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航院公共艺术教学部迎评促建,在05教学楼打造文化艺术长廊

RANYU

<h3>  郑州航院公共艺术教学部为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公共艺术教学水平,迎评促建,日前,在05教学楼二楼和三楼走廊悬挂书画名家作品60余幅,打造了一条文化艺术长廊,引来不少师生驻足观摩,流连忘返。刘文硕同学兴奋地说:“这才是高水平大学应该有的样子。”</h3> <h3>同学们频频驻足在书画前,仔细欣赏,品味艺术之美。</h3> <h3>詹国文作品《宁静致远》。</h3> <h3>詹国文作品《曹操·观沧海》。</h3> <h3>书画艺术长廊一瞥。<br></h3> <h3>刘国辰作品《学海无涯》。</h3> <h3>刘国辰作品《博雅达观》。</h3> <h3>刘国辰作品《自强不息》。</h3> <h3>张玉玺作品《毛泽东·沁园春·雪》。</h3> <h3>张玉玺作品《杜甫·望岳》。</h3> <h3>楚恩熠作品《学无止境》。</h3> <h3>詹国文作品《温故知新》。</h3> <h3>蔡卫星作品《遥远的呼唤》。</h3> <h3>  艺术,是美的光谱。普罗提诺说:“肉眼失明,无以描画尘世之艳丽;心眼不张,难以论述心灵之壮美。”无上的美,引导艺术家手中之笔,以心灵劳作,镌刻苍穹、尘世和人生。历来,人类文明的荣光,穿越久远的时空,振作落寞几多的心田泠泠作响。如今,假使我们不能在一句话中同时提及“艺术”和“精神”,便是遗忘了艺术的高贵之处。孜孜以求的艺术史,已经证明:呈现美,是艺术的使命。 <br></h3> <h3>鲁庆中作品《艺海无涯》。</h3> <h3>鲁庆中作品《毛泽东·满江红》。</h3> <h3>谢凤学作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h3> <h3>谢凤学书法小品。</h3> <h3>刘国辰作品《琴韵书声》。<br></h3> <h3>刘国辰作品《志存高远》。<br></h3> <h3>石泉作品《松鹤延年》。</h3> <h3>谢凤学书法作品《毛泽东·沁园春·雪》。<br></h3> <h3>常文化作品《香远》。</h3> <h3>常文化作品《落英沏香茶》。<br></h3> <h3>常文化作品《案头》。<br></h3> <h3>  观物方式决定人的境界。王尔德曾说:“万物皆因人之所见而存在。”然而,大多数日子匆匆而过,我们很难再回想起匆忙之中瞥见的事物。唯有美的艺术,能使我们专心致志于一个人、一件物品或一个场景,从而超越专注于“自我”的隔离状态,跨越自我世界与他人世界的边界,与审美对象融为一体。即:美是最高的善,当以美育践行全人教育的理念。<br></h3> <h3>学生在玩味书法作品。</h3> <h3>环卫工人师傅也来欣赏书法作品,饶有兴致。</h3> <h3>陈默山水小品。</h3> <h3>陈默山水小品。<br></h3> <h3>陈默山水小品。<br></h3> <h3>陈默山水小品。<br></h3> <h3>詹国文书法作品《曹操·观沧海》。</h3> <h3>刘国辰书法作品《毛泽东·沁园春·雪》。</h3> <h3>张良书法作品《老子》节录。<br></h3> <h3>刘国辰作品《天道酬勤》。<br></h3> <h3>刘国辰作品《室雅兰香》。<br></h3> <h3>徐志山作品《花开富贵》。</h3> <h3>  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文化,才是校园最珍贵的沉淀。营盘一样的楼宇,迎送流水一般的学子。艺术小品之于浩汤校园,尺幅虽小,也堪比一小滴酊剂,能改变一杯水的颜色。它们尺幅并陈,立尽朝暮。恰似空谷幽兰,不以无人而不芳;犹言君子修道,不以穷困而改节。艺术品格与精神近乎人之品格与精神,环境育人,润物无声。<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