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上山下乡五十年

王建军

<h3>  上世纪的一九六八年,那时"文化大革命"已经进行两年多。由于受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的破坏和干扰,整个运动没有按照预期的轨道发展,导致政府瘫痪,学校不上课,工厂不生产,两派武斗不断,整个社会陷入了一个无政府状态。一大批六六届、六七届、六八届的初、高中毕业生,面临升学、就业这一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鉴于这种情况,毛泽东主席在68年12月22日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h3> <h3>  全国各地六六届、六七届、六八届的初、高中毕业生纷纷响应。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开始了。我们告别城市,告别父母,来到陌生的农村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这是一个伟大时代的召唤,是祖国的需要。</h3><h3> </h3> <h3>  知青上山下乡从六八年开始到七六年结束,全国有知青1700多万。</h3><h3> 在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处处都有知青的身影,处处都有知青拼搏的足迹。"知青"是特殊年代诞生的特殊群体,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代人。他们在农村广阔天地里苦过,乐过,哭过,笑过,有迷茫,有激情。他们战天斗地,流过血,流过汗。有的知青为保护集体财产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那时,知青不管环境多么艰苦,生活多么困难,可他们始终有着美好的幢憬和希望,他们用稚嫩的身躯为共和国分担了困难,让共和国在他们的奉献中走向复兴。</h3><h3> </h3><h3><br></h3> <h3>  历史证明,知青是一代敢于担当,热情奔放,勤奋努力,从不服输的有志青年人。在与天斗,与地斗的过程中创造了伟大的"知青"精神。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演绎了人生最精彩的片断,用火热的青春为自已谱写了一首生命的赞歌,用年轻的身躯为中国历史谱写了一段别样的乐章。 </h3><h3> 知青的贡献,为广大农村和边彊带来生机和活力。改变了农村的面貌,传递了城市文明,促进了城乡交流,缩短了城乡差别,也为共和国培养一大批有品德,有文化,有实践,有理想的革命事业接班人。 </h3><h3><br></h3><h3><br></h3><h3><br></h3><h3> </h3> 五十年过去了,时光带走了我们青春焕发的容颜,留下了我们知青勇往向前的精神,在生活酸甜苦辣的年轮中,铭记着我们知青对祖国建设的贡献。<div><h3>  风雨中,我们一路高歌。</h3><h3><br></h3></div> <h3>  </h3> 写此短文来纪念我们五十年前上山下乡的壮举。<div><h3>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再此谢谢。</h3><h3><br></h3></div> <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