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钟人

陈鹏

<p>  在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有一个神溪村,该村曾经是铸造专业村,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神溪村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家庭式的铸造作坊也逐渐关停。但是,在神溪村的西北角,仍有一户继续坚守着铸造作坊的生产。2018年8、9月间,我在神溪村用相机记录了铸钟技艺的传承人和生产场景。</p> 浑源县永安寺的钟楼上悬挂着一口千斤大钟,钟壁上铭文镌刻着铸钟人:神溪村牛晓。 牛晓,今年55岁,“牛家传统铸钟技艺”第十八代传人,家族铸钟已有300多年历史。2011年6月,牛晓的传统铸钟技艺以“浑源铸钟制作技艺”的名目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牛晓也被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牛晓的铸钟作坊就在自家院子里,每当开工,整个院落几乎无立足之地。 牛晓所传承的铸钟技艺是传统的干模法。据考证,干模法源于辽金时期,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 给寺庙加工的大钟,一般都要刻上密密麻麻的经文。 利用干模法铸钟所用的工具可以说是最简单的,在使用中完全靠着师傅们的娴熟技艺和经验,做到游刃有余。 大钟出模。 每当客户上门带走大钟,牛晓都要像嫁闺女一样依依不舍地亲自为大钟披上大红绣球。 神溪村正在打造文化旅游村,年轻的村委会书记希望牛晓能为村里无偿打造一口平安钟挂在村口。 牛晓铸造的大钟远近闻名,连国际著名影星成龙也亲自上门送来承诺函,定制了十口和平大钟。 牛晓和工友们的聚餐。 然而,更加令牛晓焦虑的是对传统铸钟技艺的传承后继乏人。 铸钟的生产环境比较简陋,牛晓常常口头念叨的就是“现在的年轻人干不了这活儿”。 利用传统技艺铸钟的收入相对微薄。 浇铸铁水的防护装备是草帽和工作服。 在牛晓的工友们都是他的亲戚和邻居,最大的63岁,最小的也50岁了。 牛师傅是牛晓的亲戚,今年已经50岁了。这些年腰已落下毛病,由于年纪相对较小,所以承揽了抡大锤的活儿。 曾经红红火火的集体铸造厂,由于青黄不接,被迫停产。 牛晓唯一的儿子研究生毕业后在杭州工作生活,曾多次劝牛晓到杭州享受天伦之乐。牛晓却一直坚守着。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老祖宗的技艺是否还能传承下去,一直是困扰他的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