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聚会地点:嘉兴市南湖船菜大酒店</h3><h3>聚会时间:2018年10月20日(星期六)</h3> <h3> 前 言</h3><h3>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因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专业师资队伍,同时乡镇企业也需要大量年轻的专业技术人才,而那时本省还没有职业类高等技术师范院校。当时的嘉兴市教育委员会和嘉兴市乡镇企业局委托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在上海师范学院分院为嘉兴(含所在县)的职业学校培养专业课老师、为乡镇企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1984年上半年,在嘉兴市本级、平湖、海盐、海宁等县(市)抽调了12名文化课老师,在嘉善、平湖、桐乡抽调了7名年轻的技术工人,1984年下半年开学后,市教委和乡企局的相关人员,护送参加进修学习的老师至松江,上海师范学院分院的陈老师带着大客车在松江接应,十多号人经转转到了位于上海奉贤的上海师范学院分院,在那里将要进行为期二~三年的专业学习进修。19位人员中,3位安排在机械系,进修学习三年;13位安排在电气系(自动化专业),进修学习三年;3位安排在政教系,进修学习二年。其性质都是插入当年高考录取后的班级一起学习,因此,班级学生中的年龄差异比较大。</h3><h3> 因上海师范学院分院在奉贤县的星火,当时奉贤县城去学校大约需要三四十分钟,学校紧靠着星火农场,交通相当的不便,一般情况下,两星期回家一次,需要转四~五趟车才能到家,至少需要大半天,现在回想真是不可思议。尽管当时交通不便,生活艰苦,进修学习我们仅是旁听生的身份,而对待学习一点也不马虎;要学历没有,要文凭也没有,仅有的是学习专业知识。时间过去了三十多年,在那里生活极其的单调,当然也有着我们美好的回忆,有着学成回家担任职业学校专业老师或企业技术骨干的梦想。</h3> <h3> 学校历史沿革</h3><h3> 上海师范学院分院地处上海市奉贤县的星火,1978年由市文教“五七”干校撤消后,在原址创办的一所高等师范学校,为农村培养中学师资。1985年5月,学校改名为上海技术师范学院,开始转向培养职业技术教育师资。1994年10月,为优化上海高等教育布局,适应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经国家教委批准,上海师范大学与上海技术师范学院合并组建新的上海师范大学,在奉贤设立上海师范大学奉贤校区。<br></h3> <h3>下图为奉贤简易地图(圈红框的是学校位置)</h3> <h3> 现大学城新貌</h3><h3> 上海师范大学奉贤校区,位于奉贤大学城,大学城坐落在上海奉贤区西南部,靠近杭州湾,占地约2000亩。是奉贤区目前唯一的一个大学园区。奉贤大学城目前内含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华东理工大学、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商学院五所院校。大学间享受资源共享,公交枢纽站已建造并开通,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奉贤大学城站也已投入运营。上海师范大学奉贤校区现有11个学院,就读学生约1万人。全校大部分本专科专业在奉贤校区学习一定年限,一、二年级在奉贤校区就读,三、四年级在徐汇校区就读。<br></h3><h3> 奉贤大学城建设是上海创建新型办学模式的探索和改革,采用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机制、新模式。区里出土地、银行贷款搞基建、高校以租赁方式进入园区。大学城“先换机制、再进学校 ”,几所大学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共同构建没有“围墙”的大学园区,形成规划整体化、资源共享化、后勤社会化、管理集中化的园区运作模式,以此提高办学效益,盘活教学资源,促进上海高等教育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满足市民对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奉贤大学城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大学园区,这不仅体现在校与校之间没有围墙,只是用绿化带或河流来划分边线,更体现在大学城内各类资源可以共享。<br></h3> <h3> 三十年后相聚</h3><h3> 时间过去了三十多年,当年的小伙子、大姑娘,成了现在的小老头、小老太。尽管大家上了年纪,欣慰个个都很健朗。在教育系统工作的大多已经退休,相当一部分已有第三代,享受着天伦之乐。</h3> <h3> 后 语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三十多年。进校时上海师范学院分院,呆了半年多成了独立师范学院——上海技术师范学院,后来又成为上海师范大学奉贤校区;当时的3个系,扩大到了目前的11个学院,就读学生约1万人。职业教育和乡镇企业的发展,使我们从县(市)同时来到了这所偏僻的学校,从而有缘成为了同窗。尽管我们只是进修学习,而知识造化了我们,使我们的精神更加富有。
为增强同学间相聚,建议:在可能的情况下,每年在适当的时候聚会一次。现在的交通极其方便,可以在嘉兴,也可以县(市),只有大家有相聚的愿望,喝喝小酒,拉拉家常。如大家感兴趣的,不妨联络母校的相关部门,在上海师范大学奉贤校区进行一次同学会。
愿同学们身体健康、家庭美满、生活幸福!<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