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鹏正举(第四辑)——边红举国画作品展

边红举书画艺术工作室

<h3>边红举,1971年生于河南荥阳,当代著名实力派书画家。专攻花鸟、山水,受到唐玉润,王威、郭怡踪、霍春阳,王德安等名师的指教。其作品清、静、雅、逸,为收藏界人士所关注。曾在美国、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展出,多次在全国美术评比中获奖,受到国内外友人和专业收藏家的青睐,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文化报等国内数家媒体对其做过专题报道,其作品载入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书画家优秀作品集》、中国书画报主编的《世界华人庆奥运名家书画作品集》、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书画魂》、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第五届中国花鸟画作品展》等数十部典籍。《魅力中国》杂志曾出版《青年实力派画家边红举国画作品选》、《当代中国书画名家边红举》、《边红举国画作品集》等个人专集,其书法长卷作品《何平九论六》被河南省档案局收藏,国画《菊花》作品被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及扬州美术馆等八部门永久收藏,其山水画《太行之秋》被中南海等机构永久收藏。2014年4月在河南省博物院举办了《丹青岁月——边红举书画作品捐赠展》</h3><h3>&nbsp;</h3><h3> </h3> <h3><br></h3><h3>&nbsp;</h3><h3> 风鹏正举——边红举国画作品之释读一,二</h3><h3>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尤其是带有浓重的学术色彩和唯美追求的画家阵容中,边红举的国画作品和他有意无意间所创作的主题走向,总能给我们这些相对麻木的神经传递着积极的惊喜和快哉此心的欣慰,甚而至之会感叹或遥想未来中原画界触手可及的繁荣和昌盛。</h3><h3>边红举的国画作品,大致上可以从立足传统之道、表现自然之美和借助水墨传情三个方面来概括、释读和理解。</h3><h3><br></h3> <h3><br></h3><h3>所谓传统之道,严格上来讲,即中国画经秦汉到西晋的萌芽,于东晋南北朝的蔚然独立,历唐宋元的繁荣和明清的传承与集大成也!老实厚道、才华横溢却不善言谈的画家边红举,多年来闭门陋室,潜心学问,偶然雅聚,举惊四座!再看不修边幅,不饰帛衣,言语古今,激扬文字,挥笔豪情之处灿然如花。其文、史、哲相通,儒、道、释兼具,诗、书、画融合的个体条件让人敬佩有加。他的山水画追摹宋元古意,花鸟画承袭八大遗风,既便是看似随意率性的眉批和题跋,都能窥视到对古圣先贤们的一脉继传!都能感受到画家那平静的内心深处对传统之道高贵的坚守和膜拜大道的敬畏之情。他这种既“师传统”又“重造化”与“我用我法”的创作路径在他的作品中清晰了然、踪迹可寻。</h3><h3>客观地讲,这也验证了职业收藏家缘何看好边红举作品的若干理由。</h3> <h3><br></h3><h3>所谓自然之美,意即“美在自然也”。边红举的国画作品创作紧紧地扣住了自然美这个永恒的主题。他用他娴熟的笔墨技法和对色彩的综合运用,把他的边氏画风发挥得酣畅淋漓。在山水画中,他大胆撷取、精准绘制,其笔法恣纵,浓淡相宜,钩皴点染,缜密严谨,传递着他唯美静穆的艺术追求。其花鸟画笔势潇洒挺拔,富有节奏感和力度美,小动物更是惟妙惟肖、活泼可爱,烘托画面的简远寥廓、空灵淡宕之美,加之构图虚实相生,笔简而意周,形单而神足,在“笔墨精妙、清新刚健”中营造出画面自然和谐的自娱与娱人意味。</h3><h3><br></h3> <h3><br></h3><h3>至于边红举在水和墨的综合运用上的探索就更具借鉴价值。他在学习古人的基础上“突破藩篱、落笔古雅,设色超逸,渐成己色”。这在他的山水画中突出明显,那秃笔折转、层层相积、墨色浓淡相宜、干枯皆出妙韵,把山石的烘托和远近高低及明暗关系的处理与质感的增强达到了审美的多维统一,在密而不乱的背景下构成了其重彩而不失古朴,淡彩而不贫瘠、简素中藏有幽妙,疏狂中流露着大胆的泼辣之势。蓊郁深邃的奇景山水,水墨放纵恣肆,气象万千,张扬着画家自我的“开今变革”之路!彰显着画家心中烂漫的逸气和顿悟的道境与心象的禅意。</h3><h3><br></h3> <h3><br></h3><h3>当然,红举尚年轻,路还漫长,应多多融入社会,把生活中的感受幻化成创作的源泉和动力。加之他热心公益、敢于担当的大爱精神和奉献社会的悯民情怀,定能支撑他走向更加遥远的未来,涅槃梦想。</h3><h3>(本文作者张书勇;系中国艺术评论家学会研究员,河南人民书画院理事长,河南爱心基金会秘书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