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书“三字”

羿往情深

<h3>“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朗朗上口的三字经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启蒙读物了,儿子在两岁时就已经能背诵很多句。但我真正把《三字经》全文读通、读熟、以至在全班同学面前推而广之却是近几天的事。 自从参加国学培训回来,对中华经典文化爱不释手,昼夜攻读,今天翻翻《论语》,明天读读《中庸》,就是在值班的时间也不忘拿一本《大学》背上几句。面对这些早就知道其重要但从未认真研读的经书,大有相见恨晚之憾,现在也只有分秒必争的去研读了。虽是古文,读起来有几分拗口,但每一本书,每一句话都是指导生活的至理名言,不读不足以明智,不读不知其内涵的深奥。这些都是圣贤智慧的结晶,讲述求学之法也好,谈修身齐家之道、治国之本也罢,每翻阅一次都会获益匪浅。<br></h3> <h3>  为了使自己能真正了解国学,深入研究国学,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强硬计划,那就是年前把“四书”(《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读熟,力争背诵,利用一些零碎的时间与学生一起熟读《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启蒙读物,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要坚持。“为学者,必有初”在众多经典书籍中,我确定先攻读《三字经》,说来惭愧,《三字经》到现在还是当年背诵的那几句,问了一下全班同学竟然一个会背的都没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努力请从自己始,忙了一天,下班回家,温一盆热水,将脚放入盆中,一边沐浴身体,一边翻阅《三字经》书。从头至尾精读了一遍,已是十点半的时间。 第二天清晨是英语晨读,我大喜:“今早的时间可以归我自由支配!”于是与同事一起去学校操场健身,我一边走,一边背诵《三字经》文。忽然想到当年刚毕业报自考本科,每天早起去学校操场读书,一年半时间竟攻下12门科目,顺利拿下山师大本科文凭,这样的日子好久未重演了。今天再次在操场用功,仿佛又回到了从前,心也随之年轻起来。一边走一边复述,反复背诵,不知走了几圈,但《三字经》确已读完,部分段落也已背的差不多了。每走一圈与同事相遇,都会关心的问一句,“背多少了?一边背一边忘!”“刘羿秀就是爱学习!”“是啊,就差说我是魔道了吧。”我想天才与魔道之间只差一步之遥。天才就是从培养魔性开始的吧,怎么形容我这个年纪的读书情景呢?还是用经书来回答比较有权威“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苏洵27岁才发愤读书与儿子苏轼、苏辙并称“唐宋八大家”。我辈也当勉励! 午饭后拿了几个版本的《三字经》进行细细研究。使之更加丰富,便于背诵,也便于给学生讲解。” 周四晨读,孩子们在读课文,我则大声背诵《三字经》我要在班级内给孩子们做一个表率。一个晨读下来《三字经》已烂熟于心,颇有成就感。而且有些故事也拿来给学生讲解,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决定也要买一本《三字经》与我一比高下。看着孩子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神情,我欣喜然。 周五去参加金乡县2018年“互联网+写作” 微信模式培训会。与中心小学的吴小杰老师坐在一起,其间探讨如何开展国学诵读,由于志同道合,谈得越发投机。“传道授业解惑”是为师之本,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更有责任传授经典。所谓的“经”典者,就是通过诵读、领悟、践行,进而达到“经以载道,文以化人”的效果。所谓的“经”典,可以这样理解:“经”是学习的标准,读之可以定性,从小树立“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观念;“经”具有永恒性,读之可以定位,从小确立“父子君臣夫妇长幼”之义;“经”具有引领性,读之可以定向,从而明确人生奋斗目标“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经”具有主导性,可以为我们确定人生大格局,那就是――“<span style="line-height: 1.8;">格致诚正</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修齐治平”。“经既明,方读子。”“经子通,读诸史。”“经”在一个人的成长道路上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span></h3> <h3>  《三字经》乃古人的训蒙读物,着眼于孩童物欲未染,心智未开,性情未定之特质,旨在引导孩童坚定志向、端正信念、立志立业、完善人格,对于培养孩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这是一本以“蒙以养正”为理念的教育读本。《三字经》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短小灵活的句式美、抑扬顿挫的音韵美,纵贯古今的思想美,启迪心智的育人美。虽只有千余字,却可以谈天说地,绘就江山,砥砺自新、宛如一幅精美的画卷铺就眼前,不读不足以一饱眼福。<br></h3> <h3>  这是一部注重教育礼仪的书(从“人之初”至“宜先知” )。开篇就讲人性本善,但需教育之,同时列举孟母三迁,窦禹钧教子成功的家庭教育的范例,告诉我们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性,同时又以“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要求教育要注重家校结合。接着强调“玉不琢,不成器”指出美玉也是要经过反复打磨的,何况作为万物之灵的人?作为当代少年唯有做到“少时天读书天”—— “人不学,不知义;幼不学,老何为?”“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求学要先做到“首孝悌”,再强调博闻强识,身体力行。 这是一部描述自然实物和人际伦理的书。(从“一而十”至“人所同”)从数字“一而十”到三才、三光、三纲;从四季、四方到五行、五常;从六谷、六畜到七情八音,最后要求人们注重伦理观念、处理好九族十义的关系。告诉孩子们亲近自然,融入社会,遵守法则。 这是一部记述中华文化典籍延续的书(从“凡训蒙”至“及老庄”)。分门别类的介绍了各部经书的名称及核心组成,并列举了古代典籍中常用的文体范式,行文风格及相关的学术流派,奠定了圣贤言论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承载的独特精神价值是滋养的现代人的精神食粮和调适现代人精神生活的一剂良药。 这是一部中华民族发展变迁的史书。(从“自羲农”至“夕于斯”)介绍了“三皇五帝”以来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演变过程,短短500字将中国历史交代的清清楚楚,行文流畅,句式押韵,便于记忆,让孩子在品读过程中慢慢形成思维清醒,内容丰满的历史观,从而达到读诸史,知兴衰的目的。 这更是一部劝学勉励之书(从“昔仲尼”至“宜勉力”)。列举了历史上所流传的关于勤学、好学、苦学的佳话。少儿有为的故事:“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唐刘晏,少而仕”;勤学苦读功乃成的事例:“披蒲编的路温舒,削竹简的公孙弘,负薪读书的朱卖臣,挂角苦读的李密;或囊萤映雪,或悬梁刺股。”;学习永不嫌迟的苏老泉;老而有为的梁灏;巾帼不让须眉的辨琴文姬、咏絮才女谢道韫……一个个生动的例子,一个个成功的典范,意在勉励儿童以他们为榜样,从小“宜早思”、“宜立志”、“勤且勉”,从而达到“圣与贤,可训致”的境界。<br></h3> <h3>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更应当发挥古人勤学苦学之精神,做一个满腹经纶、风度翩翩的君子,以求“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的国之栋梁。 <font color="#ed2308"><b>让我们拜圣贤为师,神交古人,沟通古今,协和自然,增长智慧,弘道明德。 让我们与经典同行,倾听自然,对话山水,托物言志,畅叙情志,厚德笃行。</b></font><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