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克州扶贫之行—乌恰县篇章

水袖青衣

<h3>10月21日下午2点,我们从阿合奇县出发,晚上八点多到了乌恰县,正赶上夕阳西下,这里是最后一缕阳光眷恋的地方。</h3> <h3>乌恰县被誉为中国西陲第一县<br></h3> <h3>乌恰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州帕米尔高原东部,塔里木盆地西端,天山与昆仑山两大山脉交汇处。东靠阿图什市,东南部与疏附县相邻,西南以阿克陶县为邻,西北部则与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接壤。边境线长425公里,总面积2.2万平方公里。辖2镇9乡,34个村民委员会,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人口5.8万人,其中柯尔克孜族占73%,维吾尔族占15%,汉族占11%,其他民族占1%。地处高寒地区,平均海拔2890米,气候环境恶劣,“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乌恰的真实写照。境内有吐尔尕特和伊尔克什坦两个国家一类对外开放陆路口岸,是中国通往吉尔吉斯斯坦以及中亚、西亚、欧洲各国的重要通商口岸,古丝绸之路上的西部重镇之一,也是一带一路上的重要门户,“落日戈壁,西极雄关,丹霞地貌,高山峻岭”是古代文人墨客对帕米尔高原乌恰区域自然风貌的形象描述。<br></h3> <h3>乌恰是地震高发区, 如:1985年8月23日发生的7.4级大地震,老县城被夷为平地。2008年10月5日,沿吉根乡区域发生的6.8级地震,是继四川汶川地震以来,中国发生震极最大的一次地震。</h3> <h3>在县城一角塑有玛纳斯纪念雕像,《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主要讲述了柯尔克孜族人民不畏艰险,奋勇拼搏,创造美好生活,歌颂伟大爱情的故事。史诗一共分为8大部。30余万行,2006年“玛纳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br></h3> <h3>10月22日上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扶贫办专家及我们的援友代表上饶县的王友明同志分别给乌恰县扶贫办全体干部、十五个专项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各乡党委书记及扶贫专职副书记进行贫困退出考核初审培训。</h3> <h3>下午4点,全体州考核初审组成员前往县行政中心会议室参加乌恰县贫困退出初审汇报会,县委书记王宏旭作了脱贫攻坚工作汇报,州副书记杨伟辉提出了初审工作要求,州长迪力夏提.柯德尔汗作了重要讲话,对我们援疆干部参与此次初审给予厚望。并带领我们观看了脱贫攻坚专题片及脱贫攻坚陈列室和档案室。</h3> <h3>解说员旁边的克州州长是个和蔼可亲又风趣幽默的人,我正好在看一件驼绒制品,他走过来对我说:“你下去检查好好帮我们查问题,查好了我就送这个驼绒品给你”。他的话引来在场一片欢笑声。州长亲口交待的任务。我们一定要高标准严要求完成啊!</h3> <h3>脱贫产业展览<br></h3> <h3>县十五个项目组的资料整整齐齐的摆放在档案室。<br></h3> <h3>永新县的援友刘明星编在项目组,同其他成员一起仔细审查扶贫资料。<br></h3> <h3>我们援疆干部中的才子,来自横峰县的汪乘杰,援疆期间的工作报告、方案及总结都是他负责起草,然后由资料组其他成员共同参与完成。</h3> <h3>10月23日上午,过边境安检站去吾合沙鲁乡吾合沙鲁村核查。</h3> <h3>牧民已经为牲畜准备好了入冬后的草料,正好我的同伴是县农业局的,她介绍入冬后县里会从邻国进口优质又l廉价的牧草回来免费发放给贫困户。让牲畜能够顺利过冬。</h3> <h3>中午在乡里吃大锅饭,手抓羊肉饭,里面放了胡萝卜、葡萄干,吃起来又香又甜,</h3> <h3>入户的路上尘土飞扬,风吹得沙土落在树叶上,我们的身上、头上、鼻子里到处都是。拿纸巾擦把脸,白色的纸留下一道浅黄色。</h3> <h3>在吾合沙鲁村,有一片原始胡杨林,秋天叶子黄的时候风景如画,是乌恰县的重点景区,每到八、九月份来这里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br></h3> 我身后的高原胡杨被誉为“活着的化石树”,属于频危野生<span style="font-size: 17px;">物种,它“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的胡杨精神让我感叹生命的魅力无穷。</span> <h3>我们15个援疆干部的队长,来自井冈山的钟龙华。统筹协调我们在疆期间的工作生活安排。让我们井然有序的开展援疆工作。</h3> <h3>还有来自瑞金的援友杨文博,协助队长搞好日常工作如会议记录、车程安排、收集资料等等。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h3> <h3>上饶县的援友田俊君被分在边境村组走访,山路崎岖只有和引导员一起骑马前行。<br></h3> <h3>他走到了边境托帕哨口。</h3> <h3>下午来到离县城最近的一个乡黑孜苇乡库勒阿日克村分组入户核查</h3> <h3>晚上9点,州扶贫办领导韩梅会同江西援疆干部召集入户组成员开例会,听取研判当天入户走访调查发现的问题。</h3> <h3>10月24日上午,我们经过吐尔尕特口岸,这里是中国在乌恰县设的一个对外贸易窗口,出入境的车辆在这里排起了长队接受检疫。</h3> <h3>过口岸便到了巴音库鲁提乡,州扶贫办党组书记唐东带领我们一行包括综合组、项目组、访谈组、入户组在巴音库鲁提村进行核查。</h3> <h3>横峰县的援友孔范辉负责对堆积如山的村级扶贫资料逐一审查。</h3> <h3>正好路过乡卫生院,想去找中医刮下痧。可惜没有。</h3> <h3>援友们中午入完户后聚在一起吃民餐,吃了2个多月大家都已经随乡入俗了。</h3> <h3>吃完中饭我们继续往前来到托云乡,它距县城150公里,北与吉尔吉斯斯坦接壤,地处高寒山区。经济以牧业为主。矿产资源有煤、陶土、冰洲石。下午我们在托云乡库瓦特村检查,<br></h3> <h3>高原牧区,我们最年轻的九零后援友来自井冈山的赵万阳同当地引导员一同骑马翻山越岭走访入户。</h3> <h3>红山谷景区位于托云乡库瓦特村附近,海拔3300米。景区属于雅丹地貌,属全国少见山地景观。<br></h3> <h3>独特的雅丹地貌造就了红山谷千奇百怪的山体形态,有的像山、有的像各种动物、有的像浮雕,整个景区就是一副美丽的油画,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br></h3> <h3>高原托云乡已是冰天雪地 </h3><h3><br></h3> <h3>10月25日上午我们来到吉根乡萨哈勒村,赣州瑞金的援友夏昌发仔细地审查农户家庭基本信息、扶贫资料及核算经济收入。<br></h3> <h3>悠闲自在的骆驼</h3> <h3>吉根乡位于县城西,距县城130公里。是中国最西部的一个乡。被誉为中国“西陲第一乡”,西北与吉尔吉斯斯坦接壤。这里的伊尔克什坦对外口岸是中国在乌恰县设的第二个对外陆路口岸。</h3> <h3>我和我的工作搭档阿依木把恰<br></h3> 九零后的党委书记陈周凤在中国西陲第一乡吉根乡尽显巾帼风采。她问我在这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有没有反应?我说没一点不适症状,接着她告诉我高原反应定律一般是“欺强不欺弱、欺高不欺矮、欺胖不欺瘦”。对号入座看看你们中不中?<br><h3>由她我不由想起阿克陶县布伦口乡同样只有20多岁的“娃娃书记”李文娟、阿合奇县九零后的组织部长李婷婷,她们都是从内地高等院校招到新疆的精英,在帕米尔高原用青春编织“骨头比石头还硬、勇气比氧气还多、斗志比海拔还高、素质比钢铁还强”的精神,发挥新时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力量无私奉献边境。<br></h3> <h3>下午在吉根乡斯木哈纳村入户核查,这是中国最西边的村,被誉为“中国西陲第一村”。<br></h3> <h3>吉安县的援友巫锦锋在中国西陲第一村吃上了高原酸萝卜。他说口味跟江西的味道一样一样的。</h3> <h3>永新县的高个援友刘鹏每天在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上早出晚归的入户走访,并没出现“欺高不欺矮”的高原反应。所以想来高原的尽管大胆来。</h3> <h3>10月26号,开车2多小时跋山涉水来到波斯坦铁热克乡依买克村,大伙儿坐车坐的晕头转向。</h3> <h3>我被分在离村委会近20公里的深山牧区走访,一路颠簸来到雪山脚下。</h3> <h3>这里共住了5户牧民,他们从雪山上引下一股冰水,人畜共饮一处水。</h3> <h3>因地处偏远没有通电,5户牧民全部安装了光伏发电,电量足够日常用度。</h3> <h3>是个养牛羊的好地方</h3> <h3>每天下乡入户回到住处马上找吸尘器清理满鞋的灰尘。</h3> <h3>10月27日安排在县城所在地黑孜苇乡阿热布拉克村共走访,小区为移民安置点,共有9个乡镇的1000多户牧民只要交极少部分钱即可入住。在小区内同时建有商品房,这样的栋房一栋三十多万。当地人生活幸福指数高,工资比内地高,房价却只要二千多一点每平米。关于住房、吃穿等方面,我在这三个月走访过程中体会最深的是他们非常有满足感,农村统一建一层房,政府给予补贴多几乎不欠债,生活压力很小。所以他们的生活节奏很慢,世世代代在这里放牛养羊守边境,小富即安,日子过得悠闲自在。</h3> <h3>下午乌恰县召开全国脱贫攻坚奖巡回报告团在新疆宣讲视频会,听了代表们的先进事迹报告,尤其是获得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得主兰考县县长李明俊的报告催人奋进,他开场白即对新疆的和谐稳定、脱贫攻坚七个一批、三个加大力度、“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等工作给予了高度点赞。<br></h3> <h3>视频会之后紧接着召开乌恰县脱贫攻坚初审工作推进会,由江西上饶县的援疆干部王友明向县乡村领导干部反馈前阶段初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整改建议,交流了迎检工作经验。赢得会场雷呜般的掌声。</h3> <h3>10月28日在膘尔托阔依乡膘尔托阔依村走访,这里的住房与羊圈规划建设,村庄面貌焕然一新。<br></h3> <h3>该乡阿合其村帕夏古丽、克热木在前几天央视播出的“庄严的承诺”颁奖晚会上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称号。</h3> <h3>在乡妇女之家,我们欣赏到了柯族刺绣品,柯尔克孜刺绣在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古朴的游牧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色彩鲜艳、造型美观、大方朴实。她们的刺绣大多采用花卉草木、飞禽走兽、日月星辰等图案和几何图形;刺绣颜色多样,有红、黄、蓝、绿、白等基本色调。</h3> <h3>热情好客的柯族同胞见我们来了,立即到厨房煮手工面条、切羊肉给我们吃,户户感恩党的政策好!这户贫困户的儿子在吉尔吉斯斯坦留学,从县里坐大巴200多公里就到了学校,而且每年学费只要1500多元,我在惊讶这么便宜的时候他们解释说人民币一元在那边相当于近十元。我们的货币挺值钱嘛。</h3> <h3>接受了双语幼儿园教育的柯族孩子就是不一样啊,他的表现太棒了。我还了解到这里乡下只有幼儿园和小学,初中要在县里上,高中全部在克州。通过整合资源规范国语教学。新一代国民素质越来越高。</h3> <h3>下午回到县城逛了一下中吉美免税店,里面的物品玲琅满目。</h3> <h3>免费品尝进口红酒,口感香醇浓郁。</h3> <h3>10月29日,我们驱车2个多小时来到铁列克乡核查,在边境村庄,我们特别能感触到当地人的爱国情怀,随处可见的红旗,还有这户牧民家墙壁上的天安门油画。祖国永远在心中!他们世世代代无怨无悔为国守边疆!正因为有他们的无私奉献才换来我们的安居乐业。<br></h3> <h3>连续三个月在高原上走村入户,吉安县的援友裴晓云终于撑不住了,感冒发烧、头晕恶心。随同医疗组医生立即给予诊治。<br></h3> <h3>10月30日,我们入户走访的是离县城100多公里的乌鲁克恰提乡琼铁热克村,一路上风尘仆仆,当贫困户阿里提布拉,巴帕妮知道我老大远从江西来到她家,她连说辛苦啦!接着不顾我们阻拦,拿出新鲜羊肉,和面包饺子给我们吃。饺子寓意团圆。让我深深感受到民族团结一家亲!</h3> <h3>见面牧民一定会向我们伸出友善的手。</h3> <h3>走时牧民一定会把我们送到家门口。</h3> <h3>11月1日最后一站,在阿克陶县相邻的乌恰县波斯坦铁列克乡,热情洋溢的柯族同胞们穿上艳丽的民族服饰,用欢快的歌声为我们送行。柯尔克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歌浩如烟海,它独特的音调把我们引向辽阔的草原,雄伟的雪山,涓涓清流的山谷以及牛羊遍地的牧场……</h3> <h3>克州副州长、乌恰县县长司亚尔.哈兰亲临现场与我们一起合影,一一握手送我们上车。 </h3><h3><br></h3> 在乌恰县共核查22个村1295户4648人。和克州扶贫办初审组全体成员合影,向新疆扶贫一线的战友们致敬!他们不辞劳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在脱贫攻坚路上。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挥洒汗水。是新时期最可爱的人!<br><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