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3890·广空五团宣传队

爱旅行的闽子

<h3><br></h3><h1>宣传队——百度汉语释义:为传播某种教旨或思想体系而组织起来的小组、队伍。具体表现为通过演讲、图画展览或表演文艺节目等形式,向群众作宣传的小型团体,一般是为配合某种任务而临时组成的</h1> <h5>五团宣传队《智取威虎山》剧照</h5> <h1>在我国特定历史时期,“宣传队”是一个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的临时性组织。从”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建军起,宣传党的政策、鼓舞军人士气、活跃部队生活就融入到了部队日常管理之中。小时候经常在电影里看到,部队在行军的时候,路边就有战士演唱为战友们鼓劲加油,在部队休息的时候,在村里为战友、老乡们慰问演出,那就是——宣传队</h1> <h5>五团宣传队《沙家浜》剧照</h5> <h1>同样,番号为3890部队的广州空军工程兵五团自1963年成立以后,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宣传队”这个文艺工作组织存在,以文艺演出的形式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丰富部队文化娱乐生活。据原五团宣传队成员任振朝、管立元、张德芳及部分宣传队老战士们回忆:</h1> <h5>男生小组唱《快乐的炊事员》,孙龙海伴奏</h5> <h1>五团的宣传队作为配合形势宣传的临时组织,在1967年至1976年的十年间,基本上每年都有召集,少则几个月,多则一年半载。初期节目演出形式主要是快板书、表演唱、三句半、歌舞、笛子独奏等。1969年,为了宣传毛主席最新指示不过夜,张学言还创作了表演唱到各连队、部队工地、附近农村宣传。</h1> <h5>《赴宴斗鸠山》中痛斥叛徒王连举剧照</h5> <h1>1970年夏天,根据广州空军后勤部要求举办京剧折子戏汇演的通知精神,宣传队排演了智取威虎山的《定计》,由顾舟芳演杨子荣、张德芳演少剑波、陈来法演栾平。至1973年期间,又陆续排演了智取威虎山的《深山问苦》(赵建民饰演杨子荣、温瑞琼饰演小常宝、张振山饰演常猎户)、沙家浜的《坚持》(陈来法饰演郭建光)、红灯记的《赴宴斗鸠山》(张德芳饰演李玉和、张卫东饰演鸠山、王沧海饰演王连举)、说唱《样板戏鼓舞我们战斗》(由顾舟芳、张德芳、陈来法、隋爱民等演出)、京剧清唱《打虎上山》(由陈来法演出)、小话剧《定向》(由张德芳、张卫东、隋爱民等演出)、喜剧《小游击队员》(由张卫东等演出)、民乐合奏《地道战》以及小歌剧、活报剧、相声、魔术、独奏等,如孙龙海的魔术、赵建民·李世富的相声、朴建植单簧管独奏·孙龙海手风琴伴奏的《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张世荣板胡独奏《公社春来早》,四人二胡合奏《快乐的女战士》、张卫东演唱的智取威虎山李勇奇唱段《这些兵》、《早也盼晚也盼》,以及与张德芳对唱的《我们是工农子弟兵》等,都很精彩。后因张卫东调战鹰文工团,他这一角色由朝鲜族能歌善舞的71年辽宁兵金应柱接替,同样也受到了好评。</h1> <h1><br></h1><h1>宣传队多次在部队基层、桂林军分区桂林空军医院、陆军164医院、绍水五七干校、全州地下医院等各兄弟部队演出,以及到桂林地区恭城、平乐、阳塑、荔浦 、灌阳 、资源、兴安等地方各个县巡回演出,并远赴湖南长沙、衡阳、道县以及广东等地,为五团住衡阳留守处及广州军区兄弟部队、军工厂巡回演出。</h1> <h5>1970年宣传队参加广空后文艺汇演后在广州合影</h5> <h1>宣传队各时期曾先后多次参加广州军区空军汇演,均受到空军首长的高度赞扬,因此宣传队成员许多都曾获得过团嘉奖、政治处嘉奖。</h1> <h5>1968年部分宣传队员与电影组合影</h5> <h3></h3><h1>团首长对部队文艺宣传工作一直非常重视,在完成国防重要工程施工之余,为活跃部队文娱生活,日常经常组织各营连举办唱歌、拉歌比赛,经常培训营连文艺骨干,还派员出去学习专业知识。比如:</h1><h1>——1966年间,每个连队抽选一名战士共20名,由当地专业人士培训手风琴演奏,63年入伍的广东兵学员何锦堂最为出色,后来成了宣传队的手风琴演奏员;</h1><h3></h3><h1>——1970年夏天,全团三个营汇演京剧折子戏;</h1><h1>——1971年间,部队举办连队文艺骨干培训,宣传队员顾舟芳教指挥、隋爱民教唱歌、管立元教识谱等;</h1><h1>——1973年间,团里派张德芳带领宣传队部分成员到沈阳学艺,孙龙海学习的魔术后来在宣传队演出时很受欢迎;</h1><h1>——为了感谢地方有关单位对部队的支持,王勇团长亲自带队下到江西赣州大余钨矿进行演出;</h1><h1>——政委刘更申亲自顾问,帮助修改每个节目,在物资上也大力支持,比如乐器的增添,服装、道具、布景等都亲自督促落实。</h1> <h5>1972年宣传队员们在韶山毛主席故居前合影</h5> <h1>宣传队的解放军叔叔是令我非常崇拜的。七十年代初,笔者还是小学生,他们到部队驻衡阳留守处来演出,大院里的孩子们都像跟屁虫一样跟在宣传队后面,羡慕之情溢于言表。其中有一个叫“隋爱民”的队员,调皮的孩子们总是跟在他后面喊着“谁爱民?我爱民!”。</h1><h1><br></h1><h1>1972年春节,笔者姐弟三人随母亲去广西全州部队探亲,整个春节期间都在团部操场的舞台上观看宣传队排练,那多才多艺吹拉弹唱样样全能、塑造的样板戏中的英雄形象栩栩如生的解放军叔叔给我留下了及其深刻的印象。比如,因为部队里没有女兵,张德芳队员能用假声唱李铁梅;比如,因为人手少,经常会被人误认为是管理员职务的管立元队员能演奏很多种乐器。</h1> <h5>1971年宣传队全体于广西全州龙水合影</h5> <h1>五团宣传队由于是业余的、临时性的文艺工作组织,他们经常是在业余时间排练、也经常是一人身兼多职,据原宣传队老战士们回忆说:</h1><h1><br></h1><h1></h1><h3>张德芳:</h3><h1>“看了刘勇发的上海京剧院演出的《智取威虎山》的贴子,第四场换第五场时杨子荣一角由军人换土匪装时紧张的情景,这不由得想起我们当年的舞台生涯,和正规剧团相比,毫不夸张的说,我们的紧张程度比他们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才十几个人,演员、乐师、后台服务几乎难分,只是作为一名宣传队员,只有主业和次业的区分而已,我们从装台到拆台,大家有序的进行,效率是很高的,就拿刘勇来说,他除了登台演出,还兼电工,也是乐队的一员。张卫东舞台动作设计并辅导,上场演主角,场上打板鼓,记得他演完鸠山换军人装,除了换全身行头,还得把脸妆卸了重化,同样陈来法,栾平演毕换新四军装,也是从脸上到服装都要全换,时间很紧张,而且基本全靠自己完成,别人不是不想帮忙,而是宣传队就那么几个人,乐队在换场中忙于换乐器与定调,其他人忙于置换上一场和下一场的布景……就这样的现状,大家团结紧张,严肃的对待每一场演出,而在每次演出间隙,在营房里,在行进的车上,大伙又是活泼愉快……这一切,每每忆起实在令人难忘……,我很欣赏我们这个战斗的集体,我更感谢大伙对我工作的支持,转瞬间快半个世纪了,每想起当年工作生活在一起的战友们,我还是禁不住要说:谢谢!”</h1><h1><br></h1><h3>陈来法:</h3><h1>“我们当时演出很紧张,从上一场《定计》到第五场《打虎上山》之间,杨子荣开幕前唱完要换掉军装改穿土匪行头,很是紧张,需要大家配合;栾平拿话筒四五个人在忙;张卫东从鸠山装束改換军装,我从演栾平装換成军装,都要卸装擦去栾平脸谱油彩再重新化妆,非常紧张。”</h1><h1><br></h1><h3>陈来法:</h3><h1>“张队长又是领导又是编剧,又是舞美又是演员,身兼多职。”</h1><h1><br></h1><h3>孙书成:</h3><h1>“宣传队的队长不单是领导,更是大哥,宣传队的几任队长都有哥样。”</h1> <h5>1968年下半年宣传队成立后,部分队员合影。</h5> <h1>就这样,当时其演出水平不亚于一个地区级文工团的小小宣传队,1969年张学言被广空战鹰文工团选中调走,1972年张卫东被战鹰文工团选中调走,1975年张德芳被战鹰文工团选中调走,女民工温瑞琼被平乐县剧团选中调走……</h1> <h5>宣传队队员王沧海与严淑炎队长</h5> <h1>乐队可以说是一场演出的灵魂,没有协调的音乐,水平再高的演员都无用武之地,乐队成员可以说是无名英雄。在五团宣传队,基本没有专职演奏人员,他们都是身兼多职,要么是演员兼乐器,要么是操纵多种乐器兼杂工。在这里略微列举一二:</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管立元(京胡、板胡、三弦、二胡)</h1><h1>黄道茂(笛子、扬琴)</h1><h1>王沧海(笛子、三弦)</h1><h1>薛振山(杨琴)</h1><h1>孙书成(杨琴)</h1><h1>张学言、何锦堂、孙龙海(手风琴)</h1><h1>杜 敏(小号、二胡)</h1><h1>朴建植(单簧管)</h1><h1>张世荣(板胡、月琴)</h1><h1>张卫东(鼓板、锣鼓)</h1><h1>隋爱民(中阮)</h1><h1>秦善扬、叶志芳、杨秀全、张怀川、梁秀珍(二胡)</h1><h1>蔡祖华(笛子)</h1><h1>蔡新建(小提琴、月琴)</h1><h1>刘勇(小提琴)</h1><h1>李世富(月琴)</h1><h1>郑厚吉(二胡、圆号、笛子)</h1><h1>张秦生(二胡)</h1> <h5>小话剧《奖状挂哪儿》</h5> <h1>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近十年间,队长是换了一位又一位,成员也是不断更新。</h1><h1><br></h1><h1>第一任队长是63年的广东兵彭启荣(敲扬琴),接着是62年入伍的参谋陈进学,64年航校毕业的干事严淑炎,65年安徽入伍的吴德国排长,68年上海入伍的顾舟芳排长,68年浙江入伍的管立元排长,68年上海入伍的张德芳排长,直至最后一位是71年辽宁入伍的郭天民排长。</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宣传队成员有:</h1><h1>63年广东兵何锦堂</h1><h1>64年河南兵牛红斌、王以德</h1><h1>64年湖南兵黄道茂、李天柱</h1><h1>65年的贵州兵党忠仁、杨秀全</h1><h1>66年山东兵任振朝、杨家敏、李诗坡</h1><h1>68年上海兵顾舟芳、张德芳、杨振华、王沧海、张来宝、陆鹤生、胡洪宝、戚红喜、陈来法</h1><h1>68年浙江兵张学言、管立元、隋爱民、王福军、秦善扬、叶志方</h1><h1>69年吉林兵张卫东、张振山、薛振山</h1><h1>69年广西兵梁秀珍</h1><h1>70年江西兵赵建民,王建宏、王南生、施健</h1><h1>71年辽宁兵孙龙海、杜敏、赵晓伟、郭天民、廖新生、张怀川、孙书成、朴建植、郝仁嘉、张世荣、刘勇、李世富、金应柱</h1><h1>73年陕西兵赵天平、张良余、陈文成、郑厚基、张秦生、蔡新建</h1><h1>73年广东和平兵朱胜传</h1><h1>75年上海兵蔡祖华、缪常勇</h1><h1>75年福建兵谢晋明</h1><h1>75年湖南兵朱荣辉、何宗旺</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76年广东兵苏炜、</span>柯杰坤</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76年广西兵章年成</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以及1971~1972年间为排练样板戏而参演的民工连女民兵:来自广西平乐县演《智取威虎山》里小常宝的温瑞琼、来自广西荔浦县演《沙家浜》里沙奶奶的李萍、来自广西平乐县演《沙家浜》里卫生员的邓伟平</h1> <h5>《奖状挂在哪儿》演出后后全体队员合影,摄于1974年</h5><h5>后排左起:孙龙海,郑厚基,孙书成,顾舟芳,张勤生,蔡新建,张良余</h5><h5>中排左起:郭天民,赵建民,张德芳,金应柱,张怀川,张世荣</h5><h5>前排左起:朴建植,郝仁嘉,杜敏,刘勇,赵天平,李世富</h5><h3><br></h3> <h5>红灯记选段《赴宴斗鸠山》剧照,张德芳饰李玉和、张卫东饰鸠山、王沧海饰王连举</h5> <h5>沙家浜选段《坚持》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剧照,陈来发饰郭建光,顾舟芳、张卫东丶隋爱民、秦善扬等饰战士,邓伟平饰卫生员</h5> <h5>小话剧《定向》剧照,張德芳饰高指导员,張卫东饰马副连长,隋爱民饰战士</h5> <h5>智取威虎山选段《深山问苦》剧照,赵建民饰楊子荣,温瑞琼饰小常宝,張青山饰猎户老常,隋爱民、施建饰战士</h5> <h5>智取威虎山选段《定计》剧照,顾舟芳饰楊子荣,張德芳饰少劍波,陈来法饰栾平。该剧参加广州空军后勤部会演获得好评</h5> <h3>张德芳:</h3><h1>@赵闽青:七O年九月第一次参加广州空军后勤部会演,我们宣传队一行十三人,带着简单的行装,携着京胡、京二胡、月琴等乐器从全州坐车赶到越秀山招待所报到。其时四纵队(师级单位)、四五九医院等空后所属部队已先到达,但见他们俊男靓女众多、中西乐器俱全俱……空后负责接待的赵干事有点衣帽看人,把我们安排住到了招待所的最边远地方。会演的前一天,各单位抓紧时间排练,一时间京胡声、洋号声在越秀山上空齐鸣……强大的声浪冲击着我们宣传队每个人的耳膜,也震荡着大家的心灵,十三个从大山沟出来的土工兵,手里的武器完全靠京乐三大件,有的战友怯场了,情不自禁说:回去吧?……面对这些,我不为所动,坦然应对:舞台上見。国庆前夜汇演正式开幕,我团的节目排序较后。看着空后修理厂智取威虎山的《深山问苦》、四纵队沙家浜里《坚持》的演出,我的信心油然而生。到我们智取威虎山的《定计》了,前奏一一意涵北国风光的音乐一一在风雪呼号中一一大幕徐徐开启,一束天光照在默看地图的参谋长少剑波身上,从其背影给覌众带来更多暇想。在音乐过门的未尾,参谋长原地缓缓转身,一声"朔风吹……"破雪而出一一这时我突然回到現场,感觉台下寂静无声一一风声中,门吹开一一参谋长抖衣、起步、逆风关门一一“望飞雪……”舞台两侧不停的脚步声、议论声,侧幕条后边覌望的人头……我知道:咱们工程兵五团这场演出成功了!</h1> <h5>《样板戏鼓舞我们去战斗》剧照,演员陈来发 张德芳 顾舟芳 张卫东 隋爱民 张振山等</h5> <h5>《沙家浜》里郭建光的扮演者陈来法</h5> <h5>赵建民与李世富</h5> <h5>在广西全州团部操场,演出后在舞台上合影</h5> <h1>部队的生活是单调而艰苦的,宣传队的生活却是丰富多彩、艰苦而快乐着。如今宣传队的老战士们每每聊起往事仍然兴奋不已。</h1><h1></h1><h3><br></h3><h3>陈来法:</h3><h1>“那时候的经历是我终身难忘的,想起宣传队的日子都很激动,好开心。特别是这些老战友互助帮助,群策群力。才有当时成绩。在空后、 在桂林 、在全州都小有名气。京剧几个折子戏可以说当时在空司、空后、桂林地区是很佩服我们的。宣传队在当时是老五团的响当当的名片,南从深圳石龙北到长沙,以及洞庭湖空军干校等,基本跑遍所有空后所属部队演出”</h1><h3><br></h3><h3>管立元:</h3><h1>“刘勇,71年进宣传队时你和赵晓伟年龄最小,才16岁,在宣传队时间可能最长。”</h1><h3>刘勇:</h3><h1>“是啊,我们当时就是小兵,非常的简单,好玩。 桂林专区那一圈跑得可不小,而且是唱着歌座着大解放,一路的山水真美。 我们还去过株洲的军工厂、纺织厂,都受到了工人们的热情欢迎”</h1><h3><br></h3><h3>管立元:</h3><h1>“为了一件《定计》中的胡彪大衣,70年派我去韶关仓库领旧大衣改做;为了做沙家浜中道具,我和大家到田野割芦苇然后做道具,有薛振山、王沧海、隋爱民等。隋爱民在我印象最深刻,他当时讲了一爆炸性新闻,说是有一架军用飞机逃往苏联,发现后被打落下来,里面有林彪、叶群、林立果,我们谁都不敢乱传,埋在肚里,过了一段时间逐级传到我们排长级才知道有这么回事,以后全体战士都传达了9·13事件。”</h1><h1>“还有政治处肖慕华主任说,他们参加抗美援朝时拿碗和酒瓶编成乐器奏出音乐,他非常欣赏。他叫我工地上选钢钎条编,我和战友们一起去施工现场选废钢千,带着定音器去的,选齐后带回来编奏了一曲效果还不错,可惜因为太重无法演出携带,仅演了一次”</h1><h1>“在桂林一部队演后吃夜宵时,有一人问我“你是演郭建光吧?唱得真好!”,我马上说我不是演郭建光的,我是乐队的,当时怎么也没想起对他的美言夸奖表示感谢呢”</h1><h3>陈来法:</h3><h1>“沙家浜《坚持》这场戏布景是张德芳画的我知道,芦苇是你门乐队釆的我现在才知道”</h1><h3><br></h3><h3>孙书成:</h3><h1>“去道县机械厂演出记忆犹新,那厂东北人很多,都是南下干部子弟,后来他们厂宣传队还回访过我团”</h1><h3>赵建民:</h3><h1>“是道县,湖南的,生产火箭筒。”</h1><h3>刘勇:</h3><h1>“道县军工厂宣传队有个男中音,唱得好,性郑”</h1><h3><br></h3><h3>赵建民:</h3><h1>“和张队长去沈阳新民县学习也很难忘。拜访了沈阳曲艺团扬振华,金炳昶。孙龙海学回了摩术。杜敏他们去抓鱼,给新民县剧团大变活鱼。”</h1><h3><br></h3><h3>蔡新建:</h3><h1>“后来我成了孙龙海的徒弟,接替了魔术表演,”变鸭子”、“空袋挤蛋”(道具是汽车连副连长魏启才帮我做的)等节目很受欢迎。还有三句半“打倒四人帮”的节目在宏图机械厂等地也很有影响”</h1><h3></h3> <h5>刘勇与赵天平在广西全州龙水团部演出照</h5> <h3>刘勇用现代手段翻新的老照片</h3> <h3>陈来法:</h3><h1>“还有一个故事:李玉和的服装,是刘更申政委新婚行头,这要张德芳来讲。”</h1><h3>张德芳:</h3><h1>“关于李玉和穿的那件呢制服,我前年去深圳有幸見着刘政委夫人,才得知那件衣服是刘政委的新郎礼服,是用政委二个月工资买的,平时很少穿。得知我们演《红灯记》李玉和衣服买不到,就毫不犹豫的拿出来,让我们做演出服,真是解决了我们一个大难题。可見当年我们宣传队演一台戏之不容易,也得到了多少人的热心关爱和帮助。”</h1> <h5>王沧海1968年入伍时在韶关部队大礼堂前留影</h5><h3></h3> <h3>《智取威虎山》剧照</h3> <h3>女民兵温瑞琼与邓伟平在韶山毛主席旧居前合影</h3> <h3>宣传队员在广西全州留影</h3> <h3>宣传队员在广西全州留影</h3> <h3>刘勇、蔡新建、孙海龙在广西全州</h3> <h3>小提琴手蔡新建</h3> <h5>1977年3月1日,最后一届宣传队成员合影</h5><h5>前排左起:陈文成、郭天明、柯杰坤、蔡祖华</h5><h5>中排左起:苏伟、吴开生、何忠旺、蔡新建、郑厚基、赵天平</h5><h5>后排左起:张秦生、谢晋明、朱荣辉、朱胜传、章年成、缪常勇、?</h5><h3><br></h3> <h5>1976年底宣传队在郭天民队长率领下赴贵州慰问演出时留影。</h5> <h3>在贵州安顺慰问演出</h3> <h3>在贵州遵义</h3> <h5>同上</h5> <h5>同上</h5> <h3>同上</h3> <h3>在湖北沙市文工团学习</h3> <h3>同上</h3> <h3>蔡新建</h3> <h3>赵建民:</h3><h1>“我们到地方演出,因为我不抽烟,人家发柳江桥、红塔山等我都没接,回来被卫东说一顿,以后一旦有递烟一律接着带回来给他抽,受表扬了”</h1><h3>陈来法:</h3><h1>“那时能喝点酒的只有张卫东,记得还和桂林军分区领导干过杯”</h1><h3><br></h3><h3>赵建民</h3><h1>“我们到大托铺69库参观洞库内的航弹,那时正值马王堆开挖;在灌阳参观洞里的兵工厂,火箭筒由40升级为60;在广州观看总政的长鼓舞;向空政学习四弦京胡,老管特感兴趣;江青迫着他们放弃演江姐,攺红灯记;还有去空军游泳比赛做服务、游越秀山、一辆吉普车塞进八、九个人等,往事历历在目。”</h1> <h5>宣传队其中两任队长:管立元与张德芳</h5> <h1>由于各种原因,宣传队在演出过程中也出现过不少岔子,让他们不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取得了众口皆碑的好成绩。</h1><h3><br></h3><h3>张德芳:</h3><h1>在那几年的演出中,有几场演出给我留下了较深印象。一是在桂林地区礼堂演的那场,其舞台大且深,让你站在台上都找不准位置。音响也差,在台上听不清乐队伴奏,唱和念白也不知傳到哪儿去了,导致那次演出很不理想。后来听说以上问题的出現是剧场设计问题,剧场设计师已被查。另一场在桂林空军医院。那天下午坐车到医院,通知当晚就要演出,于是大家伙卸车、装台、化妆……,饭毕即开演。整场演出很成功,就是我唱"朔风吹…"这段时忘了一句词,哼啍哈哈的跟着伴奏混了过去。再一次是在广东石龙演出,时值盛夏,在一个通风不畅的室内演出,穿着真皮毛大衣,唱着"朔风吹…”时已是汗流夹背,真担心中暑倒下。再有在全州陆军地下医院,数九寒天演《赴宴斗鸠山》,那露天舞台建在两山的山谷里,似刀的寒风差点把布景吹倒,而李玉和受刑出场时只穿一件破衬衫……当时的我冻得牙齿都在发颤……也不知是怎么演完的。”</h1><h3><br></h3><h3>管立元:</h3><h1>“记得小温演小常宝掉辩子,好象说小邓没把辮子系牢,幸好小温镇定自若继续演了下去;由于换场紧张,张振山在演沙家浜时着新四军服装,却带着五角星绿军帽上场了;德芳已唱完“朔风吹”杨子荣还没上来,好象卫东还是爱民讲,快把锣鼓敲起耒,否则就尴尬了。这几件事印象深刻。”</h1> <h1>缘分这个东西真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上面说过了,小常宝演出时甩辫子把辫子甩掉了,也算是一次小失误。但是!因为这个小失误不但有点因祸得福,还留下来一个传奇小故事。</h1><h3><br></h3><h3>张德芳:<br></h3><h1>@赵闽青 ,1971年宣传队在桂林空军医院演出时,小常宝舞台上演摔辫子,没想到辫子掉了,不几天我们从桂林医院领导那儿收到了一条长约60余公分的辫子,这是桂林医院对我们宣传队的大力支持。因为文革期间,女同志都是短发,几乎找不到长瓣子,就是小常宝那根短辫我们也是颇废心思弄来的。所以桂林医院送我们这个礼物犹如雪中送炭。三年后我才得知,捐辦之人竟是我七四年相识的妻子。所以这就是所谓缘份!</h1><h3><br></h3><h1>看到宣传队演出这样的艰难,听到张队长谈到这样传奇的故事,笔者在感动之余,祝福他们夫妻生活美满,身体康健!</h1> <h5>1977年张德芳队长和爱人摄于桂林空军医院</h5> <h1><br></h1><h1>我想,能够进入宣传队的应该都是3890部队的文艺精英,对于每一位队员来说,即是他们人生中一个光辉的起点,也是他们一生中不可磨灭的记忆!在部队这座大熔炉里经过锤炼,对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h1><h3><br></h3> <h1>结束语:</h1><h3><br></h3><h1>广空五团宣传队不仅仅是宣传队员的宣传队,更是五团全体指战员及家属子弟的宣传队,同时也是广州军区乃至华南地区的宣传队。她给五团战友们带来的快乐,将永远是战友们心中美好的记忆。虽然几十年前的宣传队老战士们已逐渐年迈,但是如果他们能再聚首汇演,我一定会去观看!</h1><h3><br></h3> <h5>2006年老战友沈阳重逢</h5> <h3 style="text-align: left;">赵建民:写于2016年</h3><h1><b>2016年三八九零文工团电影组</b></h1><h1><b>赴沈聚会有感</b></h1><h3><b><br></b></h3><h1 style="text-align: left;">战友分别四十载,今相聚,苏区一隅,奉天城外。</h1><h1>筹备组,巧按排。先瞻九一八,后游故宫看大帅。</h1><h1>鸭绿江边览断桥,宽甸游轮观朝鲜,老兵都乐坏。</h1><h1>水晶杯,老龙口,山珍海味寻常菜。</h1><h1>口中曲,池中舞,仿佛回到那年代。</h1><h1>更有军嫂老姐妹,忙里又忙外。</h1><h1>其乐融融一家亲,似年少,忘年迈。</h1><h1>往事涌上心怀,茅草屋,土舞台。</h1><h1>一伙毛头小子,威震三桂大地,广空后内外。闯韶关,驻全卅,衡阳荆门,足迹犹在。</h1><h1>看今朝,两鬓斑白,童心未泯,活脱一群老小孩。</h1><h1>时光不待,共相约,明年再聚,浙江临海。</h1><h1>都有了,一,二,三,干!约起来!</h1> <h5>当年的宣传队成员张来宝、张德芳、王福军,摄于2018年</h5><h3></h3> <h5>自左至右为王福军、张世荣、管立元、隋爱民,摄于2017年</h5> <h5>2016年老战友沈阳聚会</h5> <h3><span style="text-align: right;">2018.11.03</span>编后手记:</h3><h1>编写这篇文章的缘起,来自于我编写的另一篇文章《我的3890·广空工程兵五团的前世今生》一文(附后)。该文上传后引起五团老战士们的广泛关注。在那青春理想的年代,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他们有太多的故事要说,他们有太多的往事要忆。</h1><h1>这篇文章,从与管立元老师一道收集、整理、编写资料起历时一月有余,上传后经过宣传队老队员们两天紧张的勘正、补充、修改,于昨日正式脱稿。今天中午小憩醒来,宣传队群里老战士们发自内心的感慨跃然纸上,我禁不住一股热流涌上心头,眼眶里含满泪水。我被他们发自内心的感慨所感动。是啊,在他们孩子般的年纪,宣传队的生活虽然短暂,但一定是他们人生经历中最光辉的一段,一定是他们青春年华里最美丽的记忆。</h1><h1>我想,今后他们还会陆陆续续的回忆许多故事,陆陆续续的提供许多老照片,我就在这里开始留白,让这些美好的回忆一直继续下去……</h1><h1>当你无事的时候翻开看看,也许又有许多新的故事汇聚这里……</h1><h1>当你想念战友的时候翻开看看,他的音容笑貌直扑你的心里……</h1><h1>当你老迈不能动弹的时候翻开看看,所有的病痛当不值一提……</h1><h3><br></h3><h1>广州空军工程兵五团,经历了空军时代、基建工程兵时代、集体转业深圳拓荒时代,他们是国防事业的排头兵,他们是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者,他们是建设深圳特区的拓荒牛,他们都是我心目中的无名英雄!</h1> <h3><span style="text-align: right;">蔡新建:2018.11.03</span></h3><h1>@赵闽青 我和郑厚吉是陕西安康兵中73年最早到宣传队的。那时候还是顾舟芳当队长,但很快就换了张德芳队长。我们都是四连的,张德芳是我们连的副指导员,四连在宣传队的还有张怀川等,他们都像大哥哥一样关怀、照顾着我们这些新兵。我最难忘的是张队长带队,我们几个战友去沈阳曲艺剧团学习的情景,当时在沈阳卫戍区司令部,由于饮食不习惯我很快就住进了医院,而且是传染科,真扫兴……!任务没完成还成了累赘。张队长这个大哥哥非常耐心,除了无微不至的照顾,还一边安抚我,一边忙前忙后的联系工作,关照其他战友。差不多有半个月我才出院。出院后我们到新民文工团学习,那里条件不是太好。孙龙海的任务是学魔术,当时师傅的传统观念比较重,想真正学点东西不容易,虽然有单位、关系等的沟通,但师傅不是愿意真正教徒弟,绝活就更难了。孙龙海个人下了很大功夫,努力加强个人感情才感动了师傅……。所以,好的节目是需要全身心的投入,才能有好的收获。有了好的节目,才能更好的为部队、为战友们服务。</h1><h1>我怀念部队的生活,怀念战友的感情——那种真挚地、纯洁地、胜过兄弟般的感情!!</h1> <h5>在衡阳演出期间的一次演出前,由张怀川老战友拍摄——朱胜传</h5> <p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text-align: right;">朱胜传:2018.11.03</span></h3><h1 style="text-align: left;"><b>岁月如歌</b></h1><h3><b><br></b></h3><h1>昨日晨练回来打开手机,《我的3890部队宣传队》的帖子跃然我们4连战友群。</h1><h1>过目一幅幅若显泛黄的老照片,丝丝情愫扑面而来;闽青女土清丽的文字,蕴含着花香的过往。</h1><h1>时间是一条忧伤的河,回忆则是远古的呼唤。全州河畔摇曳的杨柳,衡阳山野的袅袅炊烟,韶关机场轰隆的炮声,碧水蓝天的荆门漳河水库……伴随着军营的号角响彻天地间,诠释着岁月的变迁、花开花落、苍凉和繁华。在宣传队的演出季,是我们每一位战友最美的年华,是我们人生旅途中最靓丽的姿态,暖过时光,珍藏着美好。</h1><h1>我喜爱拉二胡,也敲打过扬琴,喜爱其幽怨婉转的弦音,常与张怀川老师到一树荫下,一营房处,拉上一回,弹上一曲。只为将寄予融入弦声,奏出浓浓的战友情。</h1><h1>我们曾经试图追逐初升的曦阳,我们曾经努力拥抱美好的理想,然而,人生之路长长,是走不完的诗句;把悲欢收入行囊,方知世事身不由己。太多的如水光阴,在不假思索中蹉跎,太多的岁月沧桑,于无知无觉中镌刻。瑟瑟西风吹皱了光亮的眉角,两鬓白霜已悄悄拂上华发。</h1><h1>“听罢笛声绕云烟,看却花谢离恨天”。时代在变,容颜已老。今天的我们,不再向往鲜衣怒马,捻起散落的点点滴滴,再也排列不清初衷的韵律,只盼一份细水长流,守住内心,淡然地做好自己。</h1> <h5>照片提供:赵天平</h5> <h3>赵天平:2018.11.03</h3><h1>@书成 你记得73我们还去湖南零陵地区棉纺厂演出,当时参观车间,棉花粉尘很呛人,这个演出地闽青要补进去。张德芳带队,后勤大长车拉我们来回。</h1><h3>孙书成:</h3><h1>天平说的对,有这事,当时招来好多漂亮女工围观,他们领导还要和宣传队联欢呢,哈哈,醉翁之意</h1> <h5>内容及图片提供/广州空军工程兵五团全体宣传队员</h5><h5>本文图文编辑/赵闽青,五团第三任团长赵羡孔之二女,现已退休,定居深圳</h5><h5>审核/管立元</h5> <h3><br></h3><h3>附:“我的3890”系列文章</h3><h3><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ms3d580?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我的3890·空军工程兵五团的前世今生</a><a href="https://www.meipian.cn/1mzrzlun?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我的3890·广空五团留守处</a><a href="https://www.meipian.cn/1hyummzw?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我的3890·激情燃烧的“八·一”</a><a href="https://www.meipian.cn/1eqnq9pt?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我的3890·战友喜相聚</a><a href="https://www.meipian.cn/1fcehkxm?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我的3890·寻根长白山</a><a href="https://www.meipian.cn/1flq8ch6?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我的3890·友邦朝鲜游</a><a href="https://www.meipian.cn/1fxby41h?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我的3890·沈阳战友会</a><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