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之旅七——在课堂外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冬日暖阳

<h3>李莉老师的课重难点在如何优化写作语言,让诗性的光芒照亮作文的语言。说实话,从题目上来看,这个课不好讲,因为仅仅一堂课很难让做到“照亮”,只能算是“照进”。<br></h3> <h3>在课堂上,李老师从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的作品《听听,秋天的声音》切入,意在引出从孩子的视角来看秋天的诗意。接着李老师讲为什么应该在作文中优化写作语言,一是高一教材的需求,一是高考阅卷的启示,展示了两篇2018年高考高分作文。这就让自己所选课题的重点有了依据,通过学生分析高分作文之所以高分,就在于语言运用的好,比如文言化的词语,对偶句、排比句的使用。接着李老师就通过余光中的话引出“质料”(字、词)和“欧化的句法”。并通过“台风过后,路______了”让学生填空以优化写作语言,有学生写“长出皱纹了”“变得更拥挤了”“凌乱不堪了”等,老师引导学生要巧用词语,写“美”语句;巧用修辞,写“活”语句,反用搭配写“新”语句。这就给出了让语言诗化的三种有效手段。最后让学生用所学的方法写“秋天”,学生们表现很棒!<br></h3> <h3>蔡老师的课通过播放影片《哲学入门》、滴滴事件评论员观点和《平语近人》切入新课,引出什么是媒介。接下来让学生简述自己最近从不同的媒介看到、听到的一则材料,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学生说到中投公司涉嫌“萝卜招聘”事件、马拉松比赛跑错了路、日本球迷球场捡垃圾、平文涛涂鸦石碑等当前的热点话题,由此可见,学生对时事事件的关注度是很高的。 接着蔡老师通过张小平离职事件各方的不同反应,归纳出可从“新”“博”“深”三个角度进行创意表达,并通过中投公司“萝卜招聘”事件进行练笔。<br></h3> <h3>这两堂课讲得都不错,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但也有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正如特级教师彭玉华老师点评的那样,对语文课堂的评价有两个维度,科学性和艺术性,科学性在于准不准对不对,艺术性在于好不好。李老师的课通过句式填充来练习语言的诗意,其实更多的是指向逻辑,而不是艺术性,并提出艺术性能不能通过语言活动写出诗意语言的质疑。蔡老师的课借助视频,结合生活谈观点,哪些是指向观点表达的,内容与表达是否符合的质疑。要看一节课教的到底怎么样,要看学生的表现。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很好,但是这种表现是本节课学会的,还是学生本来就有这种能力。第一节课后,学生的语言诗意了吗?第二节给出的知识架是新、博、深,可是如何做到呢?你教的学生做到了吗?<br></h3> <h3>彭老师的点评也让我反思我的课堂,在讲课中是否存在科学性不够、艺术性欠缺的问题。多学多读多听,是提高自己的有效途径,多听名家教诲多反思自己才能更快的成长。<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