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延安行,一生延安情

☘Roner

<h3>延安时期指的是中共中央在陕北的13年,具体指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随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落户“陕北”,到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在陕北吴堡县东渡黄河,迎接革命胜利的曙光这近13年时间。</h3><h3>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西北革命根据地。从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在这里战斗和生活了13年。延安和陕甘宁边区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领导中心、解放战争的总后方、万众瞩目的革命圣地西北革命根据地。怀着虔诚的朝圣般的心情,我们出发,去延安!</h3> <h3>宝塔山是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山高1135.5米,山上宝塔,始建于唐,现为明代建筑。宝塔平面八角形,九层,高约44米,楼阁式砖塔。建国后,国务院将延安宝塔归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延安革命旧址之中。1953年版第二套人民币二元券正面图案为“延安宝塔山”。中华人民共和国1955年颁授的独立自由勋章,核心图案就是宝塔山。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著名文学家贺敬之热情的讴歌了宝塔山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神圣地位。<br></h3> <h3>  隔桥远眺宝塔山</h3> 塔门上方石刻“俯视红尘”。这塔见证了西北大地百年来的历史沧桑变幻,当真配得起这四个字。<br><h3><br></h3> <h3>延安城在抗战时期遭受日本轰炸17次,仅存的古建筑就是这个天主教堂了。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于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在这里召开。参加会议的中央委员和党中央各部门、全国各地区的领导干部共55人,是党的六大以来到会人数最多的一次中央全会。</h3><h3>这次会议的意义十分重大,全会批准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政治局的路线,基本上克服了抗战初期王明右倾错误,统一了全党的思想、推动了党的各项工作迅速发展。<br></h3> <h3>这里后来办成了鲁迅艺术文学院,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培养抗战文艺干部和文艺工作者而创办的一所综合性文学艺术学校,1940年后更名为“鲁迅艺术文学院”,简称“鲁艺”。 每到新年之际这里都举办稀奇迷人的化妆舞会。<br></h3> <h3>天主教堂<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建于1930-1934年,</span>是一座双塔楼式哥特式的砖木建筑,同时融合了中国风,坐北朝南而建。当年从鲁艺离开延安奔赴各地的文艺工作者,是各大美院、音乐学院的鼻祖创始人。而著名的歌曲《黄河大合唱》、《延安颂》以及歌剧《白毛女》等,都是在这里创作出来的。</h3> <h3>中西融合的很有特色</h3> <h3>校训:紧张 严肃 刻苦 虚心<br></h3> <h3>六届六中全会代表们住的窑洞,现在是展览馆。</h3> <h3>《论共产党员修养》珍本</h3> <h3>《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珍本</h3> <h3>杨家岭是中共中央驻地旧址,位于延安城西北2公里处。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在此居住。1942年在此建成中央大礼堂,1945年4月23日至6月21日在中央大礼堂隆重召开了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全国121万党员。“七大”选举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为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从此,毛泽东一直担任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共也成为仅次于苏共的世界第二大党。七大是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br></h3> <h3>礼堂里面。听讲解说,当年从主席台下到礼堂门口,全部坐满了人,可不是只有现在看到的这几条长板凳。</h3> <h3>当年的中共中央办公厅,沾沾气,没去过这么高大上的地方。</h3> <h3>毛爷爷在杨家岭的住处,两口窑洞相通,一做卧室一做办公,办公处内有防空洞,连着后山。</h3> <h3>王家坪位于宝塔区西北约4公里处,1937年1月至1947年3月,这里是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司令部(后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部)的所在地。也是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叶剑英、王稼祥等领导同志和中央军委及八路军总部所属机关负责同志住过的地方。旧址现为南、北两院,南院是政治部,北院是司令部。<br></h3> <h3>一进王家坪大门便到南院,首先看到的是军委礼堂。这是一座土木石结构的平瓦房,整个礼堂可容纳二百多人开会。<br></h3> <h3>据地方志记载,1943年在王家坪革命旧址南院修建了军委礼堂。军委和总部机关经常在这里开会,举行文艺晚会,放映电影和招待中外客人。1943年12月,八路军总部在礼堂举行了欢迎劳动英雄大会,交流了生产经验。同时,还在礼堂举办了部队的生产成果展览,是一次规模盛大的生产展览会。展出了八路军自己生产和制造的步枪、地雷、手榴弹、火药、布匹、肥皂等各种武器弹药和生活用品。1945年8月15日,军委和总部在礼堂举行了庆祝八年抗战胜利大会。会议刚召开不久,就被国民党军队空袭,连忙紧急撤离。现场到现在都保持的很好。 </h3><h3><br></h3> <h3>模仿毛爷爷</h3> <h3>毛爷爷在王家坪的住处,是原村民主动让给主席居住的。一室一厅,主席入住后又在外面加盖了一个简单的浴房。整个住处很是简陋,唯一可取的就是比起窑洞来,南北通透。据讲解说,这是毛主席在延安住过最好的住处了。在这里还有他和儿子毛岸英的合影。</h3> <h3>延安革命纪念馆有广场和毛泽东铜像,馆藏文物34,000多件,展线500米,共有6个展厅,延安革命纪念馆陈列大厅,采用声光电等现代化表现手法,以700余幅照片及近千件革命文物及雕塑、油画、图表、场景复原等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党中央及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的艰苦岁月。整个陈列分10个单元展出,并获国家级十大精品展提名奖,即:一、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二、红军长征到陕北;三、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四、八载干戈仗延安;五、新中国的雏形一陕甘宁边区;六、窑洞大学育英才;七、自力更生奏凯歌;八、延安整风铸党魂;九、为和平民主而斗争;十、转战陕北、夺取胜利。<br></h3> <h3>毛爷爷创作《沁园春.雪》的小炕桌</h3> <h3><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红秀《延安 延安》</span>剧目,以一个从上海来到延安的女大学生白雁鸣的视角讲述了,上世纪30年代末,抗日战争时期爱国志士、救亡青年、革命军人奔赴延安,展开生产、生活、学习、战斗、恋爱、牺牲的故事……他们背着行李、燃烧着希望,投身到这片土地上的生产和学习中,黄土高原上的这座小城,从此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延安成为那个年代的革命之城、理想之城。欧阳坚的清醒坚定,白雁鸣的浪漫情怀,延安男娃栓柱从懵懂到成长的历程。他们为何去延安?在延安经历了什么?延安生活改变了他们吗?这部戏给你一个溯源红色信仰、去延安的理由。<br></h3> <h3>到延安怎能不到梁家河。</h3><h3>梁家河村位于文安驿镇东南方向5千米处,是延安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一。这个叫文安驿的小镇,隶属于延川县。文安驿镇西魏大统三年(公元537年)始筑城设文安县,隋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并入延川县,明清时期是陕北地区规模较大的驿站和繁华的贸易集镇。悠久的历史为文安驿留下了古县城墙、文州书院、古道驿站、烽火台等众多文化遗址。<br></h3> <h3>听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的老师讲解:</h3><h3>1969年1月23日,北京1300多名知识青年来本县落户插队。知识青年们搭乘知青专列,从北京驶往陕北,一天一夜后,抵达陕西铜川站,然后换乘汽车,穿越黄土高原上的千丘万壑,来到延安,继而被分配到各县、镇、村。这些知青其中一个就是习近平总书记。<br></h3><h3>北京知青到延安后,继而被分配到距离延安80公里左右的延川县,最后,到了文安驿镇。公社已把名单提前分好,各大队支书根据单子招呼分到自己村的知青。梁家河大队一队队长带着15名知青回到梁家河村,其中就有习近平总书记。从那一刻起,16岁的他在那个叫梁家河村的地方开始了他的7年知青插队岁月。<br></h3> <h3>知青们打的井</h3> <h3>当年习近平总书记建的沼气池是陕西省第一个。这是当时的宣传画。</h3> <h3>1970年,村里为知青砌了6个并排的新窑洞,这个地方后来被叫做“知青院”。习近平总书记住在右手第二间。<br></h3> <h3>本来是和雷平生一起住的,后来雷去上了延安大学,就剩他自己了。他是最后一个离开这里的知青。</h3> <h3>刚到梁家河,知青院没建好,大家挤在老乡家的一个窑洞里,习近平总书记睡靠近灶头的第二个。这里是他过“四关”的起始。</h3> 村史馆参观学习<br><h3><br></h3> <h3>这张照片花了5.5元,是照片上的大伙儿一起凑起来拍的。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一共哭了两次,一次是得知姐姐离世躲起来哭,一次是离开的时候大哭了一场。</h3> <h3>学习书院是本次延安之行所意想不到的惊喜。在延安不仅有红色历史的积淀,还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究,这为这座古城增添了现代化的气息。随着新城的规划建设,相信延安会焕发新的生机活力。</h3> <h3>结束语写的很好,可参考撰写党性教育基地的讲解词。</h3> <h3>卧铺去,卧铺回。夜间的延安站,行色匆匆又依依不舍的我们。再见,延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