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与反思,多么美妙的相遇

<h3><b><font color="#1564fa">  作为一名老教师,涉足过幼儿园五大领域,个人感觉最难驾驭的就是数学领域,因为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教学形式相对而言枯燥乏味,但是生活中数学元素随处可见,可见数学对于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如何让幼儿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又如何让幼儿把数学运用于生活呢? &nbsp;&nbsp;&nbsp; 从选材到定稿,我也是经历了无数次的完成到推翻,非常感谢刘园长与张芸主任的悉心点拨,让大班数学活动《果果乐》说课稿得以开花结果,整节课借助一个苹果在数学的海洋里掀起层层浪花,让孩子们在一个充满了悬念、挑战、妙趣横生的氛围中,积极思考、大胆猜测,学会了科学的推理方法,让数学活动变得不再索然无味。 &nbsp;&nbsp;&nbsp; 说课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是对于课程的思考却不应止步,下面是我对于大班数学活动《果果乐》的几点思考: 思考一:选材的适宜性 &nbsp;&nbsp;&nbsp;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选材的适宜性尤为重要,《果果乐》在选材上选择了孩子们再熟悉不过的苹果作为载体,在教学活动中玩转苹果,让数学活动生活化。大班幼儿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通过苹果自身一次又一次的变形计,引发幼儿的思考,在推理苹果空间方位的过程中,幼儿会感觉到一次比一次困难,但在此过程中,大班幼儿会在遇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中完成一次又一次挑战,这对他们来说就是高于小、中班幼儿的一种挑战精神,这样的课程选择,对大班孩子来说是适宜的。 思考二:课程的递进式 &nbsp;&nbsp;&nbsp; 《果果乐》通过“果果躲猫猫”、“亮眼寻果记”、“果果大集合”三个大的框架来实施整个教学活动,每个框架看似独立,但在幼儿知识的掌握上却如同金字塔般一级高于一级,如“果果躲猫猫” 游戏中,幼儿凭借已知生活经验对苹果的藏身处展开推测,他们能够在“是” 与“不是”这样的语言线索中寻找答案,而在“亮眼寻果记” 中,幼儿仅仅只能够凭着视觉记忆在图片中推理苹果空间方位,而板块中的三个翻牌游戏,设计成按颜色规律推理、按特征推理,按局部提示推理,从背景的九宫格到十二宫格,这样的不断变化给幼儿提供了多维度地思考,最后,“果果大集合”中,苹果藏在了众多杂乱无章的图片里,没有了线索与规律,幼儿就只能靠着局部特征与观察力来寻找苹果空间方位了,每一个环节都环环相扣,由易到难,幼儿的思维成梯度的呈现。 思考三:游戏设计的合理化 &nbsp;&nbsp;&nbsp; 幼儿课程游戏化,集体活动要实现这一目标,游戏设计的合理性至关重要,当游戏贯穿在教学活动中时,对幼儿心理、生理特点要一一分析透彻,如果整节课照本宣科,又或者反复操作没有归纳总结是不行的,游戏的设计要做到动静结合、合理安排,《果果乐》一开始以“果果躲猫猫”开场,人人皆参与,让大家都成了思考的主人,学习的主体,“亮眼寻果记”翻牌游戏中,集体思考,个别参与,教师能够关注到幼儿个体发展,幼儿也能从同伴身上获取更多的经验,“果果大集合”又是一个人人思考,合作操作的过程,每个孩子又充分被调动起来,这样一个动静结合的游戏过程,符合幼儿的生理及心理需求。 &nbsp;&nbsp;&nbsp; 以上是我对于大班数学活动《果果乐》说课稿的三点思考,通过这次数学核心经验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一节好的教学活动的生成,既要有好的题材、也要新颖的教学设计、更要有教师对课程的深度分析,扎实的理论基础,只有让每一次教研活动都能成为一种思考,才能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font></b><br></h3> <h3><font color="#ed2308"><b>  从选材到定稿,一次次推翻重来,其中的过程是痛苦的。我们知道,数学领域的教学一直是大多数老师们最难驾驭的,从最早的图解式学习到现在的生活价值取向的数学活动,幼儿的数学认知不再局限于黑板上的小鸡小鸭了,而更多的需要走进孩子们的生活,用他们最感兴趣、最能理解的方式进行数学游戏。所以,对于一个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来说,在课程设计上我们要求会更高。很高兴,你在这节活动中做到了:1、活动设计简单中有乐趣,让数学以生活化的方式进行;2、游戏展开中呈现递进,让数学系统性地深入;3、支持孩子们探索中求新知,得以让数学在孩子们的心中灵活地生长。在这里,必须为你点赞!“让每一次教研活动都能成为一种思考”,就让我们用这句话与所有的老师们共勉吧!</b></font><br></h3> <h3><b><font color="#1564fa">  2018.9.29日中午幼儿园组织老师进行了数学核心经验的说课活动。很荣幸我的一篇说课稿,大班数学活动:《圈里圈外》能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有人说:“有行动,就有反思;有反思,就有改进;有改进,就有提高。”为了能让自己得到更大的提高,我想先对自己的这篇说课稿进行反思: 一、思教材 我这节课的活动目标是:认识圈里圈外的标记图,学会区别物体在圈里圈外的空间位置(这是本节课的重点)。能熟练运用9以内的加减,按照标记图的指示,在圈里圈外正确地摆放物体(这是本节课的难点)。幼儿园计算教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它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因此在教学中容易让幼儿感觉枯燥、乏味,从而影响幼儿在学习数学时的主动性、积极性。《纲要》中指出:“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会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由此可见将数学知识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构建数学课程最基本的原则。 平时的工作和教学中,我经常融入到孩子们当中,去发现孩子们喜欢的游戏。因此,我在设计本次说课活动时,能够结合大班幼儿的兴趣点,以生活化的圈、沙包为载体,将简单的教具趣味化,让孩子们通过玩一玩、摆一摆、说一说、找规律、做游戏,使每个孩子都能积极参与富有趣味的学习过程。 二、思过程 1、师幼互动是教学基石。 良好的师幼互动关系能接近师幼的距离,使教与学之间有效连接,让受教育者得以充分地学习和发展。要实现“师幼互动”教学,就得想方设法引导幼儿参与教学全过程。例如:第一环节《套圈》中教师鼓励幼儿结合自己已有的数学经验,探索多种数沙包的方法:一个一个数;两个两个数;一排一排数,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活跃了课堂气氛。第四环节《站圈》中,孩子们根据已有的认知经验,小组合作完成,只有这样全班孩子参与的数学活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活跃的气氛是课堂状态的保障 玩是人的天性,游戏更是孩子的至爱,如果学习变成一种游戏的话,那简直太轻松了。我的整个活动都是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以引导者出现在活动中,比较符合新纲要的理念。 《纲要》指出:“让孩子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探索问题。”所以我就让孩子通过自己操作材料,探索发现两圈相交的规律。我感觉整个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和操作性还是很高的,而且知识的掌握也还算可以。但是从整个活动过程来反思,我感觉本课的定位还是应该归于空间方位教学。在本课的第二环节,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将两圈相交部分涂上了其他颜色,以方便孩子们掌握正确数沙包的方法。但是并没有涉及到9以内的加减。孩子们还是根据红圈、黄圈相交,位置发生了改变,从而判断出沙包的数量。 通过此活动,我在反思中发现了自己的缺点和失误,以此告诫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多揣摩活动过程,注重活动细节。希望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的积累,使自己的教学更机智,更加新颖,更富有特色与魅力。</font></b><br></h3> <h3><b><font color="#ed2308">  “有行动,就有反思;有反思,就有改进;有改进,就有提高。”是啊!没有二十多载的精心打磨和积淀,怎会有今日教育智慧的勃发。从小组教研——说课展示——活动反思,每一层都看到你积极、认真的教学态度,这种态度影响和引领着我们年轻的教师,让她们感受到:在教育的路上,只有努力,没有捷径;只有真心的爱,才能让我们的孩子拥有明天的美好;也只有真心地爱,才能让自己焕发出靓丽的光彩。</font></b><br></h3> <h3><b><font color="#1564fa">  在2018年的上半年,我们幼儿园进行了数学核心经验的分享学习,正好我们班的孩子即将毕业,孩子们非常舍不得老师和小伙伴们,如何让孩子们记住彼此多多联系呢?我们组经过多次研讨,决定以孩子们熟悉的电话号码为载体,设计一节数学活动《破译电话号码》,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园里的各位老师们对我们提出了非常宝贵的意见,也让我逐步认识到一节好的数学活动需要哪些因素,对我的学习成长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以下谈谈我的一点点感悟。 一、&nbsp;活动选材来源于幼儿生活 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只有让幼儿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才能引发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因此,我们组结合毕业季的契机,设计了活动《破译电话号码》,我们所选择的载体电话号码也是幼儿非常熟悉、经常接触的事物,幼儿通过电话号码可以和老师、小伙伴们多多联系,非常贴近幼儿生活,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与传统的数学教育相比,更增添了趣味性和温馨感。 二、活动层次适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 大班幼儿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喜欢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在活动中,我们邀请幼儿从看密码卡破译电话号码到心算密码卡破译电话号码,再到自主设计电话密码,对10以内的加减法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进行了强化,游戏难度层层递进,在游戏中幼儿理解了相同的电话号码可以对应多个不同的密码卡,通过由易到难的有层次性的活动环节,幼儿也在一步步探索中体会到数学活动的乐趣,同时轻松掌握了活动的重难点。&nbsp; 三、&nbsp;活动中人人动手操作促进学习 实际操作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材料的兴趣。"活动中,从看题运算、心算到自主设计密码卡,我提供了丰富足量的操作材料供幼儿进行操作,确保每位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在不断操作中体会快乐,积累经验,才能巩固知识。 四、&nbsp;活动富有游戏化、生活化的情境 新《纲要》中特别强调了幼儿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在科学领域中也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乐趣。”在《破译电话号码》的活动中,我们始终以游戏贯穿始终,激发了对破译电话号码的兴趣,以幼儿为主体,自主探索操作,从教师的被动教变成幼儿的主动学,幼儿始终处于轻松、快乐、自由的探索环境中,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有趣。&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 在本次说课活动中,我认真观看了其他九位老师的说课,值得我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以前我感觉数学活动实在有些枯燥,孩子们也很难获得快乐和成就感,通过这次数学核心经验学习和说课展示,我获得了能让我受益终身的宝贵经验,相信我的孩子们也能够逐渐感受到数学活动的快乐!同时,在准备和设计这节活动中,我得到了园里多位优秀老师的耐心帮助,张芸主任敏锐超前的感知力、黄敏主任对于细节的追求和孩子特点的熟练掌控、夏庆俐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她们给予我的不仅仅是教学上的倾心传授,更重要的是,让我感受到我们的中心幼儿园如同大家庭一般温暖,我为能在这样一个优秀的团队中而骄傲,也深知自己需要学习改进的还有很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老师、不断学习吸取新的幼教知识、认认真真上好每一节课、真真切切爱着每一位孩子,不负期望,砥砺前行!</font></b><br></h3> <h3><b><font color="#ed2308">  《破译电话号码》是一节有情、有趣的数学活动。作为设计者,能抓住幼儿三年幼儿园生活的情感支点,创编出一系列趣味盎然而又层层递进的数学游戏,真的好棒啊! 在反思中,你能结合自己在课程设计中的思路,细细阐述活动选材的生活价值,解读不同层次数学游戏中幼儿获得的经验与发展,这是非常好的。虽然在开始和结尾处多次提到团队的关爱和力量,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你的思考与进步。中心幼儿园是一个有爱的大家庭,让我们在这个大家庭中,快乐的生活,幸福的成长吧!</font></b><br></h3> <h3><b><font color="#1564fa">  《寻找消失的爸爸》是一本有关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数学绘本,主要引导孩子们将空间和几何概念与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物联系起来。通过绘本让孩子们观察周围各种立体图形物体的上下底面和侧面,试着找出立体图形上的平面图形,并通过平面图形类推出对该立体图形物体的部分认知。在此过程中,孩子们不仅能更准确地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还可以加强对我们生存环境的数学理解。 &nbsp;&nbsp;&nbsp; 活动课程的由来源于张主任提点我的一篇观察案例《我上幼儿园有多远》,以绘本故事《寻找消失的爸爸》为载体,绘本的内容虽然不是从孩子现实生活中取材,但是其中的内容是孩子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爸爸消失了,本来和爸爸约好要一起出去的,可是一早醒来爸爸不见了,不知道去哪里了?”从孩子的心理来说,遇到这样的问题他一定要去寻找,要找到爸爸是他要去解决的问题。其中利用线索“三封信”来寻找消失的爸爸,对孩子来说是解决生活中这些问题的能力锻炼,鼓励孩子用数学思维的方法解决他生活中的问题,提高他思维的品质。对孩子在心理上学习数学的条件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孩子不惧怕数学,更愿投入到数学活动中。 另外我在数学活动的选材上来自三方面:第一就是主题教材中的素材点;第二就是儿童读物;第三就是生活中孩子遇到的一些问题。本次活动的选材就是第二种,即选用含有数学元素的文学绘本,帮助幼儿从平面走向对立体的认识。本次活动有双重教育功效,主要体现在:在数学发展上幼儿对平面和立体的关系有了一些了解,用数学思维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发展;在文学作品上幼儿感受到的是父子之间的一种情感一爸爸虽然消失了,但是给我留下了许多线索,我通过自己动脑筋找到了爸爸,得到了锻炼,这也是爸爸爱我的一种方式。 &nbsp; 第二环节从绘本走向游戏体验,孩子们通过动手操作,分享立体物品看到的不同面,加强巩固认知幼儿平面与立体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同时从“立体物品抽象到平面图”过渡到“平面图猜想立体组合”, 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由易到难,层层推进,我的活动目标重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轻易解决了。 最后在课程延伸部分设计的寻找宝藏环节,是将绘本故事还原现实生活,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完成一层层任务游戏,这也是本场活动的升华亮点所在。 相信通过此次数学核心经验的学习和研讨,我将更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今后将更加研读专业知识。</font></b><br></h3> <h3><b><font color="#ed2308">  课程来源于自己的观察案例,多么好的思路啊!南京鹤琴幼儿园园长张俊说过一段话:课程是“活”的,教师也必须是“活”的,他们必须在跟随幼儿脚步的过程中,获得创造性工作的体验。在你的说课中,我们看到了课程“活”的价值:课程来源“活”于孩子的发现;教学方法“活”在幼儿的体验;教育目标“活”在幼儿生活的价值取向;教育情感“活”于孩子的真实感受。在数学活动《寻找消失的爸爸》中,我们看到了儿童,找到了课程!</font></b><br></h3> <h3><b><font color="#1564fa">&nbsp; 空间方位的认识与辨别与幼儿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对物体的精确认识和判定都涉及到空间定向问题。幼儿正是通过描述、命名和解释空间的相对位置并应用相对位置的概念来探索空间关系,它是儿童空间与几何概念发展的基本,儿童早期空间感的相关经验能够为其后续的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nbsp;&nbsp;&nbsp;&nbsp; 本次活动《积木图形碰碰乐》开始之前会让幼儿有个前期的经验积累,就是在日常玩积木时让幼儿掌握一定立体图形认知知识,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去发现。在集体活动设计中,根据幼儿的前期经验,提高了游戏难度,让幼儿对原本个体的立体图形,通过组合、拼接、翻转,进一步地深入探索,在一次次难度的提升中提高空间方位的概念,可能在实际的活动中会有难度,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够探索出来,但是通过生生的合作部分让幼儿互相影响,向同伴中学习,从而获得属于自己的经验积累。 &nbsp; &nbsp;在活动的每个环节,我还提供了记录表,让幼儿将拼搭图形记录下来,幼儿在记录中阅读、发现、对比,将经验内化提升。 &nbsp;&nbsp;&nbsp; 因为这节课只进行了说课的解说,可能很多环节需要在试课中进行调整,如在记录中,可能每个孩子对于空间方位认知不同,记录的方式会不一样。教师则要分析活动中幼儿的差异性、层次性,同时也要允许个别幼儿的差异性表现,能够理解对待幼儿空间认知发展中的学习重难点。 本次数学说课中印象最深的是吴丽娜、熊老师的课程,以下是我对活动的反思和总结: &nbsp;</font></b></h3><h3><b><font color="#1564fa"> </font></b><b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font color="#1564fa">首先来谈谈吴丽娜老师的大班数学活动《破译电话号码》,这节活动的情节设定是符合大班孩子情感的,可能是我连续带过两届的原因,更多的理解为毕业后的“不舍”,而娜娜很好的通过前期活动的契机来用电话号码的方式利用起来,无疑通过很好的情境让幼儿的情感升华,活动的内容涉及的难度也是循序渐进的,孩子们会非常投入自己的情感来同时进行游戏,会使得数学游戏不那么死板而是更鲜活了起来。</font></b></h3><h3><b><font color="#1564fa"> 通过这个活动让我知道,一个好的活动设计,教师一定要发现孩子的需求,在幼儿的日常中去发现他们感兴趣的点,这是我需要学习的地方。 熊文婷老师的大班数学活动《果果乐》是属于一节空间方位的数学活动,利用孩子们日常最熟悉的苹果这一食物,很好的贯穿至每一轮活动中去,而且层层递进的游戏难度中,幼儿能迅速的确定方位的变化,在轻松地游戏中掌握活动目标。 &nbsp;&nbsp;&nbsp;&nbsp; 在游戏活动中,不仅考验了孩子们的空间发展能力也让考验了幼儿的速记能力,其实是双重的难度且对大班的孩子来说还是具有一些挑战性的。说明在日常的教学中需要慢慢渗透活动目标,日常生活情境或游戏中,帮助幼儿运用观察、比较、寻找的方法和手段来加以训练。</font></b><br></h3> <h3><b><font color="#ed2308">  对自己课程进行反思的同时,还能谈到对他人课程的理解;在分析自己优缺点的同时,也能找到他人的长处;对于一个老师而言,只有在自我反思中获得进步,在学习他人中实现发展,才能成为一本日渐日厚的书,让自己在育人育己中变得越来越完美。亲爱的孩子,美丽的风景永远在路上!</font></b><br></h3> <h3><b><font color="#1564fa">  《单数、双数》这一数学活动主要从理解单数、双数的概念、探索单数、双数的三个规律(交替排序规律、尾数与单双数的关系、单双数加法规律)、以及最后的分享交流三方面来开展,整体条理清晰,活动层次性较强,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并且本次活动是一个注重操作性、游戏性、延伸性的一个活动,通过幼儿操作学习材料,探索、思考、建构数学知识。 首先单数、双数这一数学概念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是抽象难懂的,所以让幼儿掌握单双数的概念是本次活动的基础和重点,所以环节一、环节二较好的运用了“超市购物”这一载体,贴近幼儿的生活,能够很好的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其次超市购物,让幼儿动手又动脑,真正实现“幼儿在在玩中学,学中玩”。所以如何使枯燥的数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适宜的载体显得尤为重要。 环节三通过翻数字卡片、环节四数字猜一猜,都是在游戏中让幼儿自主发现单双数交替排列以及尾数与单双数之间关系的规律,游戏性较强,但是我觉得这两个环节与环节一、二“超市”这一载体分离,没有使一个载体贯穿整个活动,或许加入“超市”这一载体,本次活动会更生动和有趣。 环节五“骰子扔一扔,探索单双数加法规律”,这一环节是本次活动的的一个难点提升,需要幼儿具备10以内的加法计算能力,同时孩子们通过操作来发现这一规律,这对孩子们的数学逻辑思维要求较高,这一环节并不一定每个孩子都能完成,但是也正如此,每一环节都能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都能有所收获和提高,从中既获取丰富的感性经验,又增强自信心。这也是数学活动层次性的价值所在。 最后环节是和孩子们的分享交流,我觉得有点仓促和简单,《纲要》在科学领域的指导要点中明确指出:“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数学活动就是来源于生活,与生活相联系的。所以我觉得可以以“单双数车号限行”、“电影院排单双数座”“编门牌号”等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现象来使孩子们保持对单双数的探究欲望,也使本次活动得到延伸和拓展。 以上就是我本次数学活动的反思,希望自己能够在不断的学习和反思中进步和成长,加油!</font></b><br></h3> <h3><b><font color="#ed2308">  在反思中看到了你对课程的进一步思考,真的很是欣慰。记得祝晓隽老师说过一句话:“老师最浪漫的事就是遇到一群愿意思考的孩子!”而在这里,我也想对你说:遇见你们这样一群愿意思考的老师,何尝不是我们最浪漫的事啊! 亲爱的孩子,作为一个教育新兵,我想告诉你的是:在教育生涯中,学习—实践—记录—反思—再实践—再学习—再记录—再反思……,这是走向合格教师,成为幸福教师的唯一道路,所以,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同创造属于我们的幸福吧!</font></b><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