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人生两件宝,双手和大脑,一切靠劳动,生活才美好。”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对劳动生动的解说。</h3><h3> 我是农民,好像没什么可写的,天天在田里干活,日晒雨淋,那种辛苦别提了,可苦尽甘来,看到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挂满枝头,那种丰收的喜悦,难以言喻!</h3><h3> 劳动创造了世界, 我们做家长的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现在的孩子,有多少会自主地劳动?<br></h3> <h3> 教育孩子从小热爱劳动,就是为孩子的人生道路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通过劳动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生存技能,而且可以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为他们将来自立于社会打下基础。</h3><h3><br></h3><h3><br></h3> <h3> 爱孩子,就要让他学会劳动
我根据孩子的年龄,让孩子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比如,我每天吃晚饭和孩子一起洗碗,刚开始会把碗打破、洗不干净......没关系的,我跟他说你一开始不会走路、不会说话、不会吃饭、不会穿衣服。现在是不是会跑步了,会唱歌了,会好多东西了。慢慢的就不会摔破了,洗也干净多了。我不以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给他充分的成长空间。碗洗完了,让他看一下劳动成果,问他是不是洗完碗收拾干净,比没弄之前的一塌糊涂舒服多了。他会心的点点头,让他有一种获得感,成就感。早上起床,我叠被子,他也会把自己的地方收拾好;扫地擦桌子他也主动参与进来。</h3><h3> 这样,孩子不仅能从劳动中体验到成就感和愉悦感,而且可以激起孩子劳动的信心和决心。<br></h3> <h3>😒 让劳动转变成游戏
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巧妙利用这一点,让劳动和游戏相结合。就能够唤起孩子对劳动的兴趣。当孩子感觉做家务活儿就像玩游戏那么有趣时,他们一定会喜欢的。
另外,在劳动过程中,我主动开口,和孩子交流、互动。可以给孩子讲故事、唱儿歌、背古诗,让孩子在劳动的同时,能够获得轻松、愉悦的情感体验。
在说说笑笑中,完成了劳动任务,孩子非但没有感觉到累,反而感到和我之间更亲密、融洽了。
无论孩子说什么,我们都不要质疑和指责,而应该耐心倾听、分享孩子的心事,让孩子劳动、倾诉两不误,让孩子在劳动中得到情绪的释放,还可以起到减压的作用。
</h3><h3><br></h3> <h3> 别害怕孩子出错
有时候摔坏的东西是有价的,孩子对劳动的热情和积极性是千金难买的。
孩子在劳动的过程中,难免会因为一时不慎出错,比如洗碗时把碗摔了。面对这种状况,孩子难免惊慌失措,我们应先确保孩子的安全,询问和检查孩子是否受伤,然后再轻声安慰孩子,告诉孩子这都是在所难免的。等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后,要耐心指导孩子收拾残局,用扫帚将摔碎的碗清扫出去,以免扎伤家人。等孩子彻底冷静下来后再告诉孩子,以后刷碗时尽量把水开得小一点,根据碗的大小摆放好。</h3><h3> 此刻对孩子的宽容,恰恰能让孩子长记性、引起孩子足够的重视,同时孩子的责任心也能够随之形成和增长,使孩子受益终生。<br></h3> <h3>
家长要以身作则
不怕你们笑话,我以前知道“头悬梁锥刺股”的典故,和孩子一起看《三字经》才知道它的出处,实乃无地自容,我们要小孩满腹诗书,自己肚子里有几点墨水呢?
我们家长应该以身作则,不仅应该主动承担家务劳动,而且学校、村里如果开展义务劳动,我们也要积极响应、参加。另外,我们带孩子去奶奶、姥姥家时,要主动帮老人干活,最好让孩子也跟着一起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
这样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自然会增强劳动意识,提高劳动自觉性。日后不用家长催促和监督,孩子就能自愿地承担起劳动义务。
</h3><h3><br></h3> <h3> 学习和休息对孩子来说固然重要,但是我们也可以让孩子抽出一部分时间来进行劳动。
被世界公认为最有智慧的犹太人认为,无论孩子是很早就很聪明还是孩子大器晚成,他们所取得的成绩都受环境的直接影响,他们所受到的教育也与个人是否勤奋努力有密切的联系。
如果孩子没有爱劳动的习惯就很容易形成懒惰的习惯,一旦懒惰形成再勤奋起来就很难,取得成绩更不可能。<br></h3><h3> 古人讲:“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不能把世界只装在脑袋上,也要装在身体里,由此而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所以我们要在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培养孩子幸福生活的能力。<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