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报第24期】校际联动共话核心素养 教师展课研讨课堂艺术

樊宝玲

<h3>【撰稿:王超】</h3><h3> 2018年10月17日,“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在岐山高级中学举行。此次活动由樊宝玲工作坊坊员、岐山高级中学王建红老师主持,坊主樊宝玲老师,宝鸡石油中学王成老师及岐山高级中学的文萍老师为全体参会语文老师呈现了三节风格迥异的语文课。宝鸡中学副校长苏满乾老师,宝鸡中学教师发展处主任、樊宝玲工作坊成员乔文超老师,坊员王超老师,宝鸡中学语文组孙珺老师参加了此次研讨活动。</h3> <h3>  第一节课由石油中学王成老师执教《陈情表》。王老师在教学中做到了“文言并重、随文学言”。首先由《孝经》中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一段导入,通过提出古代文人士子常常面临的忠孝两难的状况,引导学生思考“李密遇到了怎样的两难境地”。接下来,通过带领学生分析李密如何“蒙国恩”,着重分析学习第二段中李密被征召的过程描写;通过带领学生分析“辞不就职”的原因,着重分析文中正面叙述祖母形象的语句,引导学生感悟李密孝情的深重与浓烈。然后,王老师通过“李密此表获得批准,除了孝情动人,还有没有其他原因?”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李密与晋武帝的君臣关系以及当时社会背景去思考探究本文孝情背后的丰富内涵。王成老师的语文课堂,问题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思路清晰,言语生动,气氛活跃。王老师在文言教学中将文本分析与言语品读紧密结合在一起,如:适时点拨断句、翻译及重要实词的字形演变源流。王老师的课堂为文言文教学如何落实核心素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h3> <h3>  第二节课,由坊主樊宝玲老师执教,内容为《&lt;论语&gt;整本书阅读导读》。樊老师由钱穆先生的“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应负两大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一是劝人读论语”导入课题,在调动学生以往学习经验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孔子其人、论语其文等两大方面了解《论语》。然后,在引导学生通过具体语段探究《论语》的现代价值与意义后,樊老师从修身、为政、治学等几个方面对选读语段进行概括总结。最后,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谈谈“《论语》中哪句话给你影响最深?为什么?”</h3><h3> 最后,樊老师引导鼓励学生进行《论语》整本书阅读,在阅读中浸润经典,培养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h3><h3> 可以说,樊老师将生本理念贯穿始终,切实落实核心素养,带领学生在品读语言中,锻炼思维能力,感悟传统文化之美。如,樊老师在引导学生品读论语经典语句的过程中,时而妙语连珠,令人陶醉;时而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极高</h3> <h3>  第三节课,是岐山高级中学文萍老师执教的写景散文《故都的秋》。课堂一开始,文老师用优美的秋景图和美妙的音乐创设了一个唯美意境,调动了学生的情感经验,这为学生想像文本意境打好了基础。接下来,文老师让学生在充分自读文本后,带领学生寻找文眼,概括作者对故都秋的情感;品读故都秋景图,并通过仿句让学生感知秋意的“清、静、悲凉”的特点。在完成对秋景图的整体把握后,带领学生从声、色等角度着重品析第三段的景物特点。最后,通过对写作背景的补充,带领学生探究“郁达夫眼前景为何如此悲凉”这一问题,使学生明白“因情设景”这一写作特点。文老师的课紧贴文本,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位。</h3> <h3>  第二个环节,三位老师分别结合课标要求及自己对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理解与践行,进行说课。老师们清晰明确地解读了课程标准,并阐述了自己教学设计的思路和意图。</h3> <h3>  研讨第三部分,先后由金台区教研员马莉宁老师、姜谭高中张肖侠老师及宝鸡中学乔文超主任和苏满乾校长分别做了评课发言,几位专家学者均对三位老师的课给予高度评价,并对如何落实核心素养进行了精准点评,为听课教师思考核心素养的落实问题指明了方向。</h3> <h3>  工作坊导师、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陕西省首批名师曹公奇老师由于远赴重庆参加全国语文教育学会活动而未能亲临现场指导,他发来视频对活动的意义予以肯定,并对语文核心素养作出专业解读。</h3> <h3>  最后,岐山高中杨宗敏副校长对此次活动做了总结。杨校长表示,这样的研讨交流活动很有意义,让本校老师们有机会与名校老师面对面交流,进一步拉进了校际距离,希望以后有更多相互学习,共话教研的机会。</h3>