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宫门,是专供皇帝出入的门,建多少个,并非随心所欲。在古代,人们认为“九”是单数中的最大数,因此皇朝的都城要建九座城门。元、明、清三代建都北京,都是九座内城城门(外城城门不计在内)。</h3><h3>承德避暑山庄(离宫)是清代帝王的“陪都”,虽朴素自然,但仍不失“天子身居九重”之制。在宫门设置上,依然按照古代“天子九门”的规则,辟有九座宫门,是按等级和用途区分的,可谓泾渭分明,等级森严。</h3> <h3>1.丽正门</h3><h3>建于康熙年间,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进行了改建,是避暑山庄的正门。丽正门是三个门洞的城台门,上有阙楼三间,南面中间的门额上刻着用满、藏、汉、维、蒙五种文字题写的“丽正门”匾额,汉文是乾隆皇帝御笔亲书。象征大清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中门北面的门额上刻有乾隆题诗一首:“岩城埤睨固金汤,坦荡门开向午阳。两字新题标丽正,车书恒此会遐方”。每座门洞两扇朱漆大门,每扇门上钉有只准天子使用的81颗铜门钉。中门仅为皇帝及随行的后妃、皇子使用,王公大臣只能从左右大门进宫。门前有大红照壁一面,起着与市区隔绝的障景作用。红照壁与宫门之间东西各竖一块4米高的石碑,碑上用满汉藏蒙四种文字刻写“官员人等至此下马”,故称“下马碑”,两碑之间有一对象征帝王威严的石狮,昂首雄踞在大门两侧。</h3> <h3>2.城关门</h3><h3>位于丽正门东,为一楼一洞的城台式阙楼,是信使、山庄其他人员和犯人及宫中用品、货物运输进出的专用门。</h3> <h3>3.德汇门</h3><h3>扩建于乾隆十年(公元1754年),为东宫的城墙门,其建筑格局与丽正门相同。乾隆题额为“德汇门”,“德汇”意为德行如流而聚,同时“汇”字也形象地反映了山庄诸水汇集于此门东侧,由墙下五孔闸泄出的情景。此门是 宴请王公大臣观戏之门。</h3> <h3>4.流杯亭门</h3><h3>位于德汇门东,是山庄的东宫墙门,俗称东门。因此门正对山庄内“香远溢清”这组建筑中的流杯亭,故康熙题为“流杯亭门”。“流杯”之名,是康熙借鉴王羲之“曲水流觞”的意境而题,此门是喇嘛进山庄诵经的行走之门。 </h3> <h3>5.惠迪吉门</h3><h3>位于流杯亭门的东北处,俗称东北门。因此门紧邻山庄内“澄观斋”中的“惠迪吉”景,乾隆便依此定名“惠迪吉门”,意为顺应天意,吉祥如意。此门为“徕远”门,是外臣和外国使节来山庄时的进出门。</h3> <h3>6.西北门</h3><h3>位于山庄西北的松云峡尽头,为九门中地势最高的宫门,是帝后出山庄去往乾隆家庙——殊像寺的通行门。</h3> <h3>7.碧峰门</h3><h3>位于坦坦荡荡门西北,其形制与丽正门相仿,只是建在西部山区,宫墙亦延山而上。乾隆为此门题额“碧峰门”,意为峰峦叠翠如同碧玉,形象地点出了此处的景色。此门为 出入的捷径之门。</h3> <h3>8.坦坦荡荡门</h3><h3>又称月牙门,位于仓门之西。此门既是宫墙门又是绮望楼的三间门殿。一楼明间为厅,可进出山庄,但不作通行用,只是供帝后观景之用,康熙为门楼上三间大厅题额“坦坦荡荡”,比喻心地纯洁,胸怀广阔。 </h3> <h3>9.仓门</h3><h3>在丽正门西,是山庄内粮草等物资进出的专用门。 仓门的规制最低,仅为宫墙上辟门的随墙门。</h3> <h3>随着岁月的流过,承德避暑山庄的门也发生了变化。现在丽正门和德汇门是游客进出山庄的通道,新开通的万树园门与城关门为市民凭年票进入山庄和游客们出园之门。</h3><h3>坦坦荡荡门是绮望楼宾馆的出入之门。</h3> <h3>新开的六和塔门则是蒙古包度假村的通道。还有西北门旁的铁门,与其它宫门一样 ,都不作为正常游客的入园之门。<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