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有感 工作室成员 董庆杰

曹县名师建设工程人选张凤亭工作室

<h3>  近期在阅读蒋廷黻这本关于近代历史著作时,我有一个最为强烈的感受是,他无论是论述历史事件,还是评价历史人物,始终把握住了中国如何应对近代化挑战这一核心命题,不但叙事议事高屋建瓴,目光如炬,而且评价历史人物拿捏准确,其史识、史胆和超前的历史眼光,令人为之折服。让我们从新的视角看待历史,比我们现行教材更为透彻地来看问题。</h3><h3> 蒋廷黻于70多年前,在他著作的开篇总论中说:&quot;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在世界上,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并且接受得愈早愈速就愈好。</h3><h3> 日本就是一个好例子,日本的原有土地不过中国的一省,原有的文化几乎全是隋、唐以来自中国学去的。近四十馀年以来,日本居然能在国际上作一个头等的国家,就是因为日本接受近代文化很快。我们也可以把俄国作个例子。俄国在十五世纪、十六世纪、十七世纪,也是个落伍的国家,所以那时在西洋的大舞台上,几乎没有俄国的地位。可是在十七世纪末,正当我们的康熙年间,俄国幸而出了一个大彼得,他以专制皇帝的至尊,变名改姓,微服到西欧去学造船,学炼钢。后来他又请了许多西欧的技术家到俄国去,帮助他维新。那时许多的俄国人反对他,尤其是首都莫斯科的国粹党。他不顾一切,奋斗到底,甚至迁都到一个偏僻的,但是滨海的尼瓦河旁,因为他想靠海就容易与近代文化发源地的西欧往来。俄国的近代化基础是大彼得立的,他是俄罗斯民族大英雄之一,所以今日的斯塔林还推崇他。</h3><h3> 蒋廷黻在总结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时说:满清王朝之所以在鸦片战争中一败涂地,最根本理由是中国落后。我们的军器和军队是中古的军队,我们的政府是中古的政府,我们的人民,连士大夫阶级在内,是中古的人民。我们虽拼命抵抗,终归失败,那是自然的,逃不脱的。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远东的近代史就要完全变更面目。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所以我们说,中华民族丧失了二十年的宝贵光阴。</h3><h3> 鸦片战争的失败的原因让我们从不同角度和更深层次的分析,首先,中国人的观念未转变,中国深受儒家传统影响,中国文化是士大夫阶级的生命线,士大夫阶层不可能让中国文化动摇;中国守旧性强烈,不愿改变。其次,中国人缺乏民族精神,没有民族观念,政府战争来临时既没发动人民,也没有培养中国人的爱国心。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民众不但不抵抗,还帮助英国人把藩台衙门的库银抬上了英国人的船。中国虽然统一又地大人多,然如一盘散沙,毫无力量。鸦片战后20年中国未改变,是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没改变,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正走向衰落,制度的落后而无优越性,无法激发社会活力成为社会进步的障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