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千年学府——岳麓书院

枫叶微语🍁

<h3>2018年10月11日下午,我们4人来到了千年学府的岳麓书院。岳麓书院是我国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它历经宋、元、明、清,到1926年定名湖南大学,由古老书院到湖南大学,一脉相承,弦歌不绝。岳麓书院是我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修复最好的一座书院,更是难得的一所延续教育功能的书院。</h3> <h3>千年学府之称——岳麓书院从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公元978年),迄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故有千年学府之称。走进前门,抬头便是“千年学府”匾额,这是书院1010周年院庆时,湖南大学长沙校友会赠送的,“千年学府”这四个字是集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字而成。在前门两侧有一副著名对联:“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h3> <h3>特别说明:桃花井图片是在长沙天心区一条街中无意发现,此“桃花井”三个字同样出自唐代楷书四大书法家之一的欧阳询,故与岳麓书院“千年学府”放在一起,更好地体现出长沙历史文化的厚重。</h3> <h3>走过前门的千年学府,便是赫曦台。“赫曦台”的由来与书院历史上一次有名的学术峰会有关。南宋年间,当时的山长张栻邀请理学大师朱熹来讲学,开创了不同学派相互辩论交流的会讲形式,史称“朱张会讲”。二人每天早上登岳麓山看日出,每当东方朝霞似锦,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赫曦指红色的朝霞,将这个台命名为“赫曦台”,就是为了纪念朱熹和张栻。<br></h3> <h3>赫曦台上的“福”和“寿”——赫曦台前后开放,两壁上分别有高达一米余高的“福”“寿”二字,“福”字饱满,“寿”字瘦长,互补相对,与赫曦台上的其他诗文雕刻浑然一体。</h3> <h3>赫曦台屏风的正面——岳麓书院建筑与景点分布图</h3> <h3>赫曦台屏风背后有朱熹张栻《登赫曦台联句》、王守仁《望赫曦台》以及毛泽东《和周世钊同志》。朱熹和张栻哲理诗篇,令人赞叹——“泛方长沙渚,振策湘山芩。烟云渺变化,宇宙穷高深。怀古壮士志,忧时君子心。寄言尘中客,莽苍谁能寻。”王守仁,即王阳明,在发扬朱熹理学基础上开创了阳明心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家,继中国孔子后的第二位圣人。</h3> <h3>赫曦台屏风背面的左侧石碑</h3> <h3>赫曦台屏风背面的右侧石碑</h3> <h3>沿着中轴线前行,我们来到岳麓书院的大门,岳麓书院这块匾为宋真宗赠赐,大门两旁悬挂着一副对联,上联“唯楚有才”出自《左传》,下联“於斯为盛”则出自《论语·泰伯》,这副对联道出了岳麓书院英才辈出的历史事实。然而,这副千古名联在抗日战争期间被日军的飞机炸毁了,现存的对联是1984年根据历史照片复制而成的。</h3> <h3>在岳麓书院大门的两壁还有一副对联:上联“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下联“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对联中“朱张”即指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和张栻,“毛蔡”则指当时名冠潇湘的毛泽东与蔡和森。<br></h3> <h3>穿过大门,经过铺有青石板的院落来到二门。二门的门额悬有“名山坛席”匾。这里“名山”专指衡山之尾的岳麓山,“坛席”即坛位。两侧对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此联为清末湖南高等学堂学监程颂万所拟,上联语出《尚书·尧典》,下联源于《史记·太史公自序》,对联大意:岳麓书院被浩瀚的林木所掩映,藏在地阔物博的岳麓山中。</h3> <h3>二门过厅的两侧墙上也有两副对联,为清代山长罗典所撰,上联:“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下联:“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此对联意指岳麓书院藏龙卧虎,是文教兴盛之地。</h3> <h3>二门背面有“潇湘槐市”匾。原为清代学监程颂万撰书,毁于抗战,现匾为补书。“潇湘”泛指湖南,“潇湘槐市”是说岳麓书院是湖南文人、学者聚集的场所,引申为岳麓书院人才之盛,有如汉代长安太学槐市之盛。<br></h3> <h3>来到讲堂,讲堂是书院的核心部分,位于书院的中心位置。讲堂内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br></h3> <h3>檐前悬有匾额“实事求是”。毛泽东曾两次来此求学,“实事求是”对他的思想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他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使其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有关学者考证,岳麓书院的“实事求是”匾额是民国初期湖南公立工业高等专门学校校长宾步程所撰。他是最早推崇“实事求是”理念的早期教育家之一。</h3> <h3>讲堂内中央悬挂鎏金木匾,一块“学达性天”,由康熙帝御赐,意思是学习所达到的最好境界在于天人合一。另一块“道南正脉”,由乾隆帝御赐,为原物,意思是说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传播后的正统。“道”:指理学。</h3> <h3>讲堂上放着两把椅子,一来是纪念朱张会讲,二来是古代讲学制度的体现,古代的讲解由一个老师讲,另一个老师解。讲堂屏风正面书有《岳麓书院记》,这是著名理学家张栻所撰。</h3> <h3>讲堂里有4块大字石碑,上书“忠、孝、廉、节”,为朱熹所撰,像这样单个字刻在碑石上在国内是极为罕见的,因而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讲堂也因此又称为“忠、孝、廉、节” 堂。<br></h3> <h3>在讲堂正面两侧走廊壁上,还有四块石碑,分别是:“整、齐、严、肃”,这与“忠、孝、廉、节”碑相映衬。</h3> <h3>在讲堂侧门悬挂着一副左宗棠撰写的对联:“学贯九流汇此地人文法海,秀冠三湘看群贤事业名山。”从对联中可以看出左宗棠的豪迈自信以及对岳麓书院的无限赞美。<br></h3> <h3>从大门到讲堂的中轴线两侧为长长的斋舍。岳麓书院建斋舍历史悠久。“教学斋”斋名源于《礼记·学记》:“建国居民,教学为先。”教学斋门联为:“业精于勤漫贪嬉戏思鸿鹄;学以致用莫把聪明付蠹虫”。</h3> <span style="font-size: 17px;">绕过讲堂屏壁,后面就见御书楼。御书楼</span><span style="font-size: 17px;">是书院中轴线上的最高建筑,由宋代风格的三层楼建筑御赐存放大量图书而闻名,也是书院内唯一一座三层木质建筑。御书楼的楼宇古香古色,飞檐高挑,院内设有两个小池塘,回廊两端建有雅致小亭。目前,御书楼正在重新施工。</span> <h3>御书楼两侧“汲泉亭”、“拟兰亭”亭亭其上,亭间引泉筑池,架石桥于其上,东侧因其上有一口古井,名“汲泉亭”。</h3> <h3>御书楼西侧亭子则是模仿绍兴“兰亭”而命名,兰亭因王羲之的《兰亭序》而声名远播,“拟”之,名“拟兰亭”。</h3> <h3>御书楼东侧主要是祠庙建筑群,祭祀的人物为书院所尊奉的学派代表、文化名流、建院功臣、知名山长以及著名学生等……<br></h3> <h3>文庙,这里是专门供奉儒家圣人孔子的地方,也是书院祭祀的主要场所。大成殿是文庙中最主要的建筑,“大成”二字,表达了孔子的成就和地位。</h3> <h3>慎斋祠。专祀岳麓书院的著名山长罗典(1719~1808年,号慎斋)。书院将这位山长与屈原、孔子、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张栻这些辉映中国思想史册的先儒并列,正是因为他对岳麓书院的建设和发展功勋卓著,使湖湘学术文化得以薪火相传并发扬光大。<br></h3> <h3>船山祠。专祀明末岳麓书院著名学生王夫之(1619~1692年,世称“船山先生”)。祠内悬王夫之画像,横匾书“遗经在抱”。两侧有对联,这是王夫之自题画像联。</h3> <h3>崇道祠。合祀朱熹张栻及书院建设有功之臣,称贤祠。<br></h3> <h3>崇道祠堂内悬“斯文正脉”匾,塑朱、张二人坐像,塑像背后就是朱诗:“我行二千里,访子南山阴……。”朱张两位理学宗师对湖湘文化的影响巨大。<br></h3> <h3>六君子堂。所祠祀的对象主要为有功于书院的人士,今共祀(自右至左)朱洞、李允则、周式、刘珙、陈钢、杨茂远六人。<br></h3> <h3>四箴亭。专祀程颢(1032~1082年)、程颐(1033~1107)兄弟。俩人世称“二程”。前者尊为“ 明道先生”,后者尊为“伊川先生”,均为理学的奠基人,曾问学于周敦颐,他们的著作收入《二程全书》,其学说后来被朱熹继承和发展,史称程朱学派。</h3> <h3>四箴亭内悬张栻书的“圣学渊源”匾,并挂“二程”像及赞语。张栻书的“圣学渊源”。<br></h3> <h3>濂溪祠。专祀理学的开山鼻祖周敦颐(1017~1073年)。“濂溪”是周敦颐的别称。简介上说周敦颐是宋代著名学者、思想家。他著有《太极图》,为博大精深的宋明理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br></h3> <h3>濂溪祠的祠内原悬有“超然会太极”匾已散失。今匾为沙孟海(1900~1992年)题,改为“悠然会太极”。堂内正中悬周濂溪画像,两侧是赞语。<br></h3> <h3>特别说明:此周敦颐石刻画像是在长沙天心阁景区内,旁边石刻文字是他著名的《爱莲说》。周敦颐是北宋五子之一,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岳麓书院中的“二程”均拜其为师。为纪念,故特编在濂溪祠中。</h3> <h3>屈子祠。湖南素有屈贾之乡的美誉,岳麓书院在清代也开始建有祭祀屈原的专祠。<br></h3> <h3>屈子祠匾“日月同光”</h3> <h3>时务轩。为纪念清末维新派创办的学校而筑的纪念性建筑,门前有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梁启超撰写的对联。<br></h3> <h3>时务轩上联:胸怀子美千间厦。下联:气压元龙百尺楼。此联中上联典出“诗圣”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下联语出《三国志》,旨在劝诫人们在天下危乱之际心系国家、胸怀天下,切不可为自己的蝇头小利虚度一生。</h3> <h3>碑廓。千年学府的岳麓书院留下了大量有价值的碑刻,以“时务轩”右侧较多。碑廓集名人书法之大成,我们欣赏时恰逢下午时分,光线折射到玻璃上,阅读和拍照均不太理想。</h3> <h3>竖有麓山寺碑。此碑是中国现存碑刻中影响较大的一块唐碑,也是长沙现存时间最早、价值最高的碑刻,由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篆刻家李邕于唐开元十八年(730年)亲自撰文、书丹、并镌刻,因文、书、刻三者俱佳,故有“三绝碑”之称。</h3> <h3>长廊,廊亭。岳麓书院的白墙,青砖,灰瓦,这些古建筑元素,通过长廊,最最完美地体现了中国古建筑和园林的特色。</h3> <h3>继续前行……</h3> <h3>斯文一派。室内正中书着“斯文一派”。这是学子非正规课堂的交流谈论之所。</h3> <h3>这里是楚乐编钟展演室</h3> <h3>岳麓书院学规</h3> <h3>最后,我们走进中国书院博物馆,时间太晚了,只好匆匆浏览……</h3> <h3>岳麓书院后山青枫峡的小山上,建有爱晚亭。早年时期,毛泽东和蔡和森常在此聚会,读书,探讨革命真理,并在这一带登山露宿。红色鎏金“爱晚亭”三个字系1952年重建时,由当时的湖南大学校长李达专函请毛泽东所书手迹而制。</h3> <h3>短短半天,走在书院,历史人物,石碑石刻,经典对联,补缺文化,大开眼界,置身其中,感受着千年历史文化与浓浓的学术意境……。(后记:图片文字解读均为查找补充,很多知识尚需很好消化和再学习)</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