br></h3> <h3> 当地居民真是“淳朴处世,忠厚续家”,街上摆卖的都是自家土地上辛苦种植之物:地瓜、冬瓜、南瓜、葫芦、花生、百香果……走在这样的街上,你能感觉到丝毫的商业化气息吗?</h3> <h3> 在这里,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所以游客也格外惬意舒心。</h3> <h3> “心田无埂”,此言极妙!垄亩无埂不成田,心田无埂宽似海!</h3> <h3> 培田古村是一本厚重的史书,此次来去匆匆,掠过其封面,浏览其大概,他日有闲,当重读细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