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太极

祥子

<h3>  太极拳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精神和文化财产,可以强身健体,修心养性。</h3><h3> 太极拳本内家拳,不用拙力意当先。</h3><h3> 虚灵顶劲神贯注,下颏收回即自然。</h3><h3> 含胸自然能拔背,切莫形成“罗锅肩”。</h3><h3> 练时沉肩又坠肘,肩耸肘悬不是拳。</h3><h3> 塌腰能起全身力,腰不塌住灵活难。</h3><h3> 两腿弯曲分虚实,太极要义在里边。</h3><h3> 呼吸下沉丹田穴,纯任自然莫强牵。</h3><h3> 上下相随成一体,动作绵绵永相连。</h3><h3> 动中求静静中动,练时神气务周全。</h3><h3> 切记要点莫遗忘,持久习练益自显。</h3><h3> “太极者,无极生,动亦之机, 阴阳之母 ,阴不离阳, 阳不离阴, 阴阳相亦, 皆及神鸣。心静身正, 亦气运行, 开和虚实 ,内外合一, 运柔成钢, 钢柔并用, 静发自如”。太极拳以“棚、捋、挤、按、瘛、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为基本方法。动作徐缓舒畅,要求练拳时正腰、收颚、直背、垂间,有飘然腾云之意境。</h3> <h3>  太极拳松软沈稳的形势,如载重之船,沉沉稳稳地荡于江河之中,既有沉重而又有软弹之力。凡是一举一动,是以意为主使,以气来牵引,无论伸缩开合,或收放来去,吞吐含化,皆是由意气的牵引为主动,由腰脊来领动,此是太极拳与他种拳不同之处。</h3><h3> 太极拳功夫,不外乎是动静开合而已,但一切要在稳静的基础上作,不可有慌张冒失的现象。它虽是静,但静中藏动机。虽是动,但动中存静意,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此太极拳之道理也。</h3> <h3>  太极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nbsp;&nbsp;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h3><h3>1949年后,被国家体委统一改编作为强身健体之体操运动、表演、体育比赛用途。中国改革开放后,部分还原本来面貌;从而再分为比武用的太极拳、体操运动用的太极操和太极推手。</h3><h3>传统太极拳门派众多,常见的太极拳流派有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派别,各派既有传承关系,相互借鉴,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呈百花齐放之态。由于太极拳是近代形成的拳种,流派众多,群众基础广泛,因此是中国武术拳种中非常具有生命力的一支。&nbsp;</h3><h3>2006年,太极拳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h3> <h3>  太极拳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精神和文化财产,可以强身健体,修心养性。</h3><h3>“太极者,无极生,动亦之机, 阴阳之母 ,阴不离阳, 阳不离阴, 阴阳相亦, 皆及神鸣。心静身正, 亦气运行, 开和虚实 ,内外合一, 运柔成钢, 钢柔并用, 静发自如”。太极拳以“棚、捋、挤、按、瘛、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为基本方法。动作徐缓舒畅,要求练拳时正腰、收颚、直背、垂间,有飘然腾云之意境。</h3> <h3>  太极拳的动作舒展大方、缓慢柔和、刚柔相济,是人们优秀的健身运动,对健身养生有着特殊的功效。太极拳以意念引导动作,符合人体的生理保健要求,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还能对人的心情进行调节。在神意和心情上平静、自然,神舒体松,有益于身体康健。太极拳的特点和其他运动的区别就是身体放松、心静,身心完全沉浸在运动中,使大脑和身体、心理得到安静和平衡。消除头脑的紧张、忧愁、恐惧,摆脱病态心理,可以对人们身心进行调节,使心情愉快、心情平静,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健康长寿。</h3> <h3>  国际武术联合会提出每年五月是世界“太极拳月”。如果人们每天都抽出一点时间练习太极拳,使身心进入到柔和、舒适、平静的状态,摆脱烦躁和焦虑,这对身心的调剂、心理、生理都很有好处。练太极拳用意念来引导动作,引导身体各部位的放松、大脑的入静,调节肢体的虚、实,可以说太极拳是一种心神体操。太极拳是一种情趣,使人们在练习的过程中,思想完全沉浸其中,消除大脑的紧张和紊乱,对脑电波的有序化是很好的调节作用。练习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的有氧运动,动作中正安舒。同时在心理、精神、自控能力有独特的作用。</h3> <h3>  对于未来,世界上已有很多学者作了预测。不论未来是信息社会、网络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或是老龄化社会,都对人有一个共同的要求,那就是更加健康,更加长寿。所以,有人说:新的世纪是保健的世纪。武术,特别是太极拳是人类保健的一个重要手段。</h3> <h3>  实践证明,太极拳是一种合乎生理规律的健身运动,是一种良好的养生保健方法。我国学者应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从太极拳运动对人体的影响,得出了太极拳具有的广泛的养生保健价值。</h3> <h3>  练太极拳的好处太极拳是一项在我国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传统运动项目,坚持练太极拳对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和提高生活质量大有裨益。</h3> <h3>  在传统观念中,人们只重视太极拳的强身健体的功能,其实太极拳能有效地磨练人的精神,发现人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心理平静下来,太极拳的演练本身也是一个意志行为过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不断提高水平的同时,也不断发展自己意志水平。</h3> <h3>  太极拳修炼到一定层次,每一次演练都力求是人生的自我感悟,人性的自我净化,人格的自我完善和内心的自我更新。“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这是达到太极拳对心理调节的最高境界。</h3> <h3>  太极拳活动持久而又耐力,从而增加自我控制能力,使情绪更加稳定。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身体机能状态和心理状态会发生自然的衰退,这是谁也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太极拳不仅能够减缓身体的衰老,而且使精神世界青春常驻。</h3> <h3>  结果发现,练习太极拳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都有着良好的影响。经常练习太极拳的老人各方面的生理指标和整体健康状况,都比一般老人的状况好。</h3> <h3>  研究结果认为,坚持太极拳练习就能在下述八方面获得锻炼效果:1、能改善心脏的功能状态(包括有冠心病史者);2、能促进心肺功能及能量代谢功能的提高;3、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的发病率;4、能有效的改善人体末端微循环状态,提高人体对于外界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5、能够显著增大脑波ɑ频段(ɑ波即觉醒波)的能量,明显增进左右脑功能的平衡与协调,其结果将使身心更加和谐、增大抗御疾病和保持健康的能力;6、能有效地解除人体的精神过度紧张状态,从根本上消除现代社会“文明病”的致病原因,预防生理性疾病的发生;7、能改善老年人的情绪、思虑、性格、记忆与动作稳定性,以及改善老年人的睡眠质量;8、他们还采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制的ZJX-1型中医经络信息分析仪对31位太极拳锻练者进行人体经络测试。结果发现,太极拳运动能对人体经络平稳起到明显的调节作用。</h3> <h3>  太极拳运动要求体松、心静和意识主导,可以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机制的转换。习练太极拳时可使大脑皮层运动区域的活动处于兴奋状态,使大脑皮层的其它区域因负诱导作用而处于抑制状态,所以人们在紧张的学习、工作之余习练太极拳可以变换大脑皮层的兴奋区域,从而使大脑得到较好的调节和休息。同时亦可以降低疾病在大脑皮层引起的病理兴奋,有助于被疾病病理兴奋所抑制或衰退的功能得到兴奋,使病状逐渐减轻或消失,从而达到较好的健身、祛病的功效。</h3> <h3>  太极拳特别强调以内中轴引动腰脊(外中轴),依次带动关节,使人体内外进行轻松、慢、圆的整体性武术运动。这样必然会对人体各系统特别使对腰和四肢都得到及其良好的刺激,增强其柔韧性、协调性和力量,将人体筋骨肌肉连的又有弹性又有力量,加强了关节和骨骼的固定性和平稳性,从而保证了关节和骨骼的正常活动。另外还将人体皮肤练的又松柔又细嫩,又光滑又红嫩,又有弹性又有韧性,又协调又自然,从而增强皮肤保护机体,感觉灵敏,调节体温和水盐平衡,毛细血管和毛孔畅通,分泌、排泄、湿润皮肤等能力。</h3> <h3>  太极拳缠绕螺旋的运动方式产生合理的生理负荷,使骨骼、关节、肌肉得到系统全面的锻炼,如骨密质增厚,骨径变粗,骨小梁的排列更加整齐规律。这些变化会增强骨的新陈代谢,在形态结构上产生良好效果。虽着形态结构的变化,骨变得更加坚固,从而提高了抗折、抗压、抗扭转等性能。在太极拳练习中应配合桩功、静功练习,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h3> <h3>  太极拳动作柔和缓慢,随着动作导引内气贯通五脏六腑。深、长、细、匀的腹式呼吸,是以隔肌活动为主的深长的呼吸运动,由于横隔膜上下移动的范围较大,致使胸腔容积增大,胸内负压增加,肺泡壁弹性纤维网被动拉长和收缩力增大,从而可以增强隔肌及辅助呼吸肌的力量和肺泡壁弹性纤维的弹性,改善肺组织的弹性,提高肺的全部潜在通气能力。太极拳的动作要与呼吸配合,动作与呼吸配合时听任自然,毫不勉强,日久自然气贯四梢,呼吸变慢,膈肌收缩和舒张能力提高,增大肺活量,防治各种慢性肺病。</h3> <h3> 太极拳运动的腹式呼吸,可以加大隔肌、腹肌的收缩和舒张,对肝脏,肠胃能起到自我按摩作用,提高肠胃的蠕动、消化和吸收的能力,改善人体内部的物质代谢,提高人体健康水平。</h3> <h3>  太极拳运动作为缓和型的有氧练习,可以促进机体副交感神经活性增强,交感神经的活性下降,因而使机体对应激的敏感性下降,改善机体免疫功能.</h3> <h3> 太极拳是按照太极理论和中医基本理论,按照人体阴阳五行运动的规律,通过经络沟通表理上下,联系脏腑器官,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感应传导,调节脏腑器官的机能活动,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作用,使人体保持正常的健康状态。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与人的生理病理关系密切。经络畅通则身体健康,经络不通则生疾病。太极拳的练习方式、途径虽不尽相同,但根本目的都在于练就充足的内气,并运行内气贯通十二经脉,奇经八脉,通大小周天,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目的。</h3> <h3>  太极拳是一种伦理拳。伦理作为协调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关系时约定俗成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对於维护社会秩序,推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h3> <h3>  太极拳是一种文化拳。太极拳除了根深蒂固于中国传统哲学以外,还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医学、美学、养生学、气功学、仿生学、军事学和文学等等多学科广袤深厚的土壤之中,以形体的运动表达、行践、阐述、张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将其融入武术之中,体现了人类对宇宙、对人体运动规律在一定程度的认识,而且也注入了“阴阳相济、天人合一”等东方文化之精华,彰显了鲜明的民族特性及风格。太极拳无所不包的文化内涵,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缩影、品牌或符号象徵。</h3> <h3>  太极拳是一种修养拳。不仅对於身体,而且对於心灵有温养、洗涤作用。太极拳的核心思想之一是讲究“和谐”,让人们能尽量摆脱繁重的心理压力,寻找一种宁静的归属感。太极拳讲究自然,使人体会到生存的境界和理念。</h3> <h3>  太极拳是一种哲理拳。太极拳从孕育、产生之时起,就受到中国古代哲学及中华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阴阳学说”是太极拳拳理的根基;“阴阳互根”、“虚实相生”、“刚柔相济”也是太极拳的基本结构原则和基本操作规范。二是“中和”、“天人合一”思想体现在太极拳主要特徵、技术要领等各个方面,推进了太极拳运动与自然、社会、人的心理、生理的和谐发展。三是宋明理学把儒、释、道思想加以融通,把先秦宇宙演化论的“太极”观念发展为哲学本体论范畴,使其具有普遍的解释能力。四是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深远影响的太极拳,蕴涵丰富的辩证法哲理。</h3> <h3>  太极拳是一种内功拳。太极拳是意气运动,属於内家拳,它结合古代导引术和吐纳术,尤其是运用道家的内丹术,主张“力不敌法,法不敌功”,“以功为本”,以加强内功修炼作为重要基础,通过训练内在呼吸方法、内在劲力和内在精神气质,提高精、气、神品质所产生的功力。强调以意行气,以气运身,意动形随,聚气凝神,形神统一,动静结合,既练内气,又练肌体。</h3> <h3>  太极拳是一种养生拳。太极拳深深扎根于传统养生学、传统医学、传统仿生学和传统气功等多学科的沃土之中,讲究调息养气,是一项具有明显养生健身功效的民族传统特殊体育运动。主要体现在:它既是一种“形意体操”(或称“精神体操”、“身心运动”);是一种“静心运动”(或称“松弛运动”);是一种“全身运动”;是一种“健腰运动”;是一种“平衡运动”;是一种“有氧运动”;也是一种“温和运动”。正是由於太极拳具有这些养生健身特性,才使其在众多武术拳种中脱颖而出,广为流传。</h3> <h3>  太极拳是一种武术。它产生的直接土壤是中国传统武术,是在中国武术发展一定阶段後衍化的精华产品。在它的一切理论与技术中保持著技击的本色和中国拳术的技击精髓,并对技击技术和技击方法作了重要改进,是中国拳术进化的较高级阶段。与长拳类等其他武术项目相比较,它具有虚实相生、随曲就伸、刚柔相济、以静制动、舍己从人、引进落空、以柔克刚、後发先至、化打结合等突出特性,可谓另辟蹊径,独树一帜。</h3> <h3>  太极拳的动作舒展大方、缓慢柔和、刚柔相济,以意念引导动作,符合人体的生理保健要求,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还能对人的心情进行调节。在神意和心情上平静、自然,神舒体松,有益于身体康健。太极拳的特点和其他运动的区别就是身体放松、心静,身心完全沉浸在运动中,使大脑和身体、心理得到安静和平衡。消除头脑的紧张、忧愁、恐惧,摆脱病态心理,可以对人们身心进行调节,使心情愉快、心情平静,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健康长寿。</h3> <h3>  由于太极拳的养生健身效果、文化渊源、运动特点、武术内涵、韵律审美、交际娱乐、哲学思想等浓厚的中国因素,深受国人的喜爱。同时,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为世界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所尊崇。因此,依据喜爱、参与此项运动的人数和其广泛的影响力。</h3> <h3> 太极拳的健身作用已经被长期的大量实践所验证,也有很多体育工作者、医学家、科学家进行了原理性研究。从传统的养生、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等方面都得到论证。</h3> <h3>  “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种劲法称为“八法”,是太极拳“十三势”的主要技法,其中又以“掤、捋、挤、按”为核心。这“八法”之间互寓、互通、互化、互用,构成太极拳的基本技术内容,因而最为重要,也最难练精纯。</h3> <h3>  无极中有空,空又包括万物。万物中有空,空又无处不在。宇宙万物,自然之理。无需刻意追求,悟道即有。顺其自然,应物自然。</h3> <h3>  练太极拳功夫步骤:第一步要做到:缓、匀、慢、连、绵第二步要做到:沉、稳、开、合、第三步要做到:转、藏、旋、腾、翻第四步要做到:祥、和、安、康、寿</h3> <h3>  太极拳习练的过程是,先开展后紧凑(先松开,再相合),并且这个过程是反复轮回永不休止,跟随习练者终生,功夫永无止境。</h3> <h3>  太极拳的桩功很重要,桩:看似简单,内在深奥。如混元桩:它的劲和内在的变化因人练法和思维的不同,出的功夫也不同,内里变化万千。练功的同时还要细细体会,放开思维的空间,开的广阔,进入越多。</h3> <h3>  练功夫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天气虽然寒冷要坚持练功,不要怕寒冷,这样既强健了体魄,又坚定了意志,寒冷自然消除。</h3> <h3>  太极拳内在的动,外在表现有如冰下浮水——视而不见,不懂内涵的人会看不懂你的拳;外在张扬的东西一定要慢慢的化掉,也是磨练一个人心性的:思想上的棱角没了,身体也就自然松了——能轻则松,能松则快,能缓则内劲增长,不用力自然沉重,太极拳练的就神、意。</h3> <h3>  太极拳乃柔中寓刚、绵里藏针的艺术,在技术上、生理上、力学上,有相当的哲理寓意其中。只有根据自身的特点及爱好选择拳种,都是用意不用力,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幻想主义的人练不好太极拳。</h3> <h3>  &nbsp;练太极拳的过程就是描绘阴阳太极图的过程。太极是螺旋运动的环形混元体,通过旋转开合达到阴阳的变化。万物运动皆依此理,太极拳也不外乎此理。拳术套路中贯穿着各种螺旋缠丝和环形开合的动作,其实就是</h3><h3>不同方向、不同方位运动的太极图。一动一静无不符合阴阳太极图之法像,一开一合无不都是缠丝混元圈。时而画平圆太极图,时而画立圆太极图,时而画螺旋开合太极图,时而正画,时而斜画,处处似画美丽的太极图</h3><h3>。画图时必须与意气结合,使太极图像与意气运动结合起来,以至于只要一想太极图像,意气神形就会整体统一地描绘该太极图。同时凭着肢体描绘的感觉,再去练神、练气,进而使意、气、体三者紧密结合,逐渐进入</h3><h3>不知有我,惟有太极图像的境界。</h3> <h3>  练拳的过程也是练丹田的过程。太极拳是内功拳,全在于丹田之功,</h3><h3>以丹田之气发动肢体运动,才能真正练好太极拳。所以古人说:“练好丹</h3><h3>田混元气,走遍天下都不怕。”</h3> <h3>&nbsp; 练太极拳的过程就是平衡阴阳,转换阴阳,调剂阴阳的过程。易曰:</h3><h3>“一阴一阳之为道。”世界上任何事物,包括人体本身,都由阴和阳两方</h3><h3>面组成的对立统一的太极整体。</h3> <h3>  要想学好太极拳,首先要认识什么是太极拳,太极拳是中国文化中最全面、最深刻体现中国哲思的古典拳术,深深扎根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底蕴中,富含哲理。如果不弄透弄懂太极拳的哲学思想,是无法深入理解太极拳的,也不可能学好太极拳。如果只是简单的学几套拳架,就妄言自己学会了太极拳简直可笑。</h3><h3>练习太极拳讲究的是周身一致,既要修炼内在也重视外在,绝不是“老人拳”没有理论基础的空架子。练拳就要趁早,等到退休,身体机能开始退化的时候,才想起练习太极拳,充其量只能起到一个强身活血延年益寿的作用,并不能把太极的所有技巧和机能全部学下来。我们在学练太极拳中不仅能把中华文化传承下来,培养民族精神,还可防身健体,进一步加强自身体魄。</h3> <h3>  太极拳是一种武术。它产生的直接土壤是中国传统武术,是在中国武术发展一定阶段後衍化的精华产品。在它的一切理论与技术中保持著技击的本色和中国拳术的技击精髓,并对技击技术和技击方法作了重要改进,是中国拳术进化的较高级阶段。与长拳类等其他武术项目相比较,它具有虚实相生、随曲就伸、刚柔相济、以静制动、舍己从人、引进落空、以柔克刚、後发先至、化打结合等突出特性,可谓另辟蹊径,独树一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