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诵读自创散文诗《秋风,请捎去康桥湖的记忆》</p> <p>《秋风,请捎去康桥湖的记忆》还记得那一年,我们正年轻.年轻得朦胧,年轻的帅真,年轻得只有快乐和单纯;还记得那一天,天气好晴朗,晴朗得气爽,晴朗得无云,晴朗得就像我们透明的心;还记得那一刻我们好兴奋:因为我们将要坐上迎接我们的大卡车,将踏上上山下乡的征程,奔往石牌康桥湖的知青阵营。旱粮农场,二三栋楼房,康桥湖水碧波荡漾,四周田野静悄悄……。</p><p>清晨队长一声呼叫:上——工——了!</p><p>顿时,一百多名少男少女</p><p>扛着锄头, 手持镰刀,拿着铁掀</p><p>挑着竹筐,说说笑笑,打打闹闹,</p><p>直奔一眼望不到边的田园地头旁。</p><p>拾花生,坎黄豆,割小麦,除野草</p><p>挖沟渠,挑土坯,搬石砖,扛木头</p><p>那时只有十七八岁的我们啊,</p><p>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p><p>满脸黝黑,满手老茧。</p><p>不知不觉,身板显粗壮。</p><p>那时无忧无虑的我们啊</p><p>劳动的欢笑声时刻响彻在四周的田园小梗上。</p><p>…………</p><p>最苦最累还数砖窑厂,</p><p>沉甸甸的湿砖坯要轻轻夹起轻松放,</p><p>累得腰酸背痛汗直淌,</p><p>笨重的板车推起来左右搖摆吱吱响</p><p>瘦小的身躯难于驾驶跌跌撞撞,</p><p>上窑的跳板高悬晃荡荡,</p><p>沉重的担子肩上挑,</p><p>抬头仰望心发慌</p><p>硬着头皮一步一颤牙关咬。</p><p>还有我们女知青,</p><p>一个个练就了男儿样,</p><p>多少次走在收工回家的半道上,</p><p>突听路过的拖拉机突突响,</p><p>扛着锄头奋不顾身往前跑,</p><p>抓紧拖拉机往上跳,</p><p>只为争取时间早点到,</p><p>回寝洗个热水澡。</p><p>…………</p><p>咸鸭蛋,鸡蛋汤,</p><p>衬托馒头铁杆油条,</p><p>狼吞虎咽囫囵吞枣</p><p>却荤少油的滋味心里藏……。</p><p>…………</p><p>业余时间,女知道宿舍最热闹,</p><p>南来北往的各类趣闻</p><p>在飞针走线巧编织中互分享,</p><p>你爱他?他爱谁?哪个小伙怎么样?</p><p>呵呵,男欢女爱互生情,</p><p>康桥湖知青队飞出了几对好鸳鸯。</p><p>…………</p><p>写信赶集,梳妆打扮,</p><p>逛街照相,购买零食……</p><p>一身的疲惫崭抛光。</p><p>…………</p><p>那些时啊,</p><p>只有晚上,才是我们最美好的时光。</p><p>当洗去白天一身的尘土,</p><p>当换上干净的衣裳,</p><p>康桥湖畔晚风习习好乘凉</p><p>或手拿小说独漫步;</p><p>或两好互偎轻吟唱;</p><p>或仰躺船上望着天空看星星;</p><p>或坐在船底吹口琴自逍遥;</p><p>…………</p><p>时光荏苒,岁月磋跎,</p><p>酸甜苦辣,不必细说,</p><p>我们经历过,我们品尝过,</p><p>苦也好,累也罢,</p><p>历史给了我们这段不可抹去的特殊印记</p><p>让我们永远珍藏心底。</p><p><br></p><p><br></p><p>;</p><p><br></p> <h3>还是在校读书时,眼见着自己的哥哥姐姐们都陆续着下放到农村去了,觉得很好玩,心里也盼望着自己快点毕业,做一名上山下乡的光荣知青,同时早点独立,以争脱父母的各种“管制束缚”。</h3> <h3>这不,毕业等待下乡前夕的暑假期间,我和永丽在我们的父亲单位“纺织品公司”做小工,算是提前为“上山下乡”“吃苦耐劳流大汗”打基础做准备了。(这是我们“小工”完活后,即将下乡前的合影)。</h3> <h3>刚开始来到康桥湖,记得我们寝室同住有六人,我与风玲好像还是睡的一张床,风玲即是寝室长,又是小组长,别看她人很秀气个又小,可干起活来很有耐力,一点也不娇气。</h3> <h3>劳动任务一完成,第一件事情就是急急忙忙“冲”到寝室梳洗干净,换上一件自认为漂亮的衣裳,约上个伴去石牌赶集,每一次去那才叫“健步如飞”呀,目的就是想到那人称“小汉口”的古老镇上休闲的逛一圈,再到几个常去的小买部买点好吃的零食带回宿舍打牙祭。那时我们很能享受着劳动后的这些生活。</h3> <h3>庆慧是我高中同学,康桥湖又是我们劳动小组组长,这一次是休息日,我们一起逛了石牌小镇,记得还上了馆子吃了碗粉,那个米粉的香呀,到现在还能回味,(可惜现在的米粉调料再多吃起来也吃不出原来的那个味。)高兴之余,我们还到石牌唯一的一家私人照相馆照了个像,那天庆慧可还是带着病,从照片的神态就看得出。</h3> <h3>刚开始头一年,我们在大田劳动,其实不觉得很累,就是累也只是一时坐下休息一会就好了,因此饭也吃得香,觉也睡得着。一天到晚仍说说笑笑的很好玩。不知不觉我还长胖了。并且我与高中的老班长爱玲邀请来许多高中同学来玩,一同见证和分享我们的劳动快乐。</h3> <h3>不管劳动有多么辛苦,知青战友们的精神状态永远是旺盛的。知青宿舍里永远不缺欢乐的笑声和歌声,还有川流不息晒洗衣被,写家信,飞针走线赶编织的忙碌身影。有一次,带队干部说要搞各寝大检查平比活动,在继莉的带动下,我们群策群力,把自己的寝室布置得像部队营房,还在周边踩来带刺的野月季装饰,最终我们得了个第一名。那个骄傲高兴劲不比国足赢了一个球还有成就感。有一天康桥湖来了一个照像的,许多知青队友们都借此留了个影,当时的我正身着一身还没来得及换的劳动装扮就兴致勃勃的留下了一张最真实的模样照。</h3> <h3>再来一波探望我们的老同学,又免不了请假一天,到逛了无数次的“小武汉”石牌镇逛一圈,请同学们下馆子,然后再到杜老师傅的照相馆合一个影,给自己寻找劳动以外的乐趣。</h3> <p><br></p><p><br></p><p>有一段时间,我与李明华常在一起劳动,她很爱说笑,劳动的田野里时常能听到她朗朗的笑声,给我们的劳作中增添了不少乐趣。我二十岁的那一天,我俩讲好加快劳动速度,提前完成队长分配的劳动任务后就到石牌赶集。那天很顺,我们早早干完活收工就直奔石牌镇,买了些平时爱吃的几种零食,又到食堂称了二斤面粉,二人自己动手包了一顿素馅饺子。还记得明华还专门为我作了一首小诗。(共四句,诗还在老家保存着呢)。明华,谢谢你!</p> <h3>后来,知青队有了一个砖窑厂,稀里糊涂,我,继莉及还有几个知青被分到了买苦力的砖窑厂,我不知道我们是怎样被分过来的,虽然当时不会去深究,现在想起来也不得其解。我想可能我们这几个平时力气大干活不惜余力?我们老实好管理?……总之,我们这几个砖窑厂的知青也确实没让队长们失望,干起活来即默默无闻,又听从安排。但我自从到了砖窑厂后,饭量是大了,人却瘦了。</h3> <h3>还有一个深深印记就是:砖窑厂有一个“老板”叫杨华喜,是我们的记工员,人不坏脑子可能有点问题,傻大个,老大年龄了还没娶老婆。那时我们就老拿他开玩笑打趣,打夯时瞎编他的笑话当劳动号子喊。嫌他记工没记准就随便摔他的记工薄招惹他生气了我们就乐。现在想起来我们太无知,不知道尊重人。(不知那人现在是否还健在?)</h3> <h3>在砖窑厂我与继莉是老搭档,挖方挑土,上窑挑砖,我们的劳动合作很默契,常常是相互争着干重活难活,回宿舍相互配合打水买饭,饭票都是合在一起,吃饭吃菜都是你推我让。就连“坏”也是相似的不谋而合,每当半天的劳动快结束时,她悄悄地掏出怀表(那时在知青队有个记时的表还真少见)我悄悄地瞟一眼随时踹在兜里的袖珍小闹钟,暗暗监督着管工人是否按时收工,不容多拖延我们一分钟的收工时间。</h3> <h3>随着岁月的流失,二年的知青生活经历的一些事大都已被记忆封尘,偶尔想起一些事情也觉很有意思,如为了一些生活中的小事本不该计较却不甘心的与人斗嘴,发生一些不快。不知谁还记得?,这些都是那个特殊年龄正常的小插曲,真不值一提。现实生活中,每当看到麦地,也能让我想起发生在康桥湖的一些事情。</h3> <h3>康桥湖的二年知青生活虽然在人生的道路上只算得上是一瞬间,且渐行渐远,但那滑落在田间地头,树荫湖边,还有那窑厂跳架,石牌小路上的身影还是那么的清晰,那么绚丽……。二年的知青生活使我获益终身:它让我对劳动者有了全新的认知,使我至今能保持劳动的本色:拿铁掀种菜地,能把劳动作为乐趣的一种形式并通过劳动得到一个健康的身板。我感谢知青生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