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平等,博爱----胡翘然先生的国画主题

醉然轩

<h3>  真正优秀的有价值的国画作品,除了要有笔墨功力、个性色彩、和谐构图、意境气韵等最基本的元素,文化内蕴和思想情感才是艺术家最终的表达和追求,也是艺术作品真正升华到高层次精神层面的决定性因素。没有思想没有情感的艺术作品就没有灵魂,无异于行尸走肉,无论表面多么玄虚华丽,充其量也只算是普通的商品画,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品。任何一个优秀艺术家的艺术作品都有一个中心思想或主题,国画家也如此,其人性追求、艺术追求都会通过绘画作品表现出来,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样蕴含其中,这就是常说的人品不高,下笔无方;画品即人品;买画先看人。这也是我们观赏一副优秀绘画作品时,最能打动人的东西。<br></h3> <h3>  今天,当我们津津乐道于胡翘然先生书画的题材、功力、市场热度和升值空间等等的同时,其艺术作品的主题,其书画作品表达了什么,提到桌面上,不得不令每一位喜爱胡翘然先生书画的胡迷和书画爱好者要思考一番。按照本人多年对胡翘然先生书画的研究感悟,我个人认为,一生低调做人、甘守寂寞、甚至生前在书画市场上默默无闻的胡翘然先生的书画,之所以能在以往“以名气定价值、以地位定价格”的书画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在官僚书画家市场日薄西山、江湖书画家人人喊打、所谓新文化书画市场泡沫逐个破灭的当今依然坚挺,愈来愈受本土各个阶层书画爱好者喜爱和推崇,直接原因是其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和情感在由浅入深、潜移默化的感染着我们,感动着我们,即:自由,平等,博爱。<br></h3> <h3>  自由平等博爱,是欧洲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思潮,民国年代西学东渐被孙中山先生拿来使用,成为那个时期一大批先哲们尤其是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仁人志士的追求。胡翘然先生出生于1915年民国早期,这种思潮对于出生于书香门第、富贵之家的他来说,无疑会打下深深烙印,乃至影响其一生。其实,今天我们审视其各个时期的书画作品,谈论其生前的点点滴滴趣事往事,我们不难发现,在胡翘然先生生前的生活习性、言行表现、艺术追求上,自由平等博爱可谓无处不在。<br></h3> <h3>  “不自由,毋宁死”,对于艺术家来说,自由尤其可贵。“三餐菜粥墨中乐,愿为画苑自由人”“消遣世虑唯丹青,愿为画苑自由人”这个“画苑自由人”是在胡翘然一生各个时期画作上被反复提及的,胡翘然先生虽然出自白石门下,却不愿或不甘一辈子只捧着师傅的饭碗讨饭吃,而是志存高远,敢于出于蓝,追求胜于蓝,花鸟作品在九十年代中期才考虑收藏者的感受在画商们的建议下落“白石门下”印鉴,而书法作品、人物作品、山水作品从不落“白石门下”章,这或许能说明一些什么。在生活中,尽管碍于时世,因家庭出身只能谨言慎行,甚至表现得卑微怯懦,树叶掉下来也怕打破头,但一些生活细节和艺术细节能表露出其骨子里的“自由”渴望。新衣服袖子紧,拿剪刀剪个大口子;点题作画,不画;现金包画不画,省委书记调省城不去,中美协邀请加入会员不入,政协分的大房子不住,作品收藏者办画展不去,个人画集不出,个人画展不办。<br></h3> <h3>这些“另类”行为,于当今诸多书画家渴望名利,醉心金钱地位形成鲜明比照。在胡翘然的数以百计,题材量、画量远超近现代诸多大家名家的各类题材中,“自由”的影子随处可见。尤其在其最擅长最闻名的“虾”题材中,“来去自如,无畏无求”此题跋常常跃于笔端。打麦场上嬉戏的顽童,原野上自由在在的飞鸟鸣虫,不拘传统随画势而落的题跋等等,艺术追求自由,表现自由,没有自由的空间,哪来自由的艺术。没有自由的艺术,还有什么价值。<br></h3> <h3>这些“另类”行为,于当今诸多书画家渴望名利,醉心金钱地位形成鲜明比照。在胡翘然的数以百计,题材量、画量远超近现代诸多大家名家的各类题材中,“自由”的影子随处可见。尤其在其最擅长最闻名的“虾”题材中,“来去自如,无畏无求”此题跋常常跃于笔端。打麦场上嬉戏的顽童,原野上自由在在的飞鸟鸣虫,不拘传统随画势而落的题跋等等,艺术追求自由,表现自由,没有自由的空间,哪来自由的艺术。没有自由的艺术,还有什么艺术价值。<br></h3> <h3>今天,有人说,作为一名不求闻达、寂寞守道的书画艺术家,胡翘然先生的一生也许是平凡的,但其留下的艺术却是不平凡的,是其国画作品中处处散发出爱的光辉,温暖着我们,感动着我们,才有那么多来自不同阶层不同行业的人都发自内心喜爱他的艺术,这话不无道理。胡翘然先生一生九十年,痴迷书画七十载,直到生命最后一息。这在古今画家当中也是十分罕见的,所以才会留下这么多充满真情充满爱的艺术珍品,供后人观赏品味。胡翘然一生十分坎坷,但其对书画艺术的爱,无论逆境还是顺途始终如一,几十年如一日痴心不移。<br></h3> <h3>  自古及今,众生平等可能只在佛法里体现到,现实世界处处表现出不平等,所以才成为一种追求吧。艺术家能追求平等,这是良知,艺术不只为政治服务,不只为权贵服务,重要的是为平民百姓服务,这才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求真向善的修为。胡翘然先生大致也是这么做的。曾经有位省长喜欢他的画,传话让胡翘然画套大尺幅四条屏,胡老迟迟不动笔,最后碍于面子画了一幅开三的作品让来者拿走应付了一下。到胡翘然家买画,一视同仁,先到先得,大多时候,一次只能买一张,不少资深胡迷常常空手而回。为政府礼送外宾作画,也为街坊邻居画画,为当官的经商的画画,也为平头百姓作画。从不象今天有些书画家,常常自编自导一些“门庭若市,一画难求”的滑稽剧。在胡翘然不同时期的作品里,“平等”思想也多有体现。兰竹图,高高的竹子伸出细枝谦恭的低下头和低矮的兰叶亲密的握在一起,典型的一幅题材是“双王图”,高贵的牡丹和普通的大白菜平起平坐,胡翘然用题跋发出这样的质问:“世人皆称牡丹为花中之王,独不称白菜为菜中之王,何耶?”<br></h3> <h3>在胡老生花妙笔下,山水融古会今,《金青夼之晨》、《乳山之春》《银滩十八景》,都是家乡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写照,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是对养育自己的家乡皇天厚土的眷恋和厚爱。这是家乡之爱;笔下的小鸟小狗小猫小雏鸡,无不生动活泼和谐相处,这是友情之爱邻里之爱;天伦之爱也常常在胡老笔下生动表现出来,夫妻之爱,父子之爱常以大鸡小鸡的形式表现出来。胡老一生和气待人,乐于助人,一生关心民间疾苦。乳山艺校一女教师丈夫去世,她悉心照料常年卧病在床的公婆,胡老听说十分动容,盛赞这种美德,精心创作一幅精品让同事送去。当代著名青年书法家、南京艺术学院书法教授刘元堂先生与胡老是忘年交,年青时在山大中文系深造时,胡在胡老生花妙笔下,山水融古会今,《金青夼之晨》、《乳山之春》《银滩十八景》,都是家乡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写照,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是对养育自己的家乡皇天厚土的眷恋和厚爱。这是家乡之爱;笔下的小鸟小狗小猫小雏鸡,无不生动活泼和谐相处,这是友情之爱邻里之爱;天伦之爱也常常在胡老笔下生动表现出来,夫妻之爱,父子之爱常以大鸡小鸡的形式表现出来。胡老一生和气待人,乐于助人,一生关心民间疾苦。乳山艺校一女教师丈夫去世,她悉心照料常年卧病在床的公婆,胡老听说十分动容,盛赞这种美德,精心创作一幅精品让同事送去。南京艺术学院书法教授刘元堂先生与胡老是忘年交,他在山大中文系深造时,胡老每周与他通信,每每信结尾,要提及家乡民情,有一年大早,胡老恐庄稼收成让父母乡亲受损,竟在信中长吁短叹。<br></h3> <h3>自由,平等,博爱。当今全民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包容其中。艺术,为人民大众服务,才是真正的好艺术,胡翘然先生一介布衣寒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他是真正做到了。胡老百年之后留下的万余幅书画珍品,已成为威海本土首屈一指无可替代的珍贵文化遗产,让无数书画爱好者享受着美妙的精神愉悦和丰厚物质回报,让本土艺术界因诞生了胡翘然先生这样一位隐逸书画大家而自豪!<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