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战争大写意

中州风情

<h1><b> 作者: 孙 照 广</b></h1><h1><b> 编辑: 吉 峰</b></h1> <h3></h3><h1><b> 长歌慷慨,是灌顶醍醐;韶华易逝,惟戏不落幕。让我的记述能走进灵魂,让洒热血、献青春的故事能震撼心灵。</b></h1><b> </b><h1><b> 引言: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初,我国对越南发起了举世嘱目的自卫还击作战。主要战略目的不仅要长期牵制越军以支援柬泰抗战,控制边境主动,保家卫国,锻炼部队,同时,以此威慑北方强敌不要轻举妄动。当时,几乎所有参战军人不仅留了遗书,最一线的部队都准备了棺木,连陵园都选好墓穴都挖好了。特别是前线的突击部队官兵知道此战必九死一生,留血书、发誓言、喝酒壮行,场面极为悲壮。</b></h1><b> </b><h1><b> 在这场维护祖国主权和尊严,保护边疆人民安宁的战争中,至少有两三代军人,在那场捍卫祖国尊严的战争中,奉献了自己的青春!许许多多的战友还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今天,当年从战场上活着回来的战友大都已两鬓如霜,在全国各地默默无闻的求生存,对当年保家卫国洒热血、献青春的付出,战友们依然异口同声的回答:“无怨无悔!”</b></h1><b> </b><h1><b> 我们来自祖国的大江南北、五湖四海,在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的军营里,不需要你知道我,不渴望你记得我,我把青春和生命献给了祖国。高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国不会忘记我,因为,在共和国的星河里,那永远闪光的就是我!我把青春和生命融进了祖国的星座!这是许许多多满鬓如霜战友们的心声。</b></h1><h1><b> 茫茫的人海里,我是哪一个?奔腾的浪花里,我是哪一朵?在保家卫国的大军里,那默默奉献、为国捐躯的就是我 …………</b></h1><h1><b>军人生当卫华夏,擐甲披袍把敌杀!</b></h1> <h3><h1><b>  十七八岁的青葱年龄,毛头小伙初长成。在家乡的火车站,脱下身上的衣服,写上自己的姓名、单位或村庄及父母的姓名,交给前来送行武装部的人员,然后换上军装,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毅然从戎,乘上闷罐军列,渡黄河、跨长江,翻越祖国的万水千山直奔云南、广西硝烟弥漫的中越边境,这一去,有的儿女凯旋而归,也有成千上万的英雄儿女永远长眠在了那片红土地上。许多年后的今天,历史已记不完那些在战火中浴血战士的姓名了,他们的身躯早已和那片红土地揉和在了一起。</b></h1><h1><b> 在广西参加轮战的岁月虽已过去许多年,但依然能回忆起那时我部参战的许多首长和战友:</b></h1><h1><b> 空军高炮17师前线指挥所首长湖南籍易华湘副师长、山东籍沙万田副政委</b></h1><h1><b> 空军高炮第49团广西籍团长陈先文</b></h1><h1><b> 空军高炮第49团江苏淮安籍参谋长孙智书、副参谋长湖南籍谢杜生</b></h1><h1><b> 空军高炮第49团营长山东昌乐籍吴佩文</b></h1><h1><b> 空军高炮第49团政治处宣传股长河南洛阳籍李清然</b></h1><h1><b> 空军高炮第49团江苏淮安籍司令部参谋孙维忠</b></h1><h1><b> 我所在空军高炮第49团指挥连连长山东新泰县籍李克勤</b></h1><h1><b> 指挥连指导员江西进贤县籍吴森林</b></h1><h1><b> 指挥连战勤排长广东东莞籍陈柱明</b></h1><h1><b> 指挥连有线排长甘肃定西籍莫其隆</b></h1><h1><b> 指挥连无线排长吉林白山籍封晓良</b></h1><h1><b> 指挥连有线四班长河北霸州籍邱尧泰</b></h1><h1><b> 指挥连有线四班同班同年战友湖南株洲籍刘善祥、宁夏平罗县籍王银业,还有其他班同年兵湖南籍的战友徐达和、温小华、余旭、易湘球,宁夏平罗县籍的战友施占全、王学荣等战友,老兵战友山东潍坊的的张卫东、张守文、陈良卿、李燕来、张志武等战友;天津的吴锡桐、张庆锁、张永生、张宝旺、张和平等战友;甘肃金昌的吴振贤、张燕如等战友;四川省的陈都义、刘志明等战友;湖北钟祥县的李逢友、张家林等众战友…………及山东省邹城市的73名同年兵老乡战友刘德连、邵泽海、段华、李宜纯、许刚、王保华、张佃明、张怀河、王广聚、杜显国、李怀新、陆仰民、郑召岺、盛保俊、顾兴标等战友!</b></h1><h1><b> 时光荏苒,随着历史的检验,经历过当年那场战争多年后的今天,一茬又一茬的老兵正慢慢老去,不仅目前二三十岁的人们已没有多少人知道中越战争是怎么回事了,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平时期无战事的国人,更会淡忘在那场战争中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b></h1><h1><b> 站在岁月年轮的今天回眸,中越边境当年的硝烟也早已散去,但每每到了这些当年曾战斗的时间节点,想想一同光屁股长大的发小、同学李诗勤、张佃平牺牲在了那场战争中并永久长眠在那里,想想部队精简整编后17师撤编许多战友加入新成立的导弹17旅再次热血南征,以及许许多多的战友、支前民兵、群众等舍生忘死牺牲在了云南、广西前线的那场战争中,心情无比的沉痛………</b></h1><h1><b> 谨以此文悼念在那场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战友、支前民兵和群众等所有英烈。</b></h1><h1><b> 国家召唤,虎贲出征!</b></h1></h3> <h1><b> 1985年12月5日,第47集团军挥师南下参加轮战,即将奔赴前线的杨越朝与未婚妻芦俏梅在西安火车站告别。</b></h1> <h1><b>对越作战中以一敌百的一等功臣傅平山烈士,奔赴战场前在车站与送行的爱妻于燕萍最后的合影。</b></h1><h3><br></h3> <h1><b>参加突击拔点前佩戴大红花合影,许多战友都是生前最后的照片。</b></h1> <h1><b>3.28战斗,作为空军当时参战的雷达、导弹、高炮多兵种联合防空部队在那个年代最优秀“作品”之一,远没有今天受表彰时领导接见、新闻报道的隆重和热烈。许多类似3.28的表彰奖励大会,只是在阵地上简单的聚一下,给相关的勇士发个军功章,给牺牲了的战友宣布为烈士而已。</b></h1> <h1><b>受表彰官兵在阵地上召开简单的表彰受奖会议,一有敌情,随时投入战斗。</b></h1><h3><br></h3> <h3><h1><b>斩尽漫山桃花,屠灭四海狄戎!</b></h1><h1><b>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在那场战争中,面对生死战友们没人退缩,哪怕是瞬间阴阳两界。许多悲壮的照片比大片有过之而无不及令人不忍直视,考虑到战友的悲伤与痛苦和读者的视觉不再在这里刊发!</b></h1><h1><b>  英雄龙岩只身一人深入敌人阵地,打死打伤越军56人,牺牲时刚满19岁。</b></h1></h3> <h1><b>1985年,原石家庄陆军学校20多岁的见习排长荆建平牺牲在老山前线,图为生前在猫耳洞最后的留影。</b></h1> <h1><b>宁死不跪的特种兵周秋波烈士被炮弹震昏才被越军捆住,越南人强迫他跪下让苏联人拍照,他面向祖国的方向宁死不从,后被敌人杀害!</b></h1> <h1><b>41军坦克团3营营长刘宏生在坦克车中弹,一、二炮手牺牲,自己被炸断一条腿不顾伤痛,让驾驶员装弹亲自操炮向敌人射击,摧毁敌人多个目标炮弹打光后,离开起火的坦克拿起轻武器继续战斗,直至壮烈牺牲!</b></h1> <h1><b> 受伤的战士在汲饮混浊的溪水解渴。</b></h1> <h1><b>为了救战友,为了保国家,年轻的战友们呐喊着不惧生死!</b></h1> <h1><b>  面对已经牺牲了的战友,暂时活着的战友悲痛至极!</b></h1><h3><br></h3> <h1><b> 卫生员抢救战友途中被越军杀害!</b></h1> <h1><b> 山东籍战友在取水时被敌人枪杀!</b></h1> <h1><b>火线抢救伤员员!</b></h1> <h1><b> 当年前线战友牺牲了,远没有今天为国捐躯烈士的送别、表彰及新闻报道的隆重和热烈。许多战友牺牲后,有的在阵地举行个告别仪式被军工战友抬回后方登记安葬,有的只是在埋葬烈士的陵园给牺牲了的战友举行个简单的追悼会,暂时还活着的战友们穿着沾满泥土、浸透汗水稍干净的军衣,在烈士墓地参加完战友简单的追悼会后随即再进入阵地。</b></h1><h3><br></h3> <h1><b>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无论男女兵,光荣弹挂胸前,虽青春年华,但血气方刚的战友们无惧生死!即使在轮流休息时,手中也握着手榴弹。</b></h1> <h1><b>重逢时的悲喜交加</b></h1> <h1><b>国之兴亡,匹夫有责!面对生死,战友们受伤不下火线,眼睛失明不能打击敌人,就为战友们装填子弹。</b></h1> <h1><b>占领阵地后,面对随时反扑的敌人,机枪手作射击警戒,其他战友争分夺秒抢挖工事,在敌人炮击时避免无谓的牺牲。面对与近在咫尺敌人的生死战斗,战友们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令人动容。</b></h1> <h1><b>  部队首长靠前指挥,面对生死,他们镇定自若,笃定沉着地在前线指挥战斗,与战士们同生死共患难。</b></h1><h3><br></h3> <h1><b>  惟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此战斗班把仅有的一顶钢盔戴在了右前方这位稚气未脱小战友的头上,这样的生死情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怎不让战友们含泪把《战友之歌》高吭………</b></h1><h3><br></h3> <h1><b>  斩尽漫山桃花,屠灭四海狄戎!即使战斗到最后一个人,英勇无敌的战友依然不惧生死,两眼炯炯有神,随时歼灭敌人。</b></h1><h3><br></h3> <h1><b> 当年的战争前线没有住房,二线稍好点的住宿条件就是用芦苇席和油毡纸搭建能遮风挡雨的临时住房或帆布帐篷,更多前线的陆军战友是身卧在泥泞的猫耳洞和坑道里,雨天一身水,晴天一身泥。恶劣的潮湿环境和军需补给的不足以及医疗条件的短板,让许许多多的战友们患上了终生折磨自己生不如死的湿疹,加上没有理鬓工具,战士们的头发、胡子不能及时剪理,就有了这独特的前线人体写真。</b></h1> <h1><b>  关于战友们“大卫型”战斗经历还曾经受到一个后方不了解情况去前线视察师长的严历批评,当战友们告诉他由于气候潮湿,加上我们的烈士及越军的尸体运送不及时,雨林日晒,细菌泛滥,我们的战士大多裆部溃疡、腐烂,有的裤头和血肉粘连在一起,十分难受,一丝不挂,实在是无奈之举…………”师长看了战士的伤口后流泪了.....….</b></h1> <h3><h1><b> 猫耳洞是指在与敌人向背的战壕、山坡侧壁掏一个可以躲避枪炮袭击的栖身之洞,洞不仅小,而且因广西、云南属亚热带气候常年阴雨造成洞内阴暗潮湿。</b></h1><h1><b> 特别是由于战斗紧张,前沿阵地上的猫耳洞都很简陋,再加上土质松又缺少支撑的东西,一遇下雨或炮弹爆炸后的震动,经常垮了挖、挖了垮,有些战友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尤其是因洞内潮湿,衣服有时潮的都能拧出水来!最前线的战友们没有一个不落下关节炎的。加上由于长时间晒不到太阳,几个月不能洗澡,人都捂的有点“发霉”了,有的战友身上就像长了“青苔”一样。</b></h1><h1><b> 烂裆是最普遍的,猫耳洞人几乎没有不烂裆的,裆部湿疹、腐烂是最痛苦的,奇痒难忍,有的还化了浓。除了烂裆,患前列腺炎的战友也是相当普遍,因为长期吃不到蔬菜也喝不到洁净的水,加上卫生条件恶劣,有的患了尿路感染,有时为了躲避炮击,就在洞中憋尿,有时憋的膀胱都要炸了。久而久之,那种来自腹下难以名状的涨痛都要把人给逼疯了。</b></h1><h1><b> 老山前线211阵地的谭学利战友在猫耳洞坚守了两个月,撤下阵地时由军工战友抬下来,原来身材魁梧的他不仅面黄肌瘦,身躯佝偻,由于长期在矮小狭窄猫耳洞中直不起腰来的蜗居,下阵地后浑身哆嗦双腿都不能走路,过了半年身体才慢慢恢复过来。在中越战争时广西、云南前线大家把这一系列源于猫耳洞稀奇古怪的病症统称“猫耳洞综合症”。</b></h1><h1><b> “猫耳洞人”就这样度过了炼狱般的艰苦生活!他们象红军战士忘不了爬雪山过草地,象志愿军战士忘不了上甘岭,在中越前线战斗过的战友们,永远忘不了猫耳洞。</b></h1></h3><h3><br></h3> <h1><b>  那个年代的那场战争,每一发子弹、每一枚手榴弹都是军工战士和支前民兵冒着生命危险用骡马驮到前线,再由战士们一箱箱背送到阵地,疲惫至极的战友们努力拚搏在泥泞的坑道和山路上。</b></h1><h3><br></h3> <h1><b> 17岁,现在的许多孩子还在撒娇,而河北省饶阳县的李永大烈士,却在17岁时牺牲在了为前线运送弹药的途中!</b></h1><h3><br></h3> <h3></h3><h1><b>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b></h1><h1><b> 在最危险的火线,四个口袋的连队干部在带领战士们冲锋时,始终冲在最前边,为战友们阻挡第一波死的危险,把生的希望留给后面的战友。</b></h1> <h1><b>  老山前线著名的三八女子救护队,她们有年轻的战士,也有孩子的妈妈。在陡峭的山路上徒手行进都困难,但她们翻山越岭救伤员不畏艰难险阻,好几个人触雷受伤都没有退却!她们不仅冒着生命危险把伤员及时抬下阵地,也有的女兵牺牲在救护战友的半路上😂😂😭😭</b></h1> <h3></h3><h1><b>战争,没有让女人走开!</b></h1><h1><b> 巾帼坐下长嘶啸,御风吹袭万里还。若得边疆安康定,归于父母膝下边。残酷的战争没有让女人走开,无数普通家庭的女儿们,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她们为国家的安宁做出了自己于的贡献和牺牲。</b></h1> <h1><b> 汽车厢里,在没有救护床的情况下,女战友们双腿当床抢救从前线救护下来的战友!</b></h1><h3><br></h3> <h1><b> 当年的军队文艺工作者冒着生命危险,到最前沿的阵地演出、慰问前线官兵,此位女战友梅花香自苦寒来,终成一代名媛!</b></h1><h1><br></h1> <h1><b>  1984年4月28日5时56分,在攻克老山主峰时,主攻营七连战士何天华擎旗冲上主峰,在插旗的瞬间不幸牺牲,依然用身躯扶正红旗,引导后续部队冲锋向前!让活着的战友们泪流满面、气吞山河。</b></h1> <h3></h3><h1><b> 祖国不能忘记!人民不会忘记!</b></h1><h1><b> 战友永难忘记!</b></h1><h1><b> 今天,当人们用怀念、尊重、敬仰的方式祭奠那场战争中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们,又有多少人能理解生死两界中的他们。</b></h1><b> </b><h1><b> 战争已成为历史和过去,但活着的战友们没有忘记当年同生共死、为国捐躯的烈士战友们。他们用岁月、泪水、烈酒、真情………来祭奠永别了多年的战友!</b></h1> <h1><b>  妈妈,我想您啊!当年迈耄耋的父母亲在战友们的帮助下筹集到交通费,放心不下的来看望自己为国捐躯的儿女时,地下有知的儿女烈士们多想让父母亲再来看望一次长眠的儿女。人间最伤悲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此情此景让人情何以堪?忍不住泪流满面!</b></h1> <h1><b> 从湘西凤凰县千里迢迢赶来的93岁老人滕清莲,终于来到儿子田拥华的墓前,禁不住老泪纵横,扔下拐杖扑到儿子的墓上大哭:“儿呀,你走了三十多年,妈妈终于见到了你呀”😂😂😭😭</b></h1> <h3></h3><h1><b> 男儿生当卫华夏,擐甲披袍把敌杀!热血未冷忧家国,华夏传颂正能量!身为炎皇子孙,华夏儿女,虽处江湖之远,血仍未冷,故传播正能量。</b></h1><h1><b> 创作不易,如果您被戳中泪点,请为这些为祖国奉献了青春和生命的人们点赞!并请分享,谢谢!</b></h1><h1><b> 二O一八年国庆节于山东</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