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写在前面</h3><h3> 唯进步,不止步。</h3><h3> 校本研修,是为了追寻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为了让生命更美好!</h3> <h3> 金秋时节,丹桂飘香。在这个温馨的十月,我们聚集在美丽的实验小学,满怀期待与渴盼,欣喜与兴奋来参加义乌市校本研修负责人培训。</h3><h3> 23日下午半天的培训是由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俞国娣校长带来的《研学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实践》。</h3><h3>专家介绍:</h3><h3> 俞国娣,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浙江省优秀青年教师。</h3> <h3>俞校长首先给我们介绍了"崇文教育"的发展历程:</h3><h3>1998年:小班化教育;</h3><h3>2001年:"新班级教育"研究准备;</h3><h3>2002年:包班协同教学、主题协同教学、多元评价;</h3><h3>2015年:国际化实验学校(音乐,体育,美术,科学);</h3><h3>2018年:教育建筑综合体,课程实施"时空重构"。</h3> <h3> 接着,俞校长从学校的"新班级教育"展开,为我们带来接地气的学校校本研修工作实践经验。学校的发展靠老师,首先,要让老师成为有追求,有理想,心中充满梦想的人。其次,老师要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做一个"全才"型的教师。所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尤为重要,学校制定的《教师等级评估与年薪制》、《教师学分等级制度》等为教师的专业发展保驾护航。(刘丹霞)</h3> <h3> 像做学校课程那样,从顶层设计入手,围绕核心理念让教师在适合的平台有效发展。架构三原色的教师研修课程,从通识教育到专项定制,从提升综合素养到发展个性诉求,讲坛、社团、沙龙、项目组,充斥了崇文老师的每一个时空,使研修活动成为了一种常态。塔式分布的层级授课和周期循环的课程编排,编织成一张研修网,在这样的环境中,想不进步都难!俞国娣校长的讲座,令人豁然开朗,打开了一条校本研修的新思路,希望我们的校本研修之路也能越走越广,越走越专。(何茜)</h3> <h3>部分培训心得:</h3><h3> 在俞校长的介绍中发现,崇文学校有自己的研训理念:让教师在适合的平台有效地发展。研训注重教师的主动性、追求有效性以及可持续,以此作为设计校本研训体系的基本出发点。教师的发展和培养不是被动的,而都是主动的。由于工作的要求,老师需要拥有相应的教学技能和付出,为此才会去坚持。学校要有一个信念:教师推动学校发展。学校给老师提供教学氛围,但学校更依赖于老师,只有一群有追求,有理想,心中充满梦想的教师,才能托起今天全新的教学模式。(朱跃)</h3> <h3> 俞校长指出:"校本研训必须先统一价值观,师风师德的培训是校本研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俞校长所言,我们只有明确了方向,统一了思想,老师们才能更有凝聚力和向心力,才能更主动地参与到校本研修的过程中。 </h3><h3> 学生需要分层教学,其实老师也是如此。我们要对老师也有正确的定位,让不同个性、不同特长的老师在适合的平台,有效的发展,最大化的发挥老师的价值。(何颖)</h3> <h3> 崇文实验学校实施开展"新班级教育"理念是为了适应当下的教育发展新形势,学校通过教学组织形式的结构性变革和教学内容的合理性调整(跨学科,全科教育),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慰)</h3> <h3> 一个学校的校本研修想做好,师德师风培训是基础,把全校老师的价值观统一起来,把力用在一处,让老师们静心,用心学习。如何更好的将校本研修做到实处,最关键的是要提早做好研修计划,细化安排相关课程、内容、时间及人员,规范化管理,让每一次研训发挥最大作用。(吴艳筱)</h3> <h3> 今天有幸听了崇文实验学校的俞国娣校长讲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实践》,感触颇深。教师培训要求全校教师有一致的教育理念,有统一的价值观,有共同的信仰。给予教师在适合的平台有效发展,适合的定位,适合的方式,适合的层次,适合的导师。为打造教师的五张名片奠定坚实的基础。(陈昂)</h3> <h3> 崇文实验学校的核心理念是让老师在适合的平台有效发展。我们也要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平台,通过专题培训、参与研究、承担任务等方式,让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完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 (金荷芳)</h3> <h3>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培训只是一个平台,一次帮助,亦或是一次引导,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培训终有时,学习无止境,让我们共同期待:为了心中的那份愿景和责任,让这道独特的风景永驻心间,希望我们不要停下奋然前行的脚步,因为"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br /></h3> <h3>编辑:徐萌 吴锦菲 </h3><h3>摄影:吕晓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