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 远 的 荣 耀

陈锡祥

<h3><font color="#ed2308">  二0一八年八月一日,是建軍九十一周年的纪念日。这天,近600名战友欢聚一堂,回忆曾经的军旅生涯,共叙战友情谊。</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  原昆明军区汽车第二十二团组建于1951年10月,1992年12月撤销汽车二十二团番号。四十三年的战斗经历,一个响亮的名字,一面光辉的旗帜,从此成了共同的回忆。</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  中央军委首长曾经为这支光荣的部队题词。</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  艰苦卓越的四十三年,这支汽车部队金戈铁马,驰骋疆场,车轮滚滚,纵横大西南。主要参加和完成了云南剿匪、援越抗法、西藏平叛、中缅勘界、援越抗美、援僚抗美、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拨点和两山作战等。参加地方重大抢险救灾以及经济建设。</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  昆明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四季如春,阳光明媚。虽是秋天,但涌入眼底的却是满城碧透的翠绿和五彩缤纷的鲜花。</font></h3><h3><font color="#39b54a"> 走出长水机场,此刻我已置身于彩云之南,重回梦中的故乡,与多年未见的首长、战友相聚,兴奋的心情无法抑制。</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  聚会的地点在昆明市官渡区国际会议中心,也是原二十二团驻地旁边。</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  部队首长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战友及军嫂的合影。(大合影孟庆波摄影 ,陈锡祥合成制作)</font></h3> <h3>  八月一日的一大早,来自全国各地的战友纷至沓来报名登记。</h3> <h3><font color="#167efb">  这几位是来自云南文山的少数民族战友,带着老伴前来参加聚会。</font></h3> <h3>  为了确保 战友联谊活动顺利进行,筹备组专门聘请了保安和医疗救护人员。</h3> <h3><font color="#167efb">  江西老兵会前合影。</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  参加聚会的江西籍老兵,与1969年到江西接兵的新兵连副连长余吉堂(中排左五)、司务长张 政(中排左四)合影。</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  最后一任团参谋长潘 富会前讲话。</font></h3> <h3>  最后一任团政治处主任安顺祥主持联谊会。</h3> <h3>  第十任(最后一任)团长刘长顺致词。</h3> <h3><font color="#ff8a00">  改编后的汽车独立二营陈副营长大会发言。</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  贵州籍老兵大会发言。</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  江西籍老兵大会发言。</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  汽车团通讯股女軍人、军嫂,文山籍老兵大会发言。</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  第六任老团长李恩科(90高龄)会见参会人员。</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  原汽车团第八任政委、昆明军区后勤二十二分部政委范映述(左)。</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  原汽车二十二团第九任团长张明德(右),曾经是我的老连长。</font></h3> <h3>  原汽车团第十二任参谋长潘 富(左)。我们曾在一个连共事。</h3> <h3>  后勤二十二分部高级工程师郭进成(右)。我们同在一个排。</h3> <h3><font color="#167efb">  曾经在一个连队的战友。</font></h3> <h3>  云南省武警总队后勤部长孙寿广(原汽车二十二团营长)(中)。</h3> <h3><font color="#ed2308">  原汽车团最后一任政委邓加年在晚宴上致词。</font></h3> <h3>  左起一、三、五曾经是一个班。左一孟庆波,左二黄寿贤,左三邓加年。(邓是教我开车的班长)</h3> <h3>  联谊活动邀请了文艺团队,演出了高水平的文艺节目。</h3> <h3>  演唱会部分节目单。</h3> <h3><font color="#ed2308">  我一九七四年到昭通镇雄县接的新兵,如今也满头白发了。</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  一九六九年到江西接兵,还亲自到我家中的新兵连副连长余吉堂(左)。换上军服的第一天,我就是新兵连通讯员,跟随连队首长一直到昆明,后来到元江县蔓莱生产基地十个月,都在余副连长身边。在与他相处的日子里,让我受益匪浅,终生难忘。</font></h3> <h3>  曾经同一个连队,左二是指导员范玉清、左三是连长余吉堂、左四是排长曹少怀。</h3> <h3><font color="#167efb">  左起胡守群、余吉堂、我。</font></h3> <h3>  孟庆波与十一连战友和老连长余吉堂合影。</h3> <h3>  楊清远战友和老连长交谈。</h3> <h3>  曾经三营的江西籍老兵蔡进福、罗向前与营长孙寿广及其他老战友合影。</h3> <h3>  这是曾经一起工作过的匡中发(右二)、陆学胜(右一)设宴款待我们。</h3> <h3>  湖南籍老战友。</h3> <h3>  江西老兵和刘长顺团长(左一),(刘是云南省军区装备部长退休)合影。</h3> <h3>  祝建明(右),一个非常有绘画天才的战士,我与他曾一起就读昆明军区政治部艺术学校美术班,由于各种原因,我们都没有继续在绘画这条路上走下去。</h3> <h3>  孟庆波和河北的战友。</h3> <h3>  我任指导员期间的二位战友,他们后来都很有出息。左李仁学,右韦成卫。</h3> <h3>  胡启宗,原在一个连队的同事,在嵩明县热情接待我们。</h3> <h3><font color="#ed2308">  这次聚会还举办了全国各地战友的书画摄影展。</font></h3>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参展的摄影作品。</p> <h3><font color="#167efb">  应大多数战友的提议,团战友聚会后,原六连战友又于八月二日举行了一次聚会。我曾经在这个连队工作几年,六连是非常优秀的连队,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荣立过集体三等功,二等功,涌现出王金拴,金兆德等全国、全军的模范人物。</font></h3> <h3>  与云南盐津县的几位战友合影。左二原二营教导员熊正贵,白色短袖原一排班长王永高。</h3> <h3>  左起安朝飞 、 曾祥霖 、 本人 、 蒋自云 、杨锐、牛华山、王义林。</h3> <h3>  安朝飞战友发表感言。</h3> <h3><font color="#ed2308">  曾经六连几任连长、指导员。</font></h3> <h3>  餐桌前的合影。</h3> <h3>  老连长曾庆铨 、 本人 、 连队文书牛华山、 副连长蒋自云。</h3> <h3><font color="#167efb">  老部队已经撤销近二十多年了,大多数战友都五、六十岁以上了。离开部队后,也许你走上了领导岗位,也许你财运亨通,也许你春风得意,也许你名利双收,也许你生活艰辛,也许你儿孙满堂……。所有这些都不算什么,回顾在军营的战斗岁月,回顾我们曾经在战火纷飞的运输线上,能活着回来,活到现在,就心滿意足了。</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岁月不饶人,看到有的战友满头白发,满脸皱纹,牙也掉了,背也弯了,内心一种酸楚的感觉。但是,战友的双手紧紧握在一起,深情拥抱在一起时,喊一声“战友多保重”!顿时一段往事从脑海浮现,一股暖流从心底涌起,让我们热泪盈眶。</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  从江西到昆明参加战友联谊会的战友,受到了住昆的老乡战友热情接待,并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战友情加老乡情,情浓意更浓,对此,我们深表感激。这是在昆明老乡战友欢迎宴会前的合影。</font></h3> <h3>  参加聚会后,定居在昆的老乡刘立新战友又热情带领我们游览全新的昆明城,品偿昆明的特色美食。</h3> <h3><font color="#ff8a00">  在金马坊前合影。</font></h3> <h3>  当年的百货大楼移到原来百货大楼斜对面。</h3> <h3>  新的南屏街,如今只是步行街了,车辆从地下通行。</h3> <h3><font color="#ff8a00">  东风广场已经基本消失了,对面的邮电大楼仍旧是原来模样。</font></h3> <h3>  过去的海埂已经面目全非,滇池水也不再清徹。</h3> <h3>  红嘴鸥飞走了,但我来了!我心在滇池、在海埂飞翔。</h3> <h3>  昆明聚会后,应各地战友的热情邀请,时间关系,我们只好选择性的走了一些地方。第一站,我们迫不及待的赶到了新兵连劳动过的元江县蔓莱生产基地,从新兵连算起五十年了,我最后一次去是一九七六年至今也四十三年了。一九七0年我住在第三个房间。</h3> <h3>  一九七六年我又在这里带领新兵劳动了一年,晒黑了皮肤练红了心。</h3> <h3>  当年,这些梯田栽种的甘蔗、水稻。天气非常炎热,一年四季都是夏天,庄稼长势非常好。如今,这些土地都出租给地方商人,种的龙眼、柑橘。</h3> <h3><font color="#ed2308">  这是在云南红河县撒马坝,拍摄梯田。天黑了,到村里找客栈,恰好是当地彝族兄弟火把节(过年)。村民非常热情邀请我们去他家过节,盛情款待,不收任何费用。右一为红河县副县长,当地彝族人,回到家在他兄弟家中过彝族新年。</font></h3> <h3>  东川红土地,是摄影人的天堂。天然的色彩,大自然的画布,美极了。但更让我们感动的是这位红土地的形象代表,东川大爷。路边偶遇,为我们做模特,非常配合。问他如何收费,他笑答:给不给不要紧。后来只给他几块钱,他很高兴,还一再谢谢我们。这正是纯扑善良云南人的本性。</h3> <h3><font color="#ed2308">  来到贵阳,受到了贵阳战友吴永富(右二)、王尚华(中)、郭明江(左二)等的热情接待。在贵阳游览了黄果树、天河潭、陡坡塘、天星桥等瀑布景观。</font></h3> <h3>  与贵阳的战友合影。</h3> <h3><font color="#ed2308">  红军长征途中,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原国民党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邸,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  在遵义,受到了遵义战友的热情款待。</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  贵州锦屏县,一条清水江穿城而过,侗族人民的勤劳智慧打造了这座漂亮的县城,侗族风情的廊桥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两岸数公里,夜间彩灯闪烁,好看极了。</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  锦屏还完整保留了一座明代的古镇,古村古道,古色古香,传统文化氛围非常浓厚。</font></h3> <h3>  一九七六年我和这些战友们都在云南元江蔓莱生产基地劳动,后来大多数在一个连队,感情非同一般。</h3> <h3><font color="#ed2308">  锦屏战友热情接待我们。其中一道菜是这里极具特色,全国仅此一处才有的,那就是“油炸臭屁虫”,吃了回味无穷。</font></h3> <h3>  贵州从江县岜沙苗寨,是全国唯一允许带枪的民族寨子,只要是男人就会佩一支火枪。这也是世界上最后一个枪手部落。这位是寨佬滚拉旺。</h3> <h3>  从江县旅游有几大看点(一)、岜沙苗寨,(二)、加榜梯田,(三)、高增乡占里村。这个村号称“中国计划生育第一村”,180户8个村民小组722人,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人口增长为零,一对夫妻只生一男一女,他们的秘方从不外传。</h3><h3> 这是岜沙苗族人用镰刀剃头。</h3> <h3><font color="#010101">  进入贵州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这里是全世界最大的苗寨,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原生态”文化村寨。传说公元前559年蚩尤的第三个儿子的后裔迁徙到此繁延生息。</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  进入寨子首先要喝十一道拦门酒,这是寨佬向我敬酒。你再看看我身后那位朋友的面部表情……。</font></h3> <h3>  苗家少女向我的战友孟庆波敬酒。</h3> <h3><font color="#167efb">  麻江县战友曾祥霖和福泉市战友陈家柱开车专程到西江苗寨迎接我们,接下来的几天带我们游览了漂亮、干净、整洁、文明的麻江县城和福泉市的景观。</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  这是在福泉市就餐时,苗族少女敬酒的仪式,叫高山流水。</font></h3> <h3>  贵阳天河潭。</h3> <h3>  这是原汽车二十二团的大门,联谊会筹备组专门打招呼,允许汽车团老兵进入参观。</h3> <h3>  这是团部露天电影场围墙边新建的宿舍。</h3> <h3><font color="#ed2308">  这是在原址上新建的团部大礼堂。</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  </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一九六九年十一月入伍到汽车团,至今已经五十年了。五十年的历程,五十年的风雨,五十年的战友情。人生短暂,已是暮年。走过多少路才知道有近有远,趟过多少河才知道有深有浅,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中都见过不同的风景,有不同的收获和感悟。</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回顾军旅生涯,那朝夕相处的美好时光,苦乐同享的峥嵘岁月,生死与共的战斗历程,凝聚了情深意长的战友之情。</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十多年的军营生活,部队首长的教诲,战友们的关爱,时刻在鞭策鼓励自己。部队培养了我爱党爱国的赤子之心,培养了我刚直不阿的人品性格,培养了我踏实工作、勇于拼博的工作作风。部队经历,特别是参战的经历让我们懂得了生与死、得与失的道理。余生好好活,让生命活得更精彩,更有意义,这才是战友们的军人本质,也是众望所归。</font></h3> <p>  本篇最后,还要提到在我成长道路上给予我极大帮助的其中一个人,这个人就照片中前排右一,原车油股技术员杨德意。他是文革初毕业于西安交大,后投笔从戎在汽车二十二团修理连任技术员。</p><p> 一九七八年照片中的四人一起进入天津解放军运输工程学院,我们三个人同一个连(教导营一连),是学校的学员,前排左是教一连司务长张寿国,后排左是教一连班长杨正银,我是教一连二排长,杨德意是调入学校任发动机教员。因为是同一个部队去的,特别是本人,杨教员在一九七三年为了帮我考军校,受组织指派邦我复习文化课,他一直对我们关照有加。</p><p> 离校后,特别是转业后因条件所限就没有联系了。这几年一直托人打听,前不久传来不是好的消息,他转业后过得不顺,早几年就离世了,真是痛彻心扉。但我会永远感恩他的教诲,照片中我们三个他的学员永远不会忘记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