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秋内蒙行之五(完结篇)一一惊艳居延海

大唐

<h3>  居延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北部,形状狭长弯曲,有如新月,额济纳河汇入湖中,是居延海最主要的补给水源。居延是匈奴语,在汉代时曾称其为居延泽,魏晋时称之为西海,唐代起称之为居延海,现称天鹅湖。<br></h3> <h3>  10月15日,我们继续开启早起模式,早晨五点上车出发,一行人全副武装,摸黑赶路,只为一暏居延海的日出。额济纳到居延海约70公里,我们赶到时天仍然添黑一片,只见景区门口“居延海”三个字在黑暗中闪烁着神秘。下车后,嗖嗖的冷风不停地往身上刮,全副冬装穿在身上在居延海的冷风面前竟然会那样的无助,一时间牙齿开始打架,双手被冻得隐隐发痛,拿相机的双手被冻得僵硬,完全不听使唤,有的同伴在羽绒棉服外面再租借军大衣御寒,历经60年多年风雨的我还真没感受过这种苦,我切身感悟:人穷在债里,冷在风里。<br></h3> <h3>  我们6点多钟来到湖边,这里已经是人山人海,瑟瑟的寒风中,人们静静地守望,等待日出这短暂的瞬间。看日出是个充满等待和希望的过程,在黑暗中等待光的到来,当太阳从地平线上蓬勃升起时,心中有感动掠过,眼中的泪意升起。跟着来到的还有鼻涕,因为天太冷了,鼻涕流下而不自知。<br></h3> <h3>  瑟瑟的寒风中,天边红霞已现,有鸥鸟飞过,构成静中有动的画面。<br></h3> <h3>看完日出,我们一行随即转坐景交车前往3号码头,近距离接触居延海,此时,在阳光的照射下,居延海碧波荡漾,金光闪闪,凉风习习吹动海面,泛起阵阵涟漪,芦苇摇曳,鸥鸟盘旋,太阳将海面染成了金色的海洋,也让所有人心中有了丝丝的暖意。在这里,鸥鸟伴着朝霞齐飞,人和自然是那么的和谐隔洽,真的不忍离去。</h3> <h3>结束居延海的行程后,我们一行正式踏上回家的行程。其间沿着G7高速公路行驶400多公里,与当天晚上再次回到了左旗的浦京大酒店入住,于次日(16日)经贺兰山广宗寺回银川,搭乘晚上9点20分的航班于第二天凌晨回到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整个赏秋内蒙行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h3> <h3>一路上仍然是寸草不生的戈壁荒漠。</h3> <h3>左旗的城市雕塑。</h3> <h3>远眺贺兰山。</h3> <h3>  广宗寺座落于贺兰山西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蒙古语名“沙经巴德如拉格其苏木”,藏文称作“噶丹旦吉林”、汉文意为“兜率广宗洲”。这里集藏传佛教文化与贺兰山自然风光为一体。<br></h3><h3> 广宗寺因供奉有六世达赖喇嘛即仓央嘉措的肉身灵塔而闻名蒙藏宗教界。距今一千余年的悠久历史、藏传佛教领袖之一的仓央嘉措在这里度过了晚年,鼎盛时期因其宏达的规模等特点令广宗寺闻名于世。<br></h3> <h3>  贺兰山原始森林处于草原至荒漠的过渡地带,有复杂多样的动植物区和比较完整的山地生态系统,具有色调分明的垂直景观,呈现梯度分布。其中生存着许多属于国家稀有、珍贵、濒危的动植物,也包括许多属于贺兰山独有的植物,特别是许多植物分类学家以贺兰山产的标本为模式,长期以来陆续发现的许多新物种,使贺兰山成为众多模式标本的原产地。<br></h3> <h3>悬空寺</h3> <h3>  相思驼鸟树,别小看这棵小树,它却有500多年的树龄了。</h3> <h3>  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它既没有夏天的炎炎烈日,也没有冬天的寒冷萧瑟,给人的感觉总是那么的凉爽舒适,秋天的景致如画,是用金色的阳光铺成的绝美风景,也会让你爱上秋天的这份温柔与淡雅······</h3><h3> 内蒙古额济纳拥有大片大片的胡杨林,许多人慕名而来,只为一睹这种顽强之树,胡杨林在这秋日里忠诚的守护着片美丽的戈壁滩,虔诚而又宁静。<br></h3><h3> 额济纳是一个一年只能旅行一次的地方,错过了便要再等一年的时间,对于这个一年中只美二十天的它来说,你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悠然的享受秋日里它最绚烂的那一抹风情。你来的早了,胡杨青青,没有那极目金黄千里秀的风姿,来的晚了,风掠百枝,枯叶尽归黄沙,那时整个额济纳便如失了声的青鸾,虽有千年不老的岁月从容,但残阳如血,终究归于沉寂,没入无边的风沙中。所以只有在每年的九月底到十月中来到这里,它才会化茧为蝶,你才能在漫天星空下,见证它最美的身姿,届时天空湛蓝,白云悠悠如苍狗,待长风拂袖,万里胡杨染着秋水,那风景每看一眼便多一寸深情,这便是额济纳的秋天。</h3><h3> &nbsp;秋天,必须要去看一次胡杨林,看那层林尽染,漫延天际,如果可以,此生一定要去看一次胡杨,拿起相机,尽情地拍拍拍,将这一片最美的秋色永远地定格… …</h3><h3> 爱秋天,你就要去额济纳;爱一个人就更要带她(他)去额济纳!</h3><h3><br></h3><h3> 大唐谢谢大家的分享!</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