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自古乌镇,被人们誉为“魚米之乡”和“丝绸之府”,曾经闻名于世;当今乌镇,是“全国十大魅力古镇”和“江南历史文化名镇”之一,而蜚声大江南北。</p> <p class="ql-block"> 从首届“世界互联网峰会”于2014年召开的那时起,乌镇又被确定为这一国际峰会的永久会址,古老的镇名和古镇美景自此漂洋过海,成为世界名镇与知名景地而倍受各国青睐,到此旅行的外国游客正如柴堆泼油火旺的爆棚。也许是因为它的名气浩大,自然吸引着我于2018年4月20日的慕名前往,去行赏古镇如诗似画的风彩。</p> <p class="ql-block"> 踏上乌镇这片热土,很快就能感受到它是一座历史与现代衔接,传统与科学融合的古镇;置身其间,自会嗅闻到全镇无处不弥漫着既原态而又生机的生活气息;举目望去,街头巷尾无处不涌动着一波波人潮,一股暖意撩人的春风扑面而来。据史书记载,眼前的这座已有六千余年文明史和一千三百多年建镇史的古镇,历来就有着东栅与西栅之分。</p> <p class="ql-block"> 无论是东栅还是西栅,让人一睁眼就能看得到绸密的水网、穿梭的小船、幽深的街巷;还有那白墙乌瓦、麻石板路和层层叠叠的风火墙。乌镇处处展现在面前的是一种古韵犹存,水影悠悠和“小桥流水”的江南水乡风貌。</p> <p class="ql-block"> 而古镇之名的来历,听起来也有些悲状之感:春秋时代的该镇隶属于吴国的疆域,却又是越国的边境,地处吴越交界,故有“吴边越角”之称。时至唐咸通十三年间,浙江刺史李琦欲割地称王,霸占一方,而起兵谋反。当时朝廷获报便迅速派遣乌赞将军出兵讨伐叛乱,乌将军武艺高强,英勇善战,将马飞奔之处,杀的李琦叛军尸体遍野,余部落荒而逃。</p> <p class="ql-block"> 平乱之仗虽取得大获全胜,但不料深夜遭叛军余部偷袭,乌赞将军落入陷阱而阵亡;当地百姓为纪念他的忠贞爱国和勇敢正直的崇高气节,自此以将军之姓定名为“乌镇”。然而,后在南宋嘉定年间,镇域一度又以市河为界把乌镇划分为“乌墩”和“青墩”两镇。直到新中国时,才把两镇合二为一,复称为乌镇。</p> <p class="ql-block"> “江浙分府”是明代嘉靖年间设置于乌镇的一处政府机关,当时称其为“浙直分署”,主要职掌巡盐捕盗,兼理地方司讼,人们俗称“二府衙门”。至民国初期撤销,执政历时达370余年。</p> <p class="ql-block"> 据说,当时设此机构是因乌镇地处江浙两省七县交界,“人烟辐辏,河港纵横,杂隶难治,易藏奸宄”。由原任广东按察副使的本镇人施儒,奏请朝迋分立县治未获批准,后经部议而添设通判,驻镇督理,再建馆署。</p> <p class="ql-block"> 跨进分署辕门,便可见第一进院东西两侧墙上的十个显目大字“巡盐安社稷;捕盗抚黎民。”用不着多加琢磨,这我一眼就明白了此衙门的施政职能。而中间的仪门取“有仪可象”之意,表示“大人”的行为在百姓之间是能起到表率作用的哦!</p> <p class="ql-block"> 也许谁都知道,辕门是府衙的首道礼仪之门,可不能随意的敞开,平时只有两种特殊情形方可开启:一是新官到任或迎接上级官员;二是大堂必有重大庆典活动或者审理重大案件之时。平常时日可都是关门落锁,门户紧闭。</p> <p class="ql-block"> 分府第二进为中心院,属衙门重要之地,所见建筑气势轩昂,甬道上的石牌坊“恩威堂”三字尤为显眼,左右楹联:“护良善恩泽广布;惩怙恶威名远飏”。表达了爱护百姓、惩治恶人之意。大堂罪犯低头跪地,兵卒分立两旁;堂上端坐着身穿官袍,手按惊堂木,神情严肃的“同知”大人。可见这一复制的场景便是当时审理要案实况的再现。</p> <p class="ql-block"> 而“同知”之衔是由于朝迋对分府的重视,尽管是一个小镇的衙门,且委派的官员级别可都在五品以上(县令不过是七品);又因分府职能比较单一,不具府衙完整的功能,当地的人们称首职为“同知”,这可不难想象吧,就是同等于知府之意啦!</p> <p class="ql-block"> 清同治年间,发生在余杭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的终审判官夏同善在乌镇的宅第,仅距著名文豪茅盾故居百步之遥。夏同善是当时一品邢部高官,其宅邸不仅规模宏大,而且挑梁翘角,雕窗画栋,精工细作,造势气派,一看就知道那是一座官家深院,如今它成为珍贵文物,具有极高的古建美艺与观赏价值。</p> <p class="ql-block"> 然而夏同善原籍却是杭州城,他自幼丧母,其父娶乌镇之女为妻,而此女作为继母自始至终对少年的夏同善视为已生而体贴入微,关怀备至。由于杭州夏季气候炎热的如同火炉,夏同善几乎每年都住在乌镇读书,年长日久,所以乌镇便成为他的第二故乡了。</p> <p class="ql-block">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是当年曾经轰动一时的江南四大奇案之一,又因杨乃武的胞姐杨淑英年轻时曾做过夏同善继母的佣人,通过夏同善的指点迷津后,杨淑英才北上京城向邢部大堂告了御状,后经终审判官夏同善依法坐堂审理,“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终于得到昭雪。</p> <p class="ql-block"> 走过漫长风雨交加的时光进程,穿过众多变幻莫测的历史风云,曾有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方才造就了如今这座资源富庶、风光迷人的水乡名镇,属于国级瑰宝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存竟是遍布全域。</p> <p class="ql-block"> 它虽没有现代都市那么普遍的眩目豪气和贝阙珠宫;也不具有南浔古镇那样众多的高门大屋与雕栏玉砌;但它在历史的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中完整的保存下来多是古老的平民居所,千门万户的房舍可谓是连甍接栋,鳞次栉比。整个古镇简直就是一座巨型的“历史博物馆”,无数“宝藏”保存和观赏价值,足够让人认定它是地球人文景观的无价之宝,从中当然也吸引着今人对悠远历史的回思。</p> <p class="ql-block"> 那些沿河而建,前街后河的“水阁”,那些清韵悠丽,古朴典雅的小桥,那种明月如霜,好风似水的夜景和舟楫如织,人声鼎沸的水上集市,便是乌镇古往今来一道永不变色的风光美景。参扎其间的历史名人故居,南来北往的瞻仰者总是络绎不绝;沧桑岁月中走来的老牌字号店辅,一年四季的生意红火兴隆;传统延续至今的古老作坊,无奇不有的工艺作品倍受游人的喜爱。</p> <p class="ql-block"> 顺河延伸的老街、幽深曲转的巷弄、斑驳陆离的宫庙、形体各异的小桥等古老建筑,还有河水潺潺、桥拱船行、街晨清寂、巷店留韵的生活环境,无不承载了厚重深邃的民族文化内函,更是继承了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明;如此种种无不都从星移斗转交替的漫途中,一路历经了多少风霜雪雨,辛酸坎坷的走到今天。</p> <p class="ql-block"> 如今它们仍向四面八方蜂涌而至的人们,不厌其烦的细叙着曾经的沧桑与远去的故事,不知唤起和激励过多少人的追根溯源与继往开来。今日作为游者的我,随着人潮涌动,穿街过巷,一路行进的转换着景点,一路欣赏着醉人的风景,一路思索着古镇远去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一条通往京城的千年古运河从人称“天堂”的杭州流淌而来,进入了地处浙北嘉兴市的桐乡县境内,也许它认定了乌镇是一处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风水之地,便从这里生发出了两条河流,携着手同一方向的分别奔入古镇的东栅与西栅,而成为乌镇东、西两栅的主干河道。</p> <p class="ql-block"> 流动在东栅的主河称“东市河”,穿越于西栅的主河叫“西市河”。又从主河衍生而出的护镇河、望津河、通顺河等不知其数的大大小小河流,纵横交错的织成一张似乎没有周际的大网,把偌大的乌镇紧紧笼罩在水网之上。这也许就是老天特意赋予江南水乡的自然筋脉,精心铸就了乌镇这片特别让人向往的水土交融之地。</p> <p class="ql-block"> 河道曲曲弯弯的蜿蜒而去,有的聚散无常,有的回环围绕,宽者开阔,窄则如渠,这些疏密错落的水网,光在西栅就串起了12座岛屿,还有元宝湖、翡翠漾等诸多内湖,水面处处清沏如镜,流水轻荡;河面之上舟辑往来,浆声悠扬;户户开门见河,沿河两岸就是街,形成了江南水乡“青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独有地理原态,古镇因此才有了得天独厚、引力无比的美丽风景。</p> <p class="ql-block"> 河网的密布,水系的灵动,使乌镇的先民凭借着辽阔的平畴沃土以农为生,在大量发展种桑育蚕织丝业基础上,源于生产、生活、生存之需要,他们因地制宜,大兴土木,枕河筑屋,依河造路;才有了如今规模浩大,集户成镇的广阔居舍或水阁;架起了福惠桥、永安桥、万兴桥、南塘桥等上百座桥梁;把个乌镇打造成十步一桥、百步一阁的佳境,走向哪里都能看见“烟气笼青阁,流文荡画桥”的景致。</p> <p class="ql-block"> 而这些建于明、清、民国等多个朝代,烙印着漫长历史风韵的古石桥,有平桥、有廊桥、有双拱桥、也有单曲桥等等桥形,它们长短高低均不同,千姿百态各有别,这种桥街相连,水岸相拥的桥景,在寒来暑往的和风相伴下,构成了“江南水乡展旖旎,屋衍风铃声悦耳。小桥蕴涵古城貌,青石幽雅怡心矣”之清丽优雅的美景啦!</p> <p class="ql-block"> 而最为别具一格的造形算是通济桥和仁济桥了,此桥如垂虹卧波,曲线优美并呈直角相邻,不管人们站在哪一座桥上,都可以从这一座桥的桥孔里看到另一座桥,这双古桥的匠心别具,当地人送它一个雅致的名字称为“桥里桥”,而成为南来北往的游人必观之景处。</p> <p class="ql-block"> 这些或玲珑精致,或雄浑大气,纷繁多姿,风格迥然的古石桥,伴随着春夏秋冬的轮回,横卧于水面之上,匍匐于水阁之间,连接着两岸街区,牵手着过往行人,在宁静的夜晚闻听着乡民熟睡的鼾声,陪伴着水中不眠的鱼群,于喧嚣的白天迎来一阵阵匆匆的脚步,送别一艘艘过往的小船荡向远方。</p> <p class="ql-block"> 在我想来,这些古桥不仅是人类便于通行的交通建筑,而且体现了古往匠心技艺的建造文化,从年代不同,形态多变的桥体上,我更是看到了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的必然,走过路过这一座座行桥,我早已被眼前多姿多彩、悠雅潇洒的桥景所深深的吸引。</p> <p class="ql-block"> “靠山吃山,临水居水”是亘古不变的世习,乌镇的先民们也不例外。在我的视线里,那一排排古砖古木结构的居舍多是建于河面两岸,它们一榴紧挨一榴的蜿蜒而去似乎没个尽头,叠山式防火墙几乎等距排列成行,一幅幅像是依序立正的卫兵守护着居所的安然。目之所极,青砖黛瓦,檐廊连栋,座座虽非豪门巨宅或琼楼玉宇,却也是丹楹刻桷,或层台累榭,可谓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大概为数不少的人并不多见,乌镇大多的房屋后间的柱子都竖立于河里,前间的柱脚却都落在地面上,屋内底层的前间均作店辅或是客堂,而后间多为厨厅,脚底隔板之下可就是流动的河面了。每当水波颤动,都逃不了屋里人的知觉;时有浪推水响,隔板上的人无不声声入耳。这种街前水后,前堂后厨,人们枕水而居的房舍,当地人称之为“水阁”。</p> <p class="ql-block"> 常言道“南浔看豪宅、西塘看廊棚、乌镇看水阁”,说明了那里的“水阁”是最具特色的建筑景观啦!依水绵延,背水面街的水阁,前门相距对门却只有二至三米不离四的空间,这道”门对门”之间的空圹,随着水阁远远的连接而去,便形成了宽者为街窄者为巷的长街深巷了。</p> <p class="ql-block"> 街巷笃定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麻花石板铺就而成的路面,曲曲折折的延伸而去并显得光亮而又平滑,如果想象的没错,那一定是被流逝的时光磨凿而成的啰。无论是东大街、西大街或女红街、通安街这些沿干河延伸的主街,还是与主街垂直或相交的曲径通幽巷弄里,走在整齐的长条或方块形的石板路上,左右浏览着街面,两边琳琅满目的商货都看得清清楚楚。</p> <p class="ql-block"> 别以为乌镇的长街曲巷是那么的朴素无华,甚至非常的普通大众而且斑驳古旧;那些生生世世与小桥流水交相辉映的排排木屋,虽然至今似乎还散发着古老的气息,但也不难看出它们满身的伤痕累累。漫步其间,却让人感受到了那些街巷和古屋,曾经历了多少风云变幻、风侵雨蚀而劫后余生,坚韧顽强的一路走到太平盛世的今天,才发现了它们就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如今便春回大地而唤发了新颜。</p> <p class="ql-block"> 沿街水阁里的酒吧间、餐饮店、工艺铺、杂货摊……一家连着一家;吃、住、行、娱、用……家家商铺货盈物丰;歌厅里的清曲绕梁,茶楼里的谈笑风声,酒肆里的推杯问盏以及商行、展馆、乃至工场无不如春潮涌动,人气高涨,到处呈现一派欣欣向荣景象。</p> <p class="ql-block"> 不论游在东栅还是西栅,一路兜兜转转,随处可见历代文人墨客、才子佳人留下的墨宝杰作,那些楼联阁语、厅匾台额等等笔艺,自然像吸石一样令我的脚步停下,久久的驻足品默,为数之多的墨意均以激情、励志、感慨的格调呈现,而不少均以畅述风情,寄语山水为题,其中不免也有隐含着人生的五味与杂陈。</p> <p class="ql-block"> 脚踩石板路,行步古街巷,自有一股轻松淡雅的心情在萌动,挪步移景之间,总会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拉的更长,借此把过往在现实生活里的烦杂与浮躁,通过此时这里的时空过滤,方可来个慢慢而又轻轻的卸下。</p> <p class="ql-block"> 在此碧水环绕,古街深远的江南水乡,水和桥、街与路、舍及巷永远是它的主要基调,在此自然生态与人工造化的环境中,映现于人们的眼帘,都是宛若“风里一池杨柳,月边满树梨花”的周曹,这可无需担心观赏不到养眼的景致,更无需愁怨光阴悠悠消逝的太慢,不过,一定得要有足够的奈性和精力去尽情享受那份清闲,去细细品味那个美丽的仿佛诗画般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那一列列的民居水阁,一栋栋的古老建筑;一扇扇的通透窗棂,一排排的木雕楼门;路过一家家老字号商辅:酿酒坊里,蒸气迷漫,醇香飘溢;制酱区内,瓷罈满架,酱香扑鼻;染坊场上,色彩缤纷,染布飞动;雕刻铺间,凿声悦耳,艺材飞花;彩绣房中,织女如花,针梭线舞。而许许多多的历史遗迹、名人故居等的宝贵遗存,无不给人以尽情的专注观瞻,去深深的品味远去的古往;无不供人以了解那段段历史,去细细的回味消失的往事。</p> <p class="ql-block"> 古镇风光的景物链中,总是缺少不了众多展馆的锦上添花:位处东大街与孔家弄口的江南民俗馆,衣俗厅、节俗厅、婚俗厅、寿俗厅,分门别类的展现着晚清以来民间寿庆礼仪、婚嫁与岁时节令等风情习俗,幅幅画面让人看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位于环河路上的江南百床馆,展示着明代以来各地风格的古床精品,从中令人见识了什么叫历史风韵,什么才叫富丽堂皇。</p> <p class="ql-block"> 位在东大街420号上的江南木雕馆,陈列的众多古代木雕物件之精华,以圆雕、平雕、透雕、浮雕、线雕和镂空雕等表现手法,展示了历代各具特色的民间技艺;位置观前街20号的余榴梁钱币馆,收藏的上起夏商、下至现代的全球各国、中国各朝代和各民族的钱币,当一涉足其中,那就是遨游在钱币世界的浩瀚海洋。</p> <p class="ql-block"> 还有以中国封建时期女性裹足历史为主题,展现各个时代和不同地区的缠足鞋、裹足具的”三寸金莲”馆,它位处西大街366号,那是一处让人去回视畸形社会的窗口,从中使人知晓历史上的女性缠足文化,件件实物或张张图片无不令人触目惊心,若不面对那段不可思议的扭曲历史,就无法了解我国女性的欢声与泪水。如此众多的展馆,见证历史之久远,归列展物之齐全,进入这些民族“宝库”来观瞻,那是最能让人回归远古,穿越时空之所在。</p> <p class="ql-block"> 更有陈列着著名文学家、美术家木心先生毕生作品的木心美术馆;展现文学巨匠茅盾先生立志求学、探寻文学之路生平,以及众多珍贵遗物的茅盾纪念馆;中共“一大”卫士王会悟纪念馆;著名作家和编辑孔另境纪念馆等。</p> <p class="ql-block"> 这些以实物、文字、影像等形式展示历史脉络、反映时代变迁、记述传统文化、实录名人生平、启迪人生真谛的馆藏,无不令人大长见识,开阔视野,回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 但乌镇吸引人们关注和来此旅游的并非只是这里的个个景点,其实呢是整个古镇悠久的历史文明,丰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完美的自然生态。可是确又难以割舍那些景点的映衬与相谐,或许是两者的相扶相辅,相映成趣之美,共同衬托和点缀着这座千年古镇的诗意画卷。</p> <p class="ql-block"> 到过乌镇,不得不欣赏一番那里的清晨之美,唯有如此才会知道那是一幅永恒的景致:曙光还未初露,静谧安祥中的古镇依然熟睡于梦乡。当发觉屋面鱼鳞般的黛瓦微微开始发白时,估计远方的地平线深处正在孕育着一轮旭日将要东升。</p> <p class="ql-block"> 随着晨曦的初洒,古镇星罗棋布的河面已经薄雾氤氲,烟弥云漫,它像是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这时远处的街楼近处的水阁,便有了东一明西一亮的光线从门缝里、从窗棂间透出;平静中的河湖水面也能看得见悠悠颤动的涟漪了。</p> <p class="ql-block"> 我知道这是起早的人们、赶集的船儿都开始了崭新的一天。随着穿云破雾的流金般阳光渐渐的铺散开来,此时此刻的屋瓦面、桥栏间、埠头上……似乎都涂抹了五颜六色的彩绘,古镇处处散发着温婉柔软的暖意;玲珑的小桥、高低的水阁也变得越加潇洒优雅;河上矣乃声声的小船仿佛更加英姿飒爽,一艘接着一艘从四面八方的水面直驰而来。</p> <p class="ql-block"> 透过晨曦,早起的人们似乎也是那么的步履轻盈,像是屏着呼吸地轻轻跨过小桥,迈过流水,走过人家,穿过街巷,深怕惊醒了那片清空下幽静的清早。展现于眼前的古镇之晨,原来是美的如此诗一般的静雅,画一般的温婉;美的让人总是连连回眸,依依不舍得离去。</p> <p class="ql-block"> 与其它街区有着鲜明不同的就是乌镇的水市口了。那里的天还没等微亮,两边的水阁里,前前后后就亮起了灯光,随即那些茶馆、豆腐摊、肉铺、饮食店等也一家家相继的卸下了厚厚的门板,噼哩啪啦的开始了新一天的营业。</p> <p class="ql-block"> 紧接着四邻八乡的农人们,一大早也就把满载着自种的蔬菜、家养的禽畜的小船,沿河一路劈水飞浆的划行到水路通达、河面宽阔的水市口,中途若是有人图个便利,只需招呼一声船手,他就会把小船划到水阁边,让你买到新鲜的蔬菜或鲜活的家禽。</p> <p class="ql-block"> 最后在水市口系好小船,上岸顺便喝个早茶,一边吆喝着生意,一边借机会友聊天。随着各路小船的越聚越多,提篮购菜的人们也从不同方向的长街短巷里走出,往水市口这边聚拢着纷踊而来。</p> <p class="ql-block"> 不多久,水市口的水上集市便熙熙攘攘的热闹开来了。叫卖声、还价声、谈笑声,汇合着从小船上飞出的禽畜鸣叫声、熟人招呼声,仿佛合奏着一曲旋律跃动的交响乐。这种日复一日,亘古不变的水上集市场面,便是乌镇古往今来的一道美如诗、醉如画的好风景。</p> <p class="ql-block"> 乌镇的早晨和“水市”风景美的这般如诗似画,而乌镇的多彩夜晚更是美的让人如梦似幻。傍晚过后的古镇,随着街巷间如织的游人渐渐的少去,喧啸了一整日的街区,便慢慢的安静下来,夜幕开始缓缓的由远而近的,渐渐笼罩了这座古镇的天空。</p> <p class="ql-block"> 随之,老屋的门窗里,店家的厅堂间,也开始透出了星星点点的灯光;大大小小的茶馆、酒吧、夜宵店和烧烤摊虽然似乎不亚于白天那样繁忙,但是经一天紧张的走东街串西街而留宿于此的游人们,便可静下心来,逍遥自在的去享受着江南水乡之夜——美丽古镇的灿烂与安祥。</p> <p class="ql-block"> 当我发觉退去白天生机活跃的喧嚣,摇身变成深邃静谧的光彩世界时,这才知道自然纯朴与浓装艳抹之间的转换,竟是伴随着无形的夜幕,在无声无息的悄然之中降临。看那大街小巷,除了沿途之古色古香的路灯外,照亮古风古韵的屋门楼、雕花窗、风火墙和麻石地面的全是泛着淡淡光晕的环保节能LED的温柔之光。</p> <p class="ql-block"> 我漫步于柔光映照的长街曲巷,时儿驻足听一会弹唱的平书,时儿停步观赏一会历史的建筑风貌,前面的街景一道道掠过身后,耳旁还不时的传来一阵阵轻曲悠扬。</p> <p class="ql-block"> 转过街头巷尾,越过小桥流水,进入河埠又登上了小船,泛舟于碧水清沏,涟漪荡漾的西市河,穿过座座桥洞,掠过叚段河面,简直如同在灯河中漂浮;立于船头,张开双臂,任凭小船激荡,仰观云倦云舒,目数点点繁星,侧耳倾听远处蝉鸣。看那沿河的水阁边、屋檐下、桥拱里、树梢上……岸上岸下的璀璨灯光,映照着古镇是那么的美仑美奂,流光异彩的两岸像是迷幻的仙境,一股温馨、舒畅、惬意、愉悦的心情溢满了全身。</p> <p class="ql-block"> 色彩斑斓的灯光,也映衬着浆声咿呀的小船,光晕折射着环环散去的水圈,河面呈现出粼粼波光,前行的船儿像是流动在一条闪闪的银河之上,此时此刻,乌镇,在我的眼前,那是一个异彩纷呈,五彩缤纷的殿堂。</p> <p class="ql-block"> 在那宁静安祥而又华光绚丽的夜色中,让人可以去咬文嚼字的品读那一副副意咮深长的桥联;去精神专注的欣赏水中或成群或单独游动的可爱锦鲤;去慢条斯理的咀嚼古镇那悠久历史文化的琐碎片断。</p> <p class="ql-block"> 若是友人相伴,兴致涌起之时,还可招呼船手泊岸,一同步入酒肆,把酒临风,古今海侃一番;或是入坐茶楼,品茗述怀,去不着边际的畅想风情。这般如痴如醉的夜景,那有不令人感到无尽的消魂,谁都无法抛弃那颗陶醉了的身心。</p> <p class="ql-block"> 更与这种超凡脱俗的美相得益彰的是,千年古镇率全国之先,交汇融合了现代化的互联网,无线网络也覆盖了全镇的各个角落;扫一扫二维码就可免费租借单车,只动动手机屏幕就可在古镇处处随借随还。</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乌镇的古迹、古物、古建筑等不仅保护的完好,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当今率先融入了现代科技元素,据说求医的患者在家便可与专科大夫进行适时对话,“智慧医院”以优质的医疗资源通过互联网,就能在线上进行开方施治;老人们也可通过“智慧养老平台”得到全面保护,手腕只戴块感应器,如遇意外状况就能获得紧急救助……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不仅普及了全镇,其精准先进水平,据知还将全面提升。</p> <p class="ql-block"> 众多的创客空间也还将继续蓬勃发展,加之空中、地面、水上的各种交通之便捷,水、电、气等各种管路也隐存在地面之下。当来到古镇,就惊奇的发现那里的地面没有线杆的林立,那里的空中绝对见不到线缆的东拉西接。</p> <p class="ql-block"> 这座江南古镇之所以确定为“世界互联网峰会”的永久会址,也许,那就是它的悠久历史、文化积淀、传统工艺、文物遗存等,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且地理独特的自然环境,现代科技的融合创新,互联网基因的成熟完善,而成为”国际峰会”的永久会址,当然是顺理成章之举。</p> <p class="ql-block"> 这样的乌镇,我已拥入过你的怀抱,饱览过你的风彩。呵!那是一首柔情似水、清新隽永的诗;那是一幅浓淡相宜、风光绝美的画。</p> <p class="ql-block"> (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