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一九八0 — 二00一 年末<br>父亲和他的几位志同道合的同仁一起创建了《北京天桥建筑工程公司》。从无到有,白手起家,经过几年的努力奋斗,《天建》在北京的建筑业有了名气。</h3> <h3>因工作需要,父亲退休后又延聘一年,直到1979年末才退休。<br>1980年2月春节期间。在改革开放政策鼓舞下,原来的老工商业者们借着春节相互拜年的机会,力挺爸爸组建建筑公司,请爸爸当经理一起干一番事业!<br>1980年3月,北京天桥建筑公司正式成立。</h3> <h3>创建的天桥建筑公司,颇具社会效益,在社会招聘了很多退休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安排了很多返城知识青年及解决了一些失足青年的就业问题。<br>1994年,公司改为:北京天桥建筑集团公司。</h3> <h3>他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爸爸说:“跟天桥联社借款1.2万,精打细算,办公用纸一本一本的买。凭着在原单位的人际关系,施工设备能借的就借。”<br>天建的资产很快就成倍增长。大型设备从无到有,还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br>多种经营,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集团公司。1999年,天桥建筑公司的固定资产发展到十几个亿!<br>天建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工程也越做越大。天建被评为具有一级资质的集团工程公司。<br>由组建初期的小工程,发展到可以承接:天伦王朝饭店,北京音乐厅,西长安街上的长安俱乐部,长安大戏院等工程。<br>这些优质工程,得到了北京市政府的好评。<br></h3> <h3>周日了,难得的休闲,父亲在校场二条住所的外屋闲坐。</h3> <h3>父亲一辈子离不开看报纸。</h3> <h3>父亲在杭州西湖旅游</h3> <h3>父亲去山海关景区旅游</h3> <h3>在校场二条家中,父亲和孙女媛圆、外孙女庚申合影留念</h3> <h3>父亲说今天我们走着去陶然亭公园</h3> <h3>看香山红叶</h3> <h3>母亲在校场二条住所的外屋,思考着。。。</h3> <h3>母亲为全家人做一辈子饭,每逢佳节就更辛苦了。</h3> <h3>母亲坐在饭桌前,看着全家人聚在一起吃饭,十分欣慰。</h3> <h3>在校场二条居住时,屋子虽小,但生活的很温馨。每逢周六,全家人都来看望父母,一起吃饭团聚。这一约定一直持续下去。</h3> <h3>父亲给我们照相</h3> <h3>1997年春节,虹光搬进了新家,全家人在这里聚会。</h3> <h3>我们带着父母一起去她家祝贺乔迁之喜,之后邢建请大家在他家附近吃饭聚会。<br></h3> <h3><br>1994年5月父亲带着全家人回祖籍唐山看望我们的老婶一家人<br></h3> <h3>看望我们在唐山的二姑。</h3> <h3>早年,父亲在唐山老家的亲人有我们的爷爷奶奶,两个姑姑和一个叔叔。还有一位我们叫她姑奶奶,母亲总是念念不忘她的好处。</h3> <h3>这是我们的叔叔,只比哥哥曙光大六岁。一直是生产大队的书记,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中遇难了,当时才43周岁。</h3> <h3>这是父亲的大侄子,晨光这个名字是父亲给他起的。</h3> <h3>2006年6月28日晨光的女儿小超结婚,我们带母亲去唐山参加婚礼。</h3> <h3>姑奶奶,在我们家困难的时候经常受到她的接济。<br></h3> <h3>在北京,父亲还有亲属堂兄郑怀之家族。<br><br>伯父郑怀之。南开中学毕业,考入燕京大学,学生时代的伯父积极向上,潇洒,善良,才华横溢,是爱国运动的活跃分子。学习之余他参加学校的话剧团,编剧、演剧,在学生中很有影响。</h3> <h3>这是伯父郑怀之和伯母王麦初的合影。伯父最后在中央民族学院离休。伯母解放后一直在北京民盟中央委员会工作。直到离休,她是重要的领导人之一。</h3> <h3>这是郑明光编著的“百年怀之”的扉页。概括了怀之伯父青年时期追求真理、跟随中国共产党置身革命。解放后衷心耿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不顾个人的委屈,勤勤恳恳的工作到最后。</h3> <h3>1988年10月,怀之伯父积劳成疾过早的离开了他的亲人们。父亲参加了伯父的追悼会。伯父的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h3> <h3>和父亲十分亲近的亲属中还有郑鲁珍大姑。</h3> <h3>改革开放以后,父亲在创建天桥建筑工程公司工作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被北京市工商联、中国民主建国会、北京市及宣武区多次表彰。1、是中国民主建国会北京天桥支部主任。2、是中国民主建国会北京市委委员。</h3> <h3>父亲事业的成功,得到了北京市委的重视,同行们的认可:<br>1、先后三次被选为北京市宣武区的人大代表,2、二次被选为北京市的人大代表。<br><br></h3> <h3>在这段时间,父亲的视频经常出现在北京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中。</h3> <h3>父亲在人大会议上参政议政。</h3> <h3>热烈欢迎北京市人大代表</h3> <h3>天桥建筑公司的事业蒸蒸日上,资产不断扩大,到1999年,天桥建筑集团公司的产值已经达到十几亿。是建筑一级资质企业,九十年代进入全国建筑业500强。<br>这是天建承建的北京长安大戏院。</h3> <h3>天桥建筑工程公司承建的北京天伦王府饭店</h3> <h3>1984年,被北京市民主建国会和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聘为:北京市两会经济技术咨询顾问<br></h3> <h3>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会见民主建国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中华第五届会员代表 1983.11.17.<br></h3> <h3>一位朋友送来一幅字画。后凋:寒冬腊月,方知松柏长青。<br>比喻有志之士在艰险的环境中奋斗到最后。<br></h3> <h3>父亲重视接班人的培养和梯队建设,正当天桥建筑工程公司蒸蒸日上的时候,父亲考虑自己年纪大了,应该把公司的发展让年轻人继续承担下去。他急流勇退,退居二线,不再担任法人资格。天桥建筑集团公司聘父亲为终身名誉经理。</h3> <h3>照片中为接班人胡振敏。</h3> <h3>父亲八十多岁以后,身体渐渐衰老,但他还是心系着他公司的工地,力所能及的去看看。<br><br>天桥建筑公司位于广内大街上的施工现场,父亲要亲自看看。</h3> <h3>菜市口大街上的立交桥要拆了,父亲要去看看</h3> <h3>一九九八—二零一五年<br>为了改善父母的生活环境,旭光想办法买房子让父母住,自己的房子才60平,这在当代的年轻人中也属少见。父母亲能长寿,与生活环境及和睦的家庭氛围很有关系。<br></h3> <h3>2001年10月,父亲病了,行走不便。</h3> <h3>父亲有病以后,母亲精心呵护。<br>对爸爸照顾的体贴入微。<br>邻居说:从没听你们家大声吵过架。<br>虽然妈妈也对爸爸发牢骚,但每时每刻真心关爱、惦记着爸爸。<br></h3> <h3>父亲去世以后,小妹妹春光发现母亲把这几张照片用纸包好,放在贴身衣服的兜里。让人为之动容,潸然泪下。</h3> <h3>2014年母亲94岁生日</h3> <h3>春光夫妇,虹光夫妇带母亲去天安门广场游玩。那天风很大。</h3> <h3>2005年11月,春光夫妇带母亲回校场二条老宅看看。途经校场五条胡同。</h3> <h3>2007年10月,旭光夫妇,虹光夫妇带母亲去颐和园游玩。</h3> <h3>母亲91岁<br>2010年9月25日</h3> <h3>母亲在家过91岁生日</h3> <h3>母亲95岁生日,虹光给母亲买来新衣服。</h3> <h3>虹光同时给母亲买了两件衣服,看看这件怎么样!</h3> <h3>这是母亲最后一张身份证照片</h3> <h3>2014年母亲和虹光聊天。</h3> <h3>2015年5月,母亲与全家人合影</h3> <h3>母亲与我们四姐妹一起合影留念</h3> <h3>母亲与孙子、孙女及重孙子们一起合影留念。媛媛抱着的是庚申的儿子熊猫。</h3> <h3>母亲和三姑爷四姑爷一起合影留念</h3> <h3>母亲病重期间,和我们最后一次吃饭。</h3> <h3><br>母亲于2015年11月22日去世,享年97岁。<br></h3> <h3>2015年11月24日我们送走了亲爱的、可敬的母亲,全家人的合影。</h3> <h3>2018年10月25日是父亲百年诞辰,全家人在旭光家举行纪念活动,向尊敬的父母亲三鞠躬,表示由衷地敬意。<br></h3> <h3>父亲的百年诞辰纪念日,也是追思会,全家人在旭光家聚会,一起回忆父亲母亲的往事,深深的亲情,浓浓的敬意,仿佛父母亲又回到了我们的身边。</h3> <h3>秀华、旭光夫妇为了这次活动已经准备两天了。</h3> <h3>哥发言,讲述他小时候在东北和父母亲的生活故事。</h3> <h3>晨光夫妇也来了。</h3> <h3>哥和晨光夫妇</h3> <h3>邢建下厨</h3> <h3>媛圆特意请假回来参加纪念活动,当摄像师。</h3> <h3>媛圆回忆爷爷。</h3> <h3>邢建讲述他前几天特意去抚顺,实地考察父母亲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h3> <h3>次日(2018.10.26.)我们一起去晨光家中小聚,合影留念。</h3> <h3>晨光夫妇热情招待。</h3> <h3>在缅怀爸爸妈妈的日子里,有太多的感人故事,有太多的美好回忆,往事历历在目。<br>●他们一生的为人,品德值得我们及我们的下一代学习和传承。<br>●记下他们的点点滴滴,缅怀他们平凡而又动人的生平事迹,回味他们的酸甜苦辣。<br>●我们为有这样的父亲母亲而骄傲!<br></h3> <h3>回首百年,两位可亲、可敬的老人,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太多的美好回忆。音容笑貌就在眼前,仿佛他们还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一起聚会,一起聊天。<br>让我们走在岁月中,活在珍惜里吧!<br></h3> <h3>纪念父亲母亲诞辰一百周年的相册制作完了,这段时间几乎天天与父母亲为伴儿,仿佛还和他们生活在一起,耳边传来他们的关怀和叮嘱声。父母对子女的牵挂是时时的,而我们对父母的怀念也是永恒的。<br>今后,我们怀念父母时就翻翻这纪念册吧。<br>制作过程中得到了全家人的鼎力相助,才使得相册尽量全面。感谢哥哥曙光,他给我们讲述了很多父母亲年轻时的故事。<br>特别要感谢旭光和虹光,在每张照片的时间、地点上做了细致的校对工作。前些天邢建特意在抚顺拍了照片,让读者有了观感对比。<br>对全家人的积极参与,策划,收集资料,再一次深表谢意!<br>2018年11月1日<br><br>谢谢观看!<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