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星期天,女儿揣着联合国的护照,出差飞赴非洲,一个人们都不太熟悉的小国-马拉维共和国。<br></h3> <h3>通行全球的联合国护照</h3> <h3>马拉维共和国在非洲东南部的 坦桑尼亚、赞比亚、莫桑比克之间的一个内陆小国,人口1700多万,人均国民收入几百美元,是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一个完全的农业国,烟叶是主要的出口创汇产业,占外汇收入的大部分。
行前,单位卫生保健部门的领导告诫女儿卫生须知,诸如,不能生吃蔬菜水果,肉类食品必须充分煮透,只能喝瓶装水,连刷牙都必须用瓶装水等等,还督促去打了好几种疫苗。配带了一些口服药。弄得我们也怪紧张的。
纽约到马拉维没有直飞的航班,所以只能先飞到南非的约翰内斯堡—这倒是非洲很大也很著名的大都市,再转飞马拉维首都。从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出发,横跨大西洋,空中飞行近18个小时,途中一次转机,单边行程25个多小时。这还不包括从家到机场和候机的时间。不言而喻,仅从行程看,这趟差事够辛苦了。<br></h3> <h3>飞行图</h3> <h3>经过漫长的旅程,终于平安抵达了马拉维首都利隆圭的“Kumbali country lodge”酒店。介绍是当地非常好的酒店,但是简陋原始的外观和牛棚没有什么区别,不过内部的设施还是比较齐全的。<br></h3> <h3>草棚复顶的酒店客舍</h3> <h3>实在难以想象这是首都较好的酒店</h3> <h3>住宿条件差点倒无所谓,我们担心的倒是安全。看到女儿发过来的照片和视频,我们反复叮嘱不要从房子里面出来,把门窗关好。酒店的网络很不给力,信号断断续续。
除了叮嘱外就是祷告平安!</h3> <h3>联合国旗</h3> <h3>矗立在纽约曼哈顿岛东河边的联合国总部大厦</h3> <h3>联合国大会堂</h3> <h3>联合国大会堂内景</h3> <h3>在联合国总部的门前经常看到来自祖国的游客</h3> <h3>在联合国总部展厅展出的弹痕累累的联合国旗和长长的殉职于世界各地的联合国工作人员的名单!<br></h3> <h3>在联合国总部前曼哈顿47街口矗立的联合国第二任秘书长—达格.哈马舍尓德(Dag Hjalmar Agne Carl Hammarskjöld)雕像,他是联合国最伟大的一位领导人。60年代初,在出差非洲赞比亚的途中飞机失事而殉职。为了纪念他,联合国总部图书馆、联合国总部前47街广场,许多大楼都以他的名字命名。</h3> <h3>联合国是当今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组织。由193个主权独立的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h3><h3><br></h3><h3>在《联合国宪章》的旗帜下,联合国致力于促进各国在国际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权、公民自由、政治自由、民主及实现持久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h3><h3><br></h3><h3>联合国工作的神秘感、国际性和挑战性吸引着很多年轻人应聘到联合国各个机构工作。女儿和这些年轻人一样,丢开公司合伙人身份,放弃丰厚的收入,应聘到联合国机构开始新的工作工作。但是联合国的工作常常与战争、贫困、难民、灾难等联系在一起,在他光鲜的背后是艰辛,投入他就要奉献!
</h3><h3> 愿世界和平 社会和谐 人民幸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