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张毅换张贞,捐税加二升”,这是民国时期漳州百姓耳熟能详的一句口头禅。然而对于张毅,年轻的一代已是鲜为人知。今天张毅之孙张宏、曾孙张莽男从天津专程来漳寻找张毅在漳史迹。</h3> <h3>张毅是河北沧县人,初在新军第四镇第七协李厚基部当兵,1915年被保送进福建陆军随营学校,1917年毕业后累升至营长。李厚基在闽粤战争中溃败后,张毅收容余部组建独立第十三旅,任旅长,入漳后归附于北洋军阀孙传芳,后被委任为福建陆军第一师师长,兼厦门镇守使。</h3> <h3>根据漳州文史资料,作为漳州军阀首脑,张毅治漳多从其巧立名目,搜刮民脂介绍之。从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些史料看,张毅在漳州期间,也是有做了些事,如修文庙,筑马路桥梁,创办龙溪女子职业学校,举办运动会,发行货币等。</h3> <h3>延誉亭,1923年初张毅治漳州期间以银元500元聘请工程师雷文铨为其设计,在陆安中枢建一亭,名曰“延誉亭”。北伐进漳后改称“北伐胜利纪念亭”。该亭四柱尖顶,因底座有三级同心圆台阶,老漳州都称“圆圈”。</h3> <h3>1924年由漳州画家蔡谦吉主办的“福建青年艺术社第一回展览会”老照片。时为张毅治漳期。</h3> <h3>民国十四年(1925年)漳州文庙大修。据说当时张毅十分重视,指示成立孔教会,延请康有为为漳州文庙重修撰写碑记。</h3> <h3>1925年,康有为为文庙撰写了《重修漳州学宫记》,该碑立于文庙东庑北端。碑文内容如下:“人类不能无教也。天生烝民,有物有则,孔子之教,物为之则而已。故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若不明、聪、温、恭、忠,可乎?父止慈,子止孝,君止仁,臣止忠,友止信,若不慈、孝、仁、忠、信,可乎?故孔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人相与之谓仁,强恕以求仁。推心足以保四海,不推心不足以保妻子。此孔子之道所以不可须臾离也。——经始于甲子三月,断手于十一月之腊。庙工告成,祀位肃复,爷高松桷,俯循阶户,跻堂傧豆,翼翼有严。兴学虽有待乎?庶几说礼乐之儒将尊圣恭贤,足起后祀矣!孔子生二千四百七十五年甲子十二月十五日,南海康有为撰文并书。” 该碑高1.84米,宽0.78米,碑文共17行计600字。碑文为正书,字体端庄凝重,古拙浑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h3> <h3>“漳属学校运动会”纪念章</h3><h3>这是张毅统治漳州时期所举办的“漳属学校运动会”所颁发的一枚纪念章。纪念章为圆形、光背,直径2.8厘米,红铜质镶嵌珐琅彩。章面主图是交叉的双旗,即代表汉、满、蒙、回、藏的“五色共和旗”和当时18个省的“十八星旗”,两旗间为椭圆框,原应为嵌装照片现已脱落,左右点缀嘉禾麦穗,上方书“漳属各学校秋季联合运动会纪念章”,下方是“厦门镇守使张毅”字样。</h3><h3> 1923年,张毅被委任为福建陆军第一师师长,兼厦门镇守使,但当时厦门为海军陆战队林国赓的地盘,林国赓任厦门海军司令,张毅实际并没有到厦门就任。</h3><h3> 1925年“漳属各学校秋季联合运动会”,地点设于漳州城郊南隅的南校场,据史料记载:“这次运动会筹备仅一个月,会期为5天。竞赛项目设有田径、排球、篮球、足球、网球5大项目,漳州各县中小学校近千名学生参加了此届运动会。”比赛结果,中学组以省立第二师范、省立第八中学为优,私立寻源中学和崇正中学次之。小学组以文昌宫、城守营两小学为优。这届运动会是继“闽南护法区运动会”后,民国时期漳州地区的又一次大型运动会,运动会在当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h3> <h3>“改建定威南北路办法”</h3><h3>高29厘米,宽37厘米,附单“注意后列各项”高29厘米,宽18.5厘米。</h3><h3>主单内容有路线、工程计划、预算费、分摊筑路费办法和征收办法五项条款。在路线条款中说:“由师部前即马坪街口起,经府口街、汽车公司、南市场而至澄观道止,计长二千五百二十英尺,宽度三十英尺。”在预算费条款里估算定威南北路建设费用为大洋二万七千余元。而在征收办法条款里又分分甲乙丙丁4种。附单“注意后列各项”中则是注明4点注意事项。两单的落款均为“龙溪县建设局”。告示单里虽没有落款时间,但从内容上的“师部”及“龙溪县建设局”可以断定为张毅统治漳州时期分发到定威南北路沿街住户的宣传告示单。</h3> <h3>1924年,张毅与台湾人陈长福、陈长庚合办“信托公司”,地址设于大路头(今厦门路),业务除了存、放款外,还在南方巷口(今竹巷下)漳州军械厂内铸造“民国十三年福建银毫”。</h3> <h3>银毫俗称“漳州毫”。该银毫正面中央珠圈内纪值“贰毫银币”四字,上方纪年“中华民国十三年”,下方纪地“福建省造”字样;背面珠圈内同样是纪值“20”,上方刊写英文“FOO- KIEN PROVINCE”(福建省),下方刊写英文“TWFNTY CENTS”字样。“漳州毫”初铸时质量尚可,后来银质越来越差。</h3> <h3>漳州通敏电话公司创办于1925年4月,也是在张毅统治漳州时期创办,创办人是华侨富商黄奕住。创办初期,黄奕住筹集10万元资金,委派其堂弟黄奕守和上海工程师钱咸昌到漳州、石码两地,分设“商办漳州通敏电话股份有限公司”和“商办石码通敏电话股份有限公司”。</h3> <h3>寻源中学也是在张毅统治漳州的时期由厦门鼓浪屿搬来漳州。1923年寻源中学校方为普及教育,服务内地乡村,决定将学校迁往漳州,1925年新校在漳城芝山原开元寺旧址上正式开学。</h3> <h3>中山桥,俗称旧桥,位于漳州城区南门外。宋绍兴时为浮桥。嘉定初年改为石桥。民国14年张毅主政漳州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梁,工程具体由孙宗蔡负责,民国15年,建成通车,为龙诏公路上重要桥梁。民国15年,国民党军何应钦部入漳州后改称为中山桥。</h3> <h3><br></h3> <h3>与漳州文史达人郑来发老师同张毅后人合影留念。</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