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有所获,研有所得---金谟小学数学教研一组赛教活动(成长在金谟第45期)

兰子

<h3>金秋季节,根据我校统一安排,数学教研(一)组组内赛教于9月17日拉开帷幕,至10月19日圆满结束。本次活动中,13位数学老师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团结协作,并及时组织进行评课,对每一课堂的优点和缺点进行点评,无论讲课人还是听课人,从中都有很大收获。</h3> <h3>六年级四位数学老师同课异构《分数混合运算》,用完美、精彩、新颖六个字简单总结。</h3><h3>赵磊老师:赵老师让孩子们结合画线段图分析理解求“摄影小组的人数“和求”航模小组的人数“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所以要用乘法计算,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学会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h3> <h3>郭庆老师:课前首先出示整数混合运算题,让学生回忆起运算顺序,通过这样简短的一个环节唤醒学生对整数混合运算的认识。整节课的设计层层递进,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上台完成例题,充分体现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h3> <h3>孙丽娜老师: 在解决问题时,呈现了画线段图的思考策略,这是解决问题时常用的一种策略,孙老师让学生上台板演画出线段图,并且利用线段图将题中蕴涵的抽象的数量关系以形象、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能有效促进问题的解决,启迪学生的思维。而且还可以通过画线段图的训练,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h3> <h3>李竹娟老师:让学生从问题入手,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相互交流,从而选择正确的方法,按一定的运算顺序进行。列分步和综合算式都是为学生的学习建立了模型,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等活动,都成功的感受了运算顺序,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生成。<br></h3> <h3>二年级:杨敏老师执教的《有多少块糖》:紧紧围绕“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个数”这个中心,创设不同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义,同时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现实生活,敏锐发现其中蕴含的乘法的意义。整个教学,为学生构建了参与的平台。</h3> <h3>王辉老师执教的《乘法的初步认识》:通过课前三分钟练习题引出新课,然后出示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游乐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以学生的活动情况呈现出几个相同加数求和的情况,引出乘法运算。学生大胆发言,老师逐步引导,重难点突出,达到预期效果。<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Tahoma,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16px; white-space: normal;"></span></h3> <h3>付红娟老师执教的《5的乘法口诀》:付老师激趣导入,从学生喜欢的故事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调节课堂气氛。自主探索,创编口诀,通过小组合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前两句口诀交给学生编口诀的方法,第三句跟学生一块来编,后两句放手让学生独立编出口诀。学习活动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提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h3> <h3>温娟老师执教的《动物聚会》:以学生喜爱的童话形式出现,让学生在生动的情景中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教材中“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温老师利用课件调动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集中讨论“一共有几只小鸟”这一问题。根据问题列算式,有的是列加法的算式,有的是列乘法的算式,都给予肯定,引导学生明白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列乘法更简单一些!引出乘法算式的意义,效果很好!</h3> <h3>一年级:李爱兰老师执教的《还剩下多少》:“情境感受-----出示两幅情境图,先引导学生观察,然后提出问题,图中画的是什么?你能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吗?实物操作-----你能把图中的意思用小棒摆出来吗?符号表达------还剩下几块奶酪,你能用画图的方法表示还剩下三块奶酪吗?通过以上环节让学生经历一个由形象到抽象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符合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轻松自然理解减法的含义。</h3> <h3>袁旭老师执教的《还剩下多少》:让学生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苹果树下导入新课,唤起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学起来必然亲切、实在、易懂、有趣,并且为学好新知识铺好路。教学方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摆一摆,说一说,在说中学,玩中学,更好的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精神。<br></h3> <h3>王青老师执教的《可爱的小猫》:<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16px; white-space: normal; font-family: 宋体;">教学过程中安排“小猫吃鱼”这样一组动态的连续情境图,让学生从中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同时也逐步引出得数是</span><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Tahoma,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16px; white-space: normal;">0</span><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16px; white-space: normal; font-family: 宋体;">的减法算式。在此过程中,通过童话故事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既掌握了知识,有激发了继续探索的主动性和自信心。</span><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Tahoma,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16px; white-space: normal;">&nbsp;</span></h3> <h3>何阿妮老师执教的《可爱的小猫》:本节课设计了“讲故事”的环节,让学生在看图、表演、聆听、思考中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同时,借助实际情境初步感知0的特殊含义。通过一帧帧画面的推演,学生看到剩余的鱼由3条、2条、1条到1条也没有,充分理解了事物的数量变化,从而引出“没有”也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这个数就是“0”。最后利用计数器来进一步对比认知5以内数的意义,促使学生深入理解0表示没有的实际意义,发展数感。<br></h3> <h3>焦春婧老师执教的《猜数游戏》:焦老师上课伊始就抓住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先进行语言交流,一句“今天我和同学们来玩一个游戏好吗?”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凝聚在一起。整节课的设计可以说是游戏串,从师生合作的“手指游戏”到学生操作完成的“摆智慧果”以及本课重头戏的“猜数游戏”,牢牢抓住了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将他们的注意力完全吸引到课堂上来。然后让学生在猜数游戏中进一步巩固了对6的加、减法意义的理解,同时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可谓一石三鸟。这种潜移默化的数学知识的习得比重复的训练与单纯的讲授效率更高,学生也能够在一个更加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br></h3> <h3>精彩瞬间</h3> <h3>讲的专注,听的认真!</h3> <h3>师生互动</h3> <h3>议课评课一一老师们热情洋溢,热烈讨论!<br></h3> <h3>本次赛教活动,老师们积极参与,共同探究,分享成果。这样的活动,不仅为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了一个平台,也让参加讲课的老师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对于促进金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在本学期里,我们数学教研一组的老师们定会乘风破浪、勇于开拓,大胆创新。我们相信在所有数学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金小后期数学教研之路会走得更稳更远!<br></h3>

学生

老师

乘法

算式

执教

情境

运算

数学

学习

线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