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文物”记当年

朱颖启

<h3>  10月19日上午,我们几位1968年11月上山下乡到广东省徐闻县国营五一农场(1969年改制为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七师九团,1974年撤销兵团番号,恢复原国营农场名称)的广州知青陈安琳、杨叔煊、麦黄江、徐凌峰、关泠、杨小芬、朱颖启,到广州市龙口中路的广东省档案馆捐赠了我们当年的知青书信、笔记本,以及记载着知青岁月的有关书籍、文章。<br></h3> <h3><font color="#167efb"><b>01.上午9点30分来到省档案馆,左起,前排:杨小芬、徐凌峰、陈安琳、关泠;后排:麦黄江、杨叔煊、朱颖启</b></font> &nbsp; 捐赠的具体物件如下: 1、陈安琳捐赠 画册《他们朝气蓬勃》、文章《我与吴㨗玲队友缘》、五一农场技术员刘登珉给陈安琳的信两封。 2、袁伟军捐赠 袁伟军给陈安琳的信一封。 3、徐凌峰捐赠 徐凌峰给陈安琳的信一封。 4、陈安琪捐赠 陈安琪给陈安琳的信一封。 5、关泠捐赠 当年的出席有关会议领到的笔记本两本、广东省知青积代会精神传达演讲手稿一份、有关会议的鱼尾签、入场票4件。 6、朱颖启捐赠 徐闻知青回忆录《南端足迹》。 7、李志铿捐赠 徐闻知青回忆录《红土情怀》。 8、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七师九团十四连知青捐赠 长诗《在广阔天地里成长》广播稿手稿。<br></h3> <h3><font color="#167efb"><b>02.-04.捐赠的部分物件</b></font><br></h3> <h3><font color="#167efb"><b>05.捐赠者老照片</b></font> &nbsp; 这些物件中,书信及各类手稿均是当年的原件,堪称40多年前知青年代的“文物”,真实地记录了当年知青的激情抱负,青春足迹。其中,长诗《在广阔天地里成长》广播稿手稿弥足珍贵,它是七师九团十四连知青1970年6月创作(当年十四连知青写诗歌成风,现在大家已回忆不起这首诗具体是谁创作的),送到团部广播站,由广播员吴捷玲用红笔修改后于7月1日播出。吴捷玲也是广州知青,回城后成为广东电视台著名少儿节目主持人,后到新加坡发展,又成为狮城家喻户晓的国家电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吴捷玲已于2017年7月不幸病逝,睹物思人,这份广播稿也就成为五一农场知青缅怀金嗓子吴捷玲的物件。 画册《他们朝气蓬勃》,由《兵团战士报》供稿,广东人民出版社1978年11月出版,画册里的照片大部分是反映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各团的知青的政治、生产、科研、生活的镜头,真实生动,难能可贵。 广东省档案馆收集整理部的钟鸣主任、张凌副主任和两位工作人员接待了我们,在25楼的办公室举行座谈。两位主任介绍了档案馆的职能和作用,对我们的捐赠行为表示感谢和赞赏,保证妥善整理和保管好这些档案史料,署名收藏,并会在适当的时候参与专题公开展出,让世人、后人知道历史的经过,维护历史的真实面貌。钟主任深情地说,我当年跟随父亲下放到农村,我在农村读书时的老师就是知青。而张主任在海南出生,她就是知青的后代。所以,由我们来负责知青史料的收集,是最合适不过了。钟主任的话,拉近了我们的距离,知青情怀在下一代身上延续。<br></h3> <h3><font color="#167efb"><b>06.钟鸣主任讲话</b></font><br></h3> <h3><font color="#167efb"><b>07.张凌副主任讲话</b></font> &nbsp; 两位主任讲话后,参加座谈的知青都结合捐赠物件谈了自己对知青经历的感怀,以及在知青生涯中难忘的人和事。工作人员对座谈会全程进行了录像,记录了这件有意义的善举。<br></h3> <h3><font color="#167efb"><b>08.座谈会</b></font> &nbsp; 随后,两位主任代表省档案馆向每位捐赠者颁发了收藏证书。<br></h3> <h3><font color="#167efb"><b>09.及题图:颁发收藏证书</b></font> &nbsp; 今年是知青大规模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年。对于知青运动,知青中可能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但知青年代是人生中一段刻骨铭心的难忘经历,这点却是每一个知青都认同的。今天我们捐赠当年的知青物件,就是要让这些物件能够更好地永久保存,让世人和后人研究知青历史时有客观的物证,维护和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 我想,这就是我们今天捐赠的意义所在了。 &nbsp; <div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167efb"><b>《省实老三届》网页通讯员</b></font></div></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