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原创作者:刘斌</h3><h3>美篇制作:蓝天&白云</h3><h3><br></h3><h3>此文献给我敬爱的爷爷奶奶</h3> <h3> 到今天,我敬爱的爷爷走了整整18年了,今天是一个生死离别的伤悲日,也是爷爷诞辰104周年的纪念日……</h3><h3> 每年全家欢度国庆时,给爷爷祝寿,我问过爷爷:“爷爷,您不是10月20日生人吗?为什么提前过生日?”爷爷微微一笑回答:“因为呀,有了新中国,中国人民才重获新生呀,所以国庆就是我生日了,这叫新生”</h3><h3> 我清楚的记得2000年的国庆节是爷爷最后一次和我们一起庆祝国庆节,也是我们全家为爷爷过的最后一个生日。一贯不多言语的爷爷这一天特别开心,挨个和儿子们谈心交流,给孙子们讲历史,讲传统。总之,老一套地问每一个晚辈工作、学习情况、问思想进步。最后在饭桌上还夸赞了二伯的厨艺有长进……</h3><h3> 节后一周,爷爷因为心脏起搏器不适住进了医院,虽然南京军区总医院尽全力救治,爷爷还是在2000年10月20日自己生日的当天,匆匆走完了他的人生,享年86岁……</h3> <h3> 2009年7月我大学毕业从事新闻工作。国庆节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干休所看望奶奶。平时周末或节假日我们都是在干休所度过,但是这次去看望奶奶感觉就不一样了。奶奶始终用一种期盼的眼神看着我,反复唠叨一句话:“孩子你终于长大了,要多了解一些革命历史,了解伟大的和普通的革命人!”<br> 午饭以后,奶奶把我叫进书房,交给我一摞泛黄的文稿,我接过来一看是珍藏了56年的爷爷1953年撰写的《思想自传》。我如获珍宝的接了过来,一页页,一张张,我认真的阅读起来,看着那刚劲有力的小楷,仿佛爷爷就在我的面前……</h3> <h3>在大学期间秘密投身革命,参加进步学生运动</h3><h3>前排左一是我的爷爷</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弃笔从戎参加抗战</b></h3><h3> 我的爷爷刘瑞1914年10月20日,出生在山西隰县大麦郊一个殷实的家庭。我的曾祖父刘文芹是前清公派到日本留学的学子(学习农业),回国以后被任命为介休县实业技师,曾祖母在家操持家务。我爷爷1930~1936年就读于山西太原成成中学。1936年夏天考入山西大学文学院史学系读书。<br></h3><div> 为了追求革命真理,在白色恐怖的险恶环境中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在面对“九﹒一八”事变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产生了对国民党的仇恨,积极参加了驱逐反动校长段丽卿的护校及驱逐国民党省党部出山西的“一二﹒一八”运动。</div><h3> 1938年2月即将毕业前夕,弃笔从戎参加了八路军;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文书、副政治指导员、锄奸部政治指导员、司令部政治指导员、政治部组织部巡视员、干事,山东军区后勤部军实科副科长、科长兼被服厂厂长,山东军区新四军后勤部被服一、二总厂厂长,华东军区后勤部材料处处长、军实处处长等。 </h3> <h3> 爷爷先后参加了开辟吕梁、山东根据地的工作,坚持了根据地的对敌斗争和巩固建设,参加了著名的陆房突围战,山东抗日反扫荡斗争,参加了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解放、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上海等战役的战斗。他作战勇敢、工作积极,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以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h3><h3> 1948年9月起历任华东军区司令部招待处处长,第三野战军司令部行政管理处处长等职。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以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解放后历任第三野战军司令部行政管理处处长,南京市军管会办公室主任,华东军区政治部总务处处长,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政治部副秘书长,南京军区司令部管理处处长,南京高级步兵学校校务部部长,六十军后勤部部长,安徽生产建设兵团后勤部部长等职。
1955年9月被授予上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大校军衔。
1955年6月被授予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
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
</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是爷爷奶奶保存的战争年代的照片</font></h3> 我奶奶1926年出生在山东日照的一个渔村,天生性格倔强、活泼,当时有共产党的抗日组织住在村里,办了个识字班,宣传抗日救国,宣传共产主义理想。奶奶参加了村里的识字班,通过学习文化,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和抗日救国教育。<h3> 1943年就参加了村里的妇救会, 1944年1月入党,1945年1月入伍,开始了她的军旅生涯,解放战争时期转战大江南北,直到解放南京、上海;解放后任山东军区司令部政治处保管员;在华东军区直属队文化速成中学学习;1955年响应党的号召复员随军;1955年6月被授予解放勋章;1958年重新到地方上工作,1986年离休。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h3><h3> </h3> <p><b>牵手相爱到永远</b></p><p> 爷爷去世以后,每当奶奶提起爷爷,总是满怀深情……</p><p> 奶奶说:他们在抗日的战场上相识、相知、相恋、相结合。抗战时期,爷爷任山东军区后勤部被服一、二总厂厂长时,奶奶1945年1月入伍就在这个部队。那时,奶奶年方19,由于工作认真负责,常常被评为先进,许多战友都想把奶奶介绍给他们的首长。</p><p> 当时,奶奶留着两条大辫子,长得十分俊俏,战友们都称他是“大辫子姑娘”,记得小时候,看电影《地雷战》时,奶奶指着电影中那位女同志的辫子自豪地说:“当年,我也有两条这样的大辫子哟!” </p><p><br></p><p><br></p> <h3> 当时爷爷已过而立之年,周围的战友们常常说道:“老刘啊,赶快给我们娶个嫂子回来把!”然而爷爷觉得,必须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女子终生为伴(爷爷17岁时曾有过一段父母包办的婚姻),决不能马虎了事。</h3><h3> 司令员兼政委罗荣桓与夫人林月琴也为爷爷的婚事着急,他们听说被服厂新入伍的女同志中有一位大辫子姑娘,在地方上就是妇救会员,共产党员,很是优秀,于是决定从中做媒撮合这门婚事。</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罗荣桓爷爷和林月琴奶奶</h3> 奶奶告诉我:爷爷奶奶初次见面是在一次联谊会上,奶奶听说要介绍位首长给她认识,活泼的奶奶当即紧张地话都说不出。后来她了解到爷爷很有学问,是个大学生,一直跟着罗荣桓司令员东征西伐,能文能武,对待下级从不大声说话,在那艰苦的环境中,经常把自己的配给发给战士们使用时,奶奶开始钦佩起这位未曾谋面的首长来。 <h3> 1945年3月的一天,林月琴奶奶又托人问奶奶是否考虑成熟,愿意与爷爷成婚吗?</h3><h3> 爷爷去世以后,奶奶一直和我像朋友一样交流思想。奶奶曾跟我说:“当时,觉得自己的思想觉悟和文化水平与首长的思想境界、文化程度有很大距离,他是老革命了,我一个农村丫头配得上吗?”林月琴奶奶知道奶奶的想法后,亲自找到我奶奶对她说:“老刘出来革命这么多年了,一直是我这个做嫂子的关心、照顾他的生活,是时候找个弟妹了,我认为,你最合适,认真考虑一下吧!”奶奶低头不语,她告诉我,其实她早就从钦佩到爱慕爷爷了。</h3><div> 奶奶开始默默地关心爷爷,有一天奶奶去厂部办事,顺便给爷爷送了一双自己亲手做的鞋,爷爷接过鞋很高兴,希望奶奶能有个明确态度,于是奶奶向爷爷约法三章:第一、婚后自己继续留在连队工作(被服厂离厂部比较远)。第二、部队转移或撤退都和自己的战友在一起。第三、不要任何特殊照顾。听了奶奶的章法爷爷笑了,“那么我只好继续做单身汉咯!”爷爷履行了诺言,他们婚后,奶奶还是一直在被服厂工作。</div><h3><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奶奶是个刚强的女性,1949年南下时,爷爷带着几个挑夫和战士,带领和保护几个烈士的遗孀、孩子、老弱病残的战友一起南下(交通工具是一匹马和几个挑筐,马驼行李和妇幼,爷爷自己步行),而奶奶是跟着大部队后面, 抱着我大伯一路步行到达南京,由于带着孩子,路途中掉了队, 一路的艰辛,用奶奶的话:“很难表达……”<br></h3><h3><font color="#010101"> 一路又饿又累,在南京街上买了一块烧饼给我才一岁多的大伯吃,我大伯刚吃一口就被要饭的抢走了,吓的我大伯哇哇大哭,奶奶说:孩子不哭,革命胜利了什么都有了”。虽然这样艰辛困苦,但是奶奶没有一丝怨言,她知道爷爷的做事风格,钦佩爷爷的人品。</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爷爷在后勤学院高级班学习的毕业合影,前排左四是我爷爷刘瑞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解放以后,爷爷一直在部队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一身正气,任劳任怨,从来不以权谋私。</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奶奶一直把爷爷作为自己的楷模敬佩有嘉。奶奶要求自己的儿女都必须:“向爸爸一样清清白白做人,勤勤恳恳做事”。</font></h3> <h3>1967年爷爷在北京,左三:刘瑞</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前排左二:60军军政委杨广立爷爷,</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左三: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爷爷,</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右一:60军后勤部长刘瑞(我爷爷)<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城西湖农场。</h3><h3><br></h3><h3> 我爷爷从解放军后勤学院高级班毕业后,回到南京军区,被任命为60军后勤部长。
做了一辈子后勤管理工作的爷爷不仅有管理经验,还有一套管理方法,当我闲暇时翻看阅读爷爷多年来的一本本字迹工整的工作笔记和总结报告的手写初稿时,真正懂得了什么叫“对党忠诚,工作敬业”,什么叫“工作之中无小事,一分耕耘一份收获”。联想到老前辈们那种“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真的肃然起敬呀。记得我问过爷爷,您怎么总在后勤部门工作?爷爷说:后勤保障是军队打胜仗的命脉,这可是一项重要工作。</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爷爷在安徽建设兵团留影(中)</h3> <h3> 去年我参加了60军临汾旅老兵聚会,认识我爷爷的叔叔、伯伯们见到我格外亲切,他们这样告诉我:“你爷爷是一个和蔼的,儒雅的、细致的、认真的、幽默的、平易近人的首长……</h3><h3> 敬爱的爷爷,您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h3> <h3><font color="#010101"> 1992年奶奶癌症手术,爷爷十分焦急,不会做饭的爷爷开始学习做饭,洗衣自己照顾自己,让子女们腾出更多时间在医院照顾奶奶,奶奶却很坚强而幽默地对爷爷说:“放心吧,枪林弹雨都没打倒我们,病痛也打不倒我!我照顾你大半辈子,怎么也不能走在你前面呀!”奶奶手术非常成功,很快恢复了健康。 </font></h3> 2000年9月下旬,爷爷因为心动过缓装了心脏起搏器,结果连磨合期没过就去世了,记得爷爷病重到去世只有一周时间,奶奶寸步不离的守在爷爷身边,没有一滴眼泪,都是坚强的鼓励和无微不至的照顾,其情其景一直在我脑海里。<h3> </h3> <h3> 2000年10月20日我敬爱的爷爷走了。为了完成爷爷的遗愿,2001年夏天,我陪伴奶奶去北京看望林月琴奶奶,送上爷爷为纪念罗荣桓爷爷的书法悼文。看着两位老人重逢时的激动场面,听着她们一起回忆战争年代的点点滴滴和文革中遭受的磨难,林奶奶拉着我的手说:“文革期间你爷爷奶奶在安徽建设兵团工作,住在合肥,你们的家曾经是我家人往返家乡金寨时的中转站。我和你爷爷奶奶这一辈子的战斗友谊不能忘。孙子呀,记住我的话”</h3> <p style="text-align: left;"> 听着林奶奶的话,我仿佛跟随她们一起回到了战争岁月和动荡年代。(我非常感谢在我爷爷奶奶有生之年里,罗东进伯伯只要到南京总来看望两位老人,送上问候和关爱)。<br></h3><div><h3> 2010年1月13日我亲爱的奶奶也走了,共同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以及对党的赤胆忠心,使爷爷奶奶携手走过了55个春夏秋冬,记得1995年,爷爷奶奶金婚纪念,我大妈亲手为爷爷奶奶织一对大红色的毛衣,而我的三妈也为爷爷奶奶织了一对紫红色的毛衣,爷爷奶奶特别高兴。</h3></div>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爷爷奶奶在家中</h3></font></h3> <h1><b>让革命烈士精神永存</b></h1><div> 南京解放后,爷爷任南京市军管会办公室主任,华东军区政治部总务处处长。 1955年经中央军委批准,华东军区和南京市人民政府组成了"三烈士墓"建墓委员会,准备将项英、袁国平、周子昆三位烈士的遗骸由皖南迁至南京安葬。爷爷被任命为组委会办公室秘书长,负责建墓的主要事宜。</div><div> 2012年12月在报社工作的我在一次采访中,认识了袁振威少将,从袁伯伯的口中,我得知他正是袁国平烈士的遗孤,我从千丝万缕的思绪中搜索着,我上学时每年清明学校都组织同学们去雨花台凭吊革命烈士,爷爷曾经提及过他参与建设三烈士墓的事情,虽然没有与我详细讲述事情经过,但在我幼年时期烙下深深地印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你一定要努力学习,继承先烈们的革命精神,做合格的革命接班人”。</div><h3> 当时我才上小学,爷爷送给我一本《革命烈士诗抄》,他叫我多读读那些诗歌,从诗歌中体会革命精神。我知道袁国平、恽代英、夏明翰等一批革命先烈埋葬在雨花台烈士陵园,深入了解还是从这一刻开始。见到袁伯伯的那一刻,一种敬佩感油然而生,能与烈士之子面对面的谈心,是多么荣幸,能够聆听他的教诲,是多么幸福。</h3> <h3> 与爷爷一同参加修坟工作的汤汉祥爷爷,回忆起那段岁月仍记忆犹新。“我和你爷爷前后在一起共事了两年时间,我们分别负责不同的工作,他要将许多的材料汇集起来,形成报告,工作十分认真、仔细。”</h3><div> 现在作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基地的雨花台烈士陵园和“三烈士”墓,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知道,烈士们的故事也被广泛传颂,我们肩负的重任是让烈士们的精神代代相传。</div><h3> </h3> <h3> </h3><div> 几个月来,我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袁国平爷爷牺牲时的场面,不断想象着爷爷当年修建陵墓时忙碌的情景。</div><h3> 有一天,为了了解周子昆烈士的故事,我来到了周民阿姨家,她向我提供了许多珍贵的资料,其中在《“三烈士”下葬图片集》中,我意外地发现了爷爷的身影,虽然不是那么清晰,然而我用手机翻拍后,给父亲、伯伯们辨认,他们一致认为,那个身影就是爷爷——在当时参与出殡的成员名单中,爷爷在列。《项英传》的作者王辅一少将在材料收集时,曾采访过爷爷,其中“关于‘三烈士墓’为何修改下葬时间?”,爷爷做了详细地回答。</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我三岁生日和奶奶坐在家门前留影<br></h3><h3><br></h3><h1><br></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爷爷奶奶是我的启蒙老师</b></h3><h3> 我3岁开始学习书法,这是爷爷要求的,说是为了修心养性,培养耐性和意志,爷爷说教育孩子要从基础开始,养成良好习惯了就能刻苦学习,所以那时就要求我每天必须完成16个字,每个字4遍,有时我站不住很累,想偷懒坐一会或者跑出去玩一会,但是一回头看见爷爷就在我身后的椅子上坐着看书,一动不动。我也就老老实实站着完成了规定内的书法练习再休息或去玩,有时写的不好爷爷也会罚我重写。</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010101">奶奶教我骑自行车</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在爷爷的启发下,爸爸、妈妈也改变了教育方法,从象棋到军旗,从儿歌到唐诗宋词,他们总是从培养我的学习兴趣开始,我很快就能学进去了。读书以后,在培养兴趣的情况下提高我的学习成绩。
也许是受爷爷的影响吧,我的堂哥、堂姐们也都有一手好字,都和我一样酷爱读历史书籍,喜欢书法,爱听爷爷讲历史故事。<br></font></h3> <span style="font-size: 17px;"></span><div><span style="font-size: 17px;"></span><h3> 我和奶奶的感情特别深,上小学前一直在奶奶身边生活。</h3><h3> 幼年时我身体特别弱,一生病就是高烧,记得1993年我上二年级,高烧住在南京军区总医院的儿科病房,昏昏沉沉的我感觉有人总是摸我的脸,睁眼一看是还在八一医院住院的奶奶坐在我病床前,我哭了,奶奶癌症手术完正在化疗期间,满头银发掉的所剩无几,带着一顶妈妈给她织的小红帽,非常漂亮。脸色苍白的奶奶微笑地拉着我的手,拍打两下说道:“不要哭孙子,男儿有泪不轻弹,奶奶生病从来不哭,你要向奶奶学习”,是呀,当时已经67岁的奶奶因为六次化疗体质相当虚弱,可是她不向病魔低头,总是乐呵呵地,后来,我听妈妈说过(我上学以后住在姥姥姥爷家):有时化完疗,奶奶一两天起不了床,吃了吐,吐了再吃……
我的奶奶坚强地与癌症抗衡18年,成了干休所里的抗癌英雄,真的很了不起……
</h3><h3> 爷爷去世时我刚上高中,我成了奶奶的精神寄托,在读大学的几年里,每天都要和奶奶保持电话沟通,记得我参加军训时正是大夏天最热的时间,两次被晒晕了休息一会继续参加训练,我是军人的后代,坚持是我的理念!军训结束回家看望奶奶,见到被晒得漆黑的我,奶奶又心疼又高兴,问的一句话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没当逃兵吧?”我说:“没有!!!”奶奶拉着我的手说道:“很好!是我家的孙子!”</h3><h3> 刚上大学,奶奶就要求我要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积极上进,争取早日入党。我是班里第一个递交入党申请的学生,在抓紧时间搞好学习的同时,奶奶更注重在提高思想觉悟上教育我,她从应该怎样做人做事,怎样尊老爱幼,团结同学开始,帮我分析受挫的原因,关心我的思想变化和每一个细小的进步,大三下学期我入了党,当我把这个消息电话告诉奶奶时,我听到电话里的奶奶激动的哽咽了。</h3><h3></h3><h3></h3><h3></h3><h3></h3><h3></h3></div> <h3>五五年,曾祖母来南京的全家福,当时我父亲还没出生</h3><h3><br></h3><h1><b>生长在革命家庭我很自豪</b></h1><h3> 爷爷、奶奶离休后仍然十分关心党的事业和军队建设,保持和发扬了党的优良传统,爷爷去世以后,奶奶整理爷爷遗物时,给我看了几封各个纪念馆寄来的信件,感谢他们捐献的历史照片、资料和历史文物,我曾经问过奶奶,为什么要捐献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奶奶回答:“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和后辈们能够对过去有更多的了解, 革命成果是来之不易的。建立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我们老了做不了什么,但是我们要出力!要支持!”</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我爷爷的教子法,没有多的语言,更多的是让儿子们自己想,自己做!所以,我的父亲和伯伯们做人都很低调,都勤勤恳恳的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h3><h3> 当下,什么官二代,星二代总是喜欢拼爹,想想爷爷奶奶对子女的教育,我很自豪,因为我生长在这样一个革命家庭,靠自己的努力求进步,求发展,我继承的是革命传统和共产主义思想。</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2010年1月3日我和父母亲从国外回来,一下飞机就直接回干休所看望奶奶,没想到奶奶在不知我们回来的情况下竟然拄着拐杖站在院子门口等我们,我一把抱住站立不稳的奶奶,我第一次看见奶奶在我面前流眼泪,她用颤抖的手摸着我的脸,不停的说:“你们可回来了!”</h3><h3> 其实那时奶奶已经病重,坚强的她为了不给子女添麻烦一直挺着,不愿意住院,她可能感觉时日不多了,在我们晚辈面前表现出一种乐观的情绪和坚强,很难想象 10天以后奶奶就走了,走的那么匆忙!<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爷爷奶奶最后的合影</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div><h3> 爷爷、奶奶在六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共产主义事业,为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无私的奉献了毕生精力。他们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保持了党的优良传统。</h3><h3> 爷爷、奶奶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的一生。他们的革命精神、崇高品德和优良作风,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h3></div> 现在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奶奶把尘封了56年的爷爷的手稿交给我时那么严肃、那么期盼,那是因为她把宣传革命历史,弘扬革命传统的重任寄托在我的身上了!今天我终于有机会把二老的故事写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知道他们。<div>敬爱的爷爷奶奶安息吧!</div><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