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农业文化的瑰宝 二十四节气

众志成城

<h3>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面四句诗,是对中国古代农业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的精准概括。首句的六个节气是指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第二句的六个节气是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署、大署:第三句的六个节气是立秋、处署、白露、秋分、寒露、霜降;末句的六个节气是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h3> <h3>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 智慧结晶。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先贤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农历二十四节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其中既包括相关的谚语、歌谣、传说等,又有传统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工艺品、书画等艺术作品,还包括与节令关系密切的中国节日文化、生产仪式和民间风俗,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在2oo6年5月20日,中国农业博物馆申报的农历二十四节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h3> <h3> 二十四节气的制定,综合了天文学和气象学及农作物生长特点等多方面知识,它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一年中的自然力特征,所以至今仍然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受到广大农民的喜爱。 </h3> <h3> 二十四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h3> <h3> 二十四节气中表示寒来署往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 </h3> <h3>  象征温度变化的有:小署、大署、处署、小寒、大寒五个节气; </h3> <h3>  反映降水量的则是: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四季的开始;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气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 </h3> <h3>  惊蜇、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h3> <h3>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人民非常钟爱的传统历法,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它不仅指示农村,指导农事,也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传播天文气象,传授文化知识,讲解民间风俗禁忌,指点人情世俗,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我们日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二十四节气农事诗就非常形象生动地反映了祖国大江南北,各地气候不同,而农事、生活有所差异的民间谚语:</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立春 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 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雨水 南湿北冷两交锋,乍暖还寒斗雨风。 一夜返青千里麦,万山润遍动无声。</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惊蛰 一声霹雳醒蛇虫,几阵潇潇染紫红。 九九江南风送暖,融融翠野启春耕。</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春分 风雷送暖入中春,桃柳着装日日新。 赤道金阳直射面,白天黑夜两均分。</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清明 年欢未尽又清明, 雨燕声咽柳失魂。 寂静青山人陡涌, 冥钱纸烛祭先陵。</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谷雨 雨频霜断气清和,柳绿茶香燕弄梭。 布谷啼播春暮日,栽插种管诸事多。</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立夏 南国似署北国春,绿绣江淮万木荫 时病时虫人撒药,忽寒忽热药搪人。</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小满 江南沃野过插秧,江北麦麸便灌浆。 西子湖边人好客,茶商后脚款丝商。</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芒种 艳阳辣辣卸衣装,梅雨潇潇涨柳塘。 南岭四邻禾壮日,大江两岸麦收忙。</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夏至 火轮渐近署徘徊,一夜生阴夏九来。 知了不知耕种苦,坐闲枝上唱开怀。</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小署 地煮天蒸望雨风,偶得雷暴半圆虹。 旱南涝北新天壤,总有荷塘色味同。</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大署 日盛三伏署气熏,坐闲两厌是蝇蚊。 纵逢战鼓云中起,箭射荷花若洒金。</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立秋 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收。 虽非盛夏还伏虎,更有寒蝉唱不休。</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处署 一度署出处署时,秋风送爽已觉迟。 日移南径斜辉里,割稻陌阡车马驰。 </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白露 衰荷滚玉闪晶光, 一夜西风一夜凉。 雁阵声声蚊欲静, 枣红点点桂流香。</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秋分 署退秋澄气转凉,日光夜色两均长。 银棉金稻千重秀,丹桂小菊万里香。</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寒露 天高昼暖夜来凉,草木萧疏梧落黄。 日享菊香播小麦,夜尝梨贝养脾肠。</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霜降 一朝秋暮露成霜,几份凝结几份阳。 荷败千池萧瑟岸,棉自万顷采收忙。</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立冬 北风往复几寒凉,疏木摇空半绿黄。 四野修堤防旱涝,万家晒物备收藏。</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小雪 太行初雪带寒风, 一路凋零下赣中。 菊萎东篱梅暗动, 方知大地转阳升。</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大雪 万山凋敞黯无华,四面嘶鸣晃树杈。 白雪欲求吟咏句,穿枝掠院演梅花。</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冬至 西北风袭百草衰,几番寒起一阳来。 白天最是时光短,却见金梅竞艳开。</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小寒 冰封万里雪皑皑,径堵千重港口塞。 昨日剪桃修几树,忽如一夜李花开。</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大寒 蜡树银山炫皎光,朔风独啸静三江。 老农犹喜高天雪,况有来年麦果香。</h3> <h3>   </h3> <h3> </h3> <h3>  </h3> <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