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left;"> 秋游天蒙山</h1><p style="text-align: left;"></h3><h1 style="text-align: left;"> 金秋十月,风轻云淡,姹紫嫣红的季节。谷穗弯头,果实飘香。我随着国庆旅游迁徙的人流,踏上了天蒙山一日游。</h1><h1 style="text-align: left;"> 沂蒙山位于山东临沂市,泰沂山脉的一支。绵延数百公里,由龟蒙山、天蒙山、云蒙山、彩蒙山四大山系组成。</h1><h1 style="text-align: left;"> 由于头一天刚下过雨,那天的天气晴朗中略带湿气。我们徒步上山,寻着蜿蜒的小径拾阶而上。两边古树参天,山风过处,发出低沉的咆哮,如万马奔腾,似江河漫堤。蔓藤肆意延伸,裸露出沧桑干裂的泾干,展示着岁月的年轮。行走中稍不留神,伸出的枝条会划到你的脸上,或挡住你的身体,让你猝不及防的去躲避,猛然一个趔趄闪过。</h1><h1 style="text-align: left;"> 天蒙山森林覆盖率98%以上,植被茂密,野花古树相应成趣。虽有点气嘘,幽深的小径迂回在群山环抱中,吸着清新的空气,草尖的晨露,在阳光的折射下晶莹剔透。不知名的鸟儿穿梭林中,各种鸟鸣婉转清脆,组合成悦耳的乐章。行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没有了倦意。</h1><h1 style="text-align: left;"> 天蒙山景点很多,除了天公造物的奇林怪石,挺拔兀立,有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沂蒙山小调》诞生地,还有后期开发的世界第一悬拉索桥,高空玻璃观光台,望海楼等。使天然氧吧与现代观光休闲融合,打造了在休闲中拥抱自然,在自然中洗涤心灵。</h1><h1 style="text-align: left;"> 行至半山处,一池碧水突现眼帘,一条溪涧潺潺溪水注入池中,清可见底,鱼儿在池中追逐嘻戏,吸引了年轻爸妈和孩子的驻足游玩。此处地势较平坦,零散的坐落着几处石砌矮房,房顶的茅草部分脱落,在向游玩者诉说着历尽的沧桑久远。于四周群山环抱之中,显得悠闲,静谧。</h1><h1 style="text-align: left;"> “人人那个都说哎 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 好风光。青山那个绿水哎 多好看,风吹那个草低哎 见牛羊……”。</h1><h1 style="text-align: left;"> 优美的旋律欢快清润的歌声在山谷中萦绕回荡。听着歌声,迎着欢快的溪水,转过一个幽径急弯,一块天然巨石耸立路边,刻着“沂蒙山小调诞生地”。沂蒙山小调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中国优秀民歌。此歌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跨过溪中踏石,石砌房立于眼前,推开木板门,是三间堂屋,里面陈列着三四十年代人们的生活用品。</h1><h1 style="text-align: left;"> 洋油灯(后期称为煤油灯),木轮独轮车,辘轳和木桶,蓑衣,筐娄子……一件一个故事,一件一条记忆。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诉说着沂蒙人民的勤劳和智慧。</h1><h1 style="text-align: left;"> 在一房前向阳处,一堆人在聆听着什么,凑近发现人群中间座一位老奶奶,娓娓而谈。</h1><h1 style="text-align: left;">老奶奶已94岁高龄,自幼生活于此。丈夫在抗日战争中牺牲,育有一儿两女,儿子也已去世,现在两个孙子和女儿陪她生活。</h1><h1 style="text-align: left;"> 国家发展富裕了,村里其他人都搬到山下新农村去了,唯独老奶奶不下山。</h1><h1 style="text-align: left;"> “他们让我下去,我从小就生活在这里,这么大年纪了,活个三日两早晨的,下去不适应,我看惯了这里的山水,听惯了这里的鸟叫。再说,你们这些外边的人都来这里玩,人来人往的,我也不寂寞,看着你们心里高兴啊!”</h1><h1 style="text-align: left;"> 一位满头银发的老爷爷蹲在老奶奶身边,也有70多岁了,专心的听着老奶奶讲身边的故事,就像一个孩子依偎在母亲怀中听故事,时而咧嘴笑,时而泪眼迷茫,神情专注。</h1><h1 style="text-align: left;"> “那个时候啊,我们这儿住着二十多户人家,青年都去参军了,游击队和八路军就在这大山里转悠,找机会打日本鬼子。赶着日本鬼子扫荡,我们就坚壁清野,躲到山里去。平时就给游击队战士缝补衣裳,做布鞋给战士穿,那些战士的鞋子都磨破了,漏出脚趾头,天寒地冻的,脚都冻肿了。”</h1><h1 style="text-align: left;"> 围在奶奶周围的都是四五十以上的人,静静地,没有喧哗,他们或许在记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h1><h1 style="text-align: left;"> “现在国家和平了,富了。咱老百姓享福啊!没有战争好啊!和平不容易啊!你们这些外边的人,闲时出来玩玩,这山,这水多好啊!”</h1><h1 style="text-align: left;"> 我注意到了老奶奶的那一双裹脚,在这个年代特别显眼。沂蒙六姐妹支前是一个精神缩影,老奶奶一双裹脚在崇山峻岭中穿梭,有多少六姐妹一样的老奶奶奉献着自己的力量……</h1><h1 style="text-align: left;"> 太阳已近中天,阳光象利剑一样穿刺于枝叶间。我继续前行,一拨一拨在游山休闲中的游人享受大自然的同时,感受着心灵的洗涤。</h1><h1 style="text-align: left;"> “高粱那个红来哎 稻花香,万担那个谷子哎 堆满场,咱们的共产党哎 领导好,沂蒙山的人民哎 喜洋洋……”</h1><h1 style="text-align: left;"> 歌声回荡,我脑海中浮现出了那战火硝烟的峥嵘岁月……</h1><p style="text-align: left;"><br></h3><p style="text-align: left;"><br></h3><p style="text-align: left;"><br></h3><p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