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小时贫穷定律:为何你的努力没有价值?

聚贤書斋

<h3>“一万小时定律”的拥趸无数,但是真正通过这个方法成功的人寥寥无几。</h3><h3><br></h3><h3>绝大部分人在这个过程中,都是在做“简单的重复”,进行“线性积累”,很少会有一个质的飞跃,最终也只会是成为一个熟练工而已。</h3><h3><br></h3><h3>对他们而言,“一万小时定律”更像是“一万小时贫穷定律”。</h3><h3><br></h3><h3>如果每天只是做一些“简单的重复”,哪怕你再怎么勤奋,“一万小时定律”也不会自动生效。</h3><h3><br></h3><h3>如果你不具有思维破局能力,在时代的跌宕起伏、行业的快速迭代中,你还会陷入“贫穷的死循环”,这样你将遭遇“一万小时贫穷定律”。</h3><h3><br></h3><h3>这是很简单的道理:</h3><h3><br></h3><h3>“</h3><h3>炒了五年的菜就一定能当餐厅老板吗?</h3><h3><br></h3><h3>开了五年的出租车就能成为赛车手吗?</h3><h3><br></h3><h3>写了五年的小编就能做知识付费吗?</h3><h3><br></h3><h3>画了5年的图就能开设计工作室吗?</h3><h3><br></h3><h3>写了5年的代码就能做互联网创业吗?</h3> <h3>1</h3><h3>一万小时定律”是如何失效的</h3><h3><br></h3><h3>“一万小时定律”已在国内流传很久,属于“嚼过的口香糖”了。</h3><h3><br></h3><h3>这个简单的逻辑定律告诉人们:</h3><h3><br></h3><h3>“</h3><h3>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h3><h3><br></h3><h3>要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h3><h3><br></h3><h3>如果每天工作8个小时,一周工作5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5年。</h3><h3><br></h3><h3>可是,职场上很多人已经体验了一轮、甚至几轮“一万小时”。</h3><h3><br></h3><h3>平庸者还是很平庸。</h3><h3><br></h3><h3>而中小企业、创业公司的CEO,大多没有机会走完一轮“一万小时”,因为这些公司的平均寿命只有2.5年。</h3><h3><br></h3><h3>一个法国社会学家发现:</h3><h3><br></h3><h3>大部分的社会现象都不是“线性发展”的,而是要遵循一个类似“S曲线”的模型。</h3><h3><br></h3><h3>聪明人往往知道“局点和风口”在哪里,在瓶颈出现之前也能及时转换跑道。</h3><h3><br></h3><h3>职场上,经验的积累、人脉的拓展都会给你带来晋升机会,但是你不会年年都有升职机会。</h3><h3><br></h3><h3>创业中,不管是客户的沉淀,还是销售的增长,也都不是直线上升的。</h3><h3><br></h3><h3>随着时间的变化,都会经历一个“S曲线”过程。</h3><h3><br></h3><h3>而这个“S曲线”有两个关键点:</h3> <h3>1破局点</h3><h3><br></h3><h3>你一旦有了成熟的方法或者套路,就相当于“破局”了,你会进入一段事业上升期。</h3><h3><br></h3><h3>“破局点”就是进入职场生涯或者创业状态以后,可以大胆执行的关键路径。</h3><h3><br></h3><h3>这个时候,你会幻想你的上升空间有多么广阔。</h3><h3><br></h3><h3><br></h3><h3>2极限点</h3><h3><br></h3><h3>到了一定发展阶段,你会遇到“玻璃天花板”。</h3><h3><br></h3><h3>目标看得到,但是够不着,比如职场上会因为你能力、资历或者健康状况的限制,遭遇“晋升瓶颈”;</h3><h3><br></h3><h3>比如创业中可能是早期挣了些钱,小富即安,也可能行业就这么大,你公司只能做成一个盆景。</h3><h3><br></h3><h3>过了“极限点”以后,衰败期就近在眼前了。</h3> <h3>事业早期阶段,你进展很慢。</h3><h3><br></h3><h3>过了某一个“破局点”,突然快速上升,可能是“直线型”上升,也可能是“指数型”上升。</h3><h3><br></h3><h3>直到“极限点”出现,进入事业成熟阶段,上升就会大大减缓,甚至停滞不前。</h3><h3><br></h3><h3>在“S曲线”的事业冒险中,如果你每天都进行“线性累积”、做“简单的重复”,就很难有特殊成就。</h3><h3><br></h3><h3>在这种情况下,“一万小时定律”是失效的。</h3><h3><br></h3><h3>你用一个方法、一个套路,进行了9999个小时,发现自己没太大长进,你可能会怀疑打法错了,你会改变路径,之前的努力,就会有很多被废弃。</h3><h3><br></h3><h3><br></h3><h3>2</h3><h3>“一万小时定律”怎样才能生效</h3><h3><br></h3><h3>时代始终在快速变化,最重要是,能主动适应这个时代的生存规则,让时间更有价值。</h3><h3><br></h3><h3>注意这两个关键词:“生存规则”和“时间价值”。</h3><h3><br></h3><h3>比如,你看到很多比你闲的人,远远比你有钱。</h3><h3><br></h3><h3>你会怎么想?这不是公平问题,而是“生存规则”问题。</h3><h3><br></h3><h3>台湾鸿海精密(下属富士康科技集团)创办人郭台铭有一次去自己工厂视察。</h3><h3><br></h3><h3>其间,有一个工程师当面追问他:“为什么爆肝(加班、劳碌)的是我,首富却是你!”</h3><h3><br></h3><h3>此时,郭台铭给出的回答简明而震撼:</h3> <h3><b><font color="#167efb">第一,30年前我创建鸿海的时候是赌上全部家当,不成功便成仁,而你只是寄出几十份履历表,然后到点上班,而且随时可以走人;</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br></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第二,从我最早选择的市场切入点,到最后跟苹果合作是因为我眼光判断正确,而你在哪个部门上班是因为学历和考试被分配的;</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br></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第三,我24小时都在思考如何创造利润,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影响数万个家庭生计与数十万股民的权益,而你只要想什么时候下班和照顾好你的家庭。</font></b></h3> <h3>你经常看到诸如“人工智能又淘汰了哪些职业”这类新闻报道,这背后是什么?</h3><h3><br></h3><h3>就是你的“时间价值”在被稀释。</h3><h3><br></h3><h3>很多时候,你认为不公平的事,其实是你的时间正在贬值。</h3><h3><br></h3><h3>你以为你毕业于名牌高校,供职于知名大公司,却天天挤地铁上下班,加班如同蚂蚁,工资的上升总面临天花板,好不容易有点公积金还被无情降了……这样你就很吃亏?你想错了。</h3><h3><br></h3><h3>自动化和AI(人工智能)技术,不断使人工贬值。</h3><h3><br></h3><h3>麦肯锡发布一份关于全球职业格局的研究报告,其中有一个重要结论:</h3><h3><br></h3><h3><br></h3><h3>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近60%职业的30%的工作内容可以被自动化替代,这部分劳动力价值近16万亿美元。</h3><h3><br></h3><h3><br></h3><h3>让你跟郭台铭竞争,“一万小时定律”有用吗?</h3><h3><br></h3><h3>让你跟AI机器竞争,“一万小时定律”有用吗?</h3><h3><br></h3><h3>所以,要使“一万小时定律”真正产生你想要的效果,姿势一定要正确。</h3><h3><br></h3><h3>这个“正确姿势”是什么呢?应该是持续积累“社交资产”。</h3> <h3>重复做一些低层次的简单工作,永远不能成为专家、永远不会赢得生存优势。</h3><h3><br></h3><h3>要使“一万小时定律”真正生效,社交资产就是最务实的“破局点”。</h3><h3><br></h3><h3>你的“社交资产”主要包括你的人脉资源和流量资源:</h3><h3><br></h3><h3>要积累有价值的“人脉资源”,现在是圈层决定成败。</h3><h3><br></h3><h3>大部分的投资银行团队中,或者证券资管团队中,老大基本上是不需要亲力亲为的,只需要通过“社交”将项目的大体情况敲定,剩下的交由下属完成,但是每年分红都会拥有高额的收益。</h3><h3><br></h3><h3>你处于什么圈层,决定了你的眼界、信息质量和财富机会。</h3><h3><br></h3><h3>只有在对的人脉圈层中,“一万小时定律”才会起作用。</h3><h3><br></h3><h3>要积累高价值的“流量资源”,在这个社交营销时代,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影响者”。</h3><h3><br></h3><h3>一个普通人的圈层小到几个人、十几个人经常交流的密友圈,多者到上百或者几百个的同行圈,更有甚者可以覆盖几千上万人。</h3><h3><br></h3><h3>而你的流量资源是需要成为你所属圈层的影响者,你的言行、观点、喜好能够影响到他人,在你的人脉圈层中发挥作用,让你成为这个大、小圈层的流量入口。</h3> <h3>3</h3><h3>超越“一万小时定律”</h3><h3>赢回时间</h3><h3><br></h3><h3>“一万小时定律”究竟可以发挥多大作用?</h3><h3><br></h3><h3>在我看来,关键不是你怎样做积累,而是你有多大“破局能力”。</h3><h3><br></h3><h3>有一个记者,在做一个特定项目调研的时候,乔装成为民工,潜入这个圈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h3><h3><br></h3><h3>他详细记录了每天的生活,大同小异:</h3><h3><br></h3><h3><br></h3><h3>每天早上不到6点左右起床,由于时间紧,早餐只能随便吃点。</h3><h3><br></h3><h3>工厂制度严格,不允许员工随便离开岗位。</h3><h3><br></h3><h3>因为是流水线式操作,所以连上厕所必须申报上司请假批准才能去。</h3><h3><br></h3><h3>时薪很低,必须要工作10个小时以上,才能拿到保证基本温饱的工资,如果想要体面一点,需要工作更长时间。</h3><h3><br></h3><h3>下班的感觉是什么?累,精力早已经消磨殆尽。</h3><h3><br></h3><h3>可是他们还是会去“泡网吧”,将梦想寄托在虚拟的游戏世界里。</h3><h3><br></h3><h3>一天24小时,一天一天单调的重复循环,以最廉价的劳动力获取报酬,下班后的娱乐活动往往也是简单的感官刺激。</h3><h3><br></h3><h3>这种生活状态就是“贫穷的死循环”。</h3><h3><br></h3><h3>一旦陷入“贫穷的死循环”,时间还有什么意义?</h3><h3><br></h3><h3>从这个角度看来,“一万小时定律”的价值逻辑是什么?是破局,是突破任何“无意义的死循环”。</h3><h3><br></h3><h3>其实,这种“无意义的死循环”简直是无处不在。</h3><h3><br></h3><h3>大多数人都是缺乏“破局能力”的,大多会被贫穷限制视野。</h3><h3><br></h3><h3>你看看互联网上,很多“键盘侠”喜欢谈论国家大事,替国家操心,但是也不爱读历史书,全部的历史知识就来自于中学课本。</h3><h3><br></h3><h3>不论他们高谈阔论多少个“一万小时”,他们的认知能力始终是“键盘侠”的水平,不值一提。</h3><h3><br></h3><h3>英国名著《1984》的作者乔治·奥威尔,对“贫穷”有过一个精彩定义:</h3> <h3><b>“贫穷的本质是消灭未来。”</b></h3><h3><br></h3><h3>实际上就是因为穷,才视野狭窄、格局狭小,只顾得上眼皮子底下的事,看不到更广阔的可能性,就失去了未来。</h3><h3><br></h3><h3>所以,不论经历多少个“一万小时”,都是“贫穷的死循环”。</h3><h3><br></h3><h3>这就是“一万小时贫穷定律”。</h3><h3><br></h3><h3>其实,精英阶层也有很多人不具有“思维破局”能力。</h3><h3><br></h3><h3>有一位在Facebook工作的数学天才就感叹:</h3><h3><br></h3><h3>“我们这一代最优秀的头脑,居然是被用于思考如何让人们点击广告。”</h3><h3><br></h3><h3>你看,任何环境都会让你只看到眼前的事情,让你在偶尔想到意义的时候格局受限。</h3><h3><br></h3><h3>4</h3><h3>“500小时方法论”</h3><h3><br></h3><h3>那么,如何才能具有靠谱的“思维破局”能力?</h3><h3><br></h3><h3>我的办法是,构建“立体视觉”。</h3><h3><br></h3><h3>成年人的双眼间隔大概是6.5厘米,看东西时,两只眼睛从不同的位置和角度注视着物体,同时在视网膜上成像,合起来就得到了“立体视觉”。</h3><h3><br></h3><h3>构建“立体视觉”,就是找到应对各种细节问题的方法论体系。</h3><h3><br></h3><h3>职场上、创业中,你的竞争力并不是随着时间同步增长。</h3><h3>低水平的刻意练习,可以带来技艺娴熟,甚至你的动作可以达到“自动化”程度,但这就是极限点了。</h3><h3><br></h3><h3>一旦接近这个“极限点”,“时间价值”是递减的,因为你仍局限在低维度的生存规则里。</h3><h3><br></h3><h3>如果你是一个技艺娴熟的厨师。</h3><h3><br></h3><h3>当你足够技艺娴熟之后,你再怎么刻意练习,因为你局限在厨师的“生存规则”中,你的能力很难再有提升。</h3><h3><br></h3><h3>所以,你的“时间价值”是递减的。</h3> <h3>可是,如果你要开一家餐饮连锁品牌,你将会进入对你来说更高维度的生存规则中,你就要不断拓展你的社交资产、夯实你的财务资源。</h3><h3><br></h3><h3>这时,你可能会在一周之内处理诸如标准化食物制作流程、规范员工行为、寻找流量导入接口甚至去见很多投资者等等事情。</h3><h3><br></h3><h3>你需要的,已经不仅仅是做厨师的单一技艺,而是做好餐饮连锁店老板的各种资源积累。</h3><h3><br></h3><h3>你的时间是拆解的,你要尽快在短时间里掌握应对各种细节问题的具体套路,你会在短期内在各个方面有很大的能力提升。</h3><h3><br></h3><h3>这样,你的“时间价值”就是递增的,“一万小时定律”将会重新发挥作用。</h3><h3><br></h3><h3>“500小时方法论”即掌握解决一类问题的“实用套路”,只需要500小时,然后,积累“一万小时”,应对各种细节问题的各种套路,“立体构造”一个应对一个市场、一类客户的方法论体系。</h3> <h3>“一万小时定律”,告诉我们的不只是字面意义上的简单重复。</h3><h3><br></h3><h3>我们应该将“一万小时”进行分解,以实际事业需求为导向,将零散的、解决各个细节问题的具体套路。</h3><h3><br></h3><h3>环环相扣整合成为一套“成熟的方法论体系”。</h3><h3><br></h3><h3>一万小时的练习带给你的只是熟练,贯穿其中的“思考”才是成功的真正钥匙。</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