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小组成员:徐思颖 申晓菲 赵婷婷 李思阅 余敏</h3><h3> 总编:徐思颖</h3><h3> 图片编辑:李思阅</h3><h3> 文字编辑:申晓菲</h3><h3> 文字编辑:余敏</h3><h3> 模版编辑:赵婷婷</h3> <h3><i>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从甲骨文,金文演变儿为大篆,小篆,隶书,至今行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住艺术的魅力。</i></h3><h3><i>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以不同的风貌反映出时代的精神,艺术青春常在。游览历代书法,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追寻3000年书法发展的轨迹,我们清晰地看到他与中国社会发展同步,强烈的反映出每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书法艺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的灿烂之花。书法艺术最典型的体现了东方艺术与之美与东方文化的优秀,是我们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i></h3><h3><i><br></i></h3> <h3>看,五一路小学六一班的同学们正在沉浸在书法的海洋之中。</h3> <h3>所谓形态美,其实就是通过点画的伸缩、轴线的扭动,形成各种不同的形态,从而组合而成一幅书法佳作。而点画结构美则主要有两种构建方式,第一种是点画按一定的组合方式,组合成各种独体字和偏旁部首;第二种是通过将各种部首,按一定的方式组合成各种字形。作为艺术的书法,它的各种色彩不应该是杂乱无章的,而是应该非常有秩序的,这便是墨色组合美。<br></h3> <h3>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清风出袖,明月入怀<br></h3> <h3>六一班各个学生的书法作品。</h3> <h3>六一班同学的硬笔书法展示。</h3> 宝剑锋从砥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h3> 中国书法史的分析,从总的风化,可将唐朝的颜真卿走了一个分界点,以前称作书体沿革时期,以后称作风格流变时期。书体沿革时期,书法的发展主要倾向于书体的沿革。书法家,艺术风格的展现往往与书体相连。风格流变时期的书题已经具备,无须再创造一种新的字体。书法家就提出尚意的主张,书体已经固定。</h3> <h3>一、姿势
写字的姿势正确与否会影响书写效果和身心健康。写字姿势一般有“坐势”、“立势”、“蹲势”三种。
坐势:写10厘米以内的字一般用坐势。坐势的基本要求是: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头正:头要端正,不可歪斜,略呈俯视,眼睛与笔尖保持30厘米左右的距离。身直:身体端坐,略向前倾,胸口与桌案保持5厘米的距离。臂开:两手自然分开,右手执笔略偏右,左臂伸开,左手自然按纸,两臂成均衡之势。足安:两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脚掌踏地,使下半身可以得力,不可两脚交叉或跷“二郎腿”。
立势:立势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立势俯写,要求:头俯、身躬、臂悬、足开,常用来书写条幅、对联、匾额等。另一种是立势平写,要求:头平、身正、臂曲、足稳,常用来书写墙报、板报、广告标语等。
蹲势:巨幅长纸置于地上作书,宜用蹲或半跪的姿势,左手按纸,右手悬臂执笔。要注意全身的配合,膝盖是运笔发力的基础部位,腰是协调的枢纽。<br></h3> <h3> 二、执笔方法
(一)执笔方法
执笔方法是否正确,关系到能否正确而方便地使用毛笔,最大限度地运用毛笔的性能,写出符合要求又美观的字来。古人往往把执笔放在首要的位置,执笔历来有多种说法和主张,其中以五指执笔法(图3—2、图3—3)最为普遍。
五指执笔法是:撅、押、钩、格、抵。
撅:用大拇指指节端紧贴笔管内侧,稍稍斜仰,由内向外用力。
押:同“压”。用食指指端压住笔管的外侧,由右外向左内方向用力。
钩:用中指第一节钩住笔管的外侧,由左外向右内拉住笔管。
格:用无名指指甲根部紧顶笔管右侧内壁,从右内向左外推。
抵:小指自然靠拢无名指,以辅助无名指用力。<br></h3> <h3>让我们传承并发扬中国古代传统的书画文化,并将书法传承下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