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阅读者:余宗建</h3><h3>收集于温瑞历史文化与府县志记载</h3><h3>重新编藏人:余宗建</h3><h3>地址:瑞安市声斋路23号</h3><h3>时间:2018年10月16日</h3><h3>研究瑞安史姓氏历史余氏文化;</h3><h3>①考证余氏发源地。</h3><h3>②考证瑞安县志地置名与沿革情况。</h3><h3>③考证县志名人、进士、与职官。</h3><h3>④考证温州地区姓氏相关历史。</h3><h3>⑤收集余氏古居与各相关祠堂文化。</h3><h3>⑥收集瑞安市各乡、村祠堂建筑史。</h3><h3>⑦合对古代地置名与乡村地名沿革史。</h3><h3>⑧收集各姓氏族谱文化。</h3><h3>⑨收集各姓氏族规、家训、优良传统文化。</h3><h3>⑩温州府志、瑞安县志、永嘉郡志、平阳县志、乐清县志、青田县志、泰顺县志、文成县志等拜读沿革历史。</h3> <h3><font color="#ed2308"><b>瑞安府置地为“温州”下详:</b></font></h3><h3>瑞安府、立瑞安门、瑞安府的建制时间是南宋咸淳元年乙丑(公元1265年)。元朝世宗文武帝“忽必烈”年号至元十三年丙子(公元1276年),它的辖区大大超过宋时的瑞安府。瑞安县升为“瑞安州”属瑞安。南宋度宗改置温州取名“瑞安府”辖当时的永嘉、瑞安、平阳、乐清四县。府衙门不在瑞安,而在永嘉县城(今属鹿城区)。瑞安府实际就是元朝的“温州路”明朝的“温州府”。取名瑞安府的原因是南宋度宗赵禥皇太子前先封永嘉郡王,当了皇帝后,把他的“潜邸”由两浙东道升为府。瑞安当时属温州两浙东道为瑞安县,由于“瑞安”这个名字吉祥,比永嘉还要好听祥瑞,便以瑞安名府。“瑞安门”并不是瑞安县城的城门,而是温州城今属大南门。大南门是俗称,瑞安门是正式名称。因为瑞安是温州的南面,大南门正朝着瑞安,故名祥瑞。瑞安门和瑞安府,往往被别人误认为是在瑞安,其实这是瑞安境外的两个特殊的地名。<br></h3><h3><br></h3><h3>南宋理宗“赵昀”宝庆元年公元1225年起,经宝庆三年,绍定六年,端平三年,嘉熙四年,淳祐十二年,宝祐六年,景定五年甲子公元1264年。宋理宗侄“赵禥”登位,南宋理宗“赵昀”在位四十年。</h3><h3>南宋度宗“赵禥”即位年号咸淳元年乙丑公元(1265年-1274年8月12日),即宋度宗在位十年。南宋度宗是南宋第六位皇帝,宋理宗赵昀之侄,荣王赵与芮之子,初名孟启,又名孜、长源。
因宋理宗无子,赵禥被收为养子,先后被封为建安王、<font color="#ed2308">永嘉王《温州两浙东路升为“瑞安府”置地温州,瑞安属县》、</font>忠王。[1]景定元年(1260年),被立为太子。景定五年(1264年)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咸淳”。即位时,金国已经灭亡多年,而北方蒙元的军队大举南下,国难当头之际,他却把军国大权交给贾似道执掌,使南宋偏安江南的锦绣江山处于暗无天日之中。
赵禥在位10年,咸淳十年甲戌(公元1274年)驾崩于临安,终年35岁,谥号端文明武景孝皇帝,[2]庙号度宗,葬会稽永绍陵。<br></h3> <h3>宋蒙之战“余玠公的记载”《宋史》</h3><h3><br></h3><h3>早在窝阔台三年辛卯公元1231年,南宋理宗“安孝帝赵昀”绍定四年辛卯公元1231年。蒙军就入侵南宋之川陕四路所辖的汉中地区,在窝阔台七年乙未公元1235年“宋理宗端平二年”开始全面入侵宋朝,蒙军首次南侵被击退。蒙军并不甘心失败,于次年公元1236年9月和第三年公元1237年两次分三道南侵,其前部几乎接近长江北岸。由宋军奋勇作战并拥有优势水军打败蒙军,再一次挫败蒙军渡江南下的企图。而后,南宋军民又在抗蒙将领;孟拱、<font color="#ed2308"><b>余玠、</b></font>赵葵、杜杲、曹友闻、张钰、向士璧、曹世雄等人的指挥下,多次击败蒙军,使其不得不企图绕道而行。</h3><h3>①窝阔台十一年己亥公元1239年“宋理宗嘉熙三年”蒙古军占领襄阳和其他地区。</h3><h3>②乃马真后四年乙巳公元1245年“宋理宗淳祐五年”蒙古军越过淮河以南入侵宋。</h3><h3>③蒙哥汗八年戊午公元1258年七月“宋理宗宝祐六年”发生钩鱼城之战,蒙古大汗蒙哥在占战合州受宋军的流矢所伤因而死于军中。其弟忽必烈正在鄂州与宋军交战,听到消息后,立即准备撤军以便夺取大汗之位。此时南宋贾似道无則地派人与忽必烈议和,以保太平。这样忽必烈直接返回北方自立为汗。</h3> <h3>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自古以来,寻根问祖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们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相信每个人都怀有这样的疑惑。这就需要我们去寻找祖先的踪迹,了解家族的源流。如此我们才能安心立世,才能从心底生出一种归属感。<br></h3><h3><br></h3><h3>编辑人:余宗建深受感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