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摄影 阳依 老伴</h3><h3>文字编辑 阳依</h3> <h3><b> 佩特拉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字,但它在1985年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7月在葡萄牙被宣布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列为人生必到的50个景点之一的传奇都市。</b></h3><h3><b> 据约旦的旅游资料介绍,佩特拉古城是什么时候建造,没有明确的记载。在公元1世纪,它就成为纳巴泰帝国(纳巴泰人的起源至今不明)的首都,通过交易香料等资源逐渐繁荣,疆土曾经扩大到大马士革。公元106年被罗马帝国攻陷,沦为罗马帝国的一个省。作为商路要道,这里曾经盛极一时,因为红海海上贸易的兴起,代替了路上商路以及地震,佩拉特开始衰落。7世纪被阿拉伯军队征服时,已经是一片废墟,除了贝都因人外,其他人都抛弃了这座古城。1812年瑞士探险家约翰.路德维希.贝克哈特化妆成阿拉伯人,说服了贝都因人取得了信任,带他走进了" 失落的古城" ,一座高40米,融合着希腊、罗马、阿拉伯和埃及风格的神殿,镌刻在玫瑰红的悬崖上,艳丽的色彩、唯美的造型和磅礴的气势使他如入梦境,仿佛置身"一千零一夜" 的神话中。</b></h3><h3><b> 确实你走进佩特拉,那怪异的岩石、诡异的环境、那远古、神秘的之地,阿里巴巴四十大盗的传说让你震撼、惊悚……!</b></h3><h3><b> 在瓦迪拉姆沙漠像火星一样的 </b><b>" 月亮谷" 、"酒红色山谷" ,导游说,他更相信《一千零一夜》故事就发生在这里……!</b></h3> <h3><b> 约旦是一个中东国家,是约旦哈西姆王国的简称。它北临叙利亚、东临伊拉克、东南临沙特阿拉伯、西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这个深藏在沙漠的国度,文化遗迹处处皆是,风土人情别具魅力。</b></h3><h3><b> 约旦是阿拉伯国家中少有的缺油的国家,而国内基本没有重工业,只有少量轻工业和制造业,然而高税收,约旦物价比较高,一个第拉尔(约旦币)=1.4多美元。我们去的时候一个第拉尔=2.多美元=10块多人民币,有叫" 基建穷得像尼泊尔,物价高得像迪拜" 所以参团费相对要高,但约旦的文化古迹遗产都非常使人震撼。</b></h3> <h3><b> 佩特拉古城是隐藏在一条连接死海和阿卡巴海峡与世隔绝的深山峡谷中,位于干燥的海拔一千米以上的高山上,几乎全都在岩石上雕刻而成,而周围是悬崖绝壁环绕。(上图完全像阿里巴巴四十大盗的画面,真的不像当今……)</b></h3><h3><b> </b></h3> <h3><b> 佩特拉古城也叫 "玫瑰红石头城" ," 玫瑰山谷" ,是以古城的岩石成玫瑰色而称为。我们导游说佩特拉是一座 "死城" ,因为贝都因人是游牧民,喜欢住帐篷,岩石上的洞穴除了楼下供奉祭祀和用餐外,二楼以上就是陵墓(为自己和儿辈造的墓室)。(上图一个大帅哥托着一个小帅哥,他们是这样托运小孩子的)</b><br></h3> <h3><b> 佩特拉曾经是阿拉伯国家,埃及、叙利亚和腓尼基(希腊人对迦南人的一种称呼,迦南人是以前的黎巴嫩人)之间重要的交通枢纽。佩特拉名来源于希腊文的" 岩石" 。</b></h3> <h3><b><font color="#010101"> 佩特拉以岩石的色彩而闻名于世,所以叫" 玫瑰红城市" 。据说是源于19世纪英国诗人柏根的一首诗的一句:" 一座玫瑰红的城市,其历史有人类历史的一半" 。但几年后,当柏根到佩特拉参观后,不得不承认当初所作出的此番描述是不确切的。佩特拉并非是玫瑰红色的,它甚至不能称为一座城市,却更像一座公墓……(这儿以前可能有过房屋,是泥土做的,早已不复存在)。</font></b></h3> <h3><b> 神秘而诡异的城市(一个人你敢进去吗?)。</b></h3> <h3><b> 实际上,这里的颜色不只是玫瑰红色,还有黑色、淡蓝色、橘红色、黄色、紫色和绿色。</b></h3> <h3><b> 阳光下像透明了的岩石。</b></h3> <h3><b> 佩特拉的地理位置极其神秘而特殊。唯一入口是狭窄山峡叫西克峡,也叫"蛇道" 。此处最宽7米,最窄仅能通过一辆马车。进入峡谷甬道回环曲折,险峻幽深,路上覆盖着鹅卵石。</b></h3> <h3><b> 峭壁上的岩石,在风雨长期作用下,变得平整光滑,似刀削斧砍,很多地方可以看见一线天,天然的防御屏障,智慧聪明的纳巴泰人民。</b></h3> <h3><b> 蛇道(西克峡谷),两边的山体原本是连在一起的,后因强大的地理张力导致地表撕裂,年复一年的洪水冲刷和强烈的季风和持续侵蚀,加快裂痕下切,渐渐变成现在的模样。</b></h3> <h3><b> 整个峡谷内部都看得见,峡谷下面的一条条水道。导游说:传说纳巴泰国王的女儿提出一个条件,谁能把水引进佩特拉,就嫁给谁。确实这样的传说太熟悉了,很多国王的女儿都用这种爱国爱民族的精神舍弃自己的意愿招亲,当然,会想出这样办法的郎君也不会傻。</b></h3><h3><b> 其实,这是佩特拉最伟大的工程之处,纳巴泰人是高超的水利工程师,在"一线天" 的岩壁上凿掘出一条条为城市输送的水道。</b></h3> <h3><b> 这些洞口可以爬上去,近距离观察感受。</b></h3> <h3><b> 像腊肉、冰冻肉一样纹理的岩石,很像、很像,让人惊恐!</b></h3> <h3><b> 像剖开胸膛一样的岩石,诡异吧!</b></h3> <h3><b> 开始风化的洞穴。</b></h3> <h3><b> 经过狭窄的西克峡后,面前豁然开阔," 一座高40米、融合希腊、罗马、阿拉伯和埃及风格的神殿镌刻在玫瑰红的悬崖上,艳丽的色彩,唯美的造型和磅礴的气势使他如入梦境,仿佛置身" 一千零一夜" 的神话中。" 古城最宏伟的建筑卡兹尼神庙跃入眼帘,太神奇精致的神庙。</b></h3><h3><b> 神庙顶部为骨灰盒,传说里面可能隐藏着法老的宝藏,也是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藏宝的地方,这里是不准游客进入神殿内的。这个古迹曾经出现在系列电影《圣战骑兵》中,雄伟的卡兹尼是佩特拉的秘密之一……。</b></h3><h3><b> </b></h3> <h3><b> 卡茲尼神庙确实是一个奇迹,一座伟大的建筑,它镶嵌在近百米高的崖壁上,人站在下面显得非常渺小,与通常意义的建筑不同的是,它不是用砖头石块砌成的,而是两千年前纳巴泰人依靠原始、简陋的工具一斧一凿在岩石上雕琢出来的,准确的说,它是一件举世无双、无与伦比的艺术品。</b></h3> <h3><b> 很多人在这里观察、驻足仰视、低头膜拜这座神殿。</b></h3> <h3><b> 这是导游发给我们的神殿的夜景,灰暗、绿光、诡异幽灵一样的神殿……。</b></h3> <h3><b> 神殿的右侧是一片开阔地带,人们把它称作正街,街两侧悬崖耸立,左边排列着十余座墓室,长年遭受季风侵蚀表面严重受损,这些墓室风格统一,有阁楼和长方形门,是公元前7-6世纪美索不达米亚流行的样式。</b><br></h3> <h3><b> 正街旁边,像蜂窝一样的墓穴。</b></h3> <h3><b> 悬崖峭壁上雕刻的壁画还清晰可见。</b></h3> <h3><b> 两千多年前的希腊—罗马剧场遗址,它的规模不算大,气派也不奢华,然而它却是直接在坚硬的山岩中凿掘出来的,有4000个座位,岩石的自然纹路和艳而不妖的色彩与四周的环境融为一体,有趣的是剧场与墓穴为邻。也许纳巴泰人相信当帷幕拉开,墓中的祖先会和他们一起观赏。</b></h3> <h3><b> 像新鲜牛肉的岩石。</b></h3> <h3><b> 夹上黄油片的汉堡、蛋糕。</b></h3> <h3><b> 象鼻石。</b></h3> <h3><b> 当地人用马、骆驼和骡子载着人们去更远的地方看佩特拉的神秘,我的腿已经没有能力再多走路了,好像收费也不菲,老伴一个人走路去的,看见了又一个神殿。</b></h3> <h3><b> 上图是皇家陵墓,在拜占庭时期改为教堂。因为膝关节不好,没有亲临此地,由老伴走路去,拍摄的照片,壮观、恢宏、精致的皇家陵墓。</b></h3> <h3><b> 好像还有人住宿或者祭祀的洞穴。</b></h3> <h3><b> 到处可见罗马圆柱。</b></h3> <h3><b> 保护比较完整的墓碑。</b></h3> <h3><b> 大自然造就的千奇百怪的奇石怪壁,纳巴泰人凿掘出丰富多彩的洞庭楼宇。(此图借用同行朋友的,我没能上洞穴里亲临现场,此处表示感谢!)</b></h3> <h3><b> 上图是直接在岩石上凿刻的4个方尖碑,高7米,中间嵌一石雕,下面为2层结构各由6根立柱支撑,由于风化严重,原貌已难辨认。路边发掘出来的石碑证明,它是公元前一世纪名叫Abadomanchos的人为自己和儿辈们造的墓,上面安放遗体,下面会堂供祭奠和用餐。</b></h3><h3><b> 纳巴泰人游牧为生,帐篷为营,保存下来的仅有先人的墓。今天我们见到的头缠毛巾、皮肤黝黑、扬鞭策马的居民,已经非纯粹的纳巴泰血统,他们自称是贝都因人。</b></h3> <h3><b> 佩特拉入口的方形神柱。</b><br></h3> <h3><b> 巨大的巧克力冰激凌。</b> </h3><h3><b> 英国一个什么总裁说过:佩特拉城几乎还没有被人接触过,我们期望会有许多惊人发现等待着我们,这是一个一流的考古地,一个中东最大的考古宝藏。</b></h3> <h3><b> 峡谷内的岩石含有二氧化硅,在风雨、水流的作用下形成光滑的岩壁,五彩缤纷、光怪陆离。</b></h3> <h3><b>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能继续往前走了。佩特拉古城全盛时期规模非常大,我们所见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考古学家指出佩特拉90%的地区(好震惊的数字),仍在地下有待发掘。有更多的学者、科考人员进入这片神奇的土地,在他们的专业推动下,佩特拉的面纱正被进一步揭开,可以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将会看到一个更为完整、更为丰富、更为精彩的佩特拉。</b></h3> <h3><b> 古城阿卡巴市北美70公里处,有一片广袤的沙漠谷地,和我们见过的沙漠不一样的是,瓦迪拉姆被雄伟险峻的岩石群山拥抱着,远远望去,群山是红色的,沙漠是红色的(比我们去的摩洛哥撒哈拉沙漠色彩更红更鲜艳)。沙漠内容丰富,非常的壮观美丽。</b><b>瓦迪拉姆被地质学家赐予 "月亮谷"的美称,他们认为瓦迪拉姆更像月球地貌和像月球一样宁静。</b></h3><h3><b> 而网上说,在夕阳下,落日余晖将沙漠、骆驼、岩石、群山……染得金黄、橙橘、酒红、迷幻……。天地被染得绚丽缤纷、华丽至极,这样大气磅礴的自然之美,令全世界的摄影爱好者疯狂而至。我们的行程是上午去的,没有看见更为迷人,更为美丽的月亮谷,但我们看见的,已经足够惊叹壮丽了。</b></h3><h3><b> </b></h3> <h3><b> 月亮谷,是阿拉伯语 "酒红色山谷",就是得名于日落时分,大地的一派酒红色。201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瓦迪拉姆也是著名大片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的拍摄地,也被公认为世界摄影爱好者的天堂。我们导游说:他更相信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b></h3> <h3><b> 像在摩洛哥一样,我们带回一瓶瓦迪拉姆沙漠的红色沙子。</b></h3> <h3><b> 好莱坞科幻冒险电影《火星救援》电影中火星的场景拍摄地,也是在瓦迪拉姆月亮谷。
早在拍摄《火星救援》之前,就有多部阿拉伯、西方的电影在月亮谷拍摄,除了著名的《阿拉伯劳伦斯》,还有《变形金刚2》《红色星球》。而作为 "火星" 的处女秀,在2000年拍摄的美国电影《红色星球》中,瓦迪拉姆与火星的相似之处,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里有充满阿拉伯风情的沙漠,这些奇山与沙漠的奇妙结合,才令瓦迪拉姆成为拍摄火星现场的最佳场所。日落时分,当余晖撒遍整个沙漠,绚丽的酒红色染红山谷时,整个瓦迪拉姆会摇身一变,宛如一颗红色星球,陌生而美丽,散发着令人窒息的神秘气息。</b><br></h3> <h3><b> 穿行在月亮谷,可以看见贝都因人和行走的单峰骆驼,看见点缀在沙漠中绿色的骆驼草,这些神秘而顽强的生命,是月亮谷永远的主人。</b></h3> <h3><b> 《环球时报》记者曾开越野车在瓦迪拉姆自驾,对月亮谷这个称呼的绝妙颇有体会。这里漫漫红沙中凸显的岩石、悬崖让人置身与另外一个星球。
</b><br></h3> <h3><b> 月亮谷也有不是火星、是地球的证据,这里有绿树成荫的大树,有绿色的植物和动物。</b></h3> <h3><b> 高大雄伟像莲花一样的岩石,一层一层的,应该可以攀爬上去。</b></h3> <h3><b> 这里还可以穿越一段惊奇、狭隘的峡谷地段,亲临感受神秘莫测的瓦迪拉姆。</b></h3> <h3><b> 这一家人,老的两个、父母两个、两个小男孩来月亮谷浏览。他们都是让小孩自己克服困难,自己上下攀爬,自己动手,不会全部带劳包办,我老伴帮忙接助一下,小孩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谢意。</b></h3> <h3><b> 上图这个小男孩2岁,这么艰险的地方,都是自己做,自己爬,可爱的洋娃娃,看中国的人现在的孩子被宠的样子,心里真的很难过……。</b></h3> <h3><b> 在月亮谷的岩壁上,可以看见许多象形文字和壁画,导游说,当年的贝都因人游牧在这里找水、歇息,随便在这些岩石上写画或者告诉什么,就这样留下来。</b></h3> <h3><b> 导游和网上都说,这些岩画、碑铭和考古遗址,大约有1.2万年的历史,好远古的年代了……。</b></h3> <h3><b> 画的、写的都是非常不错的图案和字体。岩壁上像一只狗,其实这里有行踪不定的阿拉伯羚羊和贝都因人的家园,贝都因人长久以来一直与当地的自然奇迹和平共处,所以这里作为自然与文化混合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b></h3> <h3><b> 如果有机会有条件,还真想去看看日落时的月亮谷,看那被染得绚丽缤纷、华丽至极,那样大气磅礴的自然之美,让全世界摄影爱好者疯狂的美景,照几张酒红色的月亮谷,像火星一样的月亮谷……!</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