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堂,夯实教研

樊湾湾

<h3>作者 樊湾湾</h3><h3>审稿 张 琼</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start;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text-align: center;"> 金秋的阳光温馨恬静,金秋的微风和煦轻柔,金秋的蓝天白云飘逸。</span>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在这收获的季节里,<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text-align: center;">在教务室董明红校长和张琼主任的大力支持和组织下,实验小学新校区的教研教改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10月18日,实验小学城东新区“聚焦板块 生长素养”数学名师引领课如期开始,全体数学老师共同聆听了孙宏老师执教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span><br></h3> <h1><b> </b></h1> <h3>  <b>&nbsp;</b></h3><h3> &nbsp;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特别是书写形式,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三年级这个学段只是对分数进行初步的认识。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是本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nbsp;&nbsp;&nbsp;&nbsp;<br></h3> <h3><b>  一、创设生动情境,对接学生已有经验</b><br></h3><h3> 此节课是三年级的孩子第一次接触分数的学习。整数,孩子们一直都在接触,所以都很熟悉。如何牢牢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切入点呢?孙老师巧妙的创设了大明小明分苹果、分蛋糕、分月饼的情景,4个平均分成两份用2表示,2个平均分成两份用1表示,1个平均分成两份用什么表示?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在学生感兴趣的的情境中,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无痕对接。纵观整堂课,创设的情境串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有助于学生持续积极地思考,同时趣味浓浓。</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ff8a00">孩子们的想法可真棒啊!🌻🌻🌻</font></b></h3><h3><br></h3> <h3><b>  二、 扎实体验过程,深刻建构概念</b></h3><h3> 这一节课所认识的分数都是几分之一,在结构上具有相似性,在意义上具有相同点。所以孙老师以1/2为突破口展开教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活动经验。</h3><h3><b> 1、在折中感悟</b></h3><h3> 这节课中,孙老师设计了两个折一折的操作活动。一是初步感知1/2之后,老师让学生将课前准备的月饼学具平均分,并在图中标出1/2。二是在创造几分之一的操作中,每位同学的纸大小一样,从中有目的的引导学生感悟,折法不同,每份的形状不同,大小不同,为什么都能用表示同一个分数,让学生主动探索出“折法”和“形状”都不是本质属性,而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几份才是本质属性,数感适机得以渗透。展示汇报时,操作的活动过程让学生深深感受到可以用多种方法表示同一个分数,多样的作品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两次操作活动,将抽象的分数,建立在形象的纸上,使学生对抽象的分数认识有了一个依托和支撑。</h3><h3><b> 2、在说中领悟</b></h3><h3> 学生的操作体验、学生积极地思维过程要通过“说”来表现。课中,孙老师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折出1/2的,展示的作业让学生自己介绍1/2、1/4是怎么得到的?对于不是平均分的折法,你能给他什么提醒?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说的训练中深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ff8a00">认真听讲的孩子们都闪闪发光✨✨</font></b></h3> <h3><b>  三、 以问引思,以问促思,放飞思维</b></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在本节课中,孙老师在几个关键点上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引发学生的思考。比如在讨论半个该怎么写时, 出现了2/1、1/2、1/3的回答。孙老师微笑的让学生自己介绍为什么用这个数来表示,学生无法回答,老师的“没关系,能写出这个数就已经很了不起了!”鼓励了学生敢于发表见解,同时又引导学生思考:这几个数很新奇,你们有什么问题想提呢?“半个怎么就是2/1、1/2呢?它们是怎么得出来的呢?它们和我们以前学的整数不一样,它们是什么数?它们怎么读呢?”一串的问题正是接下来本节课所要探究的。这样的探究来自于学生所需,探究的效果可想而知。再如让学生将课前准备的图形平均分成两份后,让学生说说是怎么平均分成两份的?多数学生回答:对折。师紧紧抓住这一生成资源:为什么要对折?本堂课,老师引导学生在动手中“做”数学、观察中“比”数学,动脑中“思”数学。学习是主动的,感悟是深刻的,每个学生的思维从中都能有所提升。</h3> <h3>  课后,张琼主任对学生进行了课后访谈,提问:"分数是一个数吗?",孩子们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想法。张主任指出教师要有意识地收集一些学生学习的信息作为实证材料,为改进教学设计提供依据。这些信息可以是学科知识,也可以是学习状态,甚至可以是学生的心理变化过程,这些都是极其有价值的。"分数是一个数吗?"简单的一个问题,就能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为进一步改善自己的教学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提高第二次课的教学有效性,我们要做教学的有心人。</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ff8a00">老师们认真听课,及时记录</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展示课结束后,与会老师围绕此次展示课,进行了畅所欲言的交流。大家各抒己见,充分肯定了这堂课的优点,也指出了不足之处,真诚的提出了自己的教学设想。</h3> <h3>  本次教研活动,在真诚交流、相互学习的氛围带动下,每位老师都能完善自我,不断进步。实小教研活动月的活动还在继续,期待老师们的精彩表现!</h3><h3> 让我们一群人、一件事、一条心,为实小优良的教研风气继续努力,不忘初心,砥砺前行!</h3><h3><b> </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