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8年10月20日—21日,宜黄县凤冈一小四名教师在邹子民老师的带领下有幸在南昌参加了"和美课堂"第十二届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在这短短的两天时间里,观摩了名师的课。一堂堂生动的示范课让我领略到了数学独特的美,老师适当的点拨与启发,孩子们精彩的表现。都让在场的每一位听课教师无不称奇。<br></h3> <h3> 第一位让我印象深刻的老师是吴正宪老师,让孩子联系生活,本堂课吴老师始终顺着学生的思维而导,课堂就像聊天玩游戏一样,非常轻松愉悦。吴老师常说“聊着聊着就会了,错着错着就对了”,鼓励孩子敢于思考,自己找寻答案。<br></h3> <h3> 吴老师倡导我们用儿童话语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老师要有童心,给学生营造自由、舒适的课堂气氛。她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而不是“独宠”那几个优秀的孩子。她告诉我们要读懂儿童,教学才有温度;读懂数学,教学才有深度;只有把儿童和数学和谐统一时,学习效率才能达到最大化。从她的课中我感受到了她对学生的满满的喜爱,孩子在爱的环境中享受着课堂,孩子们才会不想下课!<br></h3> <h3>
俞正强老师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年、月、日》,展现出他诙谐幽默,笑点百出的讲课风格。在俞老师一遍一遍的追问中,开启了学生的大脑,让孩子们做到了心有所感,脑有所思。<br></h3> <h3> 俞老师告诉我们:干所有的事情,都要先明白我要干什么,上课亦是如此。在我们走进课堂前,要先明白我们去干什么,既所谓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向。教学目标的达成水平,既是教学活动所支付时间的价值所在。<br></h3> <h3> 贲友林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堂《相等的分数》,贲老师的这节课,没有多媒体动态的演示,没有各种教学用具的辅助,但是课堂上学生思维的泉涌、知识火花的碰撞,直射出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与魅力!<br></h3> <h3> 贲老师将本堂课放手于学生,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猜测、推理,运用多种方法解题。孩子想出来了好多解法,并且自己都能编题。<br></h3> <h3> 走进张新春老师的课堂,从姓氏入手,弓 长-张,张老师通过一张自制的弓让学生思考出去测量曲线的办法。<br></h3><h3> 正如张老师所说:真正的探究,有价值的,是活动本身。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当学生对古人的“周三径一”将信将疑时,张老师鼓励学生进行探究验证,并且让学生自己想验证方法,活动要求。既教会了学生学习方法,又渗透了科学素养:不管信与不信,都要尊重古人的研究成果,并且在通过自己验证后及时调整态度。<br></h3> <h3> 罗鸣亮老师的课,开头,体现了一个"趣"字。为了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罗老师是这么设计的: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乖!
生:(默不作声,不知道怎么回答)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乖!
生:(鸦雀无声)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乖!
生小声回应:老师乖
......
这一段对话让所有学生感受到他的风趣、幽默,很好地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离。
</h3><h3><br></h3> <h3> 正因为罗老师独特的开场,孩子们不再紧张。以谈话的方式导入,让孩子们说出了对真分数,假分数的困惑。本节课罗老师做引线之人,循循善诱,让孩子们自己悟出本节课的内容和道理,让孩子们明白数学不只是会套公式就行,更应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去研究与思考。罗老师也给我上了一课,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关注学生的发展,鼓励学生多思考。<br></h3> <h3> 听了强震球老师《探索规律》后,眼前豁然开朗,原来探索并发现规律也可以这么轻松、高效。强老师整堂课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规律,当遇到困难时,启发学生思考我为什么解决不了?我遇到了什么困难?让学生发现困难所在,从而解决问题。<br></h3> <h3>
张齐华老师的数学课堂《沉默的数据》,让我感受到“思想产生魅力,魅力启迪灵魂”的真谛;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向张齐华老师学习的有:热爱、读书、学习、有心、思考、实践、总结。此外,还需要有创新,有自己的主见,自己的思想,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多学习,拓宽视野、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加强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素质,让我们的课堂多一份灵动,多一份智慧,让学生们获得更好的发展。<br></h3> <h3> 通过本次学习,让我感受到他们课堂语言艺术可谓“随风潜入、润物无声”;他们对数学课堂的热爱、对数学教育的研究精神;他们与孩子们课堂上的相处之道,都让我万分敬佩!<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