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中收获 总结中思考——2018年海南省小学省级骨干校长提高培训班总结汇报会。

美友271571

<h3>一场秋雨一场寒,深秋的重庆,连续下了两天的雨。对于热带地方来的我们感觉到了丝丝凉意,但是这丝毫阻挡不了学员们学习的热情。今天是培训学习的第六天了,2018年海南省小学省级骨干校长提高培训训班的学员们在班主任宋谦老师的带领下举行了总结汇报会。</h3><h3>会议分三个议程:</h3><h3>一、研修小组代表交流学习感受;</h3><h3>二、班主任宋谦老师对本次研修工作总结;</h3><h3>三、视频回顾本次研修历程。</h3> <h3>班主任宋谦老师主持会议</h3> <h3>学员郭世芳发言<br></h3> <h3>启示与感悟: 1、大家熟知的一句话:一个人走的很快,一群人可以走的更远;李嘉诚的鸡蛋论: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这两句话形象地说明了人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让我感触到团队的力量多么的重要;陈锁明院长的“拉车图”的图片启示,大家都很清楚,图片中出现的四种人物形象(推车、扶的和拽车,帮着干、跟着干、对着干),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2、在王琴校长的经验分享中,让我更深层次的体会到:校长的管理就是带人心、带团队。校长就是学校这个大家庭的家长,如何激发学校老师的积极性,让学校每个岗位的每一位老师都动起来,让大家心往一处使,劲往一处拧,这是校长的义务及责任,更是校长的管理智慧和人格魅力所致。 首先,一个校长要认识到带团队就是带人心。 校长对教职员工的关心与尊重,比任何物质奖励更能产生好的效果。校长要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团队中每一位成员的心,这样才会产生共鸣,才会使团队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其次,校长还要在带团队之前先带好自己的心,身先士卒,满腔热情,这是领导力的最佳体现。要想让别人做什么首先自己要做到,否则将无法让人信服。真正的团队竞争力来自于同甘共苦,为了共同的目标,校长要有更多的付出。再次,校长更多的发挥一个了桥梁的作用,培养人才(搭建专业发展平台),激发员工的能力,实现团队力量最大化。带团队也是带自己,校长只有发挥好自己的能力,才能树立榜样,并学会用正确的行为方式来调动员工的内心热情,激发他们的内在潜力。 问题与做法: 1、我认为在教育的新时代,校长必须明确使命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的发展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需要一个教职工团队的每一位成员来实现。一个优秀的教职工团队不是看你做了多少,而是每天发挥每一个人所做的事情。为此在工作中我常思考几个问题: (1)、如何激发教职员工的工作热情?(2)、如何让教职员工心甘情愿地跟随自己?(3)、除了物质奖励,还有更好的办法吗?这些问题,我相信大家可能一直都在琢磨或都在做,校长也必须要根据员工的心理,尊重、激励、感动校园人来将员工的心凝聚在一起,充分地发挥出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建立一支强大的教师队伍,实现团队的共同目标。所以,优秀的校长,要懂得从心理上工作上,生活中去引导关系教职员工,让他们发自内心地为你所用,为学校献言献策,为学生服务。 2、在王琴校长的分享中,为了办好“全国学校体育联盟” 体育运动会,她243天陪同八位体育老师坚持训练,更能体现出校长的责任及人格魅力,时刻关心下属感受的领导者,将会赢得下属的心,并激励下属忠心耿耿地为学校工作。为激发团结教师,凝聚团队和谐资源,从而得到我校教职工在工作上更多支持,校园里经常看到我和老师在一起交流或倾听述说;在运动场上和老师融为一体;生活上多嘘寒问暖,拉拉家常;在重大节假日通过校工会走访慰问困难或优秀教职工;通过小组省内县外驻校培训学习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培养集体观念,整合沟通之间情感。用发生在教师身边的事情来影响教师,教育教师,通过活动凝聚了教职工的真情,拉近了教师之间的距离,让教师感到一个团结和谐集体有多么重要!<br></h3> <h3>学员任斌强发言</h3> <h3>文化立校 课改兴校 品质强校 ——参访谢家湾小学的几点思考 一、校园文化特色鲜明。 1.学校办学理念。 重庆市谢家湾小学以“六年影响一生”为办学理念,实施“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的主题式校园文化。这主题文化包含着“红梅文化”、“开放文化”、“朵朵文化”、“光彩文化”。即把每一个师生都看作花中珍品红梅、接纳和尊重每一个个体、为师生的发展提供开放的良好的环境和土壤、相信师生的发展是阳光和精彩的。一进校门,我们便被这主题式的校园文化吸引,校名旁,门厅边,墙壁上,花园里……到处可见有数字6和梅花组成的校徽和彰显着办学理念的“六年影响一生”六个大字。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时时受感染,处处得熏陶,健康成长,快乐飞翔,这样的校园文化,到处都是隐性的课堂。 二、班级文化异彩纷呈。 华润谢家湾小学的班级文化建设也是异彩纷呈,围绕“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的主题型学校文化,全校各班都建设了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教室的后墙上,班名、班徽、班级格言、班级公约……一目了然,两边的墙壁上,也满是学生的作品、活动的图片。教室外面的墙壁上,装上了泡沫板,学生的手抄报、练字,绘画……都用图钉钉在泡沫板上,这样在展示的过程中方便更换。每天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示、参观、评价,心中的自豪、自信就会油然而生,用班级文化影响孩子,也是隐性的课堂。 三、课程文化内涵丰富。 谢家湾小学小梅花课程的变革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切有影响的元素都是课程,一切有目的的影响都是教育。”一是改变课程,形成三级一体化的课程体系——环境课程,社团课程,学科课程。二是整合七门课程:在国家课程目标不降低,内容不减少的前提下,将原有十几门课程整合为七门学科,自主研发校本教材。三是人性化的作息时间。四是改变作息时间,没有统一的上下课铃声,没有统一的全校大课间,快乐自主的学习生活。五是改变教研方式,让校本研究成为教师成长的最好方式。学校通过课程整合推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建构了“小梅花”课程体系,编写出版了涵盖小学全部学科全部年级的《谢家湾小学小梅花课程系列丛书》,调整作息时间,系统地优化了师生校园生活状态,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主动、和谐、个性化地发展,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短短的一个上午的参访活动不知不觉结束了,我们所有人被谢家湾小学行政、老师们那种专心学习、忘我工作的精神和勇于改革的魄力所感动,如果说谢家湾小学对于孩子们是“六年影响一生”,那么此次参访对于校长们则是“半天影响每一人”!<br></h3> <h3>学员欧哲尔发言</h3> <h3>2018年10月14日,海南省小学骨干校长提高班一行32人,踏上为期一个周的雾都重庆“访学之旅”。通过此次学习,进一步加深了我对“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的理解。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爱,需要勇气。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刘希娅校长傲立潮头改革创新,需要勇气;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严卫校长坚守中生长,需要勇气;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王琴校长临危受命整合新生,需要勇气…… 一、改革创新有勇气&nbsp;&nbsp; 课程引领新突破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2018年10月15日上午,我随骨干校长提高班一行30多人,第一次走进谢家湾小学。从学校大门的构思到走廊、教室的设置,从楼梯扶手的雕镂到门牌、校牌的造型……每个角落的构建或装饰,都巧妙展现了6朵梅花一组的绽放姿态,校园的每一处都有老师和孩子们的追求:“六年影响一生”,“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天天快乐,健康飞翔”。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我聆听了校长助理对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的介绍,理解了小梅花课程的教育哲学。深入了解了小梅花课程的变革。一是改变课程,形成三级一体化的课程体系——环境课程,社团课程,学科课程。二是整合七门课程:在国家课程目标不降低,内容不减少的前提下,将原有十几门课程整合为七门学科,自主研发校本教材。三是人性化的作息时间。四是改变作息时间,没有统一的上下课铃声,没有统一的全校大课间,快乐自主的学习生活。五是改变教研方式,让校本研究成为教师成长的最好方式。   学校通过课程整合推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建构了“小梅花”课程体系,编写出版了涵盖小学全部学科全部年级的《谢家湾小学小梅花课程系列丛书》,调整作息时间,系统地优化了师生校园生活状态,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主动、和谐、个性化地发展,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刘希娅校长勇于创新大胆突破,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大改造”:根据学生未来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以及基础性、综合性、选择性学习的特点,确立“一切有积极影响的元素都是课程”的课程视野,建构了融合学科课程、社团课程、环境课程于一体的“小梅花”学校课程体系。 二、坚守阵地,文化立校新发展&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2018年10月15日下午,乘车将近两个小时,来到人民路小学。参观校园之后,聆听了严卫校长专题报告——《让学校在“文化管理”中成长》。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严校长在报告中讲到,从2009 年开始,人民路小学启动了 “学校和谐管理研究”课题实验,在实验中,大家一致认为,“在办学理念指导下的学校发展中,应明确提出学校师生的培养目标”。于是,学校在充分尊重“人”的前提下,通过行动研究,提炼出“人爱、人和、人德、人才”的师生培养目标、“我要飞翔”的价值追求,描绘出学生、教师和学校自信面向未来、自由追求更高境界的愿景。十多年来,人民路小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按系统构建的思路,经历了一个从感知到实践,从实践到总结,从总结到提炼的过程,经历了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理性到较为系统的理论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指导实践的过程,从而系统构建出了和谐校园文化的理论体系。 &nbsp; 三、铿锵玫瑰临危受命&nbsp; 天河通海和雅育才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2018年10月16日上午,绵竹市大西街小学校长、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小学校长、四川省特级教师、德阳市最具影响力校长、绵竹市“王琴名校长工作坊”主持人王琴校长给我们做《和雅梦想,团队至上》的专题讲座。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临危受命,任天河小学校长。报告中她讲到坚持“科学规划、愿景引领、内涵发展、特色办学”的治校思路,确保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十一年来,她带领全体天河人充满无限热情地进行着“和雅”校园文化的打造,正在逐步构建和雅学苑的制度文化、管理文化、教师文化、环境文化、活动文化,课堂文化、课程文化。在她的带领下“和雅”之花将会开遍天河,美丽每个天河人的教育人生。如今,已到西大街小学任职,但是倾注她青春心血的天河小学是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nbsp; 短短一周的学习,有陈锁明院长等专家、名师高屋建瓴的引领,名校实地参访学习,同伴交流探讨,既强化了理论,明确了方向,也找到了差距,促进了共赢。<br></h3> <h3>学员云文龙发言</h3> <h3>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芳华”,每个人都有人生的宿命,自己的际遇与使命。 都说学校的文化,校长是灵魂,因为校长是引领学校发展的“主心骨”。 都说知道是别人的,悟道才是自己的,梳理参加此次的“重庆访学”活动,感受如下:一是重庆文化。 山城重庆,雾都重庆,斗胆借用重庆这两长独特的“名片”,诠释“教育”: 由“山城”想到“登高”,其实教育就需要“登高望远”,就如重庆的道路就“爬坡上坎”,山高人为峰; 由“雾都”联想“谜团”,其实教育就是“风景”,需要拥有“拨云见日”的底气与豪情。二是享受文化。 享受此次培训文化过程,边学边记,随笔随心,正如“心路旅途”,“微文相伴”。第一站:走进“谢家湾小学”。我的微文《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 “六年影响一生”,由“革命歌词”到“校园文化”,这是“历史传承”,还是“智慧嫁接”? 揣摩学校文化“长相”,叩问校园文化“气质”,学校是有灵魂的,校长就是学校灵魂发展的“点灯人”,学校灵魂就是学校文化,文化需要传承,在每一任校长的理念经营中发展与壮大,校长就是学校的“灵魂”,行走的“文化”。第二站:走进“人民路小学”。我的微文《思维有道花开有声,和谐教育宁静致远》。 教育即“成长”,成长其实不是学生的“专利”,校长的办学理念更要“成长”,我们不是“管学校”而是“做教育”,文化相伴同行。  都说校长是学校的灵魂,首先我们校长必须要有“灵魂”,而且“魂要附体”,这灵魂就是学校的办学思想。 严校长1999年到重庆市北碚区人民路小学任校长,当时学校存在干群关系,师生关系不好,他努力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谐管理,和谐教育,和谐文化。第三站:聆听王琴校长的报告《和雅梦想,团队之上》。我的微文《底气与情感,成长与成就》。 喜欢和我同一年参加工作的王琴校长用“同龄人”的视角解读的教育情怀与担当。 只要有心,就会收获,别样的风景,别样的精彩。她和我们一起聊教育说文化,29年教龄,12年校长岗位,第一年在城区一所名校任副校长,缘起学校的历史,2006年盛夏,因绵竹市教育教育局学校整合的契机,天河小学诞生,第二年以“救火队员”的身份赴城乡结合部两所学校合并的学校,天河小学任校长,11年的底气与感情,成长与成就带领天河小学发展,现在学校已经成为绵竹市的名校。【小结感悟】梳理以上三所名校的“顿悟”思考:学校文化需要“传承”与“改变”。 校长是“文化人”,是“行走的文化”。 治校如“打牌”,我们每一位校长虽然没有机会握到“一幅好牌”,就如拥有一所好学校,但是我们必须要拥有打好每一副有挑战的“牌”的“底气”文化。 治校如“接球”,校长是个“接球手”,我们会分别在三个“点位接球”:一是“平地接球”——新学校,二是“低位接球”——弱学校,三是“高位接球”——好学校。刘希娅接的“谢家湾小学”是“高位接球”,严卫校长接的“人民路小学”和王琴校长接的“天河小学”都是“低位接球”。 校长们,新学校很少,好学校不多,我们更多的是遇到“弱学校”,让学校在“改变”中“发展”,才是考验我们每一位校长的“真文化”与“硬实力”。第四站:陈锁明院长的“新时代背景下教育的挑战与应对”。我的微文“人没有灯塔,就没有方向”。第五站:苏小平教授的《互联网背景下的校本研修》和《聚焦校本研修深化的问题思考》。我的微文“未来为你而来,追问真实的我”。 梳理学习心得,寻找文化榜样,做好真实自己,储存专业能量,彰显文化个性。 叩问校园文化、教育文化,首先要追问“校长文化 ” ,学校的“主心骨”的“灵魂”里必须要储存文化的能量。 文化立身,文化立校,文化立教,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我们思想落地的“法宝”。教育有质感,育人有温度,教师有风度,学生有高度。<br></h3> <h3>学员王日发言</h3> <h3>有一种力量叫坚守 一一2018重庆访学第五组发言稿 每一次的培训,都应该把生命放进来,感受培训的温度、热度、深度和厚度。让培训根植心田,开出更美的花儿,结出累累硕果。 一、“小梅花”课程让我震撼。 谢家湾小学,一所曾经被家长质疑,被社会否定,转型到被家长认可,被社会认可,而后影响中国教育界乃至世界的名校,她是靠什么立校?走进谢家湾小学,被她的人,被她的校园文化,被她的课程所震撼。 从校长助理的报告中了解到学校课程和学校发展的艰辛历程。 学校践行“六年影响一生”的办学理念,组织实施“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主题校园文化课程。学校摒除功利。坚持让孩子健康发展是学校工作的灵魂,把让孩子具有良好的体验和收获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让每个孩子按照自己的优势去发展,促进学生更好地个性化发展,天天快乐,健康飞翔。 更令我惊叹的是,学校具有特色的“小梅花”课程。学校经过几年小梅花课程实践和研究。研发了与六大整合学科相配套的小梅花课程系列丛书。小梅花课程系列丛书注重生活化,大量教学材料来自学生的学习、生活场景,选择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编排方式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更能让学生对教材产生亲近感,让学生将学习作为一种生活常态。 小梅花课程回归学生立场,整合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元、更富特色、更具活力的教育选择空间。让学生学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成长得更好。 二实践提升促发展 结合这次重庆访学,我想到我校的百香园特色课程的开发、实施是可以大步向前迈进,对课程发展愿景也充满坚定的信念。 八一爱民小学是我中心小学分管的一所乡村完小。接着教育均衡评估的契机,现在八一是县里最漂亮的一所乡村完小。无论是校园环境,校园文化建设,还是硬件设施,软件管理都焕然一新,更上一层楼。更让人欣慰的是八一爱民小学的“百香特色课程”的建设让人耳目一新。通过这次学习,我为“百香园特色课程”设立新的目标是利用互联网加教育的新时代步伐,把“百花园”“百草园”和“百果园”课程做成独一无二的课程链。推动学校的变化与发展,为琼中的教育增添光彩,把海南的教育推向新征程。 这次访学,让我对本土特色课程的开发建设更有动力和信心,让我前行的力量更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br></h3> <h3>学员宋斌麒发言</h3> <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有幸再次与我们骨干校长班的伙伴们参加奥鹏教育组织的本次研修,前面几位发言校长已经对本次研修做了很好的回顾与总结。下面我代表第六组谈两点体会:1.提高校长自身素养,是学校发展的关键。陈锁明院长《新时代背景下教育的挑战与应对》主题报告;谢家湾小学“小梅花”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启示:作为校长,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新时代现代教育的学习观,人才观,成长观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校长要提高学习意识,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密切关注发展动态,不断猎取新知识,促进学校的管理工作与新形势相适应,引领学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坚持校本研究,抓好教师队伍建设。聆听苏小平教授《互联网加背景下的校本研修》、《聚焦校本研修深化的问题思考》以及分成三个小组的学员,针对校本研修问题树的分析,对我触动很大。在课程改革互联网加背景下的校本研修,必须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只有有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才能带领学生穿越知识的海洋,潜移默化互相影响,不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收到明显效果,同时也营造一个和谐进取的校园。研修的体会也应该是今后工作中努力的方向,感谢省教培院,感谢奥鹏教育为我们提供的本次重庆研修之旅。</span></h3><h3> </h3> <h3>班主任宋谦老师做本次培训工作总结。</h3><h3>他从四个方面对本次培训工作做了总结,一是介绍了本次培训的概况,二是本次培训工作的特点及收获。主要特点包括,一是精心策划,严密组织,二是主题突出,内容丰富,三是学风端正,勤学善思,四是严守纪律,风清气正,主要收获是在理论上得到了升华,在思想上受到的冲击,在视野上得到了开阔,在能力上得到了提升。也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工作的打算。</h3>

课程

校长

学校

文化

小学

教育

研修

校园文化

谢家

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