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部印度的有关于儿童成长的教育片《地球上的星星》,这部电影反应出来的问题,值得家长和老师深思,尤其是影片中的一些场景。<br></h3> <h3> 《地球上的星星》讲述的是一位天真、调皮,充满丰富想象力却有阅读障碍的小男孩伊桑,一度被家人误解和放弃,后来在一位老师的开导和帮助下找回自信的故事。</h3> <h3> 8岁的伊桑,喜欢画画,由于有阅读障碍,他适应不了学校的学习体制,无论他怎么努力都学不会课本上的知识,每次考试他的成绩都是垫底,因此他常常被老师批评、罚站。在老师和家长眼里,伊桑所犯的错误是不能被理解的,学校认为伊桑是问题学生,劝他中途转学,万般无奈之下,伊桑的父母只好把他送到一所管教严格的寄宿学校。
在这里他遇到了他的“伯乐”尼克老师,一位真正懂得教育的老师,会识“千里马”的伯乐。尼克通过用特殊的教育方式帮助伊桑从学习的困惑中走出来,并策划了一次全校师生的画画比赛,通过让伊桑发挥美术天赋重新点燃他的自信和希望,从而改变了伊桑一生的命运。<br></h3> <h3> 伊桑的父亲认为伊桑是学习态度有问题,不管做任何事情都是调皮捣蛋的。很明显,他并不了解伊桑产生这种行为的真实原因。 <br></h3><h3> 当尼克让他念一个盒子上的中文的时候,他念不出来,面对尼克的“指责”,使他体会到了伊桑的感受,突然陷入了沉思。</h3> <h3> 这种培育孩子的理念值得深刻反思,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环境。如果在教育中充斥着暴力、斥责、谩骂,而不是具有民主,爱心和责任感的家庭,那么会使孩子在成长中心灵受到重创。<br></h3> <h3> 其实伊桑的父亲代表着大多数的家长,严格且功利,要求孩子必须优秀,喜欢比赛,也想要赢。他眼里只有学习成绩,看不到儿子其他的闪光点,也没能给儿子所需要的关心。儿子犯错也只会责骂,从不深究原因。对儿子所谓的关心,也只停留在语言表面。
经过了尼克的帮助,看到伊桑努力之后的变化,父亲眼含泪水却不敢靠近。<br></h3> <h3>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现在越来越强调换位思考,鼓励彼此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问题,但是有多少人真正把孩子视做一个独立的人以平等的姿态去靠近他们的内心世界。<br></h3> <h3> 尼克老师认为教育不应该是墨守成规,不应该压抑孩子的天性。曾从事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的经历,和他自身的经历,帮助伊桑了解自己与别的小朋友的不一样,通过爱因斯坦、爱迪生等名人的事例说明那些用独特眼光来看待世界的人,最终改变了整个世界。慢慢用他能够接受的方式来帮助他学习,使他逐渐的找回了自信。</h3> <h3> 在学校教育中,作为未来的老师,我们更要思考应该如何看待孩子所犯的错误,如何关注每一个孩子,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在培育学生的教育中,我们不仅应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健康,走进学生的内心充分了解他们的想法,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而且要通过张扬他们的个性,发挥他们的特长,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实现孩子们的梦想,同时也应该用灵活多变的授课模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培养孩子们各方面的兴趣。</h3> <h3> 读懂孩子,并不是单纯的观察孩子平时的表现,用一张张试卷来检验和定义他们,而是应该透过他们的错误,去寻找造成这些错误的原因来帮助他们,以欣赏的眼光,宽容的心态来面对我们的孩子。</h3> <h3>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步调,只是那些有生理缺陷的孩子,会走得更慢一些,但他们同样会成为,让父母骄傲的孩子。道理适用于所有孩子,无论是特殊的,还是普通的。像尼克老师说的,每个小孩都有独一无二的本领、能力和梦想。不走寻常人的路,照样可以大放异彩,这就需要我们去发现我们身边的“美”。<br></h3> <h3> 就像电影中所说“每个孩子都是地球上的星星”,尽管不是每颗星星都十分闪亮,但是对于浩瀚的银河他们都是同等的重要。因此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中,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承担着重大的职责。我们应该理解孩子们的差异化,尊重孩子们的兴趣选择,充分发掘孩子的潜能,倾听孩子的心声。这样每一颗星星才会散发出自己最璀璨的光芒。<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