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8年10月18日,长春市第八十七中学第十九届润涵杯“<span style="line-height: 1.8;">有</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示范意义”的课在学校第二阶梯教室进行。</span></h3> “<span style="font-size: 17px; line-height: 1.8;">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馀成岁,律吕调阳。又是一个金秋,我们八十七小语文的同仁们有一次相聚在这里,共付第19届润涵杯的盛宴。”担任本次主持的是一年级语文组长孙铭泽老师。</span><span style="font-size: 17px; line-height: 30.6000003814697px;">让我们和李婷婷老师,李海杰老师一起走进有示范意义的课,一起走进朱自清的匆匆。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婷婷老师的课堂,以真诚真情浸润感染,实现孩子心灵的成长。让我们一起欣赏匆匆的第一课时。</span> <h3> 李婷婷老师以新颖的三段小结导入,让学生不知不觉中感受了时间过得很快。</h3> <h3> 出示了作者介绍时,李老师还启动了30秒的计时器,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作者生平概述快速记忆。</h3> <h3> 在朗读文章后,学生提出较难理解的词,师生共同答疑。李老师重点带领学生理解了头涔涔和泪潸潸,以潸字为例讲解了书写。并且总结了文中出现的叠词和ABB,AABB的词。让学生结合词语来谈读的时候有什么感觉?最后进行总结像这种形散神不散的体裁即是散文。</h3> <h3> 根据学习指南,学生从句中找到了修辞方法,体会了作者表达的情感。并且以多种形式让学生朗读。</h3> <h3> 从古至今,有许多时间匆匆而逝的诗句。</h3> <h3> 面对时间,有一系列问句,这就是“追问”,文中还有哪些追问?连续6个问题,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更加细致的走入文本。</h3> <h3>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海杰老师的课堂,无论是阅读,作业,绘本,还是识字写字,各个角度,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我们一起继续欣赏匆匆的第二课时。<br></h3> <h3> 李海杰老师带来了课前游戏,老师说定位,学生迅速做动作并回应。融洽的氛围中进去了本节课,学习一篇课文不但早知道写了什么,更要知道写什么。</h3> 抓住了针尖上的一滴水,滴下来的是快是慢让学生感受时间流逝,理解作者八千多的日子源于他24年的生活,再将它换成自己的日子来读,体会了比喻的写作手法。<h3><br></h3> <h3> 李老师根据之前的练习让学生尝试把这段背下来。又让学生发现其中隐藏的奥秘,通过同桌交流,一个思想在交流过后就变成了两个思想。</h3> <h3> 最后结合我们的日子是怎么过的?进行了仿写。<br></h3> <h3> 孙铭泽老师:精彩的课堂呈现,源于两位老师背后的辛苦付出。多次研讨,反复修改,真正做到了把学生放到课堂的中央。两位老师辛苦了。<br></h3> <h3> 课后两位老师分别进行了总结,<span style="line-height: 1.8;">李婷婷老师说在课堂上,一是字词落实是否扎实;二是写作背景有助于理解作者想表达感情,对于五年级的孩子过早,思考写作背景是否要让孩子了解,但是那段历史不能是三言两语介绍,预设如果有孩子提到就解释,随着年龄增长理解又不同了。伴随有新的人生阅历也会有新的理解,希望大家帮助提出宝贵意见。</span></h3><h3> 李海杰老师:语文有自己的本体内容,非本体情感态度价值观。之前教学情感贯穿整个教学,设计时候作者怎样将时间具体。比喻的修辞引领学生理解,品味语言精要通过换读,内心有一种惶恐,让孩子在读,在他们的情感内心深处有深刻的体会,语言文字学习,作用到学过的语言,本课朱自清抓住平常小事,能感受到时间就是这样溜走,这走是排比的手法。最后结尾通过读,并没有过多的言语,不能用师的感悟带动孩子,并没有用教师的感受带动学生。所以把这个地方淡化处理。<br></h3> <h3>课后,语文学科的各位老师也及时做了评课。</h3> <h3> 二年级语文组长毕星毅老师进行了点评:看花容易绣花难,想说说她们的闪光点:一是课前时光流逝小诗;二是记作者生平;三抓词多样训练;四交给学生学习方法。课文还需再读,效果会直接呈现。李海杰老师一抓住时间二抓动词,紧接着仿写训练,体会作者抓平常事,落实了语言文字。<br></h3> <h3> 三年级姜彩霞老师评课:两位老师都说了教散文真的很难,散文教学真的是难点,散文教学在中学小学比重很大,散文都有所接触,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就是初步感悟,理解太透对老师就很难,一位是研究写什么,一位是研究,以读为本,我想到我了几个办法,比如说作者说孩子在课上溜号,对比读建立了一个与文本的熟悉点。二点是特殊句式读。这篇文章的发问很多,潜台词就是想珍惜时间,一种迷茫彷徨。仿写中读,可以在现场读。也体会时间就是这么过去,一去不复返。对于我们小学来说,以感悟为主,不包办不代替。体会不到的。我们老师一语带过。<br></h3> <h3> 语文组长张娇老师进行小结:生长课1.要有大胆想法。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是受人尊重的,一节有想法的课才是好课。但是目标不能过多,要一课一得,每一课都有突出的训练点,要懂得取舍,有舍才有得。2.要关注基本。语文课要真实、扎实,扎扎实实、认认真真。3.要尊重学生。教师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带着学生一起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4.要师徒磨课。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期待下一轮生长课。<br></h3> <h3> 刘志超主任针对本次示范课进行了最后总结:她们两位老师报课时选择的《荔枝图序》对文本的解读就很深,她但当时李老师对《匆匆》更有感觉。我今天主要要说润涵杯主题一课一得,优化教学目标。我们语文工具性人文性统一。堵不住繁琐分析的路。就迈不开语言训练的步。李海杰老师围绕课后理解作者如果理解时间这一问题,因需解读。<br></h3> <h3> 赵校长首先提到“超时”,注意比重分配,下次再思考,今天的超可能是想呈现完整,拿出的课例。课要在今后精化,深背。他认为的语文,成绩没有影响热爱语文。作为教学校长他对李老师的诗词背诵提出了肯定,提倡三年后加上背诵。学生始于兴趣,成于习惯。认同李海杰老师课前互动。好的方法从来不少,希望教师们熟记于心。孩子的专注力影响思维品质,学生看似不听,成绩好。专注力,思维惰性很难改变。虽然也在做,但并不成长。这就需要兴趣+习惯+热爱力为导向的作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