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明星(上)

晓天

<p class="ql-block">   目 录</p><p class="ql-block"> 前言 小段子:</p><p class="ql-block">A、凌峰认可我的摄像 B、首届金鹰节追星难</p><p class="ql-block"> 港台明星的魅力</p><p class="ql-block">1、万梓良的大亨与谦和 2、王思懿的率性与爱笑</p><p class="ql-block">3、林志豪的帅气与热情 4、徐锦江的腼腆与爱情</p><p class="ql-block">5、苏有朋的成熟与傲慢 6、汤镇宗的稳重与回顾</p><p class="ql-block">7、吴家莉的美丽与成功 8、赵文宣的儒雅与内涵</p><p class="ql-block">9、陈庭威的王者与哭戏 10、温兆伦的演技与内向</p><p class="ql-block">11、惠英红的武戏与斯文 与港台明星说“拜拜”</p><p class="ql-block"> 首届金鹰节</p><p class="ql-block">12、张国立的全才与奋斗 </p><p class="ql-block"> 《一笑治百病》剧组 13、张惠忠的喜剧与新剧 </p><p class="ql-block">14、奇志的内秀与幽默 15、大兵的相声与勤奋</p><p class="ql-block"> 《抗美援朝》剧组</p><p class="ql-block">16、李前宽的气势与大奖 17、肖桂云的“夫妻店”</p><p class="ql-block">18、丁笑宜的自谦与特型 19、洪学敏的甜女与经商</p><p class="ql-block"> 《紧急追捕》剧组 20、赵镭的努力与获得</p><p class="ql-block">21、申军谊的业余与知名 22、陈小艺的专业与机遇 </p><p class="ql-block"> 23、丁嘉莉的韧劲与不俗 24、方子哥的追求与付出</p><p class="ql-block"> 《分手了难说再见》剧组 25、谢云凤的魄力与细腻 </p><p class="ql-block">26、刘赫男的配角与主角 27、高亮的平和与英俊 </p><p class="ql-block">28、汪宝生的情感与真诚 29、姜黎黎的大红与健康 </p><p class="ql-block">30、赵淑珍的影视与家庭 31、刘毓斌正角与反角</p><p class="ql-block"> 《清水源头是热血》剧组</p><p class="ql-block">32、张今标的资深与收获 33、张仙衡的深爱与泪水</p><p class="ql-block">34、黄鹏的功力与喜好 35、孙扬的直率与纯真</p><p class="ql-block"> 《偷渡客》剧组 36、曹桂林的张扬与作品 </p><p class="ql-block"> 37、沈涛的导摄与敬业 38、石良的高知与深刻 </p><p class="ql-block">39、杨璐的活跃与开朗 40、 薛山的深沉与海归</p><p class="ql-block"> 《最后的棚户人家》剧组 41、姜洪波的成名与感悟 </p><p class="ql-block">42、盖克的艺术与生活 43、王志飞的潇洒与成名</p><p class="ql-block"> 《AD》师剧组 44、翟万臣的艺德与严谨</p><p class="ql-block">45、陶慧敏的秀美与淡定 46、蔚子的独特与叛逆</p><p class="ql-block"> 采访散记 47、 常宽的歌艺与演艺 </p><p class="ql-block"> 48、杨澜的睿智与哲理 49、杨在葆的辉煌与坎坷 </p><p class="ql-block">50、游本昌的友情与戏剧 51、刘柏英的资历与石恋</p><p class="ql-block"> 结束语</p><p class="ql-block"> 我在采访明星,上:赵文瑄,下:李前宽</p><p class="ql-block"><br></p> <h3>  我是1976年北京广播学院电视摄影专业毕业后被分到黑龙江电视台做新闻摄影记者的。拍新闻、搞专题、干栏目,几乎一直在一线奋斗,这是我喜欢和追求的事业,23年后被分到了《明星告诉你》栏目。</h3><h3> 作为电视记者接触明星的机会很多,大型庆典活动都离不开他们的演出。但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新闻报道, 只是拍摄一些画面,很少采访人物,所以那时我和明星们没有交流和沟通。真正走近明星是从1990年代末,特别是后来拍摄专题片,才让我有机会深入了解明星、采访他们,熟悉他们。 追星对我这个干了半辈子电视,采访了各种人物的记者来讲,轻车熟路。但是联系起来可真有点难度,有点烦心,明星有明星的架子、价码,加上经纪人搭桥,档期的问题,剧组的问题,常常被否定,很闹心。有时是刚联系好又否定,反复无常。我又不喜欢太主动、太谦卑,一切希望顺乎自然,正常程序,这样难度就更大了。 采访完陆毅,我说咱们合个影吧。我一站到他身边,他就吃惊的说:哇,你真高。陆毅一米八零,我也不逊色吧。这是我第二次采访他,并给他做过两期节目,在《明星告诉你》栏目中还不多见,因为我们的原则是采访过的不做重复报道。 </h3><h3><br></h3> <h3>  追星也有乐趣,在我和明星们面对面交谈时,常有一种兴趣,兴奋和升华在其中。不过作为我这把年纪,我的记者阅历和人生经历,还不至于像年轻的追星族一样疯狂。做采访明星的记者,虽不是我的本意,但这一阶段的报道却是我采访的深入,探索人物心灵的过程,是我更喜欢的人性化报道的升华。 追星的过程“有难有乐”,让人一言难尽。我用两本书来介绍采访过的部分明星,可能会有借明星吸引人眼球的嫌疑。其实我无意于通过明星炒作自己,那仅仅是我记者生涯的一段经历,是我走近明星内心世界的一次次采访,是艺人和我对人生的一点点感悟罢了;同时也是我所说的“痛并快乐地完善自我”的延续和终结。 我和电影《永不消失的电波》中女主角袁霞合影,那时来黑龙江的演员,我们都会主动联系她到演播室进行专访<br></h3><h3><br></h3> <h3>  我最初关注明星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那时港台明星开始冲击大陆,各种影视剧,各类杂志大篇幅的报道明星的故事和经历,让人们从政治化宣传的模式中解放出来,一股娱乐风,明星风吹遍中国大地。我女儿那时是中学生,正是接受新生事物最快的年华,经常让我给她买《当代歌坛》杂志,这是一本黑龙江出版,面向全国发行的刊物,印刷质量非常精美,插图很多,很适合中学生阅读。其实女儿也是跟帮走的,电视里演谁,社会上宣传谁,杂志上介绍谁,她们就迷谁,买谁的音带、像带。而常常是杂志、歌带、影碟买了一大堆却没时间看,作业太多,应接不暇,每天上课,时间排得满满的。所以花了钱让它们睡大觉,我又不甘心,再加上想了解孩子们喜欢的事情和话题,干脆女儿不看我看吧。这一看不要紧,我却掉进去了,深深地被港台明星的追求、敬业,奋斗,勤奋、毅力所折服,他们的演艺人生很精彩、很丰富,听了他们的故事,再看他们的角色,再听他们的歌曲,让我投入了、感动了、震撼了,我也开始默默的喜欢他们,关注他们,成为一个老追星族。<br></h3><h3> 这是我在办公室墙上贴的明星照片,其实单位是不允许乱粘贴的,但是,我们明星组特例,没人举报,领导默许,于是大家都来参观议论看热闹,我也就拍了此照留念。</h3><h3><br></h3> <h3>  最早是我在家中贴满了明星的海报,女儿的同学来家里做客调侃她:你好博爱呀,女儿赶紧解释:这些都是老妈贴的。于是同学更是惊讶:你妈也太超前了,我们父母都禁止孩子追星,有你这样的妈太幸福了。 当然作为我这把年纪,我的记者阅历和人生经历,还不至于像年轻的追星族一样疯狂,仅仅会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仅仅是生活中多一抹色彩,仅仅是远远地注视着星们,关注着他们,祝福着他们。即使后来我成为职业追星记者,也就是比别人更喜欢这类采访,更多一点激情罢了。超常的举动一概没有,甚至我觉得不想看到明星们凡人的一面,远距离的欣赏他们似乎更有味道,更有魅力。 在介绍我专访明星报道之前,先给大家讲两个小段子:一个是我第一次深入接触的明星是凌峰;另一个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参加的全国明星大型活动首届金鹰节采访见闻。</h3><h3> 我在电视台办公室一面墙上贴满了明星照,我觉得作为《明星告诉你》栏目组应该有点星气,呵呵,追星真是不分老幼<br></h3><h3><br></h3> <h3>  凌风认可我的摄像 《八千里路云和月》是台湾制作人凌峰和贺顺顺夫妇的电视报道栏目,在国内很有知名度。1998年他们二位来到了黑龙江,由我们台文艺部的初旭导演负责接待工作,约我与他合作一部明星龙江行的专题片,使我有幸能为凌风、贺顺顺拍摄,并被他们夫妇所赞扬和认可,两位名人也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以下还是用我当年的日记介绍他们,最真实。 1998年1月9日 九点半我们一行五人直奔机场接机,十一点飞机准时到达,凌峰带着媳妇,女儿走出了机场,我便开始了紧张的拍摄,简单的含蓄之后,我们在机场采访凌峰一家,凌峰向我们介绍说,过去拍《八千里路云和月》是他一人独脚走天下,如今拍续集成了一家三口同行,所以他不会再孤独、再寂寞、走到哪里都是家,刚刚拍摄完,顺顺就热情地与我打招呼,说她们正准备拍摄一个女摄影记者,你正好是送上门的人物,太好了。 </h3><h3> 我和顺顺(中)及她的女儿柔柔(右)在冰灯游园会上合影,1998年,顺顺的女儿还是个5、6岁的小孩子。我(左)抱着摄影机,机身套了一个厚厚的罩,就这样,拍冰灯时也就一个小时机器已经冻的不转了,需要到就近的房屋中暖和机器,然后化开镜头前的霜才可继续拍摄</h3><h3><br></h3> <h3>  一路上与凌峰合作的上海东方台文艺部编导小宝,向我们介绍了简单的情况,说了《八千里路云和月》续集其中有一个板块为“顺顺日记”,专门反映女性世界的,他们已经拍过了女飞机长,出租车女司机及女留学生等,接着又向我咨询了一些哈尔滨的特点,冬季的冰雪情况等。 凌峰一行被安排在新世纪北方酒店,刚一进房间,他们还没来得及收拾东西,我们就进行了实地采访,凌先生谈了《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构思立意和想法,顺顺也谈了她的感受。我架好机器只顾拍摄,顺顺指着我对小金导演说,快就从她(指我)的脚拍起,摇到脸,这姿势多大气豪爽,多带劲,其实我拍别人还行,别人一拍我,我就感觉有点不对劲。 凌先生很健谈,你在他面前一点也不用拘束,采访他最省劲,打开话匣就说起没完,很直爽,思路敏捷,谈吐不凡,他总有风趣的语言和老百姓感兴趣的话题。<br></h3><h3> 凌峰一家,十几年后,凌峰的女儿已经成了大姑娘了(网图)</h3><h3><br></h3> <h3>  午饭后,第一站就是去中外民贸市场买鞋,的确哈尔滨的冬天太冷,他们一行虽有备而来,但仍然不敌寒风。在市场凌峰一家,买了棉帽子、手套等御寒衣物。许多人认出了凌峰、认出了顺顺,围观的人还真不少,签字的一批又一批,我紧跟凌峰从不同角度拍摄,当一帮人围上凌峰签字时,我及时抓住一辆手推车踩在车上从高角度拍摄,顺顺见状赶紧叫他的摄影师拍我,不停地说,这个角度多好。返回宾馆时,顺顺跟我说,一看你拍片特别专业,有灵气,和台湾摄影师一样,能干,会抓拍,凌先生接着说,跟我们拍吧,给你超过现在二三倍的工资,我也开玩笑地说:还挺有吸引力。 晚上大家都没顾上休息,又马不停蹄地去拍冰灯,天寒地冻,可把这些南方客冻坏了。冰灯是哈尔滨独有的风景,是哈尔滨人的骄傲,也许我常看,常拍已经没有了新鲜感。但对于南国人来说,它的奇特,它的魅力还是相当吸引人的。 我发现凌峰拍片非常认真、非常投入,带个监视器不停地在指导每一个画面,她告诉我,他们雇的摄影师不够专业,他很不放心,必须每个镜头自己监督,提要求,才会满意。拍完冰灯已经9点多了,这一天可把我累坏了。 在冰灯游园会与此次活动赞助商之一的老板(右)合影<br></h3><h3><br></h3> <h3>  1998年1月10日 今天,凌峰摄制组去拍东北虎,我们继续跟踪采访。 在虎园,也许是天冷、也许去参观的人太多了,老虎们一点虎性都没有了,一个个懒洋洋地躺在地上休息,我们车停下后,三只虎虽然跟踪过来,却没什么反映。虎园人介绍,这是一只母虎和两只公虎在三角恋,母虎走到哪,公虎必跟。我们为了拍逆光虎,不断用车驱虎前行,终于他们有了奔跑的动作,拍上了逆光,我跟他们抢拍了一组虎的镜头,又拍了一组他们的工作镜头。 从虎园出来,一片白桦林,沐浴着落日,好美,凌峰一行抢拍了落日和白桦林等,我们也抓拍了所有的一切。 晚上,凌峰与省委领导一同观看了龙江民族剧歌舞会演,初导本不想安排,怕二人转戏太土,有点俗,担心凌峰看不进去,结果他非常有兴趣,不但从头看到尾,还激动掉了泪,他对节目中的“四女夸夫”和小品“大款与名角”评价很高,说艺术性强,很深刻,有寓意,很有个性和地方性,最后,凌峰和省委领导一同上台接见了演员,省委书记首先讲话,然后凌峰也应邀讲了话,他对演出及演员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今天我又扛着摄影机从早到晚干到了十点钟,浑身都有些酸痛。<br></h3><h3> 我美滋滋的和墙上的明星照合影。</h3><h3><br></h3> <h3>  1月12日 今天,我们跟随凌峰摄制组在冰上拍了一天的捕鱼,真是经受了一次冰天雪地的考验,这一天中,我们发现,他们拍片非常认真,很能吃苦,每组镜头都从不同角度认真拍摄,在冰上拍了一天没怎么进车里取暖。 冰上捕鱼的全过程我也是第一次见到,我深感渔民们更辛苦,他们从早上出来,晚上8点才能返回,中午在冰上简单吃一点便饭。摄制组一行在村里,抓拍了不少镜头,凌峰吃饭时又与老乡交谈,问了农村的变化现状等。吃饭时,贺顺顺突然记起今天是她的生日,大家为她唱了生日歌,最令我钦佩的是凌峰和顺顺作为名人一点架子都没有,和老乡们谈笑风生平易近人,一点也不怕脏不怕苦,不挑三拣四,非常随和。谁主动与他交谈签字,照相都来者不拒,我就喜欢与这样的名人打交道。 </h3><h3> 我和文艺部编导初旭(左)在捕鱼现场合影,这是我们唯一的一次合作,很愉快,很成功,由于初导的搭桥,也让我走近了演艺圈明星凌峰。这次专题片的合作是他撰稿,我只管拍摄和编辑画面,我为别人做专职摄像的机会很少,但是我很享受这个过程,比自己做全能记者轻松多了,只出体力拍摄,不累脑,不写稿、不采访,吃住行都有人安排,好惬意呀。 <br></h3> <h3>  1月13日 按原计划应12日返哈,结果主人盛情挽留,又住了一宿,上午说走又没走成,我抓紧时间采访了凌峰与贺顺顺。我把机器架在三脚架上,先开机,再坐下提问,画面始终套在被采访对象上,一点也不影响和被采访者的交流,我一个人又同时完成了摄像和记者采访两项工作。这次采访没有干扰,比较深刻,凌峰和顺顺谈了《八千里路云和月》续集的栏目,文化现象及文化意义,谈了对黑土文化的理解与再认识,谈了“顺顺日记”的具体内容等等,我感到很满意,凌峰和顺顺也很满意,顺顺说:我问得好,引导的好,他们才能谈的广泛,谈的深刻。 初旭导演一本正经的问我,愿不愿意到凌峰摄制组拍片,凌峰认真的征求过他的意见,要出多少工资请我去合适,此事我没过多考虑,认为还是顺其自然的好,去与不去各有利弊,钱不是大问题,去的好处是证明自己的才能,当然不去会更稳定。 回来后,我和初导编了一部20分钟的纪录片,在省台播出了,初导非常满意,并且给凌峰复制了一盘寄去。 关于聘我摄影和采访女摄影记者之事都没了下文。 凌峰的为人、凌峰的正义、凌峰的主持风格、凌峰的语言艺术都是我欣赏和敬佩的,他的动态、活动和主持也是我一直关注的。顺顺的美丽和魅力、顺顺的文采和追求、顺顺对事业的执著和对生活感悟也是我欣赏的。 凌峰和顺顺的结合是一个老男人、丑男人和一个小女人、美貌女人的结合,是一个名男人、事业有成的男人和仰慕他的女人的结合,是一个台湾男人和一个大陆女人的结合,所以,他们有许多被人们关注的焦点,世人感兴趣的话题,他们在媒体和众人的注目下,已经风风雨雨走过了20年。我衷心地希望他们牵手走完剩下的人生之路,让生命之花开的更红更艳;共同多创作出一些海峡两岸人们喜爱的电视节目《八千里路云和月》,为世界华人多奉献一些精神食粮。 这是我第一次实实在在地接触文艺明星,看到他们真实的工作、生活、情感和追求,让我对荧幕上的明星有了亲近感和好感,也让我感到他们不是圣人,不是拒人千里之外的名人,而是感受到一份真诚和朴实。我喜欢探索人的精神世界,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在专题片采访时实现了。<br></h3><h3><br></h3> <h3> 首届金鹰节追星难 2000年,电视台再次改革节目,适应观众和市场的需求,决定上一档《明星告诉你》的节目,我不幸被分到了这个追星组(我觉得这档节目更适合年轻记者,所以用了‘不幸’这个词)。这是一个深受青年人喜欢的节目,而我大大超龄了,一把年龄了还追星的确很尴尬,但是也没辙,工作需要,硬着头皮也得干,服从组织分配,干一行爱一行,这是党员的责任,也是无奈的选择,好在我是真喜欢明星,至此我步入了职业记者追星的行列。 这是我们《明星告诉你》栏目组初建时的五位记者,我(前排左)是老大姐,后排左是组长张群,中间的秋月后来去了加拿大。我们经常在这个小演播室采访明星,也就在此合了个影。组里最初只有三个人,头:张群,30多岁,兵:秋月,20多岁,加上我,后来才发展到十多个人。既然到了追星组,我就把家里多余的明星画拿来贴在办公室的墙上,(绝大部分是港台明星,因为那时国内明星还很少出宣传画)五颜六色,十分显眼,因为从来没有记者这样糟踏过墙,(好像过去也不允许乱贴)一时间惹来众多同仁参观我们的办公室,好不热闹。<br></h3><h3><br></h3> <h3>  10月份,影视频道刚刚成立,我们就收到了长沙首届金鹰节即将召开的信息,这时节目的定位和方案还在研究之中,台领导毅然决定派两个摄制组采访大会,这在黑龙江电视台历史上也算破例了。作为记者的我感到既荣幸又紧张,荣幸的是一下子可以采访到好多明星。紧张的是仓促上阵,有点冷手抓热馒头的感觉,因为节目仅仅定了是一挡访问明星的节目,具体栏目名称、形式内容还全然不知呢。 我们一行四人,两名摄像员,两名编导。一到长沙报到处都傻眼了,会务组仅给我们提供会议内容及作息时间表,其他什么都没有,嘉宾、明星的资料一概不透露。<br></h3><h3> 追星的报道是我到全国各地采访机会最多的时光,很令人难忘。</h3><h3> 我这身衣服像摄影记者的行头吧,记者出门就需要兜多,什么证呀、本笔呀、电池呀、字条呀等等,都得有地方装,还得随时拿出来用,工作时,我已经习惯和非常喜欢这种马甲了。参加金鹰节可以说是我记者生涯不平凡的一段经历</h3><h3><br></h3> <h3>  我做了20多年的记者,参加各种会议无数,像这种状况还几乎没遇到过,我们只好自己去闯了。主办单位、明星住处,都离市区很远,大会也不提供车辆,我们人生地不熟,就开始了追星行动。先到大会主办单位——湖南电视台,机构设置的比较乱,根本找不到人,好不容易抓到一个,也是一问三不知,一无所获。再到明星住的宾馆,回答一律是大会有纪律,不允许告诉客人的房间号,以免打扰和影响他们休息。好一个无可奉告,原来追星并不是像我想象那么浪漫,那么容易。</h3><h3>  开幕式上明星很多,但是根本没有采访的机会,急得我们团团转。第一次参加这样全国大型的演艺活动,别说我们没经验,就连主办方也发蒙,经常都在无序中进行,我们只好见机行事了。</h3><h3> 没办法,有任务在身,我们只好硬着头皮在宾馆大厅等待星们的出现。</h3><h3> 我在乱糟糟的人群中抱着摄像机留下了这张照片<br></h3><h3><br></h3> <h3>  功夫不负有心人,10分钟后,电梯里走出了著名演员孙道临,我上前说明来意,孙老很客气的谢绝了,说马上要去彩排开幕式,没时间接受采访。我想长时间的采访不行,先请孙先生为我们的频道开播说两句祝福的话吧,这次没被拒绝,很顺利地完成了这项任务。接着潘虹走了过来,拒绝我们采访的理由是还没化妆。可以理解,女演员都希望把自己最光彩的一面留给观众,我们只好作罢。可这时车并没有来,孙老和潘虹在一边闲聊,我再次凑过去打扰他们,希望他们有空给我们介绍自己的心路历程及背后的故事。 </h3><h3> 2000年在长沙首届金鹰节上<br></h3><h3><br></h3> <h3>  孙老师说他没故事,还是潘虹故事多,潘虹也一再表示她没有什么可讲的故事,弄得我一脸尴尬。车来了,我们和工作人员说了好话,同意蹭车前往现场拍摄。在车上我还暗自庆幸,没有别的记者干扰,我们可以抓到独家报道了。 但是到了现场,工作人员干脆不让我们接触孙老了,先是介绍开幕式的情况,接着吃饭,我等不及了,闯进去3次都被拒绝了,最后连孙老都不好意思了,说让我进去,可还是让潘虹给拒绝了。那边马上要开新闻发布会了,我们追得连饭也没吃上,无奈之下,只好放弃,白白跟了3个小时,让我们好恼火,初次上阵就碰了一鼻子灰,让我们感到追星的不容易。<br></h3><h3> 在金鹰节上,我跟踪孙道临半天的时间,最终也没完成采访任务,被拒绝、被冷落的感觉真不好受。半年后,孙老到黑龙江电视台做客访谈节目,我才有机会与其合影留念,可惜还是没有采访的机会。<br></h3><h3> </h3> <h3>  虽然我没采访到孙道临,但是他还是被我的真诚和耐力感动了,并给我签字留念。像孙老这样的老艺术家们我很尊敬他们,他们有许多观众熟悉的银幕形象,是国宝级人物。 首届金鹰节评选出最佳男演员5名:张国立、王志文、陆毅、王志飞等,最佳女演员5名,周迅、苏瑾、袁立、娟子等,最受群众欢迎的大奖两名:男的是陆毅,女的是周迅。当时我女儿非常喜欢陆毅,他因出演《永不瞑目》而一炮走红,他的阳光、帅气、迷倒了许多少男少女们,在众多著名艺术家中他被选中简直就是杀出的一匹黑马,所以也引起记者们的关注。获奖后第二天,陆毅召开了记者会,大约有十几家的各路记者到场进行了采访。由于组织的不大好,记者们各有各的麻烦和怒气,结果刚刚进行了20分钟,就有两个记者因为抢镜头而吵起来,还动了手,陆毅便悄悄隐退了,记者会不欢而散。事后有的报道陆毅耍大牌,不接受采访等等,我因在现场,看到陆毅一直很乖、很谦和、很腼腆、很阳光,根本不像某些记者写得那样,所以感到他真是挺冤枉的。做艺人、做名人真需要涵养和度量,否则八卦信息都能把人气死。<br></h3><h3> 半年后,终于逮着机会采访陆毅了。</h3><h3><br></h3> <h3> 香港明星刘德华作为演唱嘉宾来到长沙,并召开了他的新歌《男人哭吧不是罪》的新闻发布会,我到场进行了采访。我是第一次面对天王级的歌星,第一次看到上百个记者蜂拥而至采访的热闹场面。你就根本靠不上前,本来想做个专访,连门都没有。所有的记者都想提问,没有机会和时间,不过刘德华是真见过大场面,不管记者提任何问题,他都稳坐泰山,对答如流,还不时幽默的开句玩笑。 在金鹰节上,一场刘德华新闻发布会,人山人海的拥挤,让我首次感受到记者围堵明星的气势,原来只是听说香港记者像“苍蝇”一样,追星无处不在,那次亲身感受到了。虽然作为记者,黑龙江的冰雪节和省内各类人代会、党代会等大型活动的现场没少参与及采访,但是明星个人魅力的非凡还是第一次看到。 </h3><h3><br></h3> <h3>  当然在我们真正约到明星,坐下来与他们面对面采访时,才让我们实实在在地感觉到明星态度的真诚。张国立的谦虚和深刻;娟子的热情与温柔;陆毅的青春与阳光;苏瑾的主动与平和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当屏幕上出现《明星告诉你》栏目时,我们都会感到由衷的欣慰。的确追星难,但是难的有收获。 参加首届金鹰节,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参加大型的明星类的综艺活动,给我留下许多难忘的的回忆和采访经历,是我记者生涯的一次采访经历中的历练,也是作为评上高级记者后的我一次有意义、有价值、留下深刻印记的出征。<br></h3><h3> 在金鹰节上与韩国演员张镐哲合影,可惜也是只拍照没采访,语言不通很麻烦,采访外国明星难度就更大了。</h3><h3><br></h3> <h3>  回到台里在确定谁是第一个推出的明星时,大家一致认为从当时最红最火的人当属陆毅了,所以由我来做《明星告诉你》的第一期节目。 我下了不少工夫,把《永不瞑目》的电视剧从头看到尾,陆毅剧中角色的精彩镜头都复制下来,加上金鹰节拍到的画面,还找到了他早期的电影资料,最后编辑了两集,但是没被通过。我和领导的观念不太一样,他们希望做的花哨一些,可以更吸引观众的眼球;我希望做的深刻一些,把明星们的感悟挖掘出来。但还是领导说了算,我忍痛精简成一集,感到很不过瘾,好在毕竟是作为我们栏目的第一个人物播出的,也算是对我的一个安慰和肯定。(大概一年后,陆毅又到哈尔滨做代言活动,我再次采访了他,又作了一期节目,宣传力度也不算小了)。遗憾的是,两期节目我都没留住资料,所以书中没有陆毅的人物介绍。</h3><h3> 陆毅在金鹰节记者发布会上,答谢媒体(我拍摄)。陆毅是在这届金鹰节上被评为十佳演员中的第一名,从而一炮而红的,帅气的他当时还很稚嫩,对记者们都很客气。 我(拿话筒的)在采访陆毅,采访帅哥,让我心里很爽。我们《明星告诉你》栏目一期15分钟,介绍一个人物,等于一个专题片,需要大量的采访和明星出演的角色画面,这样深入的报道,让观众可以从思想、艺术、生活和内心世界各个层面了解一个演员、一个明星背后的故事。<br></h3><h3><br></h3> <h3>  在首届金鹰节上,我们希望把10名最佳演员都采访到,两个摄制组分头到明星们居住地堵门联系,结果我们只采访到张国立和娟子两个人,其他人有的谢绝了,有的一推再推,有的连面都没见到,那次让我实实在在地感觉到记者不受欢迎的程度,像香港狗仔队一样令明星们躲避和反感,做记者20多年还第一次受到这样的冷遇,吃这样的采访闭门羹,感觉很不爽。</h3><h3> 讲完两个小段子后,咱们书归正传,回到这章的主题:走近明星……</h3><h3> 采访人物是40岁以后我更感兴趣的内容,干新闻15年一直局限于事件的报道,党的政策、方针、路线的宣传,动态、事件和成果的报道,很少有机会深入了解一个被采访对象。而《明星告诉你》栏目,都是人物专访类,每集15分钟,好多采访内容丰富的明星我都是做的上下集,半个小时的节目介绍一位明星是相当深入了。这些报道让我有机会频频接触和采访影视明星们,让我有幸了解他们的经历,去倾听他们星运背后的故事,去揭示他们对角色的把握和理解,去探索他们对人生的感悟,这是我最感兴趣的。 首届金鹰节陆毅获奖新闻发布会,我前面是他获得的两个奖杯,会前我得意地坐在了主人的位置上留念,其实不止我一个,好多记者都好奇地坐在那拍照 <br></h3> <h3>  两年多的追星,我采访50多人,播出近80期节目,港台明星占五分之一,去最多的是北京,另有丹东、厦门、南京、七台河等地,还是很开心的。让我了解了电视剧拍摄的过程、演员的生活,摄制人员的艰辛及文艺圈内的信息,特点和乐趣,收获不小,印象深刻。</h3><h3> 在采访明星时,他们没有因为我是地方台的记者,是一位老人家的记者而轻视我,与我有隔阂。在与明星近距离的接触中,我感到他们大部分人虽然都有辉煌的演艺生涯,但是与记者聊天时,面对摄像机镜头时,他们的平和、谦虚、坦诚和可爱,让你能感受到可以从他们光环的表面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作为记者再用心灵的眼睛看到那些美的东西,并把它们记录下来,传播给观众和社会,这是我的职责,也是我的荣幸。</h3><h3> 当然我知道,他们更多的不是尊重我,而是尊重广大电视观众,他们知道自己面对的不是我一个人,而是无数的电视机前的观众,明星们是在向观众朋友们,向他的衣食父母们敞开心扉,述说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所以他们像一个小学生一样,认认真真的,规规矩矩的回答我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那一刻,我感到记者职业真是至高无上的。<br></h3><h3> 金鹰节期间在长沙公园留影 </h3> <h3>  从2000年至2002年整整做了两年的追星记者,我在写记者回忆录书的初稿中把所有的采访笔记都容纳进去了,洋洋洒洒地写了一百多页。拿到编辑手里,她说:你是在给明星出书,还是给自己出书呀。再说了,这么多内容得分上下集出。我觉得人家说的也有道理,权衡利弊,还是把明星采访的部分删去了90%的内容。这次出美篇书终于把全部内容都塞进去了,留下了走近明星全部和永久的纪念。 前几年,我在五十团知青网站《晓天文集》中全文发表了当年在《明星告诉你》栏目中,我所采访过的五十多位明星,连同电视片一道发给知青战友们看,很受欢迎,因为人物访谈类专题片基本不会太过时。如今在这里我想把他们再次展示出来,还是那句话:不是为了借明星炒作自己,完全是我记者生涯的一段回顾和经历。 在金鹰节上,我和十佳演员娟子合影,她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1997年因参演琼瑶电视剧《还珠格格》中饰演“令妃娘娘”而受到观众的欢迎和喜爱,我看过全剧,也很喜欢她饰演的角色。 <br></h3> <h3>  我之所以要出这本书,详细介绍采访明星的内容,原因有四:其一每个明星都有他们的追求以及背后的故事,我采访了50多人,希望能把他们追求和奋斗的故事告诉大家,我认为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他的努力和主客观因素在其中;其二当时的影视频道,要求记者把采访播出的节目带刻成碟,送给每位明星留作纪念,因为我们不给人家钱,再不给点甜头,不好打开采访局面。所以那一段的资料是我在电视台做记者30年中最全的了,感谢部门领导的英明决策,让我可以把这一段的采访记录和视频保存的最完好、最充分、最全面; 其三明星的故事大家比较喜欢听,他们的喜好和追求、他们塑造的角色和个性,他们的家庭和情感都容易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所以我不妨把自己看到的、采访到的明星们的百态和他们的艺术及人生呈现给大家,虽然这些资料都已时过境迁,但是它不像新闻,时效性也不强,所以还有它的价值和趣味。在我2006年最早的博客发表时,这部分也是最受关注,回帖最多的;</h3><h3> 我与香港演员李若彤合影,她饰演的《神雕侠侣》中的小龙女深受观众的喜爱</h3><h3><br></h3> <h3>  其四对于人物的采访和专题片是我最喜欢做的类型,无论是明星还是平凡人都有自己甜酸苦辣的故事和经历,我很愿意探索人的心灵世界和那些坎坷、甜蜜的细节过程,恰恰是做明星节目给了我这样的机会,我无意宣扬他们,但是我把这类节目锁定在对人生的探讨上,当我和艺人们面对面采访时,他们的真诚、洒脱、率真、深刻和艺术曾感动过我,震撼过我,我希望把他们也呈现给大家。综上因素,采访明星无意中成了我记者生涯很重要的一部分,很有份量的一部分,很有意思的一部分,甚至是比较深刻的一部分。</h3><h3> 我为什么先把港台明星放在最前面介绍呢?因为在没到《明星告诉你》栏目之前,我曾经利用一年的时间看遍了所有港台电影的碟片,也曾经在哈尔滨《当代歌坛》杂志上了解了港台明星的许多资料,为此我对港台明星的了解和喜爱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最初遇到港台明星,组里的人谁也不认识,我却可以夸夸其谈他们的年龄、爱好、特点、出演的角色等等,组员们听得简直目瞪口呆,一致说:“黄姐,你太厉害了,以后港台明星的采访你包了吧。”这正中我意,满口答应,所以就有了我频繁接触港台明星的机会…… 每个明星的题目当初做节目时并不需要,是我在写书的时候根据每个人的特色列出来的。 我在金鹰节开幕式拍摄现场。 </h3> <h3> 一、万梓良的大亨与谦和 2000年,刚建组时,我就去长沙参加了首届金鹰节,半个月的采访坐飞机刚回到哈尔滨,还没来得及回家,就听说香港明星万梓良在电视台一楼等着参加我台晚上的综艺节目,我们的头赶紧让我去采访说:就担心你飞机晚点,我们都不了解港台明星的状况,另外他们都太大牌了,还是留给你做吧。我连资料都没查仓促上阵,好在我看过许多万梓良的电影,特别是八十年代一部电视连续剧《流氓大亨》使他成为国内家喻户晓的人物,但年轻人可能没看过。我对这种即兴采访还是充满了信心。 这时我们追星栏目的标题和形式还没成型,我完全按着新闻专题片人物访谈的方式进行的采访,这个我轻车熟路。好在我们的追星栏目一直走的正路,没有八卦炒作类的内容,所以一直到最后,我的采访思路和方式都没变化。</h3><h3> 2000年时,香港演员几乎没有到哈尔滨来过的,再加上万梓良的知名度,我也是第一次接触香港明星,所以多少有点紧张。进到贵宾室,满屋子的人,万梓良一个人坐在最里面的角落里,显得有点孤独。这边内地明星和工作人员和记者都在三三俩俩的聊天,我想可能大家对万梓良还有些陌生,还有些惧他大腕和大牌吧。太好了,我抓住这个空当走过去,热情的和他问了好,说明了我的采访意图,他满口答应。</h3><h3> 初见万梓良,他特别和蔼和谦虚,一点明星的架子都没有,而且普通话说得也不错,让我一下子就放松了,采访的十分顺利。 我问:在你演过的角色中,最喜欢哪个人物? 万梓良:其实我创造的人物都挺喜欢,我想影响比较大特别是海外的华人观众比如东南亚、美国和欧洲的华侨,或者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同胞来讲,还是“流氓大亨”,还有“巨人”两部戏的人物,我能够得到这样角色的演出机会觉得很开心。</h3><h3> 我问:当年你是怎样走入演义圈的? 万梓良:这个机会是在我20岁的时候,刚刚念完大学一年级,参加了电视台演员训练班,开始我影视的生涯,在1978年的时候,香港的电视行业正是一个发展期,拍摄电视剧需要大量新面孔的演员,我年轻的时候喜欢干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也挺有兴趣接受训练班的课程,所以开始当演员,拍摄电视剧的工作。 我问:这个训练班多长时间? 万梓良:我们训练一年,而且我运气比较好,训练三个月之后,导演和公司高层都认为我会有一个光明的前途,他们都很乐意为我创造条件,那我就一路做到现在。</h3><h3> 我问:1977年你因为拍摄武侠电视剧《三少年的剑》而成名,之后又因为主演《大内群英》而成为香港丽的电视台的首席小生。这么多年了你出演了众多角色,现在最想演什么样的人物? 万梓良:其实作为一个职业的演员来讲是任何类型的角色都应该去接受演出,看自己的创作能力能够配合哪个编剧的意图,我们再达成演出的任务,演过众多角色里面,我还是有一个类型的没有演过,我希望在未来能够参与演出,能接触到我们广大的农民群众。我想演一个在农村里面干活和种地的人,我在香港没有机会接触这种类型角色,希望未来的日子,我能够参与拍摄农村的剧本,也能够反映广大的农民群众的辛劳。因为他们那么辛苦一年四季去耕种,给我们带来粮食,又解决了我们吃饭的大问题。 我采访完万梓良,请他给我签字并合影留念,他的笑很大气、很谦和,万梓良比我小三岁,2000年他已经43岁,在演艺圈无论是年龄还是知名度及社会地位都属于大哥级别的人物了。<br></h3><h3> </h3> <h3>  我好奇地问:有机会演农民吗? 万梓良:目前来讲没人找过我拍这个角色,都找我演警察、流氓大亨、商业巨人啊这些类型的角色,其实创作演艺生涯没有尝试过的角色我会更有兴趣,可能会提早到农村生活一段时间之后才去演。因为在中国大陆我会经常做表演,我接触很多的农村的地方,非常喜欢那种很纯朴、朴素的生活,可能因为我一直在香港工作,都是在城市里面生活,而田园的生活接触比较少,也是我想往的一个原因。</h3><h3> 我问:你经常接戏,一定很疲劳吧? 万梓良:其实也没有什么辛苦,快乐的时间占99%,就是所谓的困难或者是拍戏比较劳累那也是必然的事,拍戏就是这样子,有时候熬夜比较疲劳,可是看到影片上映观众有好的反映,也就忘掉了,也不当一回事了。 我问:你觉得事业的成功,主客观原因哪个比例更大些? 万梓良:我觉得客观的因素占99%,因为我们作演员能够得到观众的接受是至关重要,观众朋友把我们捧起来,所以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观众朋友对我们的支持,排戏之余我还会参加演出,有机会和观众朋友无论在荧幕上或者是面对面即兴的表演,那种接触是非常开心的事,也是我很大的享受。 我问:你喜欢看电影和电视剧吗?</h3><h3> 万梓良:喜欢呀,看别人演的电影,包括外国的、中国大陆的、台湾的,其实我是一个忠实的电视迷。百分之百,有时候儿童和烹调节目我也看。</h3><h3> 我问:愿意看哪类,枪战的还是言情的。 万梓良:我什么都喜欢看,有时候还看卡通片,因为可以放松一下自己的脑筋,可以提醒一些演出。有时候卡通里面刻划出来的动画人物跟我们的真人演出表达出不一样的东西,可能我们会从卡通片里面,引发一些演出的概念。 有时候需要跟导演交流,因为本身对于角色的要求跟导演的要求不一样,必须找到平衡点。最重要是这个平衡点最终还是要观众接受。 我问:可以谈谈你的感情生活吗? 万梓良:感情生活,我暂时还是空白,我期望把自己的服装生意能够做好,然后我可以再考虑这个问题,我想也快了。 要争取多一点生活上的体验,我们要常常留意身边人的发展,多一点观察,最近时间,我都很少参加演出,这次来到黑龙江哈尔滨参加这个《开心擂台》的节目,也是与众同乐吗。 我问:听说你喜欢买彩票? 万梓良:好玩吗,就是多参加一项活动。他们有一个博彩号,福利彩票或者体育彩票,我们多买一点,也是对福利事业、对体育事业的贡献,大家一块刮,看有没有什么了,都是一般人的心理,也希望中奖。 我和万梓良的访谈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他在接受我采访的过程中谈笑风生。事后我们的头说,看着你们俩像老朋友一样的交谈真羡慕,没想到港台明星也这么好接触呀。我也非常喜欢万梓良的大亨气魄和谦和风范,特别读到他的内心感受居然想演一个农民,又苦于没有导演找他演这类角色,真是又好笑又新奇。对于成功的因素他完全归于客观、归于观众,这种大将风度和谦虚态度十分可嘉。接触了万梓良,我更喜欢他,更敬佩他,更想看他的电影了。 明星给我的签名:左下:万梓良、左上:孙道临、右上:李若彤、右下:申军谊:愿你成功<br></h3> <h3>  万梓良是我采访的第一位港台明星,他对我的信任和配合,使访问非常成功,可以说开了一个好头,让我对他心存感激,让我自己对港台明星的采访更自信了。 以下是我事后在网上查到的资料,我们的节目必须打这些字幕,所以我介绍的每个人都有这方面的资料,如果时间允许都是提前查好资料,做好采访提纲,才去做访问,像万梓良这样即兴采访的也不少。 万梓良:生日:1957年7月25日 香港人 生肖:鸡 籍贯:广东宝安 身高:177CM 体重:68KG 家庭成员:外婆、三姐、母亲 最喜爱的明星:马龙、白兰度 最喜欢的人物:父母 代表作:《流氓大亨》《巨人》《陌生人》 《三少年的剑》《大内群英》 电视片截图:上:万梓良在电视剧《巨人》中的角色。左下:万梓良在早期电影中的角色。右下:万梓良在黑龙江电视台综艺节目中做嘉宾。20世纪90年代末万梓良在香港演出逐渐减少,开始经商。</h3><h3><br></h3> <h3> 二:王思懿的率性与爱笑 王思懿是到哈尔滨参加省台一个综艺类节目“开心擂台”当天晚上到达,第二天录制节目,然后就走来去匆匆,我们只好利用晚饭后的时间做专访了。与经纪人联系好,到达她住的宾馆已经晚上9点了。 王思懿是一个聪明而又美丽的台湾艺人,快言快言的性格,说话总带着笑容,回顾自己的演艺经历,不时地哈哈大笑,没有一点淑女的文静和矜持,不过我很喜欢她的率真,很容易交流,很适合做电视访谈节目。</h3><h3> 我知道王思懿是从《水浒传》演“潘金莲”开始出名的,话题自然由此展开。 王思懿:我那时候在浙江拍戏,接到选演员的信息后到北京,等我到的时候已经十一二点了,人家都睡了。后来就把导演叫起来,服装师、化装师和所有的人都被导演叫起来来看我,就像觉得自己是动物园动物带了皇冠似的。跟导演聊啊聊啊,感觉想法都比较接近,导演就给我本子了,那时候也没有马上决定接戏,一看我就觉得有难度,后来还是我妈妈说你可以尝试、可以接受这个挑战,她给了我一种鼓励,然后才接的这个片子。</h3><h3> 采访结束后我与王思懿合影,她手里拿着我的签字本,很配合的头歪向我,生活中的她爱笑,很可爱</h3><h3><br></h3> <h3>  关于演“潘金莲”是否有难度,王思懿是这样介绍的:之前已经做过功课,对她的感觉也挺好,演下来也挺顺的,没有什么特别难的,我们把前期的工作也都做足了,只有一个地方我觉得很难演,就是王婆、西门庆和潘金莲三个人在密谋要毒害武大郎的时候,人心里的那种变化。从知道我要杀武大郎开始,而且要让我下手,我觉得那时候是比较复杂的。</h3><h3> 王思懿是由于出演了电视剧《水浒传》中的潘金莲而被观众朋友所熟悉和了解的,也一炮走红了,其实王思懿是舞蹈演员出身的。当我和她提起这个话题时,她显得很伤感说:咱们别提舞蹈,因为舞蹈是我心痛的事,到现在我还是一直喜欢,我为什么没有继续去当一个舞者,是因为我脚受了伤不能再跳,我才改做模特,我从小最讨厌的就是拍照,更不要说是演戏了,要是让我选择的话,我还会选择做一名舞者。我当模特和演员都是沾了舞者光的,因为在工作的时候需要肢体的表演,我以前学芭蕾,所以对肢体的表演占了一点点的优势。 我问王思懿是怎样看待业余与科班的演员,她说:科班出身的人,可能相对会比较自然一点,会做那种教条出来的规范表演,因为我觉得很多事情用心去感受,比你在学校里去学那些课本上死的东西要好,是你从剧本上发挥或者从生活上所感受的东西去演,可能会更好一点。科班出来的表演也是很好的,可能他们的悟性会更高,如果他们的生活阅历足够才能表现的更好。 王思懿在电视剧《紫荆勋章》演了一个杀手,她是怎样看待这个角色的呢?一般人要演一个杀手,通常就像古装那样蒙着一个面巾或者纱巾,化妆化的比较像脸谱的东西,我不知道这算不算一种突破,但是因为化出来的你看不出来这个人是我,所以我觉得这并不能算突破,突破的是我以前可能演的像潘金莲那种比较柔顺的,结果变成一个很有功夫的动作打女,这好象有一点点改变,在形象就没什么太大的改变了,因为她有两个身份,白天是那种不太爱说话看起来也是很柔弱清纯的女人。 我问她你崇拜谁?王思懿说:我实在是没什么人崇拜的,我不知道我应该崇拜谁,我觉得他们有他们的长处,肯定也有他们的短处,不可能有很完美的人。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偶像,我就没有,我也不知道他们的个性,真实特点是什么,所以想想就崇拜自己吧!觉得很好笑,自己可以哈哈大笑,觉得自己喜欢自己的性格。这就是王思懿的率性,她不会遮遮掩掩或者说些大话和套话什么的。</h3><h3> 我问:你想不想往“三栖”发展? 王思懿:我并不想往“三栖”去走,我不想伤害大家的耳朵,把大家胆子吓坏了不好的,虽然我喜欢唱歌,喜欢自己在家里面哼哼唱唱,我觉得有的时候是自己抒发情趣,或者是娱乐自己的一种方式,我并不想让这种消遣娱乐变成一种职业,那我觉得这样就很惨了,平常的娱乐消遣都没有了,娱乐变成职业那就不行了,没有了自己的生活。 我知道作为台湾艺人的王思懿近几年已经把自己演义事业的重头放在了中国大陆,在采访过程中,她还向我讲述起了她在拍片时的异闻趣事。 上和右下:王思懿的影视角色,左下: 我和省报记者一同采访,这是和王思懿约的时间,我很谦让,给她们先做访谈,我只好在一边等待。明星们真的是很忙,给她们做宣传还得排号,这是常事</h3><h3><br></h3> <h3>  王思懿活泼、调皮、风趣的性格,令我的采访轻松自如,爱笑更是她的一大特质,采访过程中不时地传来她哈哈的大笑声,引得采访现场所有的人都情绪饱满,笑声不断。我看到她率性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她的自信、她的努力、她的执着,她的成功。</h3><h3>  第一次骑马我觉得应该挺简单,学舞蹈的身手一定挺灵活的,不用学了就应该会,我心想反正也有替身,人家问我你会骑马吗?我说会呀。下午一去的时候一上马,我说替身呢?他们说走了,你不是会骑吗?那时候也没有办法了,硬着头皮就上,马不是轻轻的走,慢慢的走,而是很快的走,后来骑完马,大腿就一片瘀青,然后屁股都磨掉了一块皮,那是我第一次骑马。 <br></h3><h3> 明星给我的签名,右下:王思懿给我的签字:愿你天天开心,是不是挺卡通?签名也有明星范,这一组都是港台明星的签名,上左:苏有朋,上右:汤振宗,下左:赵文瑄 </h3> <h3>  还有一次,我一上马、马跑的特别快,我一拉它就往那边跑,因为这边一堆人,马一过去就慌了,他们也慌,到处乱串,都是人,我又怕踩到他们,马骑的很快的时候,已经不是坐在马上了,然后就用力拉,还得躲闪人,不知道怎么一拉我的旧伤膝盖就脱臼了,一脱臼马上就滚下来了,还好我的脚没有挂在马鞍上,因为那个速度是特别快的,我妈妈从下面亲眼看到我从马上摔下来,我只听到我妈在那喊:摔马了,摔马了…那时候,我已经不知道了,眼睛已经闭起来了,好在后来没有大伤。</h3><h3>  我还问起了王思懿希望找什么样的男朋友,她说:因为常跑来跑去,希望伴侣要体谅我一点,聪明,个性不要太自大,不要自负、不要太骄傲、不要有虚荣感、不要有距离感。 </h3><h3> 片中王思懿的字幕:出生:1972年12月11日 出生地:台湾 身高:170公分 血型:B型 星座:射手座 祖籍:宁夏银川 学历:台北国文艺专舞蹈科 职业:台湾新游戏时代公司艺员 影视作品:《水浒传》《兰色妖姬》《花木兰》《紫荆勋章》<br></h3><h3> 采访王思懿,整个采访她都很放松,时不常的哈哈大笑展示她的率性,可能是女记者的原因,也可能人家对这采访已经习惯了,一点也不拘束。采访结束后,王思懿为我签名留念</h3> <h3>  三:林志豪的帅气与热情 采访林志豪同样是在哈尔滨,他来参加我们台的“开心擂台”节目,我是在化妆间见到他的:我看过他曾经在热播的青春偶像剧《缘来一家人》中,饰演那个又阴又坏的莫春生,只看过他这一部戏,而且是反面角色,所以印象一般了。可是见到林志豪本人时,他是那样的帅气英俊,高高的个头,端庄的五官,亲切的笑容,让我一下子对这大男孩产生了好感。 第一个问题:你是第一次到内地拍戏吗? 林志豪:第一次跟内地的剧组合作,让我感觉很开心,很想再拍第二部戏,现在也有很多戏在接洽当中,我跟周迅是演一对的,这里面我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比如说内地演员比较注重内心的交流,拍摄的画面让我们觉得很放心,港台画面拍出来未必比内地好,所以我真的很谢谢这个剧,本人30岁拍出来像20多岁,变得更加精神,更有活力,我也很想再跟国内的剧组合作。</h3><h3> 拍照时,林志豪把手主动搭在我肩上,像个老朋友一样,让我这个老大姐都有点不好意思了。</h3><h3><br></h3> <h3>  林志豪曾在台湾"亚洲先生"的比赛中获得了"微笑先生"的美称,因为他总爱露出一个孩子般地笑容。这种亲和力让他在签约后赢得了不少主持各类节目、活动的机会。 </h3><h3>  第二个问题:请您谈谈对角色的理解? 林志豪:一部剧里面一定要有好人和坏人,胡兵演的是好人,比较尽职的,比较青春一点的人。当时他跟我说介不介意演比较坏一点的人,我觉得身为一个演员不论你接到什么剧本,都要把他演好,做好我分内的工作,其实我还比较喜欢这个角色,与胡兵那个角色比,莫春生对我的挑战更大一点,所以演到后来,很多观众给我回信,都觉得在里面演的很好,一开始很坏,专门欺骗别人的感情,偷、抢、骗、诈一直到最后在亲情感情方面我终于接受了。我记得最后一场,我从内心发泄哭出来的,我觉得他不算是一个大坏蛋,是一个蛮有亲情的人,总而言之,我对这个角色非常满意。<br></h3><h3><br></h3> <h3> 第三个问题:角色很过瘾吗? 林志豪:我们这里面有三兄弟胡兵和成龙,这两个比较乖乖一点的,导演希望我把这个剧带活,更因为我跟周迅两个有一个对比,周迅弹钢琴气质很好,要我使坏,骗到她的感情,这对我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以前我在香港拍戏都是以古装剧为主,我没有演过现代生活比较活泼一点比较坏一点的角色,在这剧之前我做了很多准备,比如说看到一些前辈演的戏,自己在剧本上也摸索,尽量跟胡兵、周迅和李若彤几个私底下沟通,我们几个都是年轻演员嘛,在工作中会擦出一些火花,有很多令我意想不到的效果。</h3><h3>  第四个问题:我知道电视连续剧《缘来一家人》是你第一次与内地剧组合作,你也希望从此之后能在祖国大陆发展自己的演艺事业,能够被更多的观众所熟悉和喜爱,那么你是如何看待青春偶像剧的呢? 林志豪:我第一次跟内地的剧组合作就碰上了几位主角,比如说胡兵跟周迅,我跟李若彤是从香港过来的,给我的感觉内地的制作跟香港台湾的制作完全是一模一样,而且更敬业,拍出来的画面跟日剧真是有得比,让我们觉得就算没有睡好,拍出来的画面和角色都有很大的成就感,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与国内的演员合作也比较好。</h3><h3> 林志豪在整个采访过程中都是这样精神饱满,笑意一直写在脸上,我很喜欢他的这种开朗和乐观。这是我在演播室外面的休息厅做采访。</h3><h3><br></h3> <h3>  第五个问题:怎么走入演艺圈? 林志豪:我不是科班出身的,是在做模特的时候拍了一些电视上的广告片,香港电视台一些监制发现《新精武门》里有一个日本人的角色特别适合我,然后就叫我去试镜,要练一些武功底子,于是就进去了。我很幸运,香港那部戏的收视率挺高,结果他们就把我签下来,三年来就一直在香港发展。 </h3><span style="font-size: 17px;"> 第六个问题:台湾艺人在香港发展感觉如何? 林志豪:在香港拍完之后,这些戏台湾演可以看得到,然后制作人又邀请我回去演过三套连续剧,可是那时候,我跟香港的合约还没有完,我的精力还放在香港,再不回台湾的话,我的国语都不会讲了,现在我的国语都有一些广东音。刚去的时候不会讲广东话,他们电视台派一个老师教我训练我,到现在都会讲而且不用配音了。 第七个问题:最想演的角色? 林志豪:我很想演有一点智障的人,就是那种神经兮兮的,因为我长得高大威猛,给人感觉是演那种白马王子,跟白雪公主结婚的。但是我不喜欢这样子,因为我现在学了一点戏剧,我觉得男生就要有点事业,既然人家把你培养出来,我应该在戏剧上有一些揣摩,我想演一些挑战性大一点的,比如说不能说话的哑巴,精神上有问题的,跟正常人比较不一样的。 在香港的演艺界很容易产生一些绯闻,林志豪也曾经因为与邵美琪之间的绯闻而感到困扰,面对我这个龙江记者,他坦言地解释了这件事:我不知道国内的观众对我跟邵美琪还有万漪纹这些绯闻也知道,实际上我们是死党,是哥们,就好像我跟周迅一样,我想解释的是,像在车上被拍到接吻这种东西,你应该知道角度问题,机器放这边,我跟你在讲话,就能拍出来我们接吻了,就是这么回事,实际上是清白的,刚好那段时间她跟她男朋友也发生一些变化,身为好朋友应该在她身边好好的支持她,给她一些安慰和鼓励,希望她能够赶快站起来,好好投入工作,万漪纹现在也结婚了, 所以都是好朋友吧。 我是一个很成熟的人,现在29岁了,他们为什么把我写成这样子呢。我相信,报道是对观众对读者一些误导,因为邵美琪他的男朋友比较小,他想把我说成比他更小一点,所以就把我的年龄拉小了,让人们觉得我们是纯正的姐弟恋,我觉得这东西不好,这是误导了读者,所以我必须澄清。 我问他关于爱情观 林志豪:我有点大男子主义,我喜欢我女朋友绝对不要做这一行,做这行那么辛苦,每天要熬夜通宵的,我希望回家以后有饭吃,我希望我的女朋友比较乖,比较文静,不讲话,要会做饭。我的性格是比较喜欢刺激的活动,比如说潜水,水上冲浪,各种动态的东西我都喜欢,现在可能年纪大了我比较喜欢种花,还有陪小狗玩,如时下年轻人喜欢去蹦迪啊,我年轻的时候尝试过,最近一两年感觉好像不喜欢了,比较喜欢从事静态一点的,比如看书。 林志豪演过反派,给人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但是与他面对面的交流,我还是感受到了他的坦诚直率和阳光,帅气的林志豪,很适合做影视演员,我期待他能塑造出更多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奉献给广大电视观众。 林志豪虽然是台湾人,但老家是厦门的,挂在他口头的话是:不想给厦门人丢脸。林志豪是台湾艺术学院毕业的,他的专长为:戏剧、唱歌、舞蹈、由模特界进入演艺圈,会闽南语、英语、普通话、日语,多才多艺的他很适合做演员,但是至今也没进入演员一流行列 。</span><span style="font-size: 17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 17px;"> 网上资料,林志豪:出生日:1972年9月10日 出生地:香港 血型:A型 身高181CM 体重68KG 星座:双鱼座 座右铭:施比受来的开心 代表作品:《太阳底下没有我》《十二个半男人》《夺爱》《举头三尺有神明》《缘来一家人》《精武门》</span><div><h3><span style="font-size: 17px;"> </span> 采访结束后,应我的要求,林志豪与我合影留念,在我采访的所有明星中,他是最热情、最大方、最随意的一个,他高高的个头、英俊的外表,热情的举动,让我感到很亲切,这在明星中还真不多见,大部分被采访对象对你是有陌生感,也有显得比较冷漠有架子的。</h3><h3> </h3></div> <h3> 四:徐锦江的腼腆与爱情 徐锦江和夫人一同来到哈尔滨参加综艺节目,我还是在化妆室采访的他。徐锦江出道以来,已经被业内和专业人士喜爱,其实这个身高1. 92米的人说起话来却很腼腆,笑得也很拘谨,和他高大的形象反差很大,让我感到很意外。 徐锦江原来是学绘画的,那么他是如何走入演艺圈的呢?我们还是听他自己说说吧。 徐锦江:说起来我家里不只父母是医生,叔叔他们都是医生,但是他们都在国外,我叔叔也挺喜欢我去读医。但是我读书可能没有画画的兴趣大,后来爸爸问我想学什么想做什么?我第一选择就是要画画,我要做画家。 徐锦江把他的绘画作品给我看了,感觉真的挺专业的。 徐锦江1981年考入第10期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之后在香港发展,初时举办过画展,做过模特及夜总会歌手,亦曾在多部电影中跑过龙套。1983年正式踏入电影圈。由于外型较刚强且凶悍,多数饰演反派。 我和徐锦江采访后合影。因为我个子很高,所以我很喜欢高高大大的男士,这是我采访明星个子最高的一个了,可是并不比我显得高多少。(我1.75米,他1.92米)</h3><h3><br></h3> <h3> 我问:进入演艺界谁对你影响最大? 徐锦江:我想大概是麦丹雄,我第一部片叫《省港骑兵》,我演戏前是长头发,他把我的形象改变了,把我剃了光头,这么多年了我都留的光头,可能我对人对事物的看法都在改变,我感觉对我影响最大的是麦丹雄 我问:你喜欢内地电影吗? 徐锦江:我从第一部片到现在已经有10年多了,毕竟我生活在香港,我接受都是比较商业的电影。我回内地拍戏,也看了内地的许多电视和电影,如果有机会,我会和内地的好导演、好演员合作,给我真正的体验,真正的合作,我感到会很开心的。 我问: 听说你出了一本书,是为什么? 徐锦江:那本书是我的一本专辑,我是专门给失学儿童的。为什么叫《天地男儿》?就是我在广州电台做节目的时候,观众和听众打电话写信,来给我这本书改名。电话加上信共接到有100多个,起名叫《天地男儿》,徐锦江就是天地之间的一个男人。出这本书的用意,我在后记里面说的很清楚,这里收集了我绘画作品,小时候到我学画画,到我后面的一些影视作品。序是由国内的一个很好的老师王铁成,唐杰忠写的,我希望可以帮助那些孩子们。 我问:你最喜欢的角色? 徐锦江:我真的很喜欢演农民,演军人。军人可以说也演过一些香港的警察,但是真正的军人好像还没有,特别是农民工真的没有演过。再就是有人说,我拍很多反派,其实我在电影里面反派跟正派比例都是差不多的,可能喜欢看我戏剧的观众会有点印象,比如说《天罗地网》,还有《新包青天》《刀剑笑》《李逵传奇》我感觉都是正面的。 又是一个喜欢农民角色的明星,我想这也许是香港演员的共性吧,因为他们没有机会接触这样的角色,越是得不到的,越是没有体验过的,大概越有吸引力和挑战性吧。 到目前为止,徐锦江已经演了50多部作品,在银幕上塑造了许多江湖硬汉,在《新水浒后转》扮演鲁智深,而获得金像奖提名,在采访中他还向我谈起了扮演鲁智深角色时的感受。 徐锦江:说真的我没有受到正规演员的训练,没有读过专业类的书,却做了演员;没有学过武功,老是拍武打片。当时我感觉有一个共同点,每个人做每件事都是有感情的,因为人都有喜怒哀乐,所以我只能用自己理解的情感表演各类角色。</h3><h3> 电视片截图:左上:2000年,徐锦江在由金庸小说《鹿鼎记》改编成的《小宝与康熙》中饰演康熙帝辅政大臣鳌拜。右上:这是徐锦江在《刀剑笑》中与刘德华演对手戏。1994年,徐锦江主演古装电影《水浒传之英雄本色》,获得第1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提名奖。左下:1994年徐锦江和老婆殷祝平相遇,见了3次面说了3句话,两人就注册结婚,右下:这是徐锦江小时候和父母妹妹一家人,当年我在节目中介绍他出生香港,可是这次查网上资料竟然是1961年10月13日出生于黑龙江牡丹江市,我们家乡人呀,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1981年才到香港发展。(不知哪个准确?)</h3><h3><br></h3> <h3>  徐锦江网络资料:出生地:香港 出生于医学世家 身高192公分 ,从小喜欢音乐学琴,后从师于著名画家关山月 曾在夜总会唱过歌,参加过魅力先生选美 被制片发现,走入演艺界,在拍麦丹雄导演的影片《省港骑兵》中一举成名。代表作品:《省港骑兵》《鹿鼎记》《刀剑笑》《新包清天》《天地奇缘》《天罗地网》《李逵传奇》</h3><span style="font-size: 17px;"> 我问:可以谈谈你的绘画老师吗? 徐锦江:我以前的老师关山月,在今年已经去世了,他跟他太太和我们家的关系挺好。我父母是医生,我学画画的时候就在他家里住,他的女儿女婿包括他现在的孙子都叫我舅舅,我们的关系都很好,我很怀念他。 我问:绘画艺术与影视艺术在你心中的感受? 徐锦江:画只是平面的,但是影视是立体的,电影是一个综合艺术,有动作有声音有造型,而美术就是通过它的笔,它的墨,它的颜色,表达作者的感情。作为画家来说,跟演员的不同就是他的风格是很个性的,电影是要通过剧本、导演、摄影很多东西配合完成。 徐锦江与夫人是一见钟情,颇有些传奇色彩,一谈起当年的恋爱史他可真是喜形于色,滔滔不绝。 徐锦江:好多年前的事了,我跟太太夸张点说真是在一个小时之内结婚的。那一年我在云南拍戏,明天就要走了,但是我看到一个女生,我感觉就是我心目中想追求的,想认定结婚的那个对象,很多我身边的演员都笑我说,我是在做梦,神经病什么的。她是军人,我要让她感觉到我的真心,我就跟她说了一句话:我是香港的演员叫徐锦江,但是我明天要走,现在还在工作,为了表示我的真,我想跟你结婚。那时候我想,只能用结婚才能表示我对她是真的。半年后居然给我在北京八一厂再碰上,也是人与人的一种缘分,我在拍《飞狐外转》时还粘着大胡须,我下来的时候,发现有一个人在看我,当我再转过头看她的时候,就是我一直想找的那个女生,当时保送她到北京读书,刚好是暑假,她跟战友一起到八一厂玩儿。我就对她说给我一个礼拜,一个礼拜后,在同样的地方,到时候你就知道我对你是真的,我整个一个礼拜就请假,去结婚,现在说加起来真的差不多是一个小时。 徐锦江的夫人是一个温文尔雅的女人,个子不高,不胖不瘦,不算漂亮,但很受看。徐锦江的真情感动了她,她答应了这种特殊方式的求爱。结婚后她离开部队做了全职太太,陪同徐锦江到剧组天南地北地拍戏,居然两个人先结婚后恋爱,却如此和谐、如此恩爱。我提出要采访她,被她拒绝了,只好远远的拍了她的几个镜头。看来她是甘心要做徐锦江背后的女人了。 妻子殷祝平说:​徐先生其实是一个比较内向挺闷的一个人,他有些举动真的让人觉得跟电视上完全不一样。因为他本性是非常浪漫的一个人,非常注意生活的情调,如果有空的话,他可能就在浴缸里洒满花瓣,点上蜡烛,然后拿着他最喜欢的作家的书在浴缸里看大半天书。 徐锦江在接受采访时提到的出书救助失学儿童,关山月老师的去世以及对家的愧疚感时,都有些哽咽的说不出话来,这是他的真情流露,让我领略到了昔日大侠的细腻情感以及明星的爱情与付出。</span><span style="font-size: 17px;"> </span><div><h3><span style="font-size: 17px;"> </span> 眼下徐锦江与妻子殷祝平孩子一家三口幸福融融,他们这段感情已经走过了20多个年头,两人依然如胶似漆,形影不离,羡煞旁人。</h3><div><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电视片截图:在采访中徐锦江向我和观众展示他新出版的书《天地男儿》,并给详细地解释了书名的来历。</h3><h3> </h3><h3> </h3></div></div> <h3>  五:苏有朋的成熟与傲气 九十年代风靡全国的台湾小虎队,他们在影视界有各自的成就和发展,,苏有朋无论在台上台下,还是银屏上和生活中都非常的青春活泼,他的歌迷和影迷从10岁到中老年都有,不愧为当红的偶像派明星。我曾经对当年的乖乖虎苏有朋很喜爱,他来哈尔滨,让我看到了他的成熟,但是联系采访他很不顺利,又让我看到他傲慢的一面,有一些不舒服。 苏有朋15岁时加入小虎队,昵称“乖乖虎”,成为红遍中国的偶像团体成员。小虎队解散后,转战戏剧界 苏有朋也是来参加综艺节目的,基于苏有朋的名气,省台在他所住的宾馆专门召开了记者发布会,我们提前赶去,架好机器,采访虽然时间不长,我还是抓紧提了好几个问题。别的记者都是搞新闻的,可能对这种采访不感兴趣,所以我就占了不少便宜,完全按我们节目的思路,以影视角色问题为主,苏有朋也都很有兴趣地作了回答。 <br></h3><h3> 与苏有朋在黑龙江电视台演播厅合影,他有点疲惫,所以侧歪着身体拍照,这是我和明星合影最糗的一次。新闻发布会后,我一次次打扰他,希望单独采访(想做两期节目多宣传他),人家心里不一定多烦呢,都赶上香港狗仔队了。最终只拍照了没单独采访上(只做了一期节目)。唉,做记者的容易吗?!但是我也能理解艺人的辛苦和不易。</h3><h3><br></h3> <h3>  我问:你对哈尔滨的印象? 苏有朋:从外地过来,昨天晚上到的,机场还是蛮郊区的,一望无际的雪地,没有灯没有房子,我什么也没看到,然后就觉得好冷啊,很好玩,我没有到过这么冷的地方。 我问:当初怎么接的《还珠格格》 苏有朋:想开一个不一样的路吧,我觉得接《还珠格格》时,我出道也有六七年了吧,已经过了靠新鲜感的时候,我希望多方面发展,选择了做电视剧起步。那个时候还没有哪些歌手选择向电视剧发展。只是因为琼瑶的戏很有口碑,包括它出来的质量,剧本的要求也比较好。不过一开始拍的时候,大家都没什么经验,小鬼头小女生这样子,也没想到后来有这么大的影响。 我问:你对五阿哥的角色怎样塑造的? 苏有朋:我觉的五阿哥没什么戏,就是一个女人背后的很宽厚的肩膀吧,小燕子老闯祸,五阿哥很包容她。我觉得从演员的角度来讲,因为小燕子的个性非常明显,和这样的角色站在一起,不容易突出自己,你只能从一个很包容的角度去演。但我觉得这样的角色观众会喜欢,从我演员的角度来讲,他其实能打动我。 我问:在《老房有喜》中,你是怎样一个人饰两角的? 苏有朋:其实扮演爷爷的时候很好笑的,因为不太像,看起来很年轻,黏着的胡子,大家可能觉得看的很好玩儿,也就原谅了。在饰演的时候,只有一点点一些些眼神的差别吧!爷爷是一个比较坚决、个性比较明确的人,跟那个小朋不太一样,包括在奶奶生病的时候,希望在眼神中能表现出一些果断的东西。 我问:作为青春偶像派歌手,你在歌坛可谓获奖无数,如今在演艺界的发展也非常顺利,有了很多的影迷。你是怎么看待自己在影、视、歌三栖发展的事业呢? 苏有朋:其实我觉得不管是不是三栖还是二栖,做为一个艺人,就是要很努力的鞭策自己吧,一直能够吸收新的东西让自己进步,拿新东西给人家看,感觉这很重要,作为一个三栖的艺人来讲,要下的工夫更大,不管歌唱方面,还是演戏方面,要看要学的东西更多。 我问:可以谈谈小虎队之间的友谊吗? 苏有朋:我们现在见面时间不多,但关系挺好的,我和志朋都通E—mail,前一段他买了一个新电脑,我比他早买一两年。大概他开始接触这个东西觉得很新奇,接到朋友的东西常常要转接,我已经过了那个时候了,志朋就很新奇,一天到晚看奇奇怪怪的一些相片、档案什么的。他有时候上网看到什么气象卫星图也把它下载下来,觉得很有趣,这个东西接收就很慢,要收很久,半小时一个小时都收不完。我说那是一个气象图啊,二哥算你狠。跟吴奇隆我们会通电话,他自己在台北开个西餐厅,他曾经也让我入了一个小股份,我们有时候还是很实惠,带朋友去餐厅吃饭,我见到他哥的时间很多,因为店里面由他哥管理。</h3><h3> 苏有朋的四部剧中的角色:上:《绝代双娇》和《风声》下:《老房有喜》和《还珠格格》几位演员。</h3><h3><br></h3> <h3>  记者:你对唱片市场怎么看? 苏有朋:我很爱唱歌,我可以再出唱片,我已经等了很久了,等了这么多年回来,我觉得歌坛大环境有很大的改变,其实大家也知道市场非常不景气,盗版啦,可以刻录啦,一定影响到整个公司营运。唱片市场又萎缩了,看报纸40-50%都裁员,我觉得盗版不恶除的话,反映出来明年就是歌手越来越少,公司就不能随便再出带,因为他没有时间没有钱,音乐质量肯定要受影响。另外,大家都要做最主流的歌,你可以听到的音乐类型就会变少,我觉得这个现象是蛮糟糕的。 记者:你什么时候可以出新唱片? 苏有朋:应该拍MTV这个时间,我去上海拍戏了,结果一直没有时间。后来又摔马手受伤,回台湾休养时候,就被那个唱片公司抓回去拍。第二个比较难忘的是发片,他认为暑假是一个发片好时期,可是那时候我还在上海,戏还没有拍完,所以没办法做宣传,我觉得这是比较遗憾,如果后面还要出唱片的话,希望时间一定要再弄好一点。 苏有朋参加黑龙江电视台综艺节目《当代舞台》献歌。<br></h3><h3><br></h3> <h3>  记者:你的新专辑什么风格?</h3><h3> 苏有朋:以前出唱片的时候,我在念大学,所以我觉得包括公司想营造的形象是很文质彬彬,很文弱的样子。其实我觉得不见得念书的人就一定是那种形象。这张专辑反映出一些我比较爱玩的一面和比较浮的一面,或者比较皮和比较狂野的一面,就是爱做怪,喜新厌旧,喜欢尝试新的东西的一面,在这张专辑里有所表现,以前我的专辑里面的东西就没那么多,比较学生气。</h3><h3> 我问:你的交友观是什么样的?</h3><h3> 苏有朋:我因为工作关系,交朋友机会不太多,一拍戏要拍半年,相处都是剧组的这些人,你能选的人不多。第二:当然作为一个艺人交朋友要小心一点,不知道人家是什么心态和用意。我在生活里面虽然是比较低调的,但还是有一些很好的朋友。我希望当我离开舞台的时候,我是一个普通的人,不希望大家一看到我就喊“苏有朋来了”。</h3><h3> 我问:谈谈对“花无缺”角色的感觉?</h3><h3> 苏有朋:花无缺比较难,以我那时候功力来讲,我觉得蛮难的,本身花无缺已经是很知名的小说里面的人物,角色的设计就是没有情绪,很压抑的一个人,又没有表情,所以我觉得在电视剧里面很难表现,许多时候要加入自己的动作或是台词来展现。一开始我就觉得这个人在银幕出现不应是一个木头人,所以后来花很多时间在想,怎么塑造出来这个角色。 </h3><h3> 被以往人们认同的乖乖虎苏有朋,这次作了一个非洲爆炸头型,对于这个,他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个性。</h3><h3> 苏有朋:因为前一阵子拍戏,然后马上要做唱片宣传。所以我就觉得身体吃不消,皮肤状况也不太好,我就跟公司讲想休息一下,现在不要接戏。就我的个性,闷在家觉得很无聊,就开始做怪。反正那阵子在休息也不需要见人,我就跑去弄了一个黑人头。</h3><h3> 记者:有什么意义?</h3><h3> 苏有朋:没什么意义,就是想这一直是我的心愿,其实这种头应该再长一点,最长的那种境界,就像麦克尔杰克逊小时候那样子,那种黑黑的,卷卷的像一个球一样,结果不够长就变成这个样子了。</h3><h3><br></h3> <h3>  记者:你应该属于比较传统的观念吧?<br></h3><h3> 苏有朋:那你可就错了,我喜欢尝试新的东西,前一阵子在家里面买一个新电脑,原来的电脑太慢慢了,常常很急。然后我打扫家里卫生,很久没有收拾家里,剩下时间我就又该有工作。 我问:你喜欢什么样的女孩 苏有朋:形象上还好说,现在我觉得要有个性才好,需要做我的精神支柱的女孩子。目前来讲,我把工作放在第一。 网络资料,苏有朋:生日:1973年9月1号 星座:处女座 籍贯:台北 血型:B型 身高:174公分 体重:60公斤 代表作:《还珠格格》、《老房有喜》 《情色》《绝代双骄》《一品夫人》《号角响起》《泡妞专家》《红娘》《风声》 电视片截图:这就是苏有朋的新头型,他在黑龙江记者发布会上(本人拍照)</h3><h3><br></h3> <h3></h3><h3> 以上是新闻发布会采访的内容,本来已经够做一期节目了,但是由于苏有朋的知名度和广大观众对他的喜爱,我还是决定再深入作些采访,可以发两期节目。在台里录制综艺节目期间,我一直与他和他的经纪人联系,希望可以做单独采访,可是一再被告知过会再说,结果整整等了三个小时,还是没有结果,我几次主动与苏有朋打招呼,他都满不在乎,漫不经心的样子,让我感觉很闹心,对人很不尊敬,后来我决定你耍你的大牌吧,我不会再低三下四的请求你了,大不了不做你的节目了。</h3><span style="font-size: 17px;"> 当然回来后,我还是把新闻发布会的采访编辑了一期节目,苏有朋的影视作品很多,编辑也不麻烦,再说了多一期节目,我还多挣一份奖金,何乐不为呢。不会因为他的傲慢以及我对他的一次反感,就否定一个人,或许明星有明星的麻烦和烦恼,他也很累,也有心情不好的时候,所以,我在作节目时,还是很正面,很高调的赞扬了他的演艺生涯和成就。 </span><h3> 我和首届金鹰节的吉祥物合影留念</h3><h3><br></h3> <h3> 六:汤镇宗的稳重与回顾 香港演员汤镇宗1991年因为出演电视剧《外来妹》而在中国大陆打开知名度,之后他先后主演的《反贪风暴》《昨夜长风》还有《东方母亲》等一些影视作品都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特别是他英俊、帅气、成熟、稳重的老板形象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和喜爱。 汤镇宗是2001年来哈尔滨代言一个产品的,同样是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我开始了采访,虽然去了不少记者,还是提问的少,这对我太有利了,我抓住机会频频提问,好像记者发布会是专为我举办的,好开心。</h3><h3> 我问:你是怎么接的外来妹? 汤镇宗:我没想过碰巧有一部戏《外来妹》找一个人来演香港老板,出资方导演想找一个比较贴切一点的,他们觉得找一个香港人来演老板是最合适的。开始他们是找我弟弟汤镇业的,我弟弟没有空,就把我推荐过来,我就拍这部戏,开始没有考虑过什么效果,关于我跟公司签约也不是炒作的。当时是一种朋友关系,他邀请到我,我答应他去跟他签约,但是对方老在炒作,我就很难讲了。 记者发布会后,我和汤镇宗合影,他的儒雅和稳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可能和我的年龄比较接近,沟通起来更容易一些。整个采访他十分配合,离开时又主动热情地送别,让我有点小感动。</h3><h3><br></h3> <h3>  汤镇宗是第一个到大陆发展的香港影视演员,当年的《外来妹》饰演香港老板江生,让汤镇宗成为无数人心中的偶像,该剧获电视剧"飞天奖"及"金鹰奖"最佳影片奖项。由于此剧的成功,之后汤镇宗把演艺工作的重心放在大陆。</h3><h3> 我问: 你普通话并不好,和大陆演员合作,不同的方言怎么解决?</h3><h3> 汤镇宗:这个比较方便一点,过去拍电影是单机拍,拍完我的再拍他,这就很慢。以前在香港是三部机器同时拍,这样就困难一点,因为对方说什么我不明白,你讲我不能插进去。单机先拍我,再拍你,你讲什么我明白,就比较容易些。我对很多片子感觉,他如果听不懂跟不上的时候,最好找一个人讲普通话给他听,他可以感觉的到,才可以演出来。</h3><h3> 我问:你最想演的是什么角色?</h3><h3> 汤镇宗:演出古装人物吧,古装戏我很久没有拍了,《雪山飞狐》就不算了,它是轻装戏,古装戏要带头套,在香港以前拍过,大概有10多年没有拍了,很想拍古代人物这种题材,拍不到古代人物,拍一个武侠人物也行。</h3><h3> 记者:你喜欢的演员?</h3><h3> 汤镇宗:在香港我喜欢看些好莱坞的戏,喜欢看美国电视剧和电影,因为他们种类很多,什么题材都有,还有大量的特技。电视有很多先进的东西,都可以学他的;另外香港以前比较喜欢看周润发的戏,因为他去美国了,我很少看了,以前看的比较多一些。</h3><h3> 我问:你是怎么走入演艺圈的?</h3><h3> 汤镇宗:我比较腼腆内向一些,不大爱讲话,所以我一来就训练我的胆量,面对朋友、面对军队训练自己的胆量,让自己外向一点。另外我弟弟比我早两三年进入这个行当,他发展的也不错,受他的一些影响我就从事这种工作。</h3><h3> 新闻发布会上,我总抢着提问,引来大家不少目光,最后主持人一看没什么大意思了,就宣布会议结束,我赶紧跑过去,与汤镇宗联系,说我做专访节目,还需要时间继续采访,他很友好地答应了,十分钟后,我们来到他的房间。</h3> <h3>  网上资料: 汤镇宗,出生日:1956年10月30日 出生地:香港 身高180cm 体重:75KG 血型:B 属相:猴 经历:1981年考入第11期香港无线电视艺术员培训班 1989年首次来内地拍摄电视剧《封神榜》,1991年主演电视连续剧《外来妹》声名鹤起,代表作:《东方母亲》《布拉格有张床》《反贪风暴》《广州起义》《昨夜长风》《世界末的童话》《泪洒台北》《火蝴蝶》</h3><h3> 在房间,我们面对面的采访开始了,我继续进行提问:曾经哄动一时的翁美玲自杀案现在早已经平息,作为当事人汤镇业的哥哥汤镇宗,你对整件事情非常了解吧,可以把弟弟汤镇业和翁美玲之间的感情和你的看法,向观众介绍一下吗?</h3><h3> 汤镇宗出演的影视角色</h3><h3><br></h3> <h3>  汤镇宗:感情这些东西其实是两个人的事情,我包括其他人,就算我们是一家人,那也是他们的事情,我很难具体了解他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不能讲谁对谁错。当初很多事情,对我弟弟绝对是一种很大的影响,今天来讲我都没有必要去问我弟弟到底发生了什么,我弟弟不提就算了。因为该受的他都受了,包括感情方面,事业方面对他的打击,他都承受了,要平反没有这个必要,干脆大家都过去了。 因为翁美龄在英国,1987年她过世一周年,我就去她的坟前拜过,她妈妈带我去她的房间看过,她的东西都摆的整整齐齐的。去英国不是这么容易的,坐飞机10多个小时,还要花时间买机票,但是我一直很想去拜一拜,看一看回来也就了了心愿。 我问:你对翁美玲什么印象? 汤镇宗:在我弟弟比较忙的时候,翁美玲去演出,我帮弟弟去机场接她,我经常做这些事情。她喜欢打麻将,我就经常陪她打,她挺聪明,眼睛大大的,挺逗人喜爱的,这种感觉比较有观众缘。 我问:谈谈你与太太的结合? 汤镇宗:我太太不是圈内的是圈外的,她应该是一个比较保守一点的人,我当初不太喜欢和圈内的人在一起,演戏嘛,我不喜欢看到我太太跟人谈情说爱的,我接受不了这种东西,所以我不喜欢和圈内的拍拖,就跟圈外人结婚了。还有我太太一直没有做事情,在家里带孩子,料理家里的事情,两夫妻一定要有争吵,互相迁就,我们还好了。 我问:说说你的两个女儿 汤镇宗:女儿一个十三一个四岁。女儿越大越担心了,挺甜的,好玩、挺嗲,很娇,老缠着我。等她大了,又担心她们的学业功课啊,到十三四岁又怕外面有男朋友,因为她跟同学朋友时间比较多,怕她学坏了,给骗了,偷偷拍拖不给我知道。她十七八岁就可以,很怕小孩十三四岁谈恋爱,希望她能够照我的意思去做,但不能太早,太早我接受不了。 我问:你对家的感觉是怎样的? 汤镇宗:家庭好很平稳,就不影响你的精力,你拍戏,家里的关系要处理的不好,肯定影响你的工作。我觉得家庭搞的好,才会全心全意去做你的事业。我刚才讲的是以家庭为主,先要家庭好了,才能放心去外面拍戏。我一去两三个月,家里都没有一点抱怨,要是你处理的不好,跑出去拍两三个月的戏,就会发生很多问题。 汤镇宗是那种温文尔雅、成熟、稳重、没有流言蜚语的演员,在港台地区的确不多。他虽然普通话说得不大好,但是采访的自始至终他都很认真,很诚恳地回答我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让我感觉很舒服,顺理成章的完成了整个采访,他还客气地为我们送别,显示出君子风度,我喜欢这种没有架子,十分平和的明星。 汤镇宗几年来已经把自己事业的重点放在了内地,并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绩,他不再想重复老板的角色,而是想改变戏路,改变自己,包括改变人生,我祝愿他演艺事业再攀高峰!</h3><h3> 电视片截图:汤镇宗在黑龙江新闻发布会上接受媒体采访,他演艺事业有成,家庭温暖和谐,因此记者们也都很喜欢他。</h3><h3><br></h3> <h3>  七:吴家丽的美丽与成功 采访吴家丽是在电视台休息大厅,她正准备参加一档综艺类节目的空档时间,我抓紧访问的。吴家丽虽然不年轻了,但是她依然漂亮,身材很好,总是长发披肩,非常有女人味。在我印象中,她演坏女人较多,而且十年前就已经获奖了,应该是个很成熟的女演员了,但是在生活中她是那么温文尔雅,充满了女性的温柔和美丽,而且比戏中显得更年轻。家丽的普通话不是很好,但是沟通还是没有问题的。 1981年,吴家丽毕业于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第十期,据说她和刘德华曾是同班学生。沉浸了五年跑龙套,1987年她担任了周润发主演电影《龙虎风云》的女主角而走红 我们的话题是从家丽怎样走入演艺之路开始的。 吴家丽:我从小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小孩子,念书小学中学,毕业之后想好好投入这个社会,贡献这个社会。但是觉得自己没有机会到外地去留学,就去学一点另类特别点的戏剧。香港无线电视台,他们每年都招生开训练班,我去投考就跟无线电视台签约做了艺人,差不多几年之后,就有一个机会跟周润发拍了一部《龙虎风云》。</h3><h3> 吴家丽在接受记者采访。</h3><h3><br></h3> <h3>  我问:可以谈谈你的第一部电影吗?</h3><h3> 吴家丽:这就是我的第一部的电影,这戏很好,因为这个电影的导演是林礼东,是香港很出名的导演,第一部戏就是和周润发演,所以这部电影在香港反响很好,我就和电视台签约拍电影,到现在差不多七八年了。</h3><h3> 这部电影我是在前一年租碟看的,当时我不认识吴家丽,还以为她是一个有经验的老演员呢,戏中她很妩媚,是一个会耍手腕的女人,没想到竟是她的第一部大戏。</h3><h3> 我问:你在戏中的性格完全与生活中两样,是怎样塑造角色的?</h3><h3> 吴家丽:最过瘾的就是在戏里的表现和你平时完全不一样,作为演员这份挑战就是过足了戏瘾,这是最好的。如果我吴家丽生活中是这个样子,在戏里表现也同样,演来演去好象都是自己,没有什么分别就没意思了。我觉得对演员来说虽然很多角色就是演自己,但是我喜欢的感觉是在戏里演完全是另外一个人。比如不化妆,我曾经演了好几部电影戏里都是要坐牢的,我不化妆,衣服和脸都很脏,我还从地上拿灰尘涂脸上头发上。如果我在家里从来不会这样,做戏就经常有这样的事发生。</h3><h3> 我问:演了这么多年的戏,你最喜欢哪个角色?</h3><h3> 吴家丽:可以这样说,每一个角色我都喜欢,如果你不喜欢不爱这个角色的话,根本不会演这个戏,所以你提出最喜欢的话,应该是喜欢演比较朴素一点的,像坐牢啊,和我平时不一样的,我就喜欢,反正不是吴家丽。比如观众说,这个戏里真的不像你啊,电影和你的真人不一样,真人会比较年轻一点,你的戏里面会比较成熟一点,我说:就是啊,演员就是演戏里的人物,不是演我们,这我已经很开心了,要说我自己喜欢哪一个戏不一定的。</h3><h3> 普通话说的并不太好的吴家丽,在1993年还获得了台湾金马奖影后的荣誉,至今谈起来还是兴奋不已。</h3><h3> 吴家丽:其实我演戏演了蛮多年了,对于演员都希望能够得奖。演员演戏的时候,最开心最满足的是演完一场戏之后,感觉很舒服。</h3> <h3>  我很少看我自己的作品,不会主动找自己演过的电影电视剧看,有时候是没有这个机会,电视剧开始的时候,我可能不在香港,不一定看到自己的作品,所以到最后影展的时候看感觉更满足,有人非常欣赏我曾经表演过的电影,拿到这个奖项非常开心。</h3><h3> 我问:谈谈你获最佳女配角的影片的角色吧? 吴家丽:其实这个故事在香港是一个真人真事的,就是讲这个男的周旋在三个女人之间的感情,因为他有吸毒的习惯,在吸毒的过程中一男一女误杀其中一个女的,所以他们要坐牢。我戏里面演的是要杀另外一个女的,我要有坐牢的戏,有可能这个戏人性比较深刻 ,这个女的是被爱情骗子骗走感情,连累到自己的一个重案,被判刑这个过程写的都很好,我想评审可能看到难度比较高的戏份这个因素使我可以拿奖。</h3><h3> 上和下左:吴家丽在影视剧中的角色,下右:吴家丽面对我的采访自然美丽</h3><h3><br></h3> <h3>  我问:《流行语》角色的难度在哪? 吴家丽:我在戏里演一个太太,跟狄龙本来是没有感情的,我们年纪都蛮大,因为我有一个老公很早就病死了,我一个人生活,心肠又很好,把自己的房子让给其他的老人家好好去生活,平常对老人家和小孩子都很照顾。这时有一个人温暖了我,就是狄龙,他是演一个年纪比较大快退休的差人,是警察,我虽然有意思,但是我们两个人感情从来不会跟对方说一句,大家都把感情放在心底,到最后我犯了重病,去世之后,狄龙在我的床边说,我真的很爱你,为什么不在世的时候说一声这句话。这场戏我非常受感动,写我和他的感情也是很好的,这场戏和之前的戏不一样,好像是没有颜色的一个人物,但是她心里的戏还是很多的。 吴家丽曾经在影视作品当中,出演过各种的人物形象,并受到了观众的好评和专家的认可,而由她主演的反面形象更是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并被有些媒体称为“漂亮的坏女人”,对此吴家丽却有着自己的看法。 吴家丽:我是美丽,但不是坏,其实我觉得现在有很多事情,不可以用好坏去区分一个人的性格,我觉得坏人也有好的一面,好人会有坏的时候,所以观众看戏要看人,这个人为何会由好人变坏,有时候坏人会变好,电影就是表现这个转变的过程。我希望最好观众不要带主观印象看角色,其实很多观众都不觉得吴家丽是坏人,因为我的绯闻不多,对不对,而且观众也知道演员是演戏嘛,美丽就是美丽不是坏。 我问:你听说过自己被称为古典美人吗? 吴家丽:古装戏我演的不多,但是我古装做戏都蛮不错,我知道,可能是我脸形比较适合古装的头饰,造型蛮漂亮,但很少有机会演古装,我希望再演。 我问:可以谈谈你的感情生活吗? 吴家丽:感情生活是空白,没有什么发生,就是一个人,因为我觉得感情不要勉强,缘分最重要,有可能吴家丽的感情缘分还没有到,所以现在还没拍拖还没结婚。 我问:你和家人关系怎么样? 吴家丽:平常都是很简单的一个人,如果要拍戏一定不在香港了。如果我没有上戏,我一定会想回家回香港,因为可以陪爸爸妈妈,他们年纪大了,但是香港地方太小了,都是呆在家里陪他们,今年我陪爸爸妈妈去日本玩儿了,很开心。在家里都是看书看电影啊,然后在香港家里我最喜欢自己弄菜,因为我自己做菜的手艺蛮好的。 吴家丽从2000年起也把目标转向了中国大陆,去年她在内地拍片长达半年之久,她的《边城落日》和《九津饭馆》也快和观众见面了,让我们期待她带来的新作品和新角色吧。 吴家丽的成功来自美丽,更来自她的努力和吃苦精神,她为了角色自毁形象,多次饰演坏女人、做监狱的女牢犯,而且自得其乐的喜欢出演这样的角色,不得不令我敬佩,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网上资料,吴家丽: 身高:168公分 体重:48公斤 星座:双鱼座 血型:A型 影视作品:《爱在世纪终结时》《赤裸的诱惑》《梁祝》《天长地久》《怒吼狂花》《新喋血双雄》《边城落日》《新不了情》《龙腾四海》《雾都情仇》《龙虎风云》《倩女奇冤》《告别紫禁城》 获奖:《赤裸的诱惑》第十三届台湾金马奖影后<br></h3><h3> 吴家丽在新闻发布会上</h3><h3><br></h3> <h3>  八:赵文瑄的儒雅与内涵 赵文瑄来哈尔滨是为某皮草行做代言,时间安排得相当紧,可是到家门口的明星,没有不采的道理,我还是硬着头皮去和他们联系,答复的是看机会。那天娱乐记者去了不少,大部分是搞新闻和动态的,从活动开始大家不停的拍照和提问,非常热闹,我也拍了一些花絮镜头,然后就耐着性子等机会,所有当天花钱买商品的顾客都有机会与赵文瑄近距离接触,拍照留念。赵文瑄自始至终微笑面对所有的来宾,不厌其烦的给每个人签名,陪每个人照相,我远远的注视着他,心想做明星也不容易,这逢场作戏的事真是挺闹心,好在不白来,没少赚钱也值了。当时我就对赵文瑄印象很好,起码是个正人君子,儒雅、谦和、不耍大牌。但是我的采访迟迟落实不了,心里很不是滋味。</h3><h3> 快到中午了,活动还没结束,当时大部分媒体记者已经撤了,我开始担心一上午大概要白等了,几次找主办方说小话争取机会,可能他们被我的真诚和坚持到底的决心打动了,终于给我20分钟时间,我知道做人物采访,这点时间肯定不够,但毕竟给我机会了,我们赶紧在休息厅支上机器,开始采访—— 釆访后,我与赵文瑄合影,我觉得他的浓眉大眼和脸型有点像周总理。他的亲和与帅气、修养与内涵是我最喜欢的。明星的时间安排的太满,我等了一上午,好悬失去采访机会,最终还是感动了主办方,给了我机会。</h3><h3> <br></h3> <h3>  我问:赵先生,主办方给我的时间很有限,希望你能尽可能的回答我的提问。你是第一次到这里吧,我们先从你对哈尔滨的印象说起吧? 赵文瑄:初次的印象,它是一个完全北方城市的感觉,但是我还没来得及对哈尔滨多作了解。今天早上一路从宾馆到这来,我看到一些蛮有异国情调的建筑物,特别是俄国的风格,我非常喜欢俄国文学,对它的建筑物情有独钟,我没有到过俄国,也是第一次来哈尔滨,但是我在上海跟北京都有看到它的介绍,我非常喜欢,它都有欧洲的那种精巧和细致的设计,它还非常厚重,有俄罗斯的那种很广阔浪漫而且很是温暖的那种感觉。</h3><h3> 专题片中网络资料:赵文瑄:台湾人 出生:6月9日 星座:双子座 身高:178CM 体重:75公斤 经历:台湾圣心小学 明志工专 后服兵役 做过西北地勤 航空服务员 演艺经历:主持 舞台剧 电视剧 电影 代表作《雷雨》《喜宴》《我要活下去》《今天不回家》《大明宫词》《宋家王朝》 座右铭:善用时间 我问:你不是专业演员,是怎么走入演艺圈的? 采访赵文瑄现场,右边拿话筒的是我,左边是赵文瑄,正面是电视报和省报记者,他们和我一样坚持到最后。因为是我争取的机会,只好以为我主,他们纯属借光了。</h3><h3><br></h3> <h3>  赵文瑄:其实我一直很希望再进修,然后再去从事教育的工作,因为我以前在大专的时候念的是机械系,但是我一直很喜欢文学和外语这两个科目,我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想攒点钱,再开开心心的做一个很快乐的学生,念几年书,然后我希望能教书。所以我干了8年之后,就把工作辞了。之后在家里专心的准备一个学科的考试。那段时间里,我看到一个新闻,上面也不是招聘演员的广告,是讲《推手》的导演李安要筹备拍第二部戏,这部戏在纽约拍,有大部分的对白都是要英语发音的,但是在台湾他没有满意的演员,就是说形象、气质、年纪加上外语能力没有完全合乎条件的演员,他非常苦恼,怎么办?他说如果没有找到合适演员的话,这个戏就拍不成了,或者他宁愿不拍。我看到那个消息之后,非常心动,就主动找导演自我推荐,导演当时正好在美国,让我过去见见面,没想到他会很满意我。</h3><h3> 赵文瑄年轻时在西北航空公司做地勤,后在台湾中华航空公司做空中先生,一干就是8年, 1992年从未接受正规表演训练的赵文瑄因为一口流利的英语,被李安看中出演《喜宴》,自此踏足演艺圈。《喜宴》入围1994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我问:第一个角色演的顺利吗? 赵文瑄:那个时候我什么都没想,第一次演戏就知道都听导演的,而且充分享受了一个拍戏的过程。那是一个非常严谨的,素质很高的剧组,我觉得一切都是那么顺理成章的,我拿到剧本跟导演的交流非常默契。导演一直提醒我:“你没有演过戏,所以可能会太看轻表演这回事,你一定要有一点心理准备,你不要把它当玩似的。第一你基本功要做好,台词要背熟,就是说你和别的演员在演戏的时候,要非常专著的跟演员交流。 你第一次演戏会有很多地方做不到,我用镜头用很多的方法帮助你,尽量演的比较生动些。所以我觉得在一个非常安全的环境下,把那个戏完成了。等我看到戏后,我才看到自己演的很差,但导演说及格了,第一次演戏有这样的成绩已经很好,好在你周围的演员很会演,大家都保着你呢。”所以第一次演戏没有什么难度。 那时候跟我演戏的两位前辈演员郎雄和归亚蕾,他们分别饰演我的父母,他们说你的运气实在太好,但也是你的不幸,因为你第一次演戏就遇到这么好的剧组,下一个剧组就可能没这么好的条件,你就要靠自己了。<br></h3><h3> 赵文瑄的确是一个很幸运的人,第一部影片就是台湾导演李安的作品《喜宴》,这部影片不仅获得了柏林影展最佳影片金雄奖,入围了1994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而且使得赵文宣在全世界的华人中一举成名。近几年他的影视作品是频频的上映,让人们真正的领略到了他英俊的形象和儒雅的气质。 我问:您的成功,主观努力更多些还是客观机遇更多些? 赵文瑄:我想都有吧,我的机遇确实不错,因为第一部就碰到这么好的导演,接下来几部戏陆续碰到非常多好戏,好导演,好的工作人员,我想我有自己的原则,我守住这个原则,所以就即使不成功我也不会遗憾的。成不成不管它,但是我确实感谢机遇,冥冥之中的安排让我很顺利地进入这个行业,产生我的创造力。</h3><h3> 赵文瑄的影视角色,下:《喜宴》上右:孙中山</h3><h3><br></h3> <h3>  当然我觉得自己是半路出家,32岁才开始演第一部戏剧,但是以前的日子也没白过,那时的生活体验,后来也是放在我的创造里面了。所以一个人他只要用心生活,用心体验和人的相处,这样的话不光是对表演有好处,我觉得对做各行各业都有帮助。 我问:你喜欢演什么样的角色? 赵文瑄:有可能你们没看到,我在台湾演的一部电影,叫做《今天不回家》,在里面我演一个浪荡子、一个败家子很自私不负责任的,但是死到临头还知道觉悟的那种,反正我特别喜欢那个角色,还有一个是《我要活下去》,是我和张艾嘉一起演的,在戏里演一个律师,是一个非常精明几乎除了有欲望以外,没有真实情感的一个人,那个角色也挺精彩的。其实,我也想演一个比较浮面的或者比较肤浅的角色,到目前没有这个机会。 我问:在《大明宫词》里,你一人饰演两个角色有一定难度吧? 赵文瑄:其实不是那么难,在《大明宫词》里面这两个角色是同一个时代,他们个性完全是天差地远的,再加上他们的造形差别也很大,同样是我去演,已经区分的很开了,但是在表演的时候,确实有时候自己会混淆,因为他不是说先拍完薛少,再拍张乙之的,而是穿插的拍,先是拍薛少拍了一大部分了,再开始拍张乙之,但偶尔薛少又必须出来,当然除了我自己提醒自己之外,有两个人对我帮助很大,一个是导演一个就是和我演对手戏的陈红,他们常提醒你的眼神是这个人不是那个人,你要稍调整一下,所以演出来的效果还不错。 我问:创造了这么多观众熟悉的角色,你是不是很有成就感呢? 赵文瑄:我不敢说是不是成功了,以我个人来说,感觉是在从事一个自己非常满意的职业,这里面有很大的学问,在整个探索的过程里面,我发觉自己有很大的进步,所以很满足。你努力创造看到一个结果,那种感觉是很充实的。而且表演不光只是在镜头前面做表情,其实他真正展现的是一个人的生活观、世界观和你对这个角色判断理解力,一种创作的形态。我平常无论做什么事情,跟人相处还是看书,都能吸收经验和感受,都可以放在戏里面,放到我的角色里面去运用。 我问:你一定觉得拍戏很兴奋? 赵文瑄:我拍戏从来也没有觉得累或者烦,一直觉得是一件很令人兴奋的事情。其实没有拍过戏的人,看演员拍戏会觉得好累,好枯燥啊,重复做一些表演,还得等待什么,其实真的不了解这里面的乐趣。对我来说,表演以后最终留下了一个作品,就是把我当时的状态记录下来,是化刹那为永恒的一种感觉,这种感觉非常令人有满足感。 我问:去年你又接了部重头戏,饰演国父孙中山,你也是第一位在中央电视台的电视连续剧中做男主角的台湾演员,你对饰演孙中山有什么感受?</h3><h3> 赵文瑄:孙中山是我目前在演的角色,我真不是为了这个角色才这么讲,也不是为这个戏做宣传,我是真的很喜欢他,我看过他很多的著作,其实并不那么枯燥,那么难、那么复杂。因为孙中山先生有一种非常生动的表达力,无论是言词的,或者是文笔上。他的作品不光是有政治上的含义或者有政治的功能,他有很深的文学性在里面,他的文言文写的非常好,而且非常易懂,他希望自己的学说让每一个人从上到下,凡夫走卒或是在向牙塔里面的人都会懂得都会接受的舆论,他用一生来证明他的高贵,他对理想的追求,我觉得这种人真是非常的伟大,是值得崇拜的,作为一个偶像是当之无愧的。 赵文瑄是资深网友,常年在天涯贴吧等网站和网友互动;和荧屏上温文尔雅的形象不一样,身为网民的他异常活泼幽默,文笔特好,文字活泼、幽默,极具跳跃力,深得网友喜爱,更是被网友称为“萌主”。</h3><h3><br></h3> <h3>  采访是在主办方多次催促下结束的,我一再拖延,看来赵文瑄也有回答的意思,所以他们几次都没好意思打断。大约半个多小时后,因为要吃午饭了,不得不下逐客令了。在收机器的空档,赵文瑄一再表示欣赏我的采访说:你有准备,有采访提纲,思路清晰,每个问题都问得很到位,有水准,不像港台记者,总问些八卦信息,非常没有意思。他还说:大陆记者特别是北方记者很正统,问题提得比较严肃、严谨,水平比较高。当然我也赞扬了他的儒雅、深刻和内涵。</h3><h3> 与赵文瑄交流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他的开朗真诚和大度,赵文瑄不仅是一个优秀演员,同时他也有着较深的文化底蕴,而且他的人生观也有着诸多独到之处。和他交谈犹如春日的绿荫,泼墨的山水,飘香的玫瑰、清纯的微笑,让人赏心悦目,沁人心扉。他是我采访过的众多明星中最喜欢的一个。<br></h3><h3> 赵文瑄在采访现场为我签字留念,我拍摄</h3><h3><br></h3> <h3>  八: 陈庭威的王者与哭戏</h3><h3> 采访陈庭威仍然是在电视台化妆间,因为只有这里是比较安静的环境,没有杂音,也不大容易被别人干扰。陈庭威的普通话不大好,交谈时经常要打岔,用词也不大准确,有时说话颠三倒四,很好玩,不过为了语句流畅和规范,我还是做了简要的修正。 我问 :几年前一部电视剧《胜者为王》让我们认识了其中的男主角,你的帅气、沉稳和重情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你当初为何接《胜者为王》? 陈庭威:《胜者为王》这个片子,最初我以为是古装戏不大愿意接,因为我皮肤过敏,这类戏头部化妆很多很麻烦。那时候我也不太了解故事情节,剧本还没有成型,导演和监制正在努力去做各方面的准备,我一看大家都很下功夫,应该是个不错的剧组,就接了。没想到还真不是古装戏,更没想到播出效果如此好。最近我拍了几个古装的,包括《快嘴李翠莲》《海瑞斗岩松》还有《郑成功风云》,身体状况还好,让我开始放心了。</h3><h3><br></h3> <h3>  我问:你演石志康的难度在哪? 陈庭威:其实我演戏就好像生孩子一样,要不然我不接这个角色,接了我就要好好为这个角色服务,就要全身心的不眠不休的去努力,我没有辛苦两个字,一定要把它做好。石志康有天分,但是他不喜欢打打杀杀的争斗,后来又隐居起来,其实性格有一点像我。因为我们工作的压力确实很大,不像国内一个戏拍20集、60集都是一个导演,香港可能是5集一个导演,几集后又换一个,那60集就有10个8个导演。而我们演员也不能找替身,每一个表情和动作不只拍一次,整个戏下来也不知道花了多少精力,反正很辛苦,还要把这个角色演好。 我问:你演感情戏很多,会真动情吗? 陈庭威:演戏是演戏,演的时候要动情,不然也不真。我曾经见到影迷,他们讲:看到你抱着老婆哭的时候令我很感动。其实导演用音乐衬托,把这个人物拍的很专一,所以才感人。这个故事讲的市场里面一个卖菜的小伙子石志康和一个卖鱼的小女子阿惠慢慢发生了感情,女孩是一个很可爱的角色,她把我逼到最后,我才讲出了:喜欢你,很爱你。石志康那个角色写的怎么像个木头一样,对爱情没有感觉。 的确,陈庭威在剧中一幅潇洒、冷峻的逼人形象,不知道迷倒了多少的观众,同时也受到世界华人的青睐,目前陈庭威已经成为香港亚视的知名小生。 专题片中网络资料:陈庭威:出生地:香港 身高:180CM 家庭成员:父亲 母亲 兄妹8个 代表作:《胜者为王》《香港故事》《我来自潮州》《天下无敌》 《再见黄埔滩》《霍英东传》《快嘴李翠莲》 我问:你对哈尔滨的印象如何? 陈庭威:这一次很高兴来到哈尔滨,飞机经过时底下正好下雪,就好象我以前在英国住的那种心情。雪,我觉得有一种很纯真的感觉,现在是零下20度,我还不觉得冷。我以前很怕冷,现在没有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脂肪多了。</h3><h3> 我问:你喜欢喝酒吗? 陈庭威:听说北方这边很喜欢喝白酒,每次和他们见面我都说不会喝酒,他们都不相信。我觉得北方人把数字放在酒前面很有意思,二锅头、五粮液。我慢慢也适应了那种感觉,喝几杯酒也是促进血液循环,而且还能杀菌,吃生鱼片时,我觉得还是喝点白酒好。</h3><h3> 电视片截图:上和左下:陈庭威的影视形像,他于1984年毕业于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同期学员有郭富城、邵美琪。毕业后曾演出多部无线剧集。当时未获重用,没有什么名气。1991年他跳糟亚洲电视,以连续剧《胜者为王》“石志康”一举成名,风头一时无两,而此片也是亚视当年的收视冠军,为此陈庭威打响了知名度,人气还一度遍及台湾。:陈庭威在电视剧里,一会儿是郑成功,一会儿是类似007那样的警察,而给人记忆深刻的似乎还是赌王……1993年 陈庭威再接再厉,拍摄以中国教父上海大亨"杜月笙"为原型的《再见黄埔滩》系列,更将他的演绎事业推向了高潮。下右:陈庭威接受我的专访时,回答问题总是开心地笑着说话,像个大男孩,他的普通话不是很好,吐字也不是很清晰,但是可以让观众听懂就足够了。</h3><h3><br></h3> <h3>  我问:你演英雄很多,什么样的感觉?</h3><h3> 陈庭威:《郑成功风云》收复台湾,我觉得演民族英雄很荣幸。只有国内在大陆能有这么多人,一个团的人,那种感觉真宏伟,我看香港很难策划到这个场面。之后我会拍一个国家公安的片,可能有100集,就是智慧型的,用电脑去查案,像英国的福尔摩斯那种,我很期待。</h3><h3> 我问:做女人很不容易,你觉得做男人呢?</h3><h3> 陈庭威:我相信现在的男人要专著在事业上,有时候可能没有那么注意女生,他总觉得不爱她了,其实不是这样,反正我觉得感情不可以勉强的,就是只要他的心对你好,就别要求太高了,不用要求15分钟通一个电话或者随时和你联系,有时候做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好。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是一个个体,很难要求对方和你自己生活节奏一样,我到现在都没有结婚生孩子,因为我的演艺事业没有办法停下来,如果我结婚的话就不想离婚,也希望不做演员,能一心照顾家。</h3><h3> 1997年—1999年, 陈庭威连续三年被评为亚视台十大最受欢迎电视艺员,成为收视台柱。 谈及香港演艺界中最欣赏的演员时,陈庭威说:“我从小在英国读书,看的多是外国电影,比较欣赏马龙·白兰度、艾尔·帕西诺那样的演员。”</h3><h3> 我问:你喜欢什么样的女孩?</h3><h3> 陈庭威:当年喜欢女孩子头发长长的,眼睛大大的,就觉得她漂亮。现在我的感觉是:互相要了解,我也相信缘分,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来共枕眠,我觉得这才是冥冥之中的安排。</h3><h3> 我问:你因为《我来自潮州》中饰演郑琛,而获得香港影视界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电视剧金奖,他成功的演译了一代香港成功人士的奋斗史。那么,你生活中是一个什么样性格的人?</h3><h3> 陈庭威:你们看到的都是我电视剧里面的人物,像《胜者为王》的石志康了,《再见黄埔滩》的杜国生了,其实我本人很喜欢笑的,不像影视剧里面的角色那么严肃,因为我觉得做人还是开开心心随和一点比较好。</h3> <h3>  我问:感觉你很会演哭戏。 陈庭威:我常常跟女演员演一些感情戏,她们见到我都怕,男生怎么会这么容易哭,她们让我教怎么哭出来。我告诉她们:如果你越想哭就会越哭不出来。最近我看她们排练的时候,有些女导演讲到女主角的戏,自己都说哭了,女演员还是哭不出来。所以演员不能令她太紧张,压她是不行的。演员本身也要有一个涵养,还有一个自律性。我要求演戏时都是很自然的,自己演的舒服还有真实感,那观众就会跟着你哭,跟着你笑,有一个共鸣。 我问:你觉得应该怎样做一个好偶像? 陈庭威:我觉得作为一个演员应该给观众一个好的信息,因为它关系到对下一代的教育问题,年轻人把你当成偶像的话,他模仿你,跟着你的思维,各方面都学习你,对他们来讲跟白纸一样,所以我感觉要给他们带个好头,有时候太过无厘头也不好。<br></h3><h3><br></h3> <h3> 陈庭威在戏中经常动感情,哭戏很多,他表演的挥洒自如,他的帅气造型,他英气逼人的冷峻形象不知迷倒了多少观众。陈庭威不仅戏演得好,在戏外的口碑也非常好,他的敬业很受导演赞赏,随着亚视因亏损累累减少了剧集制作,近年陈庭威改在内地发展,很少在香港露面。</h3><h3> 陈庭威在剧中总是塑造王者的形象,其实生活中他一点也不拘禁,很随和,很健谈,根本没有那种大人物的威严和高大。加上他的普通话用词不大准确,经常让我搞不懂什么意思,他也总自嘲说错了,而哈哈大笑,感觉他比电视中更年轻一些,率真一些。 据我的了解,陈庭威一方面坚持住了自己的原则:不拍反派,不拍三级片,不拍搞笑片;一方面又不失他自己的真诚、幽默和开朗,陈庭威的口碑一直很好,演艺事业发展的也很顺利。我觉得他是香港绯闻不多的男一号之一,他的自律和成就都很令我敬佩。<br></h3><h3> 几家省级新闻单位的记者采访完陈庭威,与他合影留念,三大发现:一、其它几家都是年轻人,就我一个老人家;二、四家新闻单位追星记者竟然都是女士;三、我和陈庭威几乎一样高,其他三位才是女士标准个。哈哈,看陈庭威和我们这帮女记者合影笑得嘴都合不拢了。<br></h3><h3><br></h3> <h3> 九:温兆伦的演技与内向 听说温兆伦到哈尔滨了,我立即开始联系,可还是晚了,他已经到飞机场准备返回香港了,10点飞机起飞。9点了,就差一个小时了,我不甘心,张罗了摄影机和汽车飞快的赶往机场。一到机场,我的心都提溜起来了,因为按正常起飞时间已经过10分钟。这时我听到波音喇叭里传出了:去香港的飞机延误起飞,大约一个小时。真是老天有眼,我们没白跑。我和摄像员赶紧分头在机场寻找温兆伦的足迹,可是全机场候机室都找遍了,还不见他的身影,急死我们了,于是又一轮的搜索开始了,目标是所有没去过的死角,终于在餐厅找到温兆伦和他的经纪人,他们吃过饭听说飞机晚点,就眯在里面躲清静呢。 </h3><h3> 我和他俩说明来意,温兆伦被我的诚意和努力感动了,很配合就同意了。</h3><h3> 温兆伦以歌手身份出道,1982年加入香港电台电视部主持儿音节目“香蕉船”,进入娱乐圈。 1985年签约娱乐唱片公司,1986年,推出第一张粤语专辑《风雪前尘》,并正式签约TVB。 采访完温兆伦与他合影,他显得很拘谨,我也就躲开点距离。明星有明星的性格和架子,我也有我的自尊和品位。我联系了飞机场一间很小的办公室采访温兆伦,这里隔音效果很差,只好将就着录制。<br></h3><h3><br></h3> <h3>  我问:你是第一次来哈尔滨吗?对这里印象如何? </h3><h3> 电视片截图:《天地情缘》温兆伦的角色,</h3><h3>之后,2006年他又主演的电视剧《无国界行动》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出演美籍华人缉毒警察。2007年参演内地剧《血色蔷薇》,扮演才华横溢风流倜傥的青年律师欧阳秋。</h3><h3>  温兆伦:我第二次到哈尔滨,感觉比上次冷,一路上飘着雪花,很漂亮。上次没看到雪,这次终于看到了,我觉得它好像工艺品,哈尔滨是蛮艺术的。这边白天、晚上都是以白色为主,很美也很冷。这边的人都很强壮,穿的衣服其实也不多。对我们香港人来说,零下十几度、二十几度好像很吓人,感觉很新鲜。</h3><h3>  1986年,温兆伦与郭晋安合作演出《城市故事》,饰演“表哥”角色,故此有了“温表哥”的绰号。1989年参演《义不容情》,饰演反面角色“丁有康”而一举成名。九十年代温兆伦在大陆多个地区被选为最受欢迎男歌手奖和十大香港歌手之一。</h3><h3> 我问:可以谈谈你的演艺生涯的经历吗?</h3><h3> 温兆伦:我以前不是唱歌的,也不是演戏的,是在电台做幕后、启划、宣传类的,后来唱片公司给我一个机会,让我出唱片,接着演电视剧,都蛮偶然的。</h3><h3> 我问:你演过的电视连续剧很多,我们都很喜欢看,收视率也很高,你的感觉怎样?</h3><h3> 温兆伦:我拍电影加电视剧30多部,有的电视剧二三十集,一年只能拍一两部。有段时间,连续两年每天都在工作,拍的片子挺多有四五部,自己感到运气挺好,拍了不少好片,《我本善良》、《火凤凰》、《义不容情》、《还我本色》,现在我蛮怀念连续剧的感觉,当年也算代表作了。现在好题材的本子碰到比较难,我会很努力塑造以前那样的角色。</h3><h3> 温兆伦1988年参演第一部古装剧《吉星报喜》首次剃头演出,饰演一代才子陈梦吉。1990年,温兆伦担任男一号的电视剧《我本善良》播出,入围“全球发行最卖座电视剧”前3名,1990年纽约国际电影电视节上此片获银奖;1997年度新浪“网评最受欢迎的香港电视剧”第五位,他饰演的亦正亦邪的齐浩男则被视为港剧中的经典角色。</h3> <h3>  我问:你认为应该如何做一个好演员?<br></h3><h3> 温兆伦:一是演员道德,不要迟到,要尊重整个摄制组,也要尊重自己,不要把你看成一个个体,你是剧组的一个成员。我们在戏里不要分1、2、3号角色,而是分前辈、晚辈,不同辈分的演员组合才能演好一部戏。二是再好的演员也会有情绪的,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影响工作。不管自己事先有什么处理不好的事情,在镜头面前都不要表现出来,我听导演喊:“卡”就要说话了,哭了、笑了都要按导演的要求做各种表演。有些组不是很专业,碰到这种状况就要耐心点,一次就够了。在选组时要注意了,提醒自己,不然会给观众留下不好的印象。 1997年,温兆伦接拍中国内地电视剧《天地情缘》。温兆伦的获奖项目还有1991年获历年最佳反派演员奖,1997年获十大偶像第九名。<br></h3><h3><br></h3> <h3>我问:你的反派角色演得栩栩如生、入木三分、有血有肉、不脸谱化,不做作,如此高超的演技,你怎么评价自己呢?</h3><h3> 温兆伦:许多人喜欢我演反派角色,后来演的角色多了,演技也提高了,我觉得不应该分这个人是好的,那个是坏的,应该综合一些,好的人也有缺点,坏的也有优点,。我希望再演一个综合角色,他身上有优点也有缺点。</h3><h3> 我问:你怎么看天分?</h3><h3> 温兆伦:天分很重要,有的人天生就是做演员的,有的就是好导演,好导演不一定会演戏。演员的天赋加自己后天的努力合起来可以向自己和观众有一个合格的交代。</h3><h3> 我问:你对喜剧怎么看?</h3><h3> 温兆伦:首先是角色定位,他是夸张的个性,还是不爱说话的内向的人,先找准定位,然后最好面对一个镜子,看看自己的各种表情,哪种令人讨厌、哪种有喜剧效果,归纳好再融到角色中,这样表演可以有分寸,自己也好把握。</h3><h3> 温兆伦 1996至1998年主力向中国台湾发展,1998至2000年赴中国内地拍剧。2001年他重返香港发展。2003年又回到中国内地发展</h3><h3> 我问:你最想演的是什么角色?</h3><h3> 温兆伦:我希望演一个靠肢体语言表现的角色,哑巴或聋子,因为在对白上,自己已经没问题了,但是如果我不用说,靠肢体语言表现,难度会是比较大的。</h3><h3> 我问:你今后的工作打算?</h3><h3> 温兆伦:最近,我跑录音室比较多,希望能做一张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唱片,还有今年还要在香港拍一部电视剧。</h3><h3> 网上资料,温兆伦:生日:1964年11月18日,</h3><h3> 血型:O型,星座:天蝎座,籍贯:广东中山,生肖:龙,身高:1.75米,体重:141斤,作品:《义不容情》、《我本善良》、《今生无悔》、《火玫瑰》《第三类法庭》、《天降情缘》、《还我本色》、《鹿鼎记》</h3><h3> 温兆伦青春朝气的形象曾吸引了很多少男女的目光和粉丝少,但是采访温兆伦,让你感到他的不温不火,不急不慢,非常平和稳重,没有了戏里的刁钻、聪慧,也没有明星的霸气和傲气,这一点让我感到很舒服,我喜欢他塑造的角色,也喜欢他的人和他的性格,飞机晚点的巧合,让我有机会有缘份采访到他,这也让我难忘。</h3> <h3>  温兆伦不仅是香港著名影视歌三栖明星,还经常参加社会爱心和慈善活动,2011年3月出席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公益颁奖大典”活动,获“2010最佳公益慈善明星人物”公益大奖<br></h3><h3> 但是温兆伦属于那种不大善谈的人,你不给他话题,他绝不主动谈什么,你给他话题,他也是简明扼要的说几句,这样的采访对象有点累人,可能我们是个地方台,或者他不大喜欢和陌生记者沟通的原因吧,总之对于这点我很理解明星们的态度。 采访温兆伦是我拍照和签名最全的一位演员,开始追星有点新鲜感,另外可能有我对港台明星的距离感和喜爱吧,有机会就会抓紧时间做这些小女生追星的事。后来见多识广了,也就减少这些欲望和程序了,后面介绍的国内明星很多没有签名和拍照的了。<br></h3><h3><br></h3> <h3>  十一:惠英红的武戏与斯文 惠英红也是到哈尔滨参加综艺类节目的,这种送上门的明星采访是最省时、最省力的,相对也比较好联系。1999年以前都没听说过港台明星来哈尔滨。2000年以后开放多了,港台明星愿意来哈尔滨观光、赏雪、看冬景,同时有人管吃管住,还可以赚钱,何乐不为呢,所以双方各取所需,各得利益,我们也借了不少光,不出家门就可以采访到大腕级明星,坐享其成,我真是偷着乐呀。 我问:可以介绍一下你自己最喜欢的角色么? 惠英红:我拍电影100多部,拍电视剧20多部,说实在的,我是在挑剧本、看角色、看自己的档期,不是每个剧本都接的。每一个电视剧我都用心去演,每一个角色我都喜欢,最喜欢《欢乐英雄》中的人物,那个角色比较难演,下个礼拜就在哈尔滨放映了,希望大家能喜欢看。她从一个小女孩成了大明星,你要揣摩她的每个阶段的性格变化。这是一个喜剧,喜剧最难演,不是让你逗大家笑,那会失败的,而我掌握得比较好。 </h3><h3> 采访结束后,我和惠英红合影,武打出身的她,生活中却很妩媚。一直专注演艺事业的惠英红至今未婚,但却有着一段偶遇的爱,真不知是不是漂亮的、有追求的一些女人注定要远离婚姻生活?</h3><h3><br></h3> <h3>  《苗翠花》我饰演邦德的第三位太太,剧本把这个人物写得比较平,我就和编剧、导演聊,最后出来人物还是很丰满很有戏,只要我出来就很抢戏,一共五集,我最喜欢第一集,一般第一集都是精华。<br></h3><h3> 惠英红12岁去一家夜总会跳舞,希望让星探发掘自己。别人学跳舞要一年,她9个月就学会,一路跳到领舞。14岁那年,她被发掘成为邵氏演员。惠英红1982年就成为第一届金像奖影后、邵氏动作女星、一系列刘家良功夫片的女主角… 我问:你曾主演《霸王花》系列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舞蹈出身的你一招一式都是真功夫,那么拍戏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呢? 惠英红:受伤比较多,比如破皮和身体许多部位都有伤。好的方面,就是你做的动作到现在都没人能做,你就非常有成就感。我记得从16楼往下跳,底下没有任何保护,只有身上吊一根很细的钢丝,至今没人敢做,大家经常提到,我感到很荣幸。 我立马说:能做两个造型吗? 惠英红:不行,虽然我是动作演员,但是上节目搞采访,我从来不做。因为我总演,有些厌烦,另外平时也喜欢斯文一些,在角色中必须要做,没有办法那是工作,平时我就很少做了。 演打戏令我很骄傲:我本身是搞舞蹈的,基本功比较好,没有这点很难拍动作片,以前拍必须有真功夫很辛苦;现在可以作特技,用镜头帮忙,所以是演员就能拍,容易一点了。 我问:你认为舞蹈与影视艺术的特点与区别在哪? 惠英红:舞台和影视都是表演艺术,舞台当时就能看到效果,电影是你很努力的去拍,可能要好几个月后才能看到效果。要看你自己喜欢哪种方式了,我比较喜欢电影,因为它可以保存下来;舞台感受完之后,就没有永久保留的东西了,比较遗憾。 电视片中的介绍:惠英红:年龄:34,香港人,经历:17岁加入邵氏兄弟影业,至今做演员。代表作品:《欢乐英雄》《苗翠花》《国父孙中山与开国英雄》 《开创世纪》《龙在少年》《太极宗师》《醉鬼张三》 2012年至2015年,惠英红又三度提名金像奖最佳女配角。曾经不愿意演的女配角,她现在都演绎成了最佳。曾有媒体采访她关于事业的选择,惠英红流着泪说她从不后悔。 惠英红影视成就还有:第10届长春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第4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女配角奖、第2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10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女主角、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奖最佳女演员。</h3><h3> 我问:你无论是排戏还是表演都非常认真,是不是拍戏占用你太多时间,至今听说你仍然是一个人,能不能谈谈你对感情世界的想法? 惠英红:我一直跑来跑去的,感情仍然是空白,我比较相信缘分,该来的就来了,不要强求,我也没有特别去找,说不定我在街上走走,未来的老公就来了,这事情没办法强求,随缘吧。我喜欢斯文的、有内涵的、有学问的、思想要丰富的,不一定要强壮的、漂亮的,我不要求外形,它不会长久。</h3><h3> 电视片截图:1986年,邵氏电影事业停产,惠英红转拍摄电视剧,也从邵氏进入嘉禾,延续“打女”形象。惠英红无论是演古装戏还是现代戏处处都隐藏着欲说还休的风韵与高傲。这是她在影视剧中的角色。</h3><h3><br></h3> <h3>  家人理解吗? 我家人不干预我的事,我去哪家人都不知道,我从来不把工作带回家,从小我就很自立。像来哈尔滨我都没告诉家人。他们都没到现场看我拍戏,一次弟弟来过,我就断了脚,以后他们再也不来了。因为有家人在,我会有压力,会紧张,分散精力。<br></h3><h3> 我问: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惠英红:以前我一定要把事情做得最好,赚最多的钱。现在我觉得人生快乐最重要,这两个字写很容易,做起来很难。我以后的人生希望快乐的度过,这是最美满的了。我现在做事情都不紧张,该做的事情尽量做好,应该享受快乐人生了。 我问:你对今后打算是什么? 惠英红:我喜欢工作,没有工作我会失眠。没戏拍的时候,我会去做义工或接受访问,不做事情就要后退,眼界也会变小。 拍武戏出身的惠英红在接受我采访时说话很腼腆,完全没有了戏中的威严和豪爽,普通话说得也不是很好,不过她的人生感悟还是蛮深刻的。</h3><h3><br></h3> <h3>  生活中的惠英红不大起眼,个子不高,也没觉得很漂亮,可是我在编辑她的专辑时搜集了许多她演过的电影、电视剧,其中她饰演的人物不是妩媚、非常亮丽,就是武功特棒,身手不凡,武打戏绝对出彩,让你看得眼花缭乱,女侠的风采展示得淋漓尽致。我没想到舞台上的光彩夺目与舞台下的斯文腼腆,竟然在惠英红身上反差这么大,这大概就是一个好演员的内功和水平吧。</h3><h3> 香港影圈里,有真武功的男星不少,真武功女星却很少,惠英红靠着聪颖好学能吃苦,凭矫健身手演出一系列动作片被大家所喜爱。她演起戏来,除了飒爽英姿之外,总是有些沧桑落寞的意味</h3><h3>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她正当走红,主演了一系列功夫电影,给观众留下了英气逼人、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然而随着电影时代的改变,打女形象已经不再吃香,她绝对女主的地位受到威胁,开始退居女三、女四,她接受不了这个落差也就逐渐没戏可拍。事业的起伏使她患上了抑郁症,甚至一度喝药自杀,此后,她在荧幕前沉寂了五年。 惠英红曾经伴随着时代的辉煌崛起,又伴随着时代的更迭而没落,唯一没等到那个能陪伴她一生的人。起起落落,沉浮看尽,最终惠英红勇敢地走过来了。</h3><h3> 惠英红不仅在事业上大起大落,从小还和妈妈乞讨过,而且一直未婚,真是个奇女子。我对她的感情很好奇,在网上查了一下:她回忆在少女时有一段美好的初恋:“12岁时我在码头卖口香糖,有个混血水兵漂亮极了,十八九岁的样子,天天来买我的口香糖。后来他去越南打仗的前一晚问我:‘I love you’中文怎么说?我告诉他:‘我—爱—你。’他就爱恋地摸了摸她我的头说:‘我爱你,too’。”那个混血水兵是支撑她直到40岁时,依然对爱情保持如此强烈信心的最重要原因。惠英红说:“我在40岁时还在想,如果那个水兵回来找我,我一定会哭着吻他并跟他再说一次‘我爱你。如果他求婚,我也会毫不犹豫地嫁给他。”可是她现在50多岁了,仍然在等那个水兵,等待爱情。我觉得这是一段好浪漫凄美的情感呀,祝愿惠英红最终能找到自己心目中的白马王子。</h3><h3> 与港台明星说“拜拜” 我仅仅做了两年的追星记者,也接触了两年的港台明星,当初我一直在抱怨追星是年轻人的事,我这个老人家高级记者应该去搞纪录片,而且最后也是主动要求离开这个组的。追星结束后,回顾起这一阶段的经历,我还是觉得收获多于困惑,开心多于烦恼,特别是对港台明星的喜爱绝对是发自内心的,也许是距离产生美,过去很少接触他们;也许是社会形态的不同,它们造星的经验更丰富、更成熟,所以媒体对他们的宣传力度更大,人们可以全方位的了解他们的原因吧,总之采访他们,接触他们之后,我对他们的了解和喜爱有增无减,我对这段人生经历开始珍惜,并且感到难忘。</h3><h3> 采访港台明星和我以往报道最大的区别是,所有的访问都是在抢时间,快节奏的状态下进行的,明星们的时间宝贵,他们业余时间的主要任务是作代言和参加综艺类节目,只是抽空应酬一下记者,所以每次都让我感觉还有好多话题没有问就匆匆结束了,留下了许多遗憾。</h3><h3> 由于这些明星们经常出现在电影、电视剧和各类综艺节目中,而受到社会、观众和舆论的关注。</h3><h3> 我原以为港台明星离我们那么遥远,那么可望不可及的人物,没想到工作关系让我接触了他们,了解了他们,让我有机会走近他们,感受到他们的魅力和光彩,对他们进行采访和他们面对面的交流,让我看到他们星光背后的人生感悟,性格秉性,谈吐与气质,生活中的凡人一面,接人待物中的修养层次等等,我觉得很有意思,是我记者生涯中很值得留恋的一段经历。</h3><h3> 电视片截图:惠英红普通话也不是很好,但是不影响沟通</h3><h3><br></h3> <h3>  两年的采访港台明星的生涯早已画上了句号,港台明星的经历,给我更多的启发和反思是:人是需要勤奋、刻苦、努力、追求以及机遇、客观条件和客观环境的众多因素,才能成功,才能成名,没有哪一个人随随便便就能成为明星的,光环背后的辛酸和付出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得到和付出永远成正比,所以任何人都不要抱怨命运,不要嫉妒羡慕别人的成功,踏踏实实地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最重要。 如今,我仍然喜欢看港台电视剧,仍然喜欢那些有个性、有演技、有德行、有品位的港台明星们,关注他们塑造的角色,关注他们的社会活动,关注他们的访谈节目,关注他们的公益奉献,特别是看到我曾经采访过的港台明星们出演的电影、电视剧更是感到亲切和熟悉,我真心的祝福他们身心健康,永远快乐,艺术生命常青!<br></h3><h3> 我和香港明星李若彤合影,她因在《神雕侠侣》电视剧中饰演小龙女而出名。</h3><h3><br></h3> <h3> 十二:张国立的全才与深刻 首届金鹰节2000年10月在湖南长沙举办,我们《明星告诉你》栏目刚刚成立就派出了两个摄制组前往,可见台里的重视程度。但是一到驻地我们都傻眼了,主办单位通知:所有信息都无可奉告,和我以往的新闻采访完全不同。听说一共去了几十位明星,我们却到处碰壁,最终只采访到两个人,好悲哀呀。 在金鹰节的明星驻地,我们挨屋敲门联系,一直都在碰壁,好凄凉呀。最后终于有了结果,张国立答应了我们的要求,可算有收获了。来到张国立的房间,发现还有一家电视台的两位记者,看来我们要同时进行采访了。 采访张国立是我到《明星告诉你》节目组正式面对面采访的第一人,其实之前虽然做足了准备工作,还是心里不太有底,必定节目还没定位,必定我从来没搞过明星的人物专访。 采访结束后与张国立合影,整个采访他都在滔滔不绝的讲,虽然身体不适,但是一直没影响情绪。最后张国立还赞扬我:采访有深度有水平。</h3><h3> </h3> <h3>  张国立非常谦和,面对镜头一点也不拘谨,侃侃而谈,由我开始提问,他很认真,很真诚地回答每一个问题,让我放松了情绪,回到了以往的自信感觉,采访很顺利地进行着。另一位不知哪的记者时常插进来提个问题,总爱问些八挂类的话题,令张国立很头痛,一再拒绝回答,而对我的问题他非常感兴趣,总是有问必答,且发挥很多,展开叙述,令我非常得意和有成就感,自然采访的气氛相当好,张国立当天大部分时间都在接受我的访问。 我问:这几年观众对皇帝戏都不陌生了,而其中演的最火的还属你了,从《宰相刘罗锅》到《康熙微服私访》,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这个皇帝都让你演的栩栩如生,可以谈谈第一次演皇帝什么感觉? 张国立:第一次演皇帝,我就觉得穿上龙袍坐在龙椅上,浑身鸡皮疙瘩都在起着,那种过电的感觉,不敢说每一个角色都栩栩如生。 我问:喜欢哪个角色? 张国立:演员可能这辈子演了很多的戏,但精采的并不多,也可能演的都很精采,但你说不出来哪个更精采,我自己还是喜欢康熙,因为康熙这个戏从运作到演,我都一直自己在做。 我问:能谈谈做演员的感受吗? 张国立:做演员其实很平凡,不过这次到美国去,所有的华人都认识我,这个东西带给你是大华人的圈子,我觉得非常好。因为第一,台湾的文化网站在评选中国第一皇帝小生的时候,就是我演的这个片子;第二,不管怎么说杂志评“十大风云人物”的时候,也是评我为中国第一,演皇帝带给我的那种感觉是不一样的。 张国立:我第一次演劫匪的时候,突然拿着枪往上冲的时候,那感觉很刺激,所以作为创作型演员来讲,每一个角色感觉都是新鲜的。演员必须保持新鲜的感觉和创作欲望的冲动,这是最重要的。 我问:平凡的人也难演吗? 张国立:现代戏比如说《一生叹息》演的也很过瘾,不能丝毫放松的去演,你要演真实的那种生活,因为每一个观众都可以作为一个检验人,所以这两个感觉是同样的刺激。 我问:你夫人对《一生叹息》怎么评价? 张国立:我夫人邓婕觉得四个演员分寸把握的都非常好。 2000年底,在开罗电影艺术节上,又传来喜讯,张国立由于在《一生叹息》中出色的表演,被评为最佳男演员奖。 专题片中网络资料: 张国立:1955年1月17日出生于天津市 身高:1.78m 血型:o型 星座:魔羯座 经历:在陕西长大,16岁去修铁路,后被招为文工团演员进入演艺界 代表作:《康熙微服私访》《一生叹息》《混在北京》</h3><h3> 我问:你现在多重身份,更喜欢哪一个? 张国立:现在我是铁路文工团的一级演员,自己做导演,也做制片人,我也是教育部批准的重庆大学美术电影学院的院长。 说实话我还是喜欢演员,因为每一个演员都有这样的过程,演着演着就想干导演,我也走过这个过程,又要导又要演,实在是太累了。</h3><h3> 张国立给我签名时,我给拍照。他曾因在话剧《朱丽小姐》中的出色表演,获得过第四届中国戏曲梅花奖最佳男演员奖; 1996年又因为主演《混在北京》获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h3><h3><br></h3> <h3>  每一次工作都是有一个专门的替身,我先把线路告诉他们,替身再走合和其他演员搭戏,然后我再看,看完我再来演,演完之后我再看回放,所以每一次的工作量实在是太大。我觉得要干导演,最好就把演戏这个身份掐死。可是现在市场的古装戏尤其海外市场还是很成功,没有你可能就卖不出去,就是这样的一个状态。 我问:你是四十岁才大红,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张国立:其实在我身边的人,大概进团四、五年的时候都很红了,就我一个人一点影响都没有,慢慢做一直熬到他们红下去,我红起来了。 所以说特别逗,导演说我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40多岁走红太奇怪了,总体说来也没有什么奇怪的,你就得踏踏实实的去做,真正的有这个基础和积累就好了。 我问:这么多身份,你是怎么适应的? 张国立:我觉得它对我有一种吸引力,在面对新的工作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有很多的不足,比如说这段时间从我接了电影学院以后,首先国家教育政策,高考的所有制度要知道。这不是说你孩子到我这上学,行,来吧。国家有国家的制度,你要怎么解释教学大纲的审定,包括这些学校老师教的备课的进程,他们要研究,而我原来又不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我要找很多的有经验的教授、老师、院长跟他们聊,我觉得这些方面,北京电影学院的一些教授齐士龙、张汇军,包括院长王福生对我都有很多的帮助。他们来和你谈,知道你的各种需求,告诉你应该怎么做,所有这些过程都是你要把握的东西,这就是我要学习和面对的。 我问:听说你还指导MTV《霸王别姬》了? 张国立:这个东西永远对我有吸引力,永远给你一个新的空间,这个空间一看是陌生的,你就想了解它、熟悉它、学习它,把握这种转换非常有利,非常好,而且我现在做导演并不影响演戏,觉得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演戏的时间越多,有时候只是一个状态进步的问题,对一个职业演员来讲,这个角色我只是想好了,就是如何运用进入的问题了。</h3><h3> 我问:你在今年长沙金鹰节上做颁奖嘉宾,而且被评为观众最喜爱的艺人奖,你怎么看这个奖? 张国立:这个奖在我印象中以前没有过,我也第一次得这个奖,产生的办法是从这几年评上300个百家电视工作者选出60名侯选人,在报纸和杂志上公布,由观众投票选举这10个,这个奖很重。</h3><h3> 我问:能谈谈你对演艺人生的感悟吗? 张国立:人就是这样,对你永远想做的事情抱着一种执着的追求心态,而这个过程中,有的时候你会受很多的打击。因为演员这个行当,你觉得你特别的努力了,认真的读书,认真的做事,所有的事情都是和别人一样,但是突然一夜之间,就冒出了一个人,把你那种感觉打的稀里哗啦。你觉得这个行当可能是撞大运的,谁撞上了就火了,谁撞不上就不火,但是千万不要这么去想,你要坚持守住自己的信念,坚定不移的往前走。 正是因为守住信念,坚定不移的向前走,使张国立从一个普普通通的修路工人,最终成为当红的影视明星。 张国立因为演皇帝而大红大紫,但是他面对我和我们的摄像机镜头的时候,依然是十分的谦虚平和,采访的当天正赶上他身体不适,患上了重感冒,但他还是手捂着头认真仔细的回答了我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令我很感动。</h3><h3> 张国立的影视角色,他由当年那个修铁路的少年,终于蜕变成了一位著名表演艺术家。</h3><h3><br></h3> <h3>  整个采访张国立都在滔滔不绝的讲,最后他对我说,你的问题提得很好,都是我喜欢回答,想向观众说的话题,问得很有水平,比较深刻,带有思想性,启发性,这样的记者受欢迎。张国立的赞扬,让我感到我20多年的新闻记者没白做,采访角度的把握,采访话题的深入,使被采访者可以有感而发,使他们渐入佳境,很好地完成报道任务,挖掘出他们背后的故事以及他们思想的精华,让他们对你没有戒备,没有反感,愿意和你交流,这就是记者的能耐和才华。张国立对我的赞扬,还让我从踏入明星采访的初始,就树立了信心和勇气,让我看到了光明和前途,一个大牌明星的这种赞扬和肯定,对我这个刚刚步入娱乐界采访的记者来说很重要。</h3><h3> 电视片截图:张国立在首届金鹰节上作为颁奖嘉宾话说的很幽默、很具张力,他是我进入明星访谈栏目采访的第一位嘉宾,当时他的名气已经很大了,但他是大器晚成型,听了他的故事,我觉得他的坚守和勤奋是成功的秘诀。</h3><h3><br></h3> <h3> 十三: 张惠中的新剧与无名 采访张惠中是在长沙话剧院《一笑治百病》电视剧拍摄现场,来到这里我们了解到这是去年由中央电视台投资拍摄的我国首部30集大型室内相声方言系列剧,担任这部片子主角的是我国南方相声界的代表人物奇志和大兵,而指导这部剧的却是北方喜剧导演张惠中。他虽然在全国没有很大的知名度,但是毕竟是我们东北的家乡导演被中央台点将来到这里。 我问:请您介绍一下《一笑治百病》的主要故事梗概? 张惠中:这是一个由中央电视台和长沙电视台联合摄制的一部三十集的中国目前第一部室内相声电视剧,通过一个诊所五个医生演绎的故事,这个诊所连着我们生活的百态,连着我们的社会,连着所有人的喜怒哀乐,到这里来的基本没有什么求医问药的常见病,都是一些我们所说的社会通病和一种心理缺陷或者是在金钱面前,或者是在人际关系当中,或者是人与环境的一些矛盾,都是通过喜剧的方式来处理的。 </h3><h3> 电视片截图:张惠中导演在剧组拍摄现场接受我的采访。我比较喜欢采访导演,他们都很有思想,很善谈,是相当好的被采访对象。看他这大胡子造型,感觉很有导演范。</h3><h3><br></h3> <h3>  我问:这个新剧的特色是什么?</h3><span style="font-size: 17px;"> 张惠中:这部戏有一个特点,完全用一种北方能听懂的方言,湖南普通话,语调上也并不陌生,都是大家能接受的,因为我们常看一些影视作品,一些领袖人物的配音基本上是这种很浓重的湘味,有地方特色。这是很搞笑的一部戏,演员阵容除了大家比较熟悉和非常喜爱的湖南两个演员奇志、大兵,他们在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和《综艺大观》节目中经常出现,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他们的相声大家也非常喜欢。其他的演员都是湖南长沙湘剧院、花鼓剧院、话剧院、京剧院还有一些近年来在长沙当地都非常有名的戏剧演员,一些戏剧笑星。这部戏每集一个独立的故事,时间也不长,大概半个小时就完事了,观众看起来也不会很累,但笑的一定会很开心。   我问:这个剧应该是南北合作的了? 张惠中:我作为一个北方的导演,这么多年一直在搞喜剧小品,电视剧电影也是搞喜剧创作比较多,所以这次让我来做这部戏的导演,也是一个相互切磋学习的过程。因为我毕竟来自于北方,到这以后,我们要拍的剧都是湖南风格和特色,其实我最希望的还是回到东北去拍戏,黑龙江也好,辽宁也好,当冬天到来的时候,我特别愿意到大雪地上去拍一拍我们东北特色的场景。像这样有地域特色的喜剧,我希望东北也会搞起来,毕竟我们喜剧的基础很不错。这部戏的编剧就是哈尔滨的,在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写了许多不错的相声作品,这部戏就把他请过来了,还有几位一起合作,希望把东北和南方的特色都融合进去。 我问:这部剧是不是可以说是相声与电视剧的结合? 张惠中:这是一个新课题,大部分都没有拍过这样的戏,因为这些演员都是在舞台上、晚会和观众交流比较多,而搞影视经验不足。我觉得相声在确定了一种风格以后,我会让演员更接近镜头,我也通过镜头语言揭示相声的一些我们认为的气口,语言的节奏,镜头的节奏等等。有的时候相声跳的太碎了也不好,但如果用剧来看,没有那么多镜头的组接也不好,这些都是相互的,你去接近他,他来接近你,我们就这样找到一个切合点。 电视片中的介绍:张惠中 出生日:1949年7月20日 出生地:辽宁法库县 身高:176公分 体重:145斤 经历:下过乡 当过知青,后进铁岭话剧团 1981年中戏导演系学习 1983年铁岭民间艺术团导演 1984年辽宁电视台电视剧中心导演 代表作品:《男妇女主任》《一乡之长》《而立之年》《老道口》《情归龙年》《夜深人不静》 </span><h3> 说到张惠中导演,人们可能不太熟悉,但提起他拍过了《一乡之长》《男妇女主任》我相信你就一定不会觉得陌生了,张导多次与著名笑星赵本山合作,那么他眼中的赵本山是什么样子呢? 张惠中:我们在一起合作时间比较长有十几年了,本山是当今国内我最喜欢的演员了,他能紧紧地把握住黑土文化所给予的营养,那种乡土民情的东西,东北人的质朴和直率,东北人的语言和幽默。我们东北的这种笑是黑土地上长出来的,他对人物的把握特别是对东北农民朴实东西的把握都非常的到位。我们每年在春节晚会上合作的小品,始终没有丢掉风格问题,大家也会看到。他尽管是名气越来越大,反而对家乡的情谊,对黑土文化的尊重越来越强烈,他觉得那是自己的一个根,我们的创作完全是站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h3><h3> 电视片截图:张惠中导演在《一笑治百病》剧组导戏,他一贯是“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为此让人敬佩。</h3><h3><br></h3> <h3>  我问:可以谈谈你与赵本山的合作的感受吗? 张惠中:跟他在一起天天都很开心,很难说哪一件具体事,因为我觉得时时刻刻都是开心的,他会给现场、会给创作带来很多轻松的气氛,他生活当中也很幽默,所有陌生的人一见到他就会乐,气氛立刻就会改变,这也是他的天性,别人也做不到。 我问:那么你的导演风格是怎么样的? 张惠中:我一直坚信我们东北的东西,地域特色我始终没有离开,做喜剧也好,其他一些大部头的电视剧也好。我这是第一次来南方拍戏,以前的短剧、长剧和小品基本上都以咱们东北的文化作为一种底蕴。 我问:做导演有许多酸甜苦辣吧? 张惠中:做导演这是一件太辛苦的事,拍一部戏总是觉得下次算了不拍了,但是因为对艺术的追求,驱使你完成这部,还要去接下一个。</h3><h3><br></h3> <h3>  让自己难忘的就是这种风风雨雨、东奔西跑、有家难回,所有的节假日都没有的日子。我今年的八月十五就是在这里过的,在我们这一行中,像这样的情况很多,只能是春节回家呆几天。</h3><h3>  近年来由于参加中央台的春节晚会,几乎三十的晚上都是在现场渡过。当街上、飞机上、火车上、都没有几个人了,我们才往家奔,这些东西还不算是辛苦,只有无奈,因为你选择了这个职业,你就要去适应去接受。</h3><span style="font-size: 17px;"> 我想谈到做导演的酸甜苦辣,相信每一位导演都能说上两天两夜,可以说到现在为止,张惠中对于导演的热爱付出和成果,已经得到了广大观众和社会的认可,我很期待着《一笑治百病》能给广大观众带去更多的欢声和笑语。 东三省之间电视台的合作比较多,无论是新闻类节目还是文艺类,所以大家都有一个默契。张导听说我们是黑龙江电视台的,相当客气和配合,再加上我朋友淑萍的介绍,到剧组后一路绿灯,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方便条件,甚至那天为了配合我们的采访,他们的戏都多休息了两次,让演员接受我们的访问。张导虽然不是什么知名的大导演、名导演,但是他的热情和细心,让我对他产生了不少好感。 张惠中导演和赵本山在刘老根大舞台前交流。</span> <h3> 十四:奇志的内练与幽默 奇志和大兵的相声我非常喜欢听,和北方的相声不大一样,有一种细腻的幽默,南方人丰富的想象力和调侃特色,有点百听不厌的感觉,而且他们的段子大部分是奇志创作的,所以我对奇志也就有一种特别的欣赏,能面对面的采访他自然有一种亲切感。 我问:中国第一部室内电视相声剧在长沙开拍了,这是一部专门为知名相声演员你和大兵量身制作的,你可以谈谈对相声剧怎样把握的吗? 奇志:过去因为电视时间的限制,把相声缩短成8分钟、5分钟,结果又都说没有铺垫,反而说成相声不好,让大家可笑而不可乐。现在放开量了,给你时间让你来充分展示,看看你相声的能量到底是多大,变成了一个剧的形式。这种剧的形式在电视相声来讲是全国首次,到底怎样来把握细节上特殊的规律,这一点就很沾导演的光,他在跟我们一起商量的时候,恰恰抓住的这个剧是相声剧,而不是相声,剧应该有剧情、有人物、人物性格,让人物去演相声剧,而不是去说相声。表现这样人物,就要防止不要变成一种瓶颈。 电视片截图:我和奇志大兵合影。奇志(左)原名杨其峙,1953年4月生,太原籍著名相声演员,国家一级演员,湖南省曲协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h3> <h3>  我问:在剧中怎样把握对语言的运用呢?</h3><h3> 奇志:在语言的运用上我们把握到底是用湖南话还是用普通话,普通话就失去了我们湖南的一种特色,一种山水的独特的幽默和调侃;用方言,全国又听不懂,怎么把这两个有机结合起来,我们就选择一种能让全国人民听得懂、同时又能够表现出我们湖南的独特风格,比如四川的傻二黑、傻子司令毕竟北方语气,全国都能接受,但是湖南话就很难能听得懂,所以我们最后定为湖南的普通话。通常我们讲塑料不是真花是塑料花,既让全国能听得懂,又让大家基本上能够掌握住湖南的一些语言特征。 我问:你感觉在剧中表演到位吗? 奇志:表演不到位、感觉也不到位,不习惯,过去我们总觉得底下有观众,总是面朝底,但是现在不一样,不允许你和底下的观众去交流,我们说相声是什么事总是用眼去找观众,时刻用自己的眼神去抓观众,收拢观众,使观众注意力都在我身上,然后用语言来打动他们。但是现在没有任何观众,自己没有任何感觉了,没有反映这句话保险不保险,你会笑不笑,没有底。过去我们讲观众的反刺激没有了,全凭自己的感觉,再重新面对镜头,这对我们来说是比较难的地方。 我问:你到现在找到感觉了吗? 奇志:刚刚入戏,前面十几集中我觉得状况都不是很好,从十五集以后,自己刚刚觉得有那种味道了,现在越来越有那个劲了,那种反弹像拉的皮筋,找到了感觉。 当我好奇的问到奇志是你的笔名吗?他告诉我们说这是他名字的谐音也算是艺名吧,不知道第一次做电视剧演员的奇志是否想尝试别的角色呢?   奇志:如果需要我想应该愿意,因为作为演员都要有各种尝试,比如说冯巩、牛群还有很多的影视演员包括郭冬临、巩汉林、潘长江大家都知道很熟悉,在过去演技上都不是很成熟,但是通过这么多艺术门类的活动和这么多艺术门类的实践之后,反过来再搞相声,往往会产生很大的飞跃。我觉得艺术和实践是相通的,比如说,我们在这参加了这个相声剧《一笑治百病》表演之后,我和大兵反过来再去说相声,往往这段子说的比我们以前要提高到扬扬得意的地步,这次怎么演的这么好?一想原来有我们拍的《一笑治百病》当中对人物的把握,心理的细腻以及双方关系上的反应。 </h3><h3> 电视片中的介绍:奇志:14岁考入北京军委工程兵文工团学舞蹈,后改学相声,结婚后随夫人到湖南,现任湖南曲艺团相声演员,1998年获中国曲艺牡丹奖、首届相声大赛表演一等奖,代表作:相声《白吃》《我是110》,1999年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的精彩表演一炮打响迅速走红。 作为地方相声小品演员出身的奇志能够在全国火起来的确很不容易,而这其中的酸甜苦辣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 奇志:其实演员也有很多的苦衷,比如说我在部队学了一个快板,部队的条件不是很好,夏天的蚊子很多,怕蚊子咬,坐在河边,上面穿着军装,这样蚊子既不能叮身上,又凉快。那时候的条件也不像现在这么好,很苦,早上起来练功,我们什么都做过,在水面上练快板,弄的现在腿关节都在痛。 </h3><h3> 奇志在的《一笑治百病》剧中的角色。</h3> <h3>  我问:你是朝着做学者型演员的方向发展吧?</h3><h3> 奇志:当一个创作演员、学者型的演员,必须自己去创造,特别是相声演员,别人给你写的觉得没有味道,总不如自己写的能感动自己,只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观众。我记得最早的时候自己文化并不高,因为我从小就到部队,那时候就为了得到一本唐诗三百首,曾经给我的战友跪下了跟他说:你如果把这本书送给我,就给你磕一个头。他也开玩笑:你能给我磕头就真送你。我刚趴地上磕了一个,他说行了给你吧。现在依然能保持那个劲头,我相信我可能还会有出息。</h3><h3> 我问:你是什么样的性格?</h3><h3> 奇志:我的性格爱好可能都跟搞文艺的人差不多,有的时候非常孤独、有的时候非常热闹;有的时候到了情景交融的时候,自己可以尽情的挥发;而有一些困难和遭遇坎坷的时候,我就容易低沉,小“资”味比较浓。原来也曾经写过诗,这个剧本《一笑治百病》我和大兵一起写过21集,但这次只用了我们7集,最早创意的是我们,谦虚也是一种美德;有的时候不太谦虚,有点看不起那些把相声给糟蹋的一塌糊涂的演员。</h3><h3> 我问:你的个人爱好是什么?</h3><h3> 奇志:我的爱好,很多运动都喜欢,觉得好多事情我都该管、好多人我都想骂,有的时候走在街上,觉得这么多人都找揍,其实最找揍的就是我自己,总是看不惯,这样我觉得才能有激情,再去写东西,才能把我看不惯的都写进去。</h3><h3> 我问:你和女儿的关系如何?</h3><h3> 奇志:昨天晚上也是打电话,我说金鹰节了,全国各地的明星都来了,她的同学、老师跟她说,你爸爸好像是有点名气了,你应该弄两张票吧?就没见过你去参加明星演唱会、巨星演唱会,她就跟我嘀咕,最后我就想办法给她弄了一张票,她说:爸爸我爱你,在电话里就一顿喊。</h3> <h3>  作为三十集电视室内相声系列剧《一笑治百病》的男主角之一,奇志对他自己和这部戏都充满信心,他希望能通过自己出色的表演,为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带去欢乐和笑声。奇志给我的印象,搞笑中透着内秀,幽默中带着成熟与稳重,平凡中不乏执著与勤奋,成功后仍然有新的追求和目标。<br></h3><h3> 电视片截图:1996年一直到1999年,奇志和大兵的事业步入高峰,应邀出演了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从2007年至今,在央视连续播出个人创作表演的相声小品专辑。《我是110》等三十多个作品,成为中央电视台反复播放的精品!1998年与大兵创作并演出相声《喜丧》获中国首届相声“牡丹奖”大赛一等奖,创作表演的相声《白吃》荣获99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二等奖。2001年荣获中国文联首届中国曲艺“牡丹奖”,2002年元月创作表演的相声《治感冒》荣获CCTV首届相声大赛二等奖。</h3><h3><br></h3> <h3> 十五:大兵的搞笑与勤奋 采访说相声出身的喜剧演员大兵,让你感到轻松活跃,不用费劲,他的话很多,思路也很开阔,就像说相声一样能给你带去欢笑。 问:你对第一部室内相声剧的理解: 大兵:现在我们这个电视剧其实是一种探索性的东西,它不同以往大家见到的喜剧,它是一个相声剧,区别在于是以相声的创作手法做的基础,又包含了戏剧的方式,同时它又完完全全的是一个电视产品,所以在这里面相声起的是决定性的作用。 问:这个诊所是如何治心理疾病的? 大兵:我们所谓的《一笑治百病》它说的是一个诊所,其实是一个子虚乌有的诊所,它不治头疼脑热,医院的病都不治,它治的是社会病、心理病,我们这里面有红眼病、官迷、财迷等等各种各样的病。在我们这不是说把这个病治好,而是把病源、病根和病的表现方式做一个展示,就等于把人生中的弱点当着所有的观众把它剖析开,让大家看到这种弱点的表现,喜剧的目的无非是在笑声中与自己的过去告别,我们也是本着这样的一个宗旨来创作这部戏的。</h3><h3> 大兵本名任军,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音乐系,相声表演艺术家、节目主持人</h3><h3><br></h3> <h3>  问:你对角色的理解: 大兵:我演的是一个青年的西医大夫,这个大夫是某一个类型青年的代表、典型化的一个人物,他念过大学、有一点知识、也很自负,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意干,瞧谁都不顺眼,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实际真正让他展现才华的时候,他又不能够去处理那些自以为是的问题,就是这么一个人物,也很有喜剧性。 大兵无论是说相声还是演电视剧都下苦功夫钻研,他希望能够把自己最好的状态奉献给观众朋友们,他离不开相声,同样也更喜欢新的尝试。 问:谈谈相声演员的特点? 大兵:一个相声演员的成长,跟其他演员可能区别就比较明显,第一、相声演员培养的周期很长,第二、要求全面性比其他的演员要强,因为它是一个边缘性的艺术门类,可以兼收并蓄,而且是最有包容性的,什么东西都可以拿来用,我认为在语言方面是有比较大的特色。相声演员的培养成功率也不太高,现在我觉得自己还处于自我培养和社会培养的一个过程中,我的师傅是李金斗老师,他不但从艺术上教我,而且做人方面对我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电视片中的介绍:大兵:1968年出生于湖南长沙 身高:178公分 中学随奇志老师学相声,后拜李金斗为老师 现任湖南曲艺团相声演员 1998年获中国曲艺牡丹奖 首届相声大赛表演一等奖 1999年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的精彩表演一炮打响迅速走红 问:你从什么时候喜欢相声的? 大兵:从中学开始喜欢,我小时候二姐就酷爱相声,中学有一次参加全校的文艺演出,所有的班都在排节目,别的班都是排舞蹈,我们班也排了一个,然后大家都说能不能排一个和别人不一样的?我就说我来说一段相声吧,大家说你能行啊?我就试试,说了一段普通话和方言的一个段子,当时也没有写台词,就是自己在台下想,差不多就上去说了,结果没想到就得了全校的一等奖,从那以后,我就有了一种意识中的信念,我干这个挺合适。 问:你是怎么学的相声? 大兵:那时候我还很小,念初中三年级就想学相声,但是相声在湖南是一个极不发达的艺术,我记得湖南的专业相声演员就几个,所以很难找到他们。我跟奇志是在公园偶尔的见面,他们俩在对相声本子,我就在旁边听着,那时候还是小孩,奇志就觉得这小孩有意思,问我你爱听吗?我说爱听,那你就到我们办公室来吧,我们看看你行不行,就这样接上头了。 问:你是怎么理解演创结合的? 大兵:我觉得对于相声业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能力,能力不仅仅是台上的表演,也包括台下的创作和本身对社会的认知能力,他对社会最先进性和最腐朽性的认识。一个相声演员要两条腿走路,它和别的演员还不一样,他既要能说、又要能写;即要做一个相声演员、又要做一个相声作家,只有这样,这个相声演员的发展才会更大。 大兵和奇志作为我国南方的相声代表人物,曾被誉为是我国相声界的两匹黑马,他们不想把自己仅仅局限在舞台上,于是开始向电视进军。</h3><h3> 电视片截图:2000年大兵主演了中央电视台和长沙电视台联合拍摄的30集室内喜剧《一笑治百病》,右下: 奇志(左)是大兵的老师,是他把大兵领进了相声的艺术殿堂。左上:大兵在拍摄现场接受我的采访。</h3><h3><br></h3><h3><br></h3> <h3>  问:关于相声的夸张表演你怎么看? 大兵:我觉得相声演员演戏有一个好处,因为可以跳进跳出,他不一定在某一个人物中很长时间,塑造人物的方式也跟其他的艺术门类不太一样,他是抓人物的特色去加以夸张、加以变形,所以说相声演员演的人物比角色本身更像那个人物。戏剧演员就是完全像那个人物,电影演员也是一样,我演毛泽东就像毛泽东、我演蒋介石就像蒋介石。而相声演员要去塑造的话,就比蒋介石更像蒋介石,这是相声演员的特点,他是拿具体的点去夸张。 大兵的骨子里都装着"笑"的因子,反应奇快。大兵笑料能信口抖出,幽默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使人笑得合不拢嘴。 问:这个剧中你是如何对表现方式探索的? 大兵:好在我们是一个相声剧,可能大家看的时候眼光就不是按照正常电视剧去看,允许一部分夸大,所以我觉得这样问题不大,但是有的时候不能不放弃一些,肯定要牺牲,不能说完全按照相声方式来演那也不行,所谓探讨是舍弃一部分,再拿一部分来弥补,看是否能达到另外一种更好的效果。</h3><h3><br></h3> <h3>  问:你怎么理解相声演员的空间?</h3><span style="font-size: 17px;"> 大兵:相声是一个边缘的艺术门类,它是有一个最大包容量的方式,所以它可以集中加长这是第一;第二创作上它是最自由的,同时在创作上也是很难的,但是自由,可以尽情的去发挥、尽情的去想象,在相声中夸张、变形、神话各种各样纯意识的东西,比如时空的变化、人物的转化都是非常方便的,所以就给相声提供了一个很大的空间,有些东西不一定能写成电影、也不一定能写成电视剧,但是它能写成相声。 作为相声演员演电视喜剧片已经不足为奇了,像冯巩不但有着出色的演技,同时还摘取了最佳男主角的奖项,当然大兵也希望自己在演技上能更上一层楼,永远为观众所喜爱。 我们在《一笑治百病》剧组采访最顺利,因为它是室内剧,所以不用东奔西跑找演员,拍摄画面,一下午,我们就采访了三个人,完成了全部拍摄任务,这在以后其它剧组都没有过的。第一个剧组的采访让我尝到了甜头,也让我对电视剧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是我做娱乐记者对剧组明星的第一次采访,让我有些兴奋和激动。 </span><h3> 大兵曾任湖南省曲艺家协会理事会主席,他还担任过湖南卫视《全家一起上》等节目的主持人,在湖南省话剧团担任副团长一职(网图)</h3><h3><br></h3> <h3>  2000年11月,听说大导演李前宽在丹东拍摄重头电视剧《抗美援朝》,我报好计划,赶紧奔现场。剧组正在紧张的拍摄之中,我们先抢拍了一天花絮镜头,都是军人、军车、战壕等,战争前的准备,在鸭绿江边,非常有气氛,我还是第一次看拍摄战争的场面,身在其中,感觉到与和平的生活截然不同的气氛。拍摄间隙我首先抓住导演做了访问,这是普遍规律,因为导演可以介绍剧组的全面情况,剧情和演员。 十六:李前宽的气势与大奖 采访李前宽时,天正下着大雪,这也是剧中需要的情节,所以导演先抢拍了剧中的战争画面,才坐下来接受我的采访。在现场没有一把椅子,我们的采访又不是三分五分钟可以解决的,所以剧务急中生智,把旁边战壕中的俩个麻袋移过来做椅子,我们两个人分别坐在上面,解决了大问题,画面看起来还很有特色。 三十集大型电视连续剧《抗美援朝》是由中央电视台独家投资三千万元拍摄的,执行这部剧导演的是李前宽和肖桂云(他们是一对夫妻)。 采访李前宽(右)中间是我,左边是摄像员小李,右边是战壕的场面,李导不愧为中国电影协会主席,他很善谈,希望通过我们的访谈,把他的影视理念传达给观众。<br></h3><h3><br></h3> <h3>  我问:请您介绍一下这部片子的背景? 李前宽:《抗美援朝》这部长达三十集的电视剧,创作想法是由来已久,四年前就开始由中央电视台来策划这件事情,当时请我和肖桂云来导演,张孝天作家来执笔写的。这部抗美援朝战争片应该说是咱们国家影视方面第一次宏观展现它的全貌,从战争开始爆发,经过长达近三年的艰苦的斗争最后谈判,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迫使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议上签字。这场战争我们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伤亡人数达36万之多,我想赢得这场战争应该说是很不容易的。 我问:请您谈谈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意义? 李前宽:这场战争虽然我们付出巨大的代价,但赢得了中国人的一个尊严,它就是一百多年来,外国的炮舰只要开进我们的港口,就可以签订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世界知道中国人民是不可侮不可欺的。所以我觉得发生在上世纪中叶朝鲜半岛的这场战争虽然不算久远,但绝不能忘却。中央电视台拍这部片子,我觉得是有它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我们不能忘记昨天那个艰苦的年代,付出巨大代价赢得了中国尊严的这个壮举,应该说是我们永远需要汲取的。 我问:拍战争片很有挑战性吧? 李前宽:中国人民志愿军用最恶劣的条件和普通的枪支,迎接掌握现代化的最强大的敌人,所以拍摄这个片子时我在想:当时对中国人民来说是艰苦的,对中国人民志愿军来说是艰苦的,对我拍这场戏来说也是艰苦的。在长达三年的表现跨度里面,大概有名有姓的历史人物将近三百多个,场景将近四百多个,打一枪挪一个地方,这次调动了多国部队,美国好莱坞的演员,俄罗斯演员,非洲一些国家的朋友,还有东欧国家的朋友都有,再加上来自我们国家天南海北的演员很庞大,尽管这样,我觉得这部戏越是艰巨对一个导演来讲越有挑战性。 李前宽导演对于拍摄历史片、战争片可谓是情有独钟,每当拍摄这类影视作品的时候,他总是像一个将军似的指挥千军万马,那么对于李导来说,拍摄这样影片最大的难度是什么呢? 李前宽:难度最大的还是写人,因为“战争与人”是永恒的主题,有人类以来就有战争,而决定战争的往往又是人,人在战争面前是正义和非正义,他的情感色彩和内心世界以及他的命运往往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融入到一起的,而不像三角恋就是个人的情感爱情关系。战争中人的爱和恨更博大一些,所以我觉得说到底拍这种战争的史诗片最难把握的还是人,把握这场战争的分寸感还是好办,最终主要是在战争大的背景下,人不能消失在硝烟里面,要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是很难的。</h3><h3> 我问:听说你是后改行做导演的? 李前宽:国外和咱们中国搞美术改成导演的例子很多了,包括有搞摄影改做导演的。我想艺术它是畅通的,但是我觉得做导演,学美术出身的更能发挥这方面的一些长处,在选景和造形上,总体风格的把握上,色彩的处理上都能有一些互补,因为我有自己的强项,它总是有益的,所以我得益于学的是电影美术,得益于在电影学院的时候对其他艺术行当都涉猎一些。</h3><h3> 李前宽:1964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后任长影厂美工,1976年转任导演,1981年起与肖桂云合作执导了《佩剑将军》等多部战争题材的电影。</h3><h3> </h3> <h3>  我这个人不太本分,兴趣比较广泛,爱好也很多,好在我爱人肖桂云是学导演的,所以我们两个在一起合作就像男女混合双打似的,她有时在前,我在后,有的时候我在前,她在后,我们两个都有一些互补。她在刻画人物,雕刻人物情感世界更细腻一些,我可能大刀阔斧一些。</h3><span style="font-size: 17px;"> 李前宽的《开国大典》获第十届“金鸡奖”最佳影片 最佳导演奖,政府“华表奖”、 第十三届“百花奖”,优秀影片奖,香港“五大洲十大名片”奖。李前宽与夫人肖桂云的影视作品,曾经多次登上这些奖台,他们不懈的追求以及刻苦的努力,结出一个又一个丰硕的果实,那么对于李导来说,是否很有成就感呢? 李前宽:成就感不敢有,做电影工作的要把自己始终放在一个拼搏的道路上,打个比方说:我已经跳下水里,周围都是泥潭,你要到达彼岸不四肢活动就沉下去,你要不沉下去,就要永远往前拼搏,在拼搏的过程中可能有水一把、泥一把还要喝下去,这都无所谓。最重要的是,你要不间断地向前爬行,向前拼搏。如果拍出片子广大群众喜欢,对导演来讲还是挺高兴的,我和肖桂云已经拍了十多部比较大的片子,我总觉得把更好的希望寄托在下一次。 我问:谈谈你的业余爱好? 李前宽:我是0型血,性格爱好还是比较多,包括音乐、美术、文学、体育。学体育我虽然胖了点、老了点,但是很爱好,而且是球迷,好的球赛和拳击赛我必看无疑。我还爱听音乐,爱画画,另外爱好表演,有时候像大的晚会我来主持和导演也很多,反正我这个人只要愿意做的事情,而且需要做的事情,我会很投入地去做。 电视片中的介绍:李前宽:1941年出生的于吉林 籍贯:山东 1964年毕业于电影学院美术系 国家一级导演 历任全国第八届人大代表 吉林省人大代表、常委 省劳动模范 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影协第六届副主席 现任长影厂总导演 代表作品:《开国大典》《决战之后》《七七事变》《重庆谈判》 李前宽说:大半生的导演生涯,让我得出一个结论:抉择往往比努力更重要。你抉择错了,再努力也是错的;抉择对了,经过努力就会达到理想的目的。 我问:李导,你会不会做家务? 李前宽:这问题你可问着了,我对家来讲,是不太称职的,小时候在家里上面有三个姐姐一个哥哥,我下面还有三个弟弟和妹妹,我在中间不淘气不惹祸就不错了,那时候在家里什么事都不会做。肖桂云在家庭里面做饭、买菜、料理家务做的都很完美,所以有时候她要不在我就麻爪了,我啥也不会,比较笨。 李前宽和肖桂云夫妻几十年来历经风雨,他们互助互补、默契配合,夫妻俩共同指导的《开国大典》等多部历史巨片,让他们将国内各项导演大奖尽收囊中。 李前宽是吉林人,又是哈尔滨的女婿,所以采访他感到很亲切,我对年长的艺人更会多一份敬意,对五、六十年代毕业的艺术类大学生更是多一份敬重,他们的知识扎实、经历丰富、人生阅历不凡,和他们交流,会使你对艺术、对人生都有很多启迪。当我看到60岁的李导穿着军大衣在艰苦的拍摄现场,一会儿不辞辛苦的指挥着庞大的战争场面,一会儿给演员彭德怀说戏,满身的朝气和活力,让我对他的敬意悠然而生。 </span><h3> 电视片截图:李前宽:国家一级导演,首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曾为长春电影制片厂总导演,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h3><h3><br></h3> <h3> 十七:肖桂云的电影“夫妇店” 采访了导演李前宽就不能不采访他夫人肖桂云,因电影《开国大典》而获得了第十届“金鸡奖”的就是他们夫妻合作的作品。这部电视剧《抗美援朝》同样是他们夫妻在导戏,采访肖导,我们是在她的房间,可就肃静多了,起码暖和多了。 我问:听圈内人都叫你们“电影夫妻店”? 肖桂云:是的,电影届都称我俩为“电影夫妻店”。“夫妻店”的名字应该说是作家张爱天起的。因为过去我们俩都各自干各的戏,他上他的,我上我的,我们俩在一起的时间非常少。有时候我出外景他也出去了,等我回来的时候他还在外景呢,等他回来的时候我又走了,经常是一年见不了多少次的面。长影有一个规矩就是:如果独立导戏之前,必须联合干一部戏,我已经连续单独干了三部戏了,所以领导就希望我带他,他就可以独立导戏了。这样就给我们一个共同在一起当导演的机会。 1990年李前宽、肖桂云拍《开国大典》获第十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第十三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h3><h3><br></h3> <h3>  我问:你们是怎么决定夫妻长期合作的? 肖桂云:本来我们想干完了之后,他干他的,我干我的,再分开,那次机会我们俩干的是1981年拍的《佩剑将军》,这部戏更多的是他筹备的,他找的演员分的镜头,但是名字却把我放在前头,因为我已经是导演了,等于我带他,所有老同志带年轻同志都是这样。 我们俩在一块合作以后,结果还干的不错,我说下次咱俩是分开呢?还是在一起干,他想了想说,咱俩干的也挺好,合作的也挺默契,他说干脆咱俩就一起干得了,当时我还有一个特殊的情况身体不太好,他也想在一起还可照顾照顾我,我们俩就一直干到现在,每一部都在一块合作,或者有的时候我单干一点,但最终都合在一起了。 我问:你们是事业和感情融为一体了? 肖桂云:夫妻店干的应该说是挺红火,也挺热闹,这里面很难说哪个是个人的生活、哪个是事业,因为我们经常在谈的事情全都是事业,全都是下一部戏是什么想法,或者是这场戏应该怎样处理,所以说是事业和个人的感情几乎融为一体的,就是因为这个,我们有很多的共同的语言,有说不完的话,唠不完的话题。戏和戏中间空着的时候经常回顾回顾艰难的时刻,都是一种阅历,也是一种酸甜苦辣咸,还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回味的滋味。 李前宽,肖桂云合作的多部电影都获得过各项大奖,有的创下当年最高拷贝的纪录,他们一直奋斗在影片创作的道路上 肖桂云对于人们送给她和李前宽电影“夫妻店”的绰号,感到非常的荣幸,因为拍电影是她的事业,她在其中不仅得到了不断追求的乐趣,还享受到了家庭和情感的慰藉。在这种快节奏的生活中,肖桂云是怎样平和自己的心态的呢? 肖桂云:我经常说,把比较复杂的事情扔给我爱人去做,把不太复杂的事情留给我自己。因为组里面你干一个事情的话,会有各种各样的矛盾,时间的矛盾,经济的矛盾,都是不言而喻的,越是这样的时候,我能承担多少就承担多少,我爱人特别能理解人,有的时候他能解决都不告诉我,不是我故意扔给他,而是他主动挑起了重担,减轻了我思想上感情上的压力,所以我觉得有时候是我自己平和的,有时候是他给我减轻的,应该说这是夫妻俩互相弥补的一个最好机会和条件。 我问:你们获了那么多奖,是否很有成就感? 肖桂云:作为一个电影导演来从来不敢有成就感,当你拿到奖的时候,就已经是过去的了,作为过去的事情,永远不能挂在嘴边,只能用行动去努力做下一步的工作,才能使你有所追求,才能使你心灵不空虚,才能觉得有所作为。每拍新戏的时候,重新了解情况,重新翻材料,深入生活,重新去塑造人物,所以对我们来说,事业和生命是联在一起的,真的不敢说,那就是成就感。</h3><h3> 电视片截图:肖桂云在拍摄《抗美援朝》的现场,她每拍一部影片,都以认真严肃的态度,力求有完整的艺术构思,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留下深深的脚印。</h3><h3><br></h3> <h3>  肖桂云:导演都希望所有自己拍出的电影都能够有影响,能够有成就,我想所有的导演都会有这样的想法。其实成就是别人给的,是领导给的,这个是可遇不可求的。</h3><h3> 我问:做为女导演,你感到自豪吗? 肖桂云:作为一个电影导演,又是一个女导演,有的时候自己感觉很满意,毕竟学这个专业,有机会上学,国外的很多女人没有这个机会,没有条件。我就觉得:我们国家对于女同志是很厚爱的,而且真正体会到男女平等。我上学的时候,虽然男同学和女同学的数量不一样,相差好几倍,但毕竟是有,这就给我们创造了条件。到了国外很多人都觉得:哎呀,中国还有女导演,我们非常羡慕,所以我感谢我们的国家给了女同志这样优越的条件,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从这点来说,我们很自豪。 作为女性科班出身的导演,在全国并不多见,而其中能够拍摄战争题材大片的更是寥寥无几,那么对于肖桂云来说她的优势是什么呢? 肖桂云:我觉得作为女导演,拍电影应该说比男同志更细腻,其实男同志也都能做到这一点,所以我不敢说这是女同志的优势。但是有的女导演特别强调女权的思想,我觉得这是很可爱的,我们还没有来得及遇到这样的片子,但是我的影片中也有的地方体现这样的思想,我也想尽量表现和传递它。作为女同志来说,我觉得工作起来比男同志更认真,更细致,更深入,而且付出更多。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中国的女性既要当妈妈、还要做女儿、还要做妻子,我们过去没有这么多的好条件,什么洗衣机、什么冰箱,全得靠自己干,我们还要做自己的事业,为此付出了很多很多。 我问:谈谈你对哈尔滨的亲情 肖桂云:这么多年非常遗憾,我真的没有回家拍戏,就是在1985年拍《逃犯》影片的时候,因为长春的雪不好,我赶到哈尔滨补了一场雪景,仅仅在那儿呆了一个礼拜,剩下的就真的没在哈尔滨拍过戏,只是在哈尔滨领了一次奖,1990年哈尔滨冰雪节的时候,给《开国大典》一个大奖。但我从小就生在哈尔滨,一直在哈尔滨长大的,哈尔滨过去是“东方的小巴黎”。不都有那么一句话吗?“美不美、家乡水”,就是你只要在这生长,对家乡水就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那里有我的朋友、有我的亲人、有我的母校。所以从哪一个角度说,无论走到哪,对家乡都有一段割舍不断的感情。 电视片中的介绍:肖桂云:1941年出生于哈尔滨 籍贯:山东 1965年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分到长春电影厂做导演至今 代表作品:《开国大典》《决战之后》《七七事变》《重庆谈判》 李前宽、肖桂云指导的电影《开国大典》获第十届“金鸡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奖 我问:你是一个什么样性格的人? 肖桂云:我是一个很热情,快言快语的人,当然含蓄的时候也很多,就是东北人的性格,有话直说,非常的坦荡,跟我爱人比,他的热情是很豪放的,我是很稍微内向点的,了解的人都知道我是东北人的性格,不了解的只要见一面也能感受到,特别爽快。 肖桂云有着她女性的细腻与温柔,同时处处显露出她驾驭历史片和战争片的指挥才能,她向人们展示中国妇女的刚与柔,同时又是我们中国电影界和妇女界的骄傲。</h3><h3> 肖桂云导演在剧组的房间中接受我的专访。她是搞影视导演的,我是搞电视新闻摄影的,所以我们两个有许多共同的话题,无论是业务的还是人生的,聊的都很开心。</h3><h3><br></h3> <h3>  可能我们都是女性的原因,可能我们又都是影视科班出身的人,所以和肖导交流,我们的共同语言非常多。电影女导演和电视女摄像一样,是女性最少的领域,换句话说,是最不适合女人干的职业,但是我和肖导都快乐的尝试并实践了几十年,所以肖导的许多感悟,我也有同感。当然我和肖导没法比,人家无论事业的成就还是知名度,我都是忘尘没及的,而我只是一个地方电视台采编摄合一的记者而已。肖导作为文革前电影学院毕业的资深导演,她的艺术修养和专业知识、她的导演胸怀和气魄、她的平和心态及夫妻情感,都令我佩服和欣赏。</h3><span style="font-size: 17px;"> 李前宽、肖桂云夫妇是电影界不多的夫妻导演,且长期合作导戏,也是我采访的唯一一对导演夫妻。我好羡慕他们有共同的爱好,共同的事业、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这样的夫妻从人生的角度讲真是太难得了,太完美了,我能有机会采访他们,也是我的荣幸。 肖桂云是地道的哈尔滨人,家住道里通江街,父母都是朴实的劳动者,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由第五中学考入中国电影的最高学府——北京电影学院,她也是唯一获得金鸡奖最佳导演奖的女性 </span><h3> 电视片截图:经验丰富的李前宽、肖桂云夫妇,拍摄重大题材影视剧已经驾轻就熟,熟能生巧,同时他们已经养成了重大题材的思维方式,不断的开拓重大题材领域,发掘重大题材选题。</h3><h3><br></h3> <h3> 十八:丁笑宜的自谦与特型 采访丁笑宜是我见到最谦虚,最不愿意接受采访的一个人,导演给我推荐了他,可是他却一再拒绝,说他不是明星,说他不喜欢做电视采访。我是费了老大的劲才说服了他,面对我们的镜头简单说了几句,都是谈的角色,关于个人的性格、家庭,一概不介入,总表示自己没什么可说的。急了我一头汗,最后总算将就够一期节目的内容了。我们就在拍摄现场站着聊的。 领袖人物是广大观众非常敬仰和喜爱的,上世纪90年代在我国的影视界活跃着一批专门演领袖人物的特型演员,饰演彭德怀将军的演员丁笑宜就是其中的一个。 丁笑宜因为是这部《抗美援朝》剧的主演,没有单独的时间接受我的采访,只好在他拍戏的现场等待,准备道具的空闲时间采访的。 </h3><h3> 我问:你觉得出演彭德怀应该怎样把握角色?</h3><h3> 采访完丁笑宜后在拍摄现场合影,他穿着戏中彭德怀将军的部队制服,身后是鸭绿江大桥,还有电影道具的麻袋、背景中的人都是拍电影的工作人员。这也是我唯一一次与专演领袖人物的特型演员合影。</h3><h3><br></h3> <h3> 丁笑宜:我过去演了几部关于彭总的戏,参阅了大量的历史材料和文献,主要还是从彭总人物出发吧,基本上就是从彭总的个性、心理和思维等各个方面掌握了一些,只能说是一点点,要是真正了解彭总那是比较困难的,这个人太好了,太伟大,太正直了。</h3><h3>  我问:抗美援朝中的彭总是怎样一个故事? 丁笑宜:这部片子作者张笑天同志,我认为还是比较多侧面塑造了彭总这个形象,一个是跟战士,一个是跟战士的家属,新闻记者的家属,朝鲜的普通老百姓,朝鲜的将领就不用说了,接触面很广,反映彭总的色彩也是多方面的,比我过去所接触的彭总更全面一点。 我问:谈谈饰演领袖人物的苦与乐? 丁笑宜:这很难说,基本都是苦,因为演领袖人物难度太大了,形象上做为“形似”还好办,“神似”难度就比较大了。真正理解彭总、了解彭总、掌握他整个的思想脉络是有一定难度,虽然材料很多彩丰富,但作为影视作品体现出来的,主客观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说起彭老总,丁笑宜的仰慕之情由然而发,因为欣赏彭总的领袖风范和他为人的真诚坦荡。 我问:演完领袖人物后生活中会不会找不到自我? 丁笑宜:那不会,投入拍戏就要全神贯注了,就要投入到整个创作当中,但生活还是生活,对自己有一定的约束力,演彭总这样一个人物,他一般是很严肃,很严厉,但是他对老百姓好,对儿童好,对一般战士好,是非常可爱,非常让人喜欢的。 电视片中的介绍:丁笑宜 曾任哈尔滨话剧院演员 现任中央实验话剧院演员 代表作:《重庆谈判》《决战之后》《开国大典》《彭大将军》《哥们折腾记》《七七事变》《席卷大西北》 我问:您能介绍一下自己的演艺生涯之路吗? 丁笑宜:最早哈尔滨文工团,改成话剧团以后就到中央戏剧学院学习了一段,然后调到中央实验话剧团,在那基本都是参加话剧演出。到文化大革命之后,才开始拍摄电影,第一个戏就是在长影拍的《暗礁》反映公安战线的,以后就开始拍彭总的戏,别的戏也上过,我们中央实验话剧有一个《哥们折腾记》也拍了电影。</h3><h3> 我问:你最喜欢的角色是哪个: 丁笑宜:影视是一个遗憾的艺术,一般都这么说,拍摄完了,说这里不够那里还差点,几乎没有什么太满意的,还要继续努力,只有观众承认了才好,自己很难说,都觉得很不够,差的很远。 我问:可以谈谈你的业余生活吗? 丁笑宜:现在到了一定年龄了就是看看书,看看报,看看电视,原来比较喜欢运动,篮球、足球、乒乓球啊,哈尔滨溜冰啊,游泳啊都喜欢,现在拍戏机会比较多,业余时间比较少,参加活动也就少了,头几年还打乒乓球,现在不打了,受场地的限制,除非剧组周围有合适的环境和地方才能活动一下。</h3><h3> 作为哈尔滨籍演员,丁笑宜对哈尔滨有着深厚的感情,因为这里有他的亲人和对往事的回忆。 丁笑宜:哈尔滨是我最热爱的地方,因为这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每年都要回去看看,现在父母都不在了,还有一些侄男外女啊,嫂子啊,哥哥也不在了。</h3><h3> 电视片截图:丁笑宜在《抗美援朝》剧中饰演彭德怀,他20世纪70年代末期步入影坛,以饰演彭德怀而著称 。</h3><h3> <br></h3> <h3>  丁笑宜:哈尔滨,我觉得是一个很有发展的城市,希望它更好,每年回去都有变化。咱们也应该向大连和搞的比较好的城市学习,哈尔滨完全有条件,有松花江,道里、道外、南岗很有条件的,我相信会搞的越来越好。</h3><h3> 我问:你更想演哪类角色? 丁笑宜:作为演员来说都愿意演,有的时候我比较苦恼,因为彭总的戏对作家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充分地体现彭总的全部形象,有一定的局限性。作为演员各式各样的角色都愿意去尝试,都愿意去塑造。现在觉得我只能演彭总的戏,别的不能演了,这个是我比较苦恼的,那次在八一厂杨导演特意要我去演了一个起义将领,粘了胡子,改变了形象,感觉还可以。 我问:你对这部戏的导演做点评价。 丁笑宜:这两个导演相当不得了,亲密无间,在艺术创造上是非常严谨和严肃的,拍了好多大戏,从《开国大典》一直到《重庆谈判》,还有反映新疆解放的《天山出红旗》。跟他们拍了好多戏,在专业上是兢兢业业,对演员也非常关心,对老的比较尊重,也花费了很多力量,特别对年轻人非常关心,不管你演群众也好,演主角也好,只要他有时间,一定会在艺术上开导你。 丁笑宜是一位非常谦虚的演员,他在银幕上塑造着领袖人物,在生活当中却很普通,他不愿意接受媒体的采访,不愿意宣传自己,这就是特型演员丁笑宜的特性。他自谦的美德,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说实在的我非常不喜欢过分张扬的性格,而更喜欢有内涵,有修养、有知识的人,这样的人大部分是很自谦的。</h3><h3><br></h3> <h3> 十九:洪学敏的甜女与经商 我到剧组的那几天,许多主要演员都没在,他们的戏不是拍完了,就是安排在以后了,只有丁笑宜和洪学敏,所以我也就采访了这两个人。 上世纪80年代走红的影星洪学敏,在《甜女》《喜盈门》《天云山传奇》中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已经息影多年的洪学敏今年又接拍了这部中央台的大戏《抗美援朝》,我采访她时,正好那天没有她的戏,就在宾馆房间中做的访谈。 我问:你息影多年,为何又接这部戏? 洪学敏:之前我也接了一部《世纪之梦》,肖导和李导就找我了,然后到这部戏。我和导演18年前合作《甜女》感情很好,这么多年我们一直有联系,后来合作过《青纱帐》《黄河之滨》几部戏,我很喜欢两位导演,非常尊敬他们,没有这事那事。这部戏他们准备时间很长了,其实我也很忙,别的导演找我,我也没时间,她们找我从感情上讲也要来,我也正好到国内做生意,就同意了。</h3><h3> 我和洪学敏合影,这照相水平稍差,把人头切去了四分之一,不过我俩的情绪都还挺好。喜欢她乖乖女的形象,甜美、平和很沉稳,是演员和女老板的结合体。 </h3> <h3>  我问:你在剧中饰演了一个什么角色? 洪学敏:剧中人物江小帆是个军医,前方后方抢救病人,她和张师长要结婚时最后牺牲了,整部剧就这一对感情戏,我想编剧和导演是想从这对恋人身上表现爱情和人性,同时展现战争的残酷。她的戏不是很多,难度不大、很精致。这作品主要是表现男人的戏,我虽然很久没演戏了,但很快就适应了,入戏了,合作得很愉快、很融洽。 洪学敏从小长得乖巧、漂亮加之聪明伶俐,许多文艺团体都看中她了,但是由于他父亲的右派问题,政审一直不合格,给洪学敏带来了不少的困惑和伤感。 洪学敏:要说起来故事非常长,我走入演艺界很不容易。因为我父亲文革前就打成右派,是南京交通局的高级工程师,副厅级的,文革挨整全家下放到株洲。我们家五个孩子,妈妈也是高级知识分子,哥哥姐姐都下放了,爸爸文革给整死了,挨斗不让治病,蛮残酷的。妈妈带着我们五个孩子生活非常苦。可能我性格比较活泼可爱,老是有文工团来找我,当地和部队的都有,一政审就不行。 电视片中的介绍:洪学敏:生日1958年11月4日 出生地:江苏南京 1974年到八一电影厂做演员 1987年息影后去香港定居 代表作:《海峡》《海之恋》《喜盈门》《天云山传奇》《甜女》《张露萍》《红娘子》《山杜鹃》 我问:你喜欢的角色是哪个? 洪学敏:以前扮演的角色都是比较调皮、比较厉害的,好听点说是比较开朗的。演过好多戏,从观众的角度看比较喜欢《天云山传奇》,角色比较个性化;从我自己的感觉比较难的有挑战性的是《甜女》。那时我还是个姑娘,剧中要扮演妈妈,当时演这个角色,大家都觉得我不适合演妈妈和成熟的女性,因为我是小辣椒吗。我觉得那个戏比较过瘾,从年轻演到做妈妈,十多年的过程。 我问:你觉得最难演的是那部戏? 洪学敏:是甜女,实际上她是悲女,她的命运起起伏伏跌跌撞撞,和这个社会当时的背景有联系。她这样一个女孩子,爱上了农村的小伙子,周围的人不理解,加上城里的妈妈不理解。我觉得最感动的是我的阿妈妮,戏中的婆婆真是把我当女儿。结婚那场戏场面很大,前前后后拍了三天,当地的人都把它当作一件大事,摄制组也准备了好长时间。拍了三天都特别晴,阳光明媚,阿妈妮说:你真是个好姑娘,结了三天婚,天都这么好。这三天拍得特别累,有跳舞镜头,喝酒镜头,我跳着跳着晕倒了都不知道,因为夏天特别热。 </h3><h3> 我问:你认为最苦的戏是哪部? 洪学敏:还是这部戏,冬天在延边拍戏特别冷,把我的手冻得都张不开,嘴都冻木了,不会说话了,导演就让男的悠我,我的手脚都不能动了。一天站在雪地上,也没什么吃的,都吃黑面馒头,很辛苦。秋天的时候小咬特别多,试戏时带着头纱,拍时就得摘掉。拍之前把灯摇到一边,喷上敌敌畏,拍时再打过来,小咬都钻到我嘴里去了,满嘴都是小咬。我现在想想怎么会忍受这么多苦。但是收获很大,很开心。</h3><h3> 洪学敏 因在上世纪80年代出演电影《喜盈门》中"小姑子"仁芳一角走红全国,曾经驰誉影坛红极一时,被誉为"金牌女配角"。</h3><h3><br></h3> <h3>  我问:你为什么会息影呢? 洪学敏:我1987年就离开八一厂息影了,本来想去美国学习,后来妈妈身体不好,就到香港定居,彻底改行了。其实早就想出去学习,部队一直不放我。做生意开始什么都不懂,帮助哥哥、家人做,后来我自己做财务公司,帮助别人融资,比较辛苦。</h3><h3> 我问:你的人生感悟是什么? 洪学敏:我这个人生活当中比较执著和投入,不喜欢逛街,老是考虑很多,老想用功别落后,要学的东西很多。做生意和搞创作一样,要做好,多设计几个方案,这个不行再换一种。我觉得搞艺术对我人生帮助特别大。</h3><h3> 洪学敏无论生活的道路、事业的道路还是艺术的道路走得都很执著,很有成就,她的人生感悟也很独特,她在《抗美援朝》中女军医的形象会让洪学敏的艺术创作更成熟、更丰满。</h3><h3><br></h3> <h3>  和洪学敏交流,感觉她艺术中透着聪慧,平和中显露着成熟,对影视艺术她有不舍的追求,对商海她又有着自己执著的理想和前途。 左上:洪学敏给我女儿的提字:“申申:我们是没见面的朋友,希望你努力学习,热爱生活,好好做人。” 正因为我们两个聊得很畅快,涉及到生活和孩子,于是才有了这段话,这也是唯一一个明星给我孩子留言的。右上:张国立给我的签名,中规中矩、大大方方,右下:李保田给我的签名,他也是金鹰节十佳之一,1978年中央戏剧学院导演干部进修班学院,是当时比较有资历、比较牛的一个演员,为此也没找到机会采访他,左下:大兵给我的签名留念:笑傲江湖,字写得大气潇洒。</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